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个人简介
【名人故事】桑弘羊简介

【名人故事】桑弘羊简介桑弘羊个人资料本名:桑弘羊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西汉所处时代:西汉时期出生地:洛阳出生日期:公元前52年逝世时间:公元前80年职业:法家、理财家职位: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等成就:打通西域,开发西南,聚敛资财以增强汉朝国力,中国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简介桑弘羊[读音:sāng hóng yáng](公元前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人物、理财家。
出生于洛阳,父亲为当地商人。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人物,专长为财政。
桑弘羊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
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公元前80年桑弘羊因与权臣霍光政见不和被杀。
桑弘羊生平简介桑弘羊,汉武帝时大臣,洛阳人。
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3岁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前20年)起,终武帝之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
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
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
始元六年(前8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
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
西汉著名法家——桑弘羊

作者: 萧畔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13页
主题词: 桑弘羊;汉武帝;盐铁论;匈奴奴隶主贵族;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公元前;西汉王朝;割据势力;豪强地主
摘要: <正>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公元前八十年)生活于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武帝、昭帝时代。
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法家学说,是西汉时代的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汉武帝推行其抗击匈奴侵略、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国家统一这条法家路线的主要助手。
为了执行和捍卫汉武帝的政治路线,他同儒家学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对于巩固新兴的统一集权的封建国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尊儒反法思潮的影响下,桑弘羊的法家面貌受到了严重的歪曲,他的历史功绩也被一笔抹杀。
为了总结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作为我们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借鉴,有必要对桑弘羊的法家思想及其具体实践加以分析和研究。
这对于深入批林批孔,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有着现实的意义。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桑弘羊——西汉大经营家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桑弘羊——西汉大经营家【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桑弘羊大商人家庭出身的桑弘羊,从小就显露出商人、经营家基本的天赋。
只是他没有把这样的天赋用在自已家的生意经营上,而是去当了汉武帝的财政大臣。
虽然是入朝为官,但做的还是和商人差不多的事情——经营、赚钱,为汉武帝赚了很多的钱。
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大大加强了国家的财政实力。
桑弘羊虽然为汉王朝立了很多大功,可最后还是结局很悲惨——被诛杀,灭了族。
洛阳自古就商业发达的地方,商业人才辈出。
在前面所说到的商人的祖师爷白圭就是出生在这里。
而桑弘羊也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作为商人,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善于“算计”。
而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桑弘羊打小就有这样的才能。
然而桑弘羊的父亲并没有因此想把桑弘羊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而是想要他入朝做官。
因为当时的商人即使再富有再有钱,都没有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所以桑弘羊的父亲走了一条以商业资本与政治相结合的路子,把年仅十三岁的桑弘羊送入宫中,送到汉武帝身边。
然而进入政治圈的桑弘羊后来既没有成为文官也没有成为武官,而是成了大“商官”。
他凭着自己的商业天赋,对商人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为汉武帝投资理财,当了国家的财政大臣。
桑弘羊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民间商人,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官商”。
他苦心经营,为朝庭赚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为汉武帝缓解了社会经济危机。
当然桑弘羊也就因此深受汉武帝喜欢与信任,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
桑弘羊于任职期间,策划和参于了一系列的国家财政经营活动,如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史称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一般来说,历代的皇帝要钱用了,总是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弄得民不聊生。
那么桑弘羊又是如何做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呢?原来他要的主要是大商人的钱,尤其是他的算缗、告缗政策,让举国上下凡是有点家产的商人们无不伤筋动骨,甚至是无法生存,变成了穷光蛋。
【汉朝历史】汉朝名臣桑弘羊:一生致力于汉代国有经济的发展

【汉朝历史】汉朝名臣桑弘羊:一生致力于汉代国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一辈子努力就为了一个目标,让皇帝手里的钱多一些,他的智商全部用在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甚至在皇帝死后,还想继续贯彻当年的路线方针政策。
读历史的最大乐趣,就是发现很多我们今天的苦恼,千百年前的先人们也都经历过。
《盐铁论》是近几年一本可以读多遍的书,每次读都有很多会心的感受。
一是这本书语言通俗流畅,二是非常有情境感,让你能想象出当年的激烈争执。
里面的角色一个个都好像活在我们今天身边一样。
其中最主要的核心人物是桑弘羊。
这个人确实极有才华,据说出身商人家庭,从小就有“心计”,13岁就入宫,出入禁中,成为汉武帝的中央办公厅成员。
之后就一直很被器重,后来主要负责财政工作,相当于汉武帝的财政部长。
桑弘羊是30多岁开始发达的,那时候汉武帝连年用兵,再加上好大喜功,爱搞工程,导致国库亏空,债台高筑。
再要加税,恐怕民怨沸腾,于统治者不利,于是有人向汉武帝建议,大力发展国有企业。
发展国有企业有个好处,就是政府可以从中赚钱,但不像征税那样对老百姓的掠夺感受那么直接。
用后来的税收理论家的说法,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却让鹅叫得最少。
当时有人向汉武帝推荐山东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河南南阳的大冶铁商孔仅担任大农丞,利用他们经商的经验和技术,负责管理盐铁事务,通过盐铁收归官营,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桑弘羊这时已经34岁,他由于善于计算经济问题,汉武帝让他帮助东郭咸阳和孔仅估算研究盐铁官营的规划。
在这方面桑弘羊家传的商人天赋和多年熏陶的政治运作经验都发挥了作用。
这个规划经过一年的起草才完成,核心内容就是以后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必须挂国字头,不许私人经营。
汉武帝很快就批准了这个计划,并派孔仅和东郭咸阳到全国各产盐铁的地区,设立盐铁官营的机构,把原来的商人都收编,安排行政级别。
桑弘羊办事得力,进一步受到汉武帝重用,但仅仅是把盐铁名义上收归国有,还不够,那些商人摇身一变成为国有企业的厂长,如果隐瞒产量,虚报成本怎么办?桑弘羊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把人事任命权牢牢抓在手里,这样各地的厂长们至少就要有所顾忌。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桑弘羊人物简介

价
正常运行
• 均输法的实施,对后世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平准法的实施,对后世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桑弘羊的经济成就与历史地位
桑弘羊对中国古代经济学的贡献与影响
桑弘羊对中国古代经济学的贡献
• 桑弘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与主张对中国古代经济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国家干预思想,货币理论,铸币制度改革,工商管理思想,
• 桑弘羊对盐铁官营制度进行了创新,实行了均输法,平准法
• 通过均输法,平准法,桑弘羊有效地调节了市场需求,稳定了物价
• 盐铁官营制度的创新,有效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盐铁官营制度的推广
• 桑弘羊将盐铁官营制度推广到其他重要资源领域
• 通过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桑弘羊有效地控制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物价
• 汉武帝对桑弘羊的信任和重用,使得桑弘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
桑弘羊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经济环境
桑弘羊所处的时代背景
• 桑弘羊生活在西汉时期,是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家
•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桑弘羊所处的经济环境
•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家财政状况紧张,需要改革
• 桑弘羊提倡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财政政策,以解决财政危机
• 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措施,对汉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与主张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与国家干预思想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
• 桑弘羊主张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 他提倡实行均输法,平准法,以调节市场需求,稳定物价
• 桑弘羊还主张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
西汉理财家桑弘羊简介

盐、铁、酒是当时非常赚钱的行业,许多富商大贾
就是靠煮盐、铸铁、卖酒发了大财的。善于理财的桑弘
羊意识到,假如把这些赚钱的行业专门由政府经营,那
么所有的好处不就归政府所得了?于是就在全国实行了
盐只能由官府统购统销,铁器只能由铁官生产和销售,
酒也只能由官府专造专卖。私人一律不准经营这些行
团。燕王谋反计划失败,自杀身亡。霍光以谋反之罪,
74岁的桑弘把羊连及他全家通通处死。
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供应,共同管理
铸造。所以新币又叫“上林钱”或“三官钱”,是全国
唯一合法的钱币。货币统一于中央,有利于稳定和发展
经济,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富国政策
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用兵,因而国库空虚、财政
匮乏。桑弘羊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继货币改革之
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而货物的增长速度却没有钱的增
长速度快。钱虽然多了,但却变得不值钱了。于是物价
飞涨,财政亏空,经济出现混乱局面。
针对这样的情况,桑弘羊向汉武帝建议,要稳定货
币,关键就是要加强管理,把货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
铸币权完全集中到中央。新铜币由上林三官(钟官、技
盐铁会议的第二年,汉朝宫廷发生争夺帝位的事
变,桑弘羊受牵连,全家被斩。原来事情是这样:燕王
旦是武帝诸儿中最长的,按封建宗法制度当立为太子。
但汉武帝却立少子弗陵为太子,诏令大将军霍光辅佐弗
陵为帝。于是燕王旦为觊觎帝位,就痛恨霍光,想谋害
他。而桑弘羊也同霍光有矛盾,便参加了反霍光的集
汉纪十二(6)---亦“羊”亦“狼”

汉纪十二(6)---亦“羊”亦“狼”桑弘羊,究竟是一头“羊”,还是一条“狼”?“桑弘羊(公元前152—公元前80),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汉武帝时著名的理财家。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为了彻底整顿货币,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意见进行了一次货币制度改革。
这次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的一次创举,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使汉朝的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至隋朝700余年而通行不废。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经济思想家。
他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
他认为盐铁专卖作为国家统一的财政收入,可‘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而不必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可防止豪商垄断生产经营,操纵物价,阻塞他们的‘利途’;可缩小贫富差别,‘以齐黎民’,缓和阶级矛盾。
在实践中,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利用垄断价格,收取高额利润;实行平准法。
创设均输法,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
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当然,以上是对桑弘羊作为一头“羊”的介绍。
那么,哪些方面又能证明他亦是一条“狼”呢?一,他对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不息的大规模征战所造成的人民备遭折腾和疾苦讳莫如深,并把一切民间疾苦归咎于是农民的懒隋、奢侈;“惰民不务田作,饥寒及己,固其理也。
” 此嫌不够,他还进一步强调:“居是世也,非有灾害疾疫,独以贫穷,非惰则奢也。
” (见《盐铁论》)针对儒家的仁爱,轻徭薄赋,他却强词夺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映了其片面武断和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二,“盐铁会议”是西汉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政治、经济和对匈奴政策三重意义的会议。
桑弘羊是这次会议封建官僚的一派主要首领、代表符号;他和汉武帝去世后以霍光为首的“贤良文学”们,就“轮台诏令”后汉代对内对外政策的大辩论,就进一步集中的反映了桑弘羊的政治主张和经济思想;实质上也是我国古代儒、法斗争的一次高峰“演绎”;会上,桑弘羊作为“领军人物”同贤良文学们的激烈交锋,成为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宫庭斗争范本”!诚然,作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介无可厚非,然而在“文革”时期,梁效、罗思鼎之流却借桑弘羊之名,断章取义,大肆歪曲历史,以至成为攻击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根“棍子”!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儒法两派的斗争,然而,这种斗争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统治形式的转换;它不会、也决不可能去真正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是秦始皇的“尊法反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如汉宣帝所说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句话,应该是对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典概括!三,“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经济思想家”,他对“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的质问,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封建社会,诚然是想构造多种经济的发展模式,可是,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以农业立国,以农业兴家,农业乃国之根,民之本,“不依靠农业富国” 而国家而又如何富强?人民又如何安居?况且,历代一切有识之士莫不将农业作为首要的国计民生之大计,“秦孝公六年用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见《辞海》1979年版)正是商鞅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才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经济基础!《国语》中“古者,王事唯农是务,三时务农,一时讲武,故征者有威,守则有财。
卜式:牧羊倌的商业传奇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洛阳人,汉武帝时候的大臣。
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
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
历史上,桑弘羊忠心耿耿为汉武帝效劳,为民为国耗尽全力,尤其在为国理财方面贡献卓越。
他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从而解决了困扰汉武帝许久的资财问题。
司马迁当时对桑弘羊有诸多不满,可是桑弘羊在理财方面的才华令司马迁都赞扬,所以史书称桑弘羊时代是一个“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时代。
南怀瑾在多次在对商界的演讲中提及桑弘羊。
2004年9月,他在给清华大学EMBA学员讲课时就说:“武帝时代,曾有两个商人出来做官,一个是桑弘羊,一个是卜式,帮助汉武帝发展工商业。
”2007年7月,他在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讲课时,也谈起这两人,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能只依靠耕种,他不赞同中国自古“重农抑商”的思想。
桑弘羊作为一个“神童”级别的人物,13岁就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尤其是从小就精通心算,所以在数字和经济概念上很杰出。
桑弘羊主张政府把工商业包揽过来,由国家出面经商。
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汉武帝时代,桑弘羊成为著名的理财家,他把国家的经济管理的井井有条,协助汉武帝处理财政问题几十年,成为后人纷纷仿效的理财专家。
其实,桑弘羊在汉武帝时代推行这样的理财观念是很困难的。
汉初以来,仍旧继续实行法家提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国家的很多工商和奴隶主阶层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许多限制。
桑弘羊自从13岁开始做侍中,到39岁,做了26年侍中。
在这期间,匈奴频频来犯,所以汉武帝大举用兵进攻匈奴,造成国库亏空,钱财耗尽。
这段故事南怀瑾在很多地方讲过。
那时候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大臣向汉武帝推荐大盐商东郭和大冶铁商孔仅,因为他们在经商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收获,于是汉武帝决定让他们两个人负责管理盐铁事务,并将盐铁事务收归国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弘羊个人简介
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
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
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
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
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
会后,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其他政策
仍沿袭不变。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
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经济思想
工商富国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在盐铁会议上,他明确
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在桑弘羊看来,农业并
非财富的唯一源泉,工商业尤其商业同样是财富的源泉,甚至提出工商业的发展还制约
着农业发展,指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
正因为强调工商富国,所以站在国家的立场,桑弘羊极力主张采取积极的财政调控政策,由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
他所定制的各项经济措施,都是这一思想
的集中体现。
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利用垄断价格,收取高额利润;推行均输平准,
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
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无论古代还是当今,桑弘羊的财政调控思想都有着难以否定的积极作用。
虽然商业不
能直接创作财富,但它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却可以带动和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间接有助于"创造财富,而且商业利润的垄断,对国家来说即等于"创造"
了财富。
商品流通
桑弘羊还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来说明商品流通的作用,他认为商品流通可以"均有
无而通万物",可以解决各地的资源过剩和短缺。
相反,如果商品缺乏流通,那么许多物
资无法交易,必然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除此之外,桑弘羊还大力推行平准制度。
他在京师设立平准机构,稳定京师物价。
这
个机构掌握了巨大的商品储备及运输队伍。
当某种物价上涨时即贱价抛售;反之,某种物
价甚贱时则加以购买。
他已经开始运用市场价值规律稳定物价了。
对外贸易
桑弘羊对对外贸易的作用有着非常充分的认识,他的"本重币虚"的思想比西欧十五世
纪重商主义"以货币为本"的思想领先许多。
虽然货币的多少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但他不
把货币的取得作为对外贸易的目的,而是以货币为"末"、为"虚",以供人们物质生活需要
的物品为"本"、为"实"。
桑弘羊主张对外贸易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对外贸易来控制外国,即尽可能向国
外输出多余商品,以造成国外对国内商品的以来,从来导致其政治上的被动
;二是通过对外贸易来达到"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敌国,又要丰
富国内的商品供应。
桑弘羊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出口,并大量输出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就能从急需黄金和丝绸的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不但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
市场的供应,同时,禁止铁兵器的贸易,还可以使西域各国的军队难以与汉军抗衡。
政治贡献
自十三岁入宫,到燕王之变被杀,桑弘羊共从政六十余年,其中五十多年都在武帝时期。
可以说,桑弘羊的主要作为都与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桑
弘羊总管国家财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桑弘羊制定或修订、实施了诸如机
构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一系列新的财经政策。
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
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效保障了抗击匈奴
战争的进行,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遏止了富商大贾和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桑弘羊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历史人物。
作为著名的理财家,
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秉持工商富国思想,极力主张和践行工商官营,主持或参与
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制度,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出色的
政治家,他对政府管理和军事外交亦作出过较大贡献。
根据《汉书·食货志》,盐铁官营等政策在西汉后期基本沿袭未变,只是在汉元帝时
一度废除。
桑弘羊尽管被杀,他的财政措施依然被继续推行。
到了成哀时期,随着官营垄
断政策的控制逐渐松弛,对桑弘羊及其理财措施的评价越来越趋于完全否定。
桑弘羊之所以受到许多谴责,除了"榷利"政策的影响,还在于他的理财措施极大损害
了贵族官僚和商贾的利益。
他的许多政策不仅在西汉中期垄断了工商业经营,堵塞了许多
人的财路,由于他为后世树立了"言利"的榜样,其理财措施也被历代王朝纷纷效仿,因而招致后人责难也就不足为怪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