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衡水中学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0×3﹦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渗.漉(shèn)扃牖.(yǒu)若偻.(lóu)奴颜婢.膝(bì) B.缙.绅(jìn)鬻.梅者(yù)湮.没(yān)呱.呱而泣(gū)C.投缳.(huán)斫.直(chú)偃.仰(yǎn) 情难自禁.(jīn) D.逡.巡(jūn)异爨.(cuàn)石罅.(xià)慷.慨得志(káng)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 B. 敛赀财以送其行C. 独五人之曒曒, 何也?D. 须臾成五采3.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②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③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④先妣抚.之甚厚对待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整治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应当⑧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只,仅仅A.②③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①⑤⑥⑧ D. ①④⑤⑦4.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 僻.(偏僻)不当道者妪.(婢女)每谓余曰斫.其正(砍)忠义暴.(显露)于朝廷B. 发.(抒发)其志士之悲哉雨泽下注.(流入)甘受诟厉..(辱骂)余既为此志.(志向)C.以欹.(畸形)为美殆.(大概)有神护者夭其稚枝..(斜长的树枝) 按.(查究)诛五D.迨.(等到)诸父异爨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客逾.(越过)庖而宴遏.其生气(阻碍)5. “为“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霓为衣兮风为.马B.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6. 下列加点字活用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垣墙..周庭名词用作动词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用作状语③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用作状语④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⑤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⑥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A.①⑤/ ④/ ②③/ ⑥B.①②③/ ④/ ⑤/ ⑥C.①②⑤/ ③/ ④/ ⑥D.①⑤⑥/ ②③/ ④7.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去朝来颜色....故 B. 或凭几学书C.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少圜.. D. 多平方8.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忠义暴于朝廷C.激于义死而焉者也 D. 赵尝五战于秦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以前没有看过卓别林的喜剧,今天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以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5小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步入了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也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的道的境界是力求回到那种原始淳朴的自然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玉高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玉林市第十中学(玉高南校区)2022年秋季期高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程伟元与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
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
原稿多处残缺,因邀高鹗修补,乃成全书。
张问陶与高鹗乡试同年,他赠高鹗的诗《赠高兰墅鹗同年》有“艳情人自说红楼”句,其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胡适拿住这项证据,断定后四十回是高鹗“补写”的。
胡适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的评断,由几代红学家如俞平伯、周汝昌等发扬光大,变成了红学界的主流论调。
后四十回的情节、人物、主题、文字风格等通通受到严厉批评。
小说家张爱玲甚至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
不同意胡适等人对后四十回看法的,也大有人在。
林语堂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高鹗只是参与了后四十回的修补工作。
事实上,胡适虽然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伪托补作,但他并未否定后四十回悲剧结局的艺术成就:“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
这一点悲剧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世界上伟大的经典小说似乎还找不出一部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合著而成的。
高鹗现存诗文有一定的水准,但并未显露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样惊世的才华。
高鹗并未留下白话文作品,不知他小说中白话文驾驭能力如何。
高鹗的身世与曹雪芹大不同,《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旧日繁华的追念,尤其是后半部写贾府之衰,作者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似乎很难想象高鹗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个人情感来。
何况前八十回已撒下天罗地网,千头万绪,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
B项,偷换概念。
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
D项,表述绝对。
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解析】曲解文意。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D【解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
D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
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点2分,两点4分)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
(一点1分)6.A【解析】“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
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7.C【解析】“直抒胸臆”错,“有了清晰的认识”错,应该是朦胧的认识。
8.①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两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特别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宏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实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实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将来光明的憧憬”。
这就变更了梁实秋探讨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详细、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的确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需立足现实,沈从文特殊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念。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确定是社会改革者,不确定是思想家,但他的志向,却经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简洁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殊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依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漫步。
什么人他情愿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情愿飞到将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情愿安排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眠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留意审美、留意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致、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6.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D.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4. D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比:比较”解释错误,应是“合、符合”意思。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所以选B。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27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汉皇重色(zhn òg ) 回眸一笑(m óu ) 千乘万骑(sh éng )B 、虚无缥缈(mi ǎo ) 含情凝睇(d ì) 三顾频烦 (g ā)C 、翔鸟号林(h ào ) 汀上白沙(t īng ) 澹澹生烟(d àn )D .桎梏(g ù) 佝偻(l óu ) 修葺(q ì)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
( )A 、遗.余褋: 留下 姊妹弟兄皆列土..:分裂土地B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值得羡慕 映阶..碧草: 掩映台阶C 、出师未捷..: 捷径 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
D 、海上明月....: 海上的一轮明月。
势拔五岳....: 山势与五岳同高 。
3、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气蒸云梦泽。
波陷岳阴阳城B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铺上不胜愁。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富汗历采备受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 之中,已成为欧亚大陆极具威胁的“火药桶”。
②非典初期,发生在广东的抢购风潮在当地政府公开信息、媒体 真相后迅速得到了平息。
③世界各大报纸 萨达姆被美军活捉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一时间萨达姆又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A .格局 披露 对于 B.局势 透露 对于C .格局 透露 关于D .局势 披露 关于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
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6、下列句子中句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 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没能力生产的仪器。
C.“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D. 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高矗云宵的博格达峰上,成年成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春夏秋冬,它从上到下总是一身洁白。
(2)山谷两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仰首只见一线弯曲的蓝天,偶尔有几只山鹰掠过。
①披着雪白的大氅,戴着雪白的头巾②戴着雪白的头巾,披着雪白的大氅③峥嵘险峻峰峦陡立④峰峦陡立峥嵘险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①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④有烟气,闻行车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个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①沈子明: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中称李贺在临死时,曾将所作的诗歌交给沈子明。
②欻(xū):忽然。
③阿(mí):母亲。
④: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huì)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未尝得题然后为诗⋅⋅⎧⎨⎪⎩⎪B.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C.每旦日出与诸公游上灯,与食⋅⋅⎧⎨⎪⎩⎪D.天苍苍而高也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贺“苦吟”和“才而奇”的一组是()A.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B.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C.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
D.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了解李贺才华的人是韩愈,杜牧也曾为李贺集写了序并详细描写了李贺的奇异之处。
李商隐本文所记,虽然个别情节有些匪夷所思,但李商隐认为这些事迹是李贺的姐姐亲眼所见,所以应当是可信的。
B.李贺每写完一首诗后,就放置到其他地方不再理会;另外他经常独自骑马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也经常写一些作品,但他往往随手就把这些作品丢弃了,所以,李贺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李贺气绝时,他平常居住的屋子的窗户里有烟气升腾,而且还有车马的声音和隐约的管乐的声音。
这些让李贺的母亲很惊异,于是不再哭泣并安心做了五斗小米饭。
D.本文围绕一“奇”字展开。
先写李贺形貌之奇,再写他作诗方式之奇,接着写他临终之奇,最后就“奇才”的遭遇展开议论,表现出作者对李贺坎坷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不平与愤懑。
第Ⅱ卷本卷共12小题,共123分。
三、简答题(26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补写下列各句各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八题)(8分)1 、《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捐余袂兮江中,。
,将以遗兮远者。
(屈原《湘夫人》4、《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
5、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6、泻水置平地,。
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7、,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13.分别填写出下列对联所颂的作家名字(4分)(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2)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 )(3)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 )(4)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 )14.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分)(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这首诗歌.(3分)四.文学作品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题。
破碎的美丽乔叶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杆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
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
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
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
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听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
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
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
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