百年老字号时光流转匠心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老字号时光流转匠心不变

编前语老字号离我们很远吗?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拓东酱油、建新园米线、云南白药牙膏、金花内衣、精益眼镜……老字号离我们“近”吗?很远。远到——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找不见了”。老字号是什么?是我们曾经的、现在的生活所需,直至今天或变为了往事。一座城市需要一种记忆。老字号是大家关于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而打开“昆明记忆”,足以让人感觉沧桑岁月带来的震撼——吉庆祥、桂美轩、向阳的火腿月饼曾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伴手礼,甚至是最甜美的记忆;

南来盛咖啡、南屏电影院是最具法式风味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浪漫小资的记忆;金花内衣,德茂衣庄、裕泰服饰是“温暖”、“时尚”的记忆;昆明电缆是烽火岁月中诞生的中国“第一根电线电缆”……这些熟悉的、鲜为人知的“昆明老字号”,足以证明昆明从来不缺优秀资源,优秀的产业和优秀的商业。而它们的存亡与发展,就是这座城市昨天,今天,明天的样子,也是你我生活的模样。A、岁月的回眸者下午4时,船房村口。这是与邢坤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带我去见他的老父亲——84岁高龄的邢德才。从滇池路省人大旁的小巷进去数百米,就是船房村的村口,邢坤很准时地出现在约定地点,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带路。逼

仄,而且人、车、商贩混行的村道使人感到局促;而看似已经“断头”的村道,走到底,却又连着另一个巷子,曲曲折折。终于明白,邢坤为什么非要带路,像迷宫一样的道路,即便是方向感极强的人,也有些迷糊。邢德才的家在村子中间,一座独立的7层楼,6、7楼自住,其余全部出租。紧靠6楼的楼道口,是一间大客厅。“我爹,有人找。”邢坤对着7楼扯着嗓子喊道。少顷,身材魁梧,步履缓慢的邢老先生落座在记者面前,“款”(昆明方言,意指“讲述”)起了昆明,吉庆祥的往事——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邢徳才,船房村是他的出生地。记事起,所居村子就是一个渔村,几乎家家以捕鱼为生,村内河道纵横,最大的一条河就是船房河,村子因此得名。不过,在他记忆中,小时候不叫船房河,而是叫“菜花沟”,因为一条河都是肆意生长的海菜花。

“我们那时候上昆明,不是从陆路,而是坐船进城,河道一直通到圆通山附近,差不多需要1个多小时。”邢德才八九岁随父母进城,对城里印象最深的是,人真多,东西多,铺子多。但真正对昆明城的认识,还是他到桂香楼当“小青工”(学徒工),那时他才14岁。按此推算,邢德才进城工作的时间应该是1946年,而昆明60%的老字号就是发端于1900—1949这50年间。有学者认为,这是昆明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厚重和鼎盛时期,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之地,其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地位不亚于今日之上海、香

港。比如,当初在巴黎最为时尚的钟表,很快昆明亨得(达)利钟表店也有售卖;欧美流行的电影《独裁者》、《卡萨布兰卡》等大片在南屏电影院也是同期上映;就连硬壳面包等西式餐食,在南来盛咖啡馆也是应有尽有。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追根溯源,缘于滇越铁路和抗战时期。《云南通志》记载,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不但粤、江、浙各省物品,经香港,至越南海防再至昆明,即便是欧美全世界之舶来品,无不纷至沓来,陈列于昆明各大店铺。可见,昆明当时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一方乐土。不过,这一时期诞生的店铺,至今依然存在的鲜见,真正留存至今的,是抗战时期由江、浙、沪等地迁移到昆的商贾,比如亨得(达)利、冠生园、精益眼镜、桂美轩等。据精益眼镜董事长李瑞林介绍,该公司是1911年,曾经在“高德洋行”眼镜行工作过的中国人张士德等,筹资在上海南京路开设的中国第一家眼镜公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上海迁移到昆创办了“精益”和“大明”两家专业眼镜店,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精益眼镜店。《云南近代经济史文集》印证了这一说法。据记载,抗战时期的昆明,商业呈现繁荣景象,万商云集,买卖兴盛。昆明的商号由战前(1937年)的2000余家,变为战后(1945年)的30000多家,其中仅在政府登记领证的商号就有10000多家;而入滇款项余额达840多亿元,是1938年的8000多倍。这或许就是少年邢德才初进昆明城“人真多,东西

多,铺子多”最直观的感受。B、轮回重生里的传奇在邢德才记忆里,“合香楼”、“桂香楼”、“瑞兴祥”等,是当时昆明为数不多几家大的糕点铺,其中,合香楼创建于1858 年,是云南最早的糕点铺,主要生产“四两坨”(火腿月饼原型)、萨其马、馓子、鸡蛋糕、芙蓉糕等。在桂香楼当了三年学徒工后,邢德才换了东家——福美轩,并断断续续在此打了三、四年“零工”。到1956年,昆明全市商业系统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邢德才所服务的福美轩,由吉庆祥合并了,并改名为“吉庆祥糕饼厂”。“吉庆祥”创建于1907年,最早的创始人是陈惠泉、陈惠生,兄弟二人小名分别叫“小庆”和“小祥”。由于二人的经营得到妹婿袁吉之的资助,因此就以三人名字中的一个字为招牌,起名“吉庆祥”。与此同时,如今我

们熟知的“建新园”、“南来盛”、“端仕小锅”等老字号,在当年合并组建成“昆明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拓东酱油则由当初的“永香斋”、“味美斋”、“两仪祥”等10多家酱菜作坊(厂)合

并成大陆酱菜厂,厂址就在拓东路上,由于是前店后厂,很多人去就称为“拓东酱油”,声名逐渐远播,最后注册了“拓东”牌酱油。“福林堂”及昆明数百家中小药铺(店)合营成立昆

明市药材公司……公私合营政策的推行,邢德才的身份由一个糕点铺的“零工”变为了“工人”。从进厂初期的“烤炉”工人、小组长等岗位,一直升职至极具话语权的“质量检验员”。“一个火腿粑粑(火腿月饼的俗称),那时至少有8道工序,

缺一不可。”邢德才回忆道,那是一个把质量看的比命重要的年代,各种原料精挑细选,非上乘货不进加工车间。此举,传承了吉庆祥月饼“货真价实”的诚信理念,基本上是货不进仓库,直接就被销售商提走了,周边县市甚至直接赶着马车到厂区等货,成就了吉庆祥广销海内外的传奇。同时,吉庆祥也对产品线进行了多元化提升,1985年率先在全省从西德引进威化饼干生产线,次年就投运,生产巧克力、香草、芝麻、花生等系列威化饼干,并荣获了“商业部优秀产品”、“省商业系统优秀产品”等一系列奖项。回忆那段日子,邢德才神情飞扬,但花无百日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热潮的涌动,吉庆祥面临的压力不仅是市场竞争,还有体制发展。这时,邢德才尽管已届退休,却难以抛舍对吉庆祥的情感,欣然接受了返聘之邀。邢德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999年吉庆祥进行了首次股份制改造。这一年12月,吉庆祥被原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不过,这时他已返聘期满。2003年,新一轮企业改革中,吉庆祥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完成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并于2005年5月完成了新公司的工商注册——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此同时,桂美轩、向阳糕点、冠生园、精益眼镜、福林堂、建新园、金花针织公司等国营“老字号”企业,均面临着同一问题,而“护国饭店”、“福顺居”等老字号则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C、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