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学习笔记(赵顺祥)思维导图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中医护理的起源和发展:中医护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养生和医疗实践,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以保健养生为核心的护理观念和方法。
2.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以阴阳五行理论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注重预防为主、治未病,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等。
3.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调整平衡、温和和谐、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等。
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来促进健康和幸福。
4.中医护理的方法:中医护理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推拿按摩、针灸、中药泡脚、气功调理、饮食调理等。
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补益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等。
5.中医护理的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学主要应用于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失眠等。
中医护理通过调理人体内外环境来恢复健康。
6.中医护理的养生方法:中医护理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养生方法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良好的作息时间、情志调节、气功养生等。
通过养生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7.中医护理的案例分析:中医护理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指导护理工作。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8.中医护理的研究和应用:中医护理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许多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护理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实践,为中医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起源和发展、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方法、常见疾病、养生方法、案例分析以及研究和应用等方面。
学习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护理的原理和方法,为实践中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高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07期【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该方法的运用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
而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运用至今为止还处于萌芽阶段。
本文首先简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最后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以期为广大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运用问题的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医护理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46-02思维导图是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思想画出来,进而由中心向外扩散,通过分支链的形式放射,各个分支均和其中心有关,同时各分支又可以回归到中心。
详细来讲就是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中心词放在纸张的中心位置,借此作为放射节点,进而画出放射形状的曲线,曲线末端和中心关联的次节点,各个次节点又是另外一个中心主题,接着向外扩散引发更多节点。
外国管理学家Dr.Tony Turrill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随着问题的发展,人们基本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在原问题基础之上延伸问题。
笔者长期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一线工作,尝试把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医护理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拓展思维,让学生随时随地记录下新的体会与新的思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直观可视化的笔记图示,为未来知识点的查询与回忆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下面就对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思维导图运用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与就业水平中医护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结合了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门应用型科目,对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就业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适应中国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

20XX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辨证不要错选成辩证,辨症等)(部分教材中增加了恒动观念,选不选要看题的选项够不够)2.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辨证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资料等,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施护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
4.证是疾病发生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性概括。
(症是症状)阴阳学说:1.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并且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自和平衡。
(基本内容的概念要记下,见课本和笔记)(这里容易出告诉你一个现象,让你选择属于哪个具体内容的题,与基本内容对应的现象见课本和笔记)3.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
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4.阴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同一事物内部的阴阳是无限可分的。
五行学说:1.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的特性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看清楚题让选的是包括哪五种物质,还是五行的概念,还是五行的特性,不要混淆)2.五行简表:具体内容见课本和笔记,一定要熟练记下五行简表,我以前还补充了个五华,顺序是:爪,面,唇,毛,发。
(五脏对应的形,窍,志,液,时可按照五行简表推理,如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母子相及,制化胜复。
(基本内容的概念要记下,具体的见书和笔记)(相生相克是生理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是病理的,如肝病导致心病是母病及子而不是肝生心,肝病导致脾病是肝乘脾而不是肝克脾)(制化和胜复都是恢复平衡,但制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而胜复是具体告诉了条件,因此制化包含胜复)(这里容易出告诉一个病理,让你选择属于哪个基本内容的题,比如告诉肝病导致脾病,让你选择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胜复等)(胜复推理过程:肝升高,脾下降,肾升高,心下降,肺升高,肝下降,从而恢复平衡)藏象:1.藏象的概念要清楚,见课本和笔记。
中医护理临床思维ppt课件

情志护理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 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固,出 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等。恐伤肾精还可见骨 酸痿厥等。
26
情志护理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 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 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
13
辨证施护
同病异治: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 法。 麻疹初期—发表透疹 麻疹中期—清解肺热 麻疹后期—养阴清热
14
辨证施护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 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血府逐瘀汤 闭经—血府逐瘀汤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 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27
情志护理
七情致病的特点: 发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 直接伤及内脏。 首先影响人体气机。 情志波动常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28
情志护理
《寿世青编·卷上·勿药须知》: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 饮食伤脾,淫欲伤肾,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系 药力,唯要在心药也。”
海腥类:指鱼、虾、蟹、蚌等,,性味寒咸而味腥。少食无妨 ,,多食则易损伤脾胃,诱发痼疾,脾胃不健全及过敏者忌食 之。
41
五行学说与饮食护理
《灵枢·九针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 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
指出气血筋骨发生病变时,饮食禁忌有五味的不同,其理论 的依据是五行学说,筋和酸都属于木,气和辛都属于金,骨 和咸都属于水,血和苦都属于火,肉和甘都属于土。正常情 况下,酸味入肝可补肝气,有利于肝对筋的濡养,但在肝病 的情况下,反而不利于筋的功能。
思维导图对在校护生学习中医护理操作的影响

思维导图对在校护生学习中医护理操作的影响收稿日期:2018-03-09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3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166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J3100)作者简介:黄靖珏,女,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6级护理学4班。
*通讯作者:陈丽,女,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一、前言中医护理操作将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毫针刺法、灸法、刮痧等。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因此,在校护生应该学习、掌握好中医护理操作。
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核心,利用线条、图形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简单化、具体化,富有层次,易于理解。
已有研究证实,在护理教育领域中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培训方法,有助于培养护士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1]。
二、思维导图式中医护理操作图的绘制以思维导图绘图软件为绘图工具,然后将中医护理操作作为主题,将次主题(评估、实施、注意事项等)作为上一主题的延伸。
在每一个大主题后面罗列更为细小的点。
每一个分区都用关键词表达,让其主次分明。
整理思维过程时每一块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
三、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生,需要在实习之前的学期内将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全部掌握并达到熟练程度。
在如此紧凑的学习中,也突显出一些问题。
如目前许多高校采取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并播放操作视频,然后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训练,紧接着再进行开放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够生动,过于死板,相比之下过于注重整个操作流程是否流畅、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实际上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操作过程相对于临床实际操作过程过于繁琐,常多余细枝末节操作步骤;临床上操作发展更新换代快,教学用物及操作版本跟不上进度,出现学而无用的状况;教学操作无法应对实际临床操作中缺少用物或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等突发状况;教学操作过分强调速度和动作的美观性。
《中医药学概论 十三五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6
第六节 经络学说 的应用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性因 素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 发病机理
二 发病类型
第二节 疾病的 传变
第一节 基本病 机
第三节 疾病的 转归
第二节 预 防
第一节 养 生
第三节 治 则
第二部分 中医诊法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望诊
第三章 闻诊 第四章 问诊
02
二 两汉 时期
04
四 隋唐 时期
06
六 明清 时期
03
三 魏晋 南北朝时 期
05
五 宋元 时期
第一节 方剂 与治法的关 系
第二节 常用 治法
一 “七方” 1
说
2
二 病证分类 法
3
三 祖方(主 方)分类法
4 四 功用(治
法)分类法
5
五 综合分类 法
第一节 组成 原则
第二节 组成 变化
第一节 常用 剂型
薤白《神农本 1
草经》
2
柿蒂《名医别 录》
3 甘松《本草纲
目拾遗》
4 荔枝核《本草
衍义》
5 化橘红《本草
纲目拾遗》
01
山楂《新 修本草》
02
神曲《药 性本草》
03
麦芽《名 医别录》
04
谷芽《本 草纲目》
06
鸡内金 《神农本 草经》
05
莱菔子 《大明本 草》
使君子《开宝本 草》
苦楝皮《名医别 录》
02
青皮《本 草图经》
03
木香(附: 青木香) 《神农本 草经》
04
香附《名 医别录》
05
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备考笔记

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备考笔记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备考笔记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以古代中国汉民族的医学实践为主体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下面由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备考笔记,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痫证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使气血逆乱;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
以突发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抽搐形式、持续时间,发作时意识、瞳孔、呼吸。
2、是否有产伤、脑损伤史及家族史。
3、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4、辩证:惊痫、风痫、痰痫。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旁加床档,防止坠床。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
(4)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量、情绪激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痫证发作时的神志、面色、哭声、痰液性状。
(2)观察抽搐部位、时间、次数。
(3)发现患儿有痴呆、失神等发作先兆,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发作间歇期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忌食辛辣、炙烤、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和精神刺激。
6、临证(症)施护(1)抽搐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
(2)抽搐时,将牙垫置于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抽搐大发作时,针刺或指掐人中、涌泉穴。
小发作时遵医嘱针刺内关穴等。
(4)持续状态时,遵医嘱用止痉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准备好抢救用物。
三、健康指导1、向家长宣传坚持正规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随意停药和减量。
2、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3、讲解发作先兆及发作时的简单处理。
4、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玩耍、游泳、登高、骑车等。
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重点(3)(2)

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重点(3)(2)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概述12藏象学说:(1)脏:心、肝、脾、肺、肾(化生和贮藏精气)(2)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3)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13五脏与体表器官组织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心开窍于舌,在体为脉,其华在面,主汗液。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心的主要功能及与体表组织器官的关系: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心主血的功能是指心能推动血液运行,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主脉,脉道通畅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
2)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肢体活动等。
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3)主汗液:汗为心之液4)合脉,其华在面5)开窍于舌(2)肺与大肠: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上同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肺与大肠互出表里。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体表组织器官的关系:1)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又称“司呼吸”,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和主一身之气(气的生成,依赖于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生成;气机调节—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2)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通过肺气的气化,排除体内的浊气;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宣发卫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将清气吸入;输布精微和津液;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3)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 4)外合皮,其华在毛 5)开窍于鼻(3)脾与胃—脾主开清,胃主降浊脾在隔之下,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开清和统摄血液。
脾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与胃互为表里,共称后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