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赏析

合集下载

陶瓷作品赏析

陶瓷作品赏析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陶瓷作品。其中,元代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白色彩对比和精美的图案设计闻名,如“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描绘了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色彩艳丽、图案精美,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极具收藏价值。清代康熙五彩瓷,以其色彩丰富、画工精细著称,如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每个月份都有对应的花卉图案,寓意吉祥。此外,还有乾隆珐琅彩瓷,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如乾隆珐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

古陶瓷鉴赏

古陶瓷鉴赏

古陶瓷鉴赏古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陶瓷品种繁多、工艺高超、造型美观、艺术价值极高,因此一直备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从古陶瓷的种类、特点、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介绍。

一、古陶瓷种类古陶瓷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根据历史时期和代表作品进行分类的示意:1. 先秦时期:主要有彩陶(如绘人图彩陶、舞蹈图案彩陶)、黑陶、红陶等。

2. 唐代官窑:包括定窑、钧窑、汝窑、宋徽、云龙窑、松洲窑等。

3. 元代官窑:主要有元青花、元官窑瓷器等。

4. 明代: 有青花瓷、五彩瓷、白瓷等。

5. 清代: 有粉彩瓷、釉里红、鹿顶等。

其中清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被誉为“万紫千红、包罗万象”。

二、古陶瓷特点1. 色泽:古陶瓷的色泽丰富多彩,有红、黄、绿、蓝、白等多种颜色,其中以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等为代表。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包括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和抽象图案等。

其中青花瓷器以绘制人物、花卉和山水为主题,五彩瓷器则以鲜艳的颜色和鲜明的造型为主。

3. 制作工艺:古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技术手法,包括器物造型、烧制、定稿。

其中青花瓷器的烧制过程更是独特,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才能呈现出独特的青花纹饰。

三、古陶瓷的鉴赏方法1. 观察:古陶瓷鉴赏的第一步是观察,要仔细观察器物的形态、釉色和胎质等方面,从而初步判断器物的品质和时代。

2. 对比:在观察后,可以对不同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加精细地了解它们的口径、底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差异。

3. 翻转:将器物翻转过来观察或倒立着看,可以进一步判断器物制作的工艺和品质等方面。

4. 摸感:用手去摸器物的质地和釉面,以此来判断它们的胎质和温度控制。

5. 气味:闻闻器物的气味,以此判断器物的材料和烧制时间等。

陶瓷艺术鉴赏

陶瓷艺术鉴赏

陶瓷艺术鉴赏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艺术之一,以其流行的古典风格以及独特的设计而备受欢迎。

陶瓷艺术大部分涉及到陶瓷器物的创作,包括容器、尊瓷等,引出了一种优雅的感觉。

陶瓷艺术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彩磁”便是穿越时空的见证者。

陶瓷艺术在历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宋代的圆润、精致,明代的浅色朴素,清代的健康细腻。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陶瓷器物的艺术风格也表达出不同的意义,例如明代的大象瓷器细腻、柔美,蕙质兰心,好似一只温驯的大象,传达出慈悲之心;清代的象牙瓷器富有节奏,折射出清新淡雅的情趣,体现了一种温柔、安定、沉静的生活境界。

陶瓷艺术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庄严、端庄。

陶瓷器物以其精美的外观和颜色,使人感觉充满活力和美感,而且丰富多彩的瓷胎、绚丽的釉色,使陶瓷器物更显精致,更有美感。

另一方面,陶瓷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在工艺技术上的精湛。

古代中国陶瓷艺术家们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发明了素朴、尊贵的“四大瓷器”,它们是窑景瓷、宣纸瓷、珐琅瓷和彩釉瓷,这些瓷器保存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技艺,也表达出古代瓷器艺术家们的审美观念。

陶瓷艺术的鉴赏方式繁多,从形制、技艺、釉色上来讲,它们都体现着古典、精致的艺术风格,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艺术内涵、品质以及历史价值,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技艺,更可以唤起我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敬畏之心。

欣赏陶瓷器物,不仅可以了解其制作过程,更可以鉴赏它们传递出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认为收藏陶瓷器物只是一种奢侈,但其实,这背后反映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敬与推崇,也是一种精神之泉。

总之,陶瓷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家园。

有志于艺术的朋友可以充分欣赏它的美,并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众多,每个名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理念。

以下是一些当代中国陶瓷
名家作品的赏析:
1. 陈雪明:陈雪明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传统青瓷和官窑瓷器为主。

他追求极致的工艺和细腻的纹饰,他的作品富有灵动的线条和流畅的造型,展现了青瓷的独特
之美。

2. 何炯昌:何炯昌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艺家,他的作品以瓷器为主,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技巧,如浮雕、绘画、髹饰等,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光彩和生命力。

3. 张统江:张统江是中国现代青瓷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以青瓷为主,追求自然、简约和韵味。

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青瓷的特点,又注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展现了青瓷的现代魅力。

4. 吴晓宇:吴晓宇是中国青花瓷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以青花瓷为主,风格独特。

他以传统
的青花瓷为基础,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使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精髓,又展
现了现代的创意。

5. 谢君豪:谢君豪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石泥陶为主,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

他擅长运用浓烈的装饰手法和大胆的造型创作,使他的作品富有力量感和个性。

这只是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的一小部分,每位名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欣赏这些作品可
以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

陶瓷艺术赏析

陶瓷艺术赏析

陶瓷艺术赏析(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孔雀创意陶瓷杯陶瓷的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陶瓷设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

如今的陶瓷设计多种多样,人们在追求陶瓷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造型上的美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独特造型的杯子,这里的孔雀造型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孔雀水杯,以传统的白瓷水杯作为基础,把孔雀的形象与杯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底面加上的杯托与杯子是一体的。

孔雀附着在杯子的外部,孔雀的上半部分身体充当了杯子手柄的作用,杯子则又充当了孔雀身体的部分,孔雀的羽毛附着在杯子上也增加了杯子的美感,起到了装饰杯子的作用,一体的杯托则从视觉上延伸了孔雀的身体,使杯子的孔雀形象看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和杯子一套的勺子造型上依然沿袭了整个杯子造型的主题,勺子的把端是孔雀的羽毛,扁平的孔雀羽毛造型一方面很漂亮,迎合了整体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的手握住勺子,集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此种孔雀杯的做工也很精细,作品整体光泽鲜亮,上面的孔雀是彩色的,颜色简单大方,以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颜色,而且整体的彩色纯度和明度都做了调整,使杯子的颜色看上去不是特别的艳丽,反而给人一种缓和舒适感,比较适合人们休闲放松时使用,使人心情放松愉悦。

细腻的陶瓷表面,能带给人柔滑的触感,增加了饮用水和其他饮品时的享受感,让生活更加地充满情趣。

平时杯子闲置不用时,把杯子放在房间一角也是一件极好的装饰佳品,孔雀的造型使之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品装饰物,时尚的现代设计感既增加了文艺气息,又不失现代感,也不必向传统的杯子用完之后就要放进茶盘之中或者橱柜之中,可以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能很好地装饰它所在的区域。

孔雀陶瓷水杯,是一件美观时尚又实用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附:陶瓷艺术赏析课程学习心得及建议此次的陶瓷艺术赏析课程,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作地区,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陶瓷种类。

陶瓷艺术赏析简论

陶瓷艺术赏析简论

陶瓷艺术赏析简论摘要:陶瓷可谓是最具中国优秀文明的代表形象之一,原始时代便出现了简单而朴实的陶器,发展至今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辈在泥土上谱写自己的艺术世界。

陶瓷文化远远早于中国绘画,更是最早被博物馆收藏的历史,对于中国画尚有一些评价标准及欣赏准则,然陶瓷文化发展至今,对于陶瓷文化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尚未清楚,或是如何对于陶瓷进行评判和欣赏并非易事。

论文关键词:陶瓷,欣赏,要素,文化符号对于陶瓷欣赏首先确定陶瓷是一门艺术,所以陶瓷艺术欣赏并非特立独行与其他艺术门类,正是如此她也有着与其他艺术同样的欣赏基础和特性。

所以弄清艺术的欣赏概况对于欣赏陶瓷亦是至关重要。

功能性。

美学基本上包括着研究客观现实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

这种审美又并非真实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是经过创作者处理过的关于事态之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主要是以创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

认知性。

这种认知性具有双层的概念,一层是出现在创作者的认知中也就会展现在作品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对于观众而言的全新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创作者在完成初次创作之后,到观众欣赏后再进行多次创作的一个过程。

或是说使观众感受到更多的作者的内心情调,作者在企图与观众达到一种“知音”关系,而很难达到“共鸣”。

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但所感受到的依然以作者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怀和精神为主。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一则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再则更多的还是作者自己的自娱自乐作用。

正如董其昌所言,画之功能就是“自娱”“以画为乐”“寄画于乐”“画中烟云供养”“多寿”等,也就是通过绘画已达到自娱和健身之作用。

符号性。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陶瓷工艺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件优秀的陶瓷作品。

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青花瓷的纹饰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其中,明代的青花瓷尤为精美,如明代官窑的青花瓷器,其纹饰精美绝伦,色彩鲜艳明亮,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汝窑瓷器汝窑瓷器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著名。

汝窑瓷器的釉色多以青灰色为主,纹饰则以简约为美,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

其中,汝窑瓷器的“天青釉”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色泽独特,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三、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现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著名。

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装饰才能完成。

景德镇瓷器的设计多以现代化为主题,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时尚的感觉。

其中,景德镇瓷器的“粉彩瓷”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色彩绚丽多彩,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四、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材质和造型而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制作和烧制才能完成。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多以动物、植物等为主题,色彩深沉,给人以古朴的感觉。

其中,宜兴紫砂壶的“单峰茶壶”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造型独特,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以上就是几件优秀的陶瓷作品,它们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中国的陶瓷文化,让这些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陶瓷作品鉴赏及设计理念

陶瓷作品鉴赏及设计理念

陶瓷作品鉴赏及设计理念陶瓷作品鉴赏及设计理念陶瓷是一种最古老的工艺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陶瓷作品独特的材质和工艺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价值和魅力。

本文将从鉴赏角度出发,探讨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

首先,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包括了对形式、功能和美学的综合考量。

在形式方面,陶瓷作品要具备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对比、重复和对称等手法来创造出丰富的形状和线条,以达到视觉上的美感。

同时,陶瓷作品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无论是器皿还是雕塑作品,都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便利性。

其次,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体现其独特的材质特点。

陶瓷作品具备的独特性和可塑性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

作为一种表现艺术的媒介,陶瓷作品通过采用不同的陶瓷胎体和釉料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陶瓷作品可以利用不同的釉料和颜色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光泽,从而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观赏性。

另外,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还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陶瓷作品通常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来展示特定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中国的青花瓷,还是日本的茶道陶艺,都在表达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引用和创新,陶瓷作品能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又与时俱进,创造出全新的审美趣味。

最后,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陶瓷作为一种天然材料,本身具备无污染和可降解的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因此,在设计陶瓷作品时,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生产的过程,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综上所述,陶瓷作品的设计理念包括形式、功能、材质、文化内涵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创新,在陶瓷作品的设计中才能达到完美的融合,展现出真正独一无二的魅力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定窑陶瓷赏析
作者:罗钰
专业名称:英本102班
学号:2010086064
2013年4月17日
宋代定窑陶瓷赏析
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杯碗茶碟,花瓶摆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宋代的瓷器名扬海外,在其五大名窑中,定窑十分特别,它是五大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

早在唐朝的时候,位于河北内丘的邢窑烧制的白瓷就与越窑青瓷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是唐代瓷器的两大主流之一。

到了宋代,同样位于河北的定州,烧制的定窑瓷器,直到今日,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因宋代曲阳属于定州辖区,因此名为定瓷。

定窑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烧制了大量精美的白瓷。

宋代曾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制品技艺精湛,品种繁多,有碗、碟、杯、瓶、香炉、动物、孩儿枕等。

造型规整,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装饰方法已形成当时定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

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

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

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窑,纹饰以龙凤纹为主。

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瓷胎质细腻,结拜坚硬,造型奇秀,釉色纯白匀净,装饰题材丰富多彩,有刻花、画花和印花等技法,内印外刻并用,造型纹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素以“薄如纸、声如磐、釉如玉”艺术特色著称于世。

20世纪70年代初,定瓷开始恢复。

目前,除保留传统定瓷优秀品种生产外,已开发创作出人物、壁饰、灯座、文具、八卦壶、魔壶、雕龙盖杯、自律杯、茶盏、餐具、饮具、旅游品、电影道具、微缩建筑工艺件等八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完成了仿古定瓷向现代定瓷接轨。

北宋初期,定窑采用漏斗状匣钵一匣一器的装烧方法。

并不断新建窑炉来保持总的供求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窑炉不断的增加,木材的大量消耗,已经达到难以为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

聪明的窑工创造了从烧木材改用烧煤的新方法,这给定窑带来了新生。

从烧柴改为烧煤,是导致定窑瓷器釉色从白中闪青变为白中泛黄的主要原因,也是定窑从发展阶段转变为具有独特风格阶段的一个关键。

北宋中后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南北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

关键在于能否给社会提供较其它瓷器更多更好的产品。

这时期定窑创出了支圈窑具,支圈烧法,就是一匣多器的装烧新方法的发明。

印花定瓷窑器是为同等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也适应支圈烧法。

所以凡是印花定窑器,多为支圈覆烧,口沿无釉者居多。

这个时期由于定窑瓷器受到烧瓷工艺方面的种种制约,无论在制造、装饰以及釉色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釉色从前期的白或白中泛青转变为白中发黄。

在白中泛黄中的瓷地上创造出刻划花装饰,随着覆烧方法的创造成功,印花装饰方法又大量被采用,定窑瓷器的独特风格就形成了。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

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北宋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

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

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

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它名贵品种,如黑瓷、紫釉、绿釉、红釉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元朝刘祈的《归潜志》说,“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

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

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宋代定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

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是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

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

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

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

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

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
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

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

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形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

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实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

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

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物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

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

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

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

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厚。

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

通常以蓖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

莲瓣纹是定窑瓷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

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

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纹饰,刻花的比较少见。

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但是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瓷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

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

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

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参考文献: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古玩图鉴-陶瓷篇》;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陶瓷艺术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