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Ana l y s i s o n Te s t Me t h o d s o f Ant i b a c t e r i a l Pr o p e r t y of Te xt i l e s a n d I nf l u e nc i n g Fa c t or s
法在定性定量试验 中的主婴影 响因素 , 同时对关键参数进行 r 对 比试验 , 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诸多因素 , 并 得出 了优化的基本工艺参数 。 关键词 : 纺织 品 ; 抗菌性 ; 测试 方法 ; 影响 因素 ; 定 髓分析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1 0 1 . 9 文 献标 志 码 : 0 2 —0 0 3 8 -0 4
{ 卜 她代 识校禾 、 第2 期
测试 与分 析
纺 织 品 抗 菌测 试方 法 和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孙 杰, 于伟 东
2 0 1 6 0 0 ) ( 东华大学纺织学 院, 上海

要: 在纺织 品抗 菌 的各种定量测试方法中 , 承点 闸述 了纺 织品抗菌 代表性测试 方法振荡法 和吸收
S UN Ji e。yU
i d o n g
( Co l l e g e o f Te x t i l e ,Do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m o n g v a r i o u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e s t me t h o d s o f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e x t i l e s ,t h i s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床上用品,从毛巾到窗帘。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是否真正具有有效的抗菌性能,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

抗菌纺织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医院、养老院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抗菌纺织品也能提供更清洁、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那么,如何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呢?目前,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琼脂平皿扩散法。

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定性测试方法。

将含有细菌或真菌的琼脂培养基平板均匀地铺上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抑菌圈出现,说明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抑菌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强。

其次是振荡烧瓶法。

这是一种定量测试方法。

将纺织品样品与一定量的细菌培养液放入烧瓶中,在振荡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计算纺织品的抗菌率。

还有吸收法。

将细菌悬液滴加在纺织品样品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测定被吸收的细菌数量,从而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如奎因试验、平行划线法等,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测试菌种的选择。

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和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不同的菌种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准确评估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是测试条件的控制。

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等。

这些条件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样品的预处理也非常重要。

纺织品在测试前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杂质和污染物。

完成测试后,如何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呢?一般来说,抗菌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 — 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 :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 AATCC 147— 2011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 AATCC 100—2004 《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 FZ/T 73023 — 2006 《抗菌针织品》、 GB/T 20944 — 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15979 — 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 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 2011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 :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 FZ/T 73023 — 2006 《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 GB/T 20944.1 — 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 22196:2011《抗菌产品的测量和评估》进行。

此标准为测量和评估抗菌表面处理产品的抗菌性能提供了准确且一致的测试方法。

根据ISO 22196:2011标准,以下是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常见检测标准及方法:1.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菌落计数法(CFU/g)测定面料杀菌效果。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特定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株,如常见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并制备适度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分别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菌落计数:取出处理后的样品和对照组,将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统计生长的菌落个数。

(5)计算杀菌率:根据处理后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计算出抗菌面料的杀菌率。

2.近场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在抗菌面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活性。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适当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适当的细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染色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样品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抗菌面料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和附着程度,评估抗菌性能。

3.持久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接触抗菌试验和洗涤抗菌试验评估抗菌面料的持久抗菌性能。

(1)接触抗菌试验:将抗菌面料与细菌接触,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的存活率。

(2)洗涤抗菌试验:模拟日常使用中的洗涤流程,将抗菌面料进行多次洗涤后,再进行接触抗菌试验,评估其持久抗菌性能。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检测方法差别: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床上用品到窗帘、毛巾等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的抗菌效果究竟如何,就需要科学、准确且可靠的评价方法。

这不仅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和监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晕圈法。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原理是将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试样与测试菌液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在试样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明显的抑菌圈出现,就表明纺织品具有抗菌性能。

但是,晕圈法只能给出定性的结果,无法准确衡量抗菌效果的强弱,而且抑菌圈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抗菌剂的扩散能力、培养基的成分等。

定量评价方法则更加精确和科学。

其中,振荡烧瓶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定浓度的菌液放入烧瓶中,在恒温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培养。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取出部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比初始菌液浓度和培养后菌液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抗菌率。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振荡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如非织造布,可能不太适用。

另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吸收法。

它是将菌液滴加在纺织品试样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用洗脱液将试样上的细菌洗脱下来,然后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抗菌率。

吸收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纺织品,但在操作过程中,菌液的滴加量、接触时间以及洗脱条件等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差。

除了上述传统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基于现代技术的评价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比如,利用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菌在纺织品表面的存活情况。

通过对荧光标记的细菌进行计数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抗菌效果。

此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特定基因的含量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jisl0848标准

jisl0848标准

jisl0848标准JIS L0848标准简介JIS L0848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JIS)的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JIS L0848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一、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广泛应用于医疗、餐饮、家居等领域。

为了保证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JIS L0848标准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JIS L0848标准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抗菌活性试验:通过将纺织品与特定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测量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常用的测试细菌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抗菌效果评级:根据细菌数量的变化,将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无效、弱效、中效和强效。

3. 抗菌剂的使用:对于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标准规定了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4. 抗菌性能持久性:标准要求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持久性测试,即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或摩擦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有所变化。

三、应用领域JIS L0848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医疗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护士制服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家居用品:如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餐饮用品:如餐巾、厨房布、围裙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过程中的传播。

4. 运动用品:如运动服、袜子、手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异味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JIS L084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JIS L0848标准是一个关于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重要标准。

通过规定抗菌活性试验、抗菌效果评级、抗菌剂的使用以及抗菌性能持久性测试等内容,标准确保了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一、样品准备1.收集和标记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2.清洗和消毒样品,确保其表面没有细菌污染。

二、测试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纺织品的抗菌测试方法,例如:1.菌落计数法使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与特定细菌菌株的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样品,然后培养。

-通过计数纺织品周围的菌落数来确定抗菌活性。

2.麦金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抗菌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纺织品。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上放置样品,然后培养。

-在特定时间点上,获取样品并使用抗菌剂来中和样品表面细菌的生长。

-评估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培养基上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生长的程度来确定。

3.扩散法这是一种评估细菌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的方法。

步骤如下:-准备含有特定细菌的琼脂平板。

-将样品放置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区域大小来评估抗菌性能。

4.流体接触试验该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与细菌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含有特定细菌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在纺织品样品上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纺织品上的细菌生长情况来评估。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根据所选测试方法的结果,分析数据并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通常,抗菌性能可以用细菌的生长抑制率或细菌的减少数量来表示。

测试结果应该与适用的抗菌性能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以确定纺织品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抗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测试的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细菌培养的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的选择,以确保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应充分洗涤和消毒,以清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测试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的交叉污染。

-需要注意细菌耐药性的可能性,以排除纺织品可能的抗菌机制或副作用。

通过以上测试步骤和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并提供有关其对特定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的信息。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医疗和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nitized产品工作原理
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上,抑制细胞生长,也就阻止了细胞繁殖当 中所产生的不适气味――提供最优质的清新感,舒适度和保护。4ຫໍສະໝຸດ 消除异味,提供持久清新和舒适!!
防护
舒适
清新
参考文献: 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3. [3]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S]. [4] AATCC 100--2004,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Materials:As一ssment of[S]. [5] JIS L 1902:2002,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Textile Products[S]. [6] ASTM E2149—200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Antimierobial Agents Under Dynam-ic Contact Conditions[S]. [7] 刘晨,计芬芬,等.纤维及其制品抗菌性能的动态测试[J].合成纤维,2005, 34(10):43—46. [8] 王秀茹.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8—59. [9]邓炳耀,姚静,等.抗菌纺织品的检测方法[J].印染,2006,32(4):43—46. [10] CNS 14945,一般用途抗菌纺织品性能评估[S].
但是不易被外行人士理解。
我国抗菌织物研究发展迅速。但我国相兲标准的制定则稍为迟缓和滞后。目 前,国内抗菌测试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同,以及测试 者对标准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测试结果相差很大,无可比性,使用户难以 辨别产品功能的真伪与优劣,严重阻碍了这一新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权威、科学的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及评价体系,以觃 范、监督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谢谢
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 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ASTM E 2149--2001
• 这是一种振荡测试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 想的测试方法。振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 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纤维,不论是粉末状或羽绒羽毛,或凹 凸不平的织物,仸意形状的试样都能应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 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非常适用。该测试方法不仅可以测试织 物,还可以测试粉状和颗粒状材料,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固体材 料。但是,该标准试验条件觃定不明确,变动幅度大,如振荡 速率、振荡时间和温度等可根据测试者随意调节操作。若无统 一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无可比性。
测试方法的标准化问题
• 试验菌种标准化 – 即使是使用同属一个菌种的微生物,但如果来源不同,对抗菌整理加工 样品的敏感性也有差异,测出的抗菌值也就不同。所以,测定时尽量使 用标准菌株。
抗菌效果的判定标准化
• 目前,抗菌结果的表示有百分率和对数值两种。百分率易于理解,但抗菌差 异不明显。由于细菌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用百分率来表示幵不合理。 用对数值则可分别表示为1、2、3、4、5,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其抗菌差异,
• JIS L 1902则在AATCC 100的基础上迚行了很大的改迚,对 试验条件都有明确的觃定,特别是对接种用菌的培养方式 要求很严栺。它采用20mL小瓶,解决了AATCC 100用250
mL三角烧瓶测试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幵扩大了测试的
使用范围。但是,国内生产这种小瓶的质量无法与13本相 比,一经高压消毒后:瓶盖易变形,瓶子不密封,易导致 洗脱菌液时液体溢出等安全问题,故限制了某些测试单位 的使用。
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示意
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 AATCC Test Method 90 ( Halo Test , 晕圈法, 也叫琼脂平皿法)、 AATCC Test Method 124 ( 平行划线法) 和 JISZ2911- 1981 ( 抗 微生物性实验法)等。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 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 它是基于离开纤 维迚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 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
抗菌纤维的整理方法
纤维共混改性法
通过将纤维与抗菌添加剂共混纺纱得到具有 抗菌活性的织物,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后整理法相 比,由于抗菌剂均匀分布在纤维上,所以,耐洗涤性 要优于经后整理得到的纤维,因而其抗菌效力也
3
就更持久。
“Sanitized”防护功能
兲于SANITIZED AG
山宁泰(Sanitized)是世界著名微生物防护的优质标识。是皮毛和纺 织物(尤其儿童用品)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入门证。
抗菌检测基本原理
• 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 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 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 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 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细胞壁除参与某些生理过程外, 还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一旦细胞膜或细胞壁被破坏,则会引起许多 随后的变化,使细胞破裂。抗菌整理剂抑菌或杀菌的方式可归结为 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蛋白 质和核酸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抑制酶的作用,抑止蛋白质或核酸的 合成。
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严栺的可比性。 而且各自 的优缺点十分明显, 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菌测试方 法的介绍:
FZ/T 73023--2006
• 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
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
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觃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 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抗菌纺织品的不同级别主要考核的菌种:
• • • 国内:(分三类) 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

• • • •
AA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
国外:(以日本为例,分三类) 蓝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臭加工纺织产品; 橙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保健用纺织品; 红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医用纺织品。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 为重要。
定量测试方法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 菌培养、 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它适用于非溶出性 抗菌整理织物, 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该 法的优点是定量、 准确、 客观, 缺点是时间长、 费用 高。图 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整理, 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
低, 速度快, 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 结果不 准确。图 是晕圈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有兲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外已 开展了多年, 幵陆续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相 对稳定的、可在多个实验室重复迚行的测定方法。
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各种
常用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
• • • •
FZ/T 73023--2006 ASTM E 2149--2001 AATCC 100--2004 JIS L 1902—2002
FZ/T 73023--2006
• 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
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201230300001 纺织品设计1班 李华
为什么要研究织物的抗菌性能
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上汗液、皮脂以及 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 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尤其在温热潮湿的条 件下,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致病菌的 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纺织品总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而抗菌 纺织品不仅可以避免纺织品因微生物的侵蚀而受损,而 且可以截断纺织品传递致病菌的途径,阻止致病菌在纺 织品上的繁殖以及消除病菌分解织物上的污物而产生 的臭味,预防皮炎及其他疾病。因此抗菌纺织品对于 人体的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试菌种的选择
• 下表,是我们生活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作抗菌测试时主要是用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癣菌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 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 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 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 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觃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 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 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 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 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AATCC 100--2004
• AATCC 100--2004属于吸收法。吸收法是 在样品表面接种细菌,对吸水性较好的抗 菌织物测试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吸水性差 甚至拒水织物来说,不仅难测试,且测试 结果也不准确。AATCC 100未提及菌的转 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
JIS L 1902—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