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花山新城 总体城市设计 文本
武汉市政府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文件武政规〔2017〕8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武政规〔2017〕8号日期:2017年03月27日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窗口〗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发展目标(一)房屋建筑。
到2017年底,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2018年—2020年,上述比例力争逐年递增10%,到2020年底,力争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
下列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民用建筑以及建设项目的附属设施除外)在土地供应时应当明确按照装配式方式进行建造:1.自2017年4月1日起,二环线以内的民用建筑,二环线以外的重点功能区(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生态新城、汉阳区四新会展商务区、青山区滨江商务区、洪山区杨春湖商务区)的民用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建筑,独立成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2.自2018年1月1日起,各中心城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汉南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区范围内的民用建筑;3.自2019年1月1日起,新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都市发展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民用建筑。
(二)市政基础设施(含城市道路桥梁、综合管廊等)。
自2017年4月1日起,开展装配式建设试点,并逐步完善相关建设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凡符合装配式建造条件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按照装配式建造标准进行建设。
武汉市新城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21年3月目录一.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适用范围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层次及要求 (4)1.4.1编制层次 (4)1.4.2编制要求 (4)1.5编制期限 (4)1.6编制原则 (5)1.6.1强化统筹作用 (5)1.6.2突出远近结合 (5)1.6.3利管控促实施 (5)1.6.4鼓励技术创新 (5)二、重点功能区城市设计 (6)2.1一般规定 (6)2.1.1选取原则 (6)2.1.2编制要求 (6)2.1.3管控要素 (7)2.2整体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8)2.2.1设计说明 (8)2.2.2必要图纸 (8)2.3地段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9)2.3.1设计说明 (9)2.3.2必要图纸 (9)2.4带规划方案挂牌项目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11)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自然资规(2020)5号)、《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围绕《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强化城市设计“实现支撑战略性的城市功能,打造更精致的空间格局、塑造更具特色的标志形象,提供更优质的品质环境”,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及实施,按照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关于开展武汉市(开发区)城市设计相关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武汉市5个新城区及2个开发区,具体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经开区(含汉南)、东湖高新区范围内的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对重点功能区以外需要点状供地地块的城市设计编制,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3编制依据(1)《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2)《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各区十四五规划;(3)《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248号)》、《武汉市建筑管理审批指导意见(汉十条)》等法规及政策文件;1.4编制层次及要求1.4.1编制层次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层次包括分区城市设计(纲要)、重点功能区整体城市设计及地段城市设计。
自然生态城市道路绿化——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道路景观设计为例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4 7
自 然 生 态 城 市 道 路 绿 化
以武 汉 市花 山 生 态新 城 道路 景观 设 计 为例
唐世 洋
( 1 . 武 汉市园林 场 武汉
李
玲‘ 。 许 秀环‘ 。
4 3 0 0 7 5 )
4 3 0 0 7 3 ; 2 . 湖北省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武汉
随着现代城市化 进程 日益 加快 , 城 市土 地 、 水 资
北湖 、 严西湖、 严东湖) 交汇处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
东至左 岭镇 , 南 接武 汉科 技 新城 , 西I 临东湖 风景 区 , 北抵武 汉北 湖新 城 , 规划 面 积 6 6 . 4 k m2 , 规划人 口 规模 将 达 2 O万人 。区 域 内 山水 资 源 丰富 、 自然环 境保护 良好 。花 山生态 新城 的规 划结 构为“ 群 落分 散 +指状 集 中的三 心 多组 团带 形 城 市 ” , 城 镇形 态 形成 “ 水绕 城 、 水穿城、 水 伴 城” 的空 间格局 。 花 城大道西 起 武汉 洪 山 区鲁磨 路立 交 , 经 三环 线、 王青公路 , 绕过洪 山区 的鼓 架 山 , 跨 过严西 湖 , 穿
优美的道路绿地既可 以提供适宜的出行环境 , 还可 以改善 城市 的小 气 候 环境 , 创 造出可居、 可 赏 的美
景, 更可 以产 生不可估量 的社会 、 生态和经 济效益 。 笔 者 以武 汉市 花 山生 态 新 城 花城 大 道 景 观设
计为例 , 道路绿化设 计与新 城的文化 内涵 紧密结 合, 在常规道路绿化 的基础上突出 自然生态理念的
过规划花 山新城 , 是 武汉 花 山新 城 “ 一 干一横 ” 规 划
城市总体规划 ppt课件

作为武汉地区长江以南唯一的 集装箱码头,是武汉新港的三大核 心港区之一。未来花山生态新城和 白浒山港区在产业配套上相互支撑 和依托,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实现 港城互动的良好格局。
武汉花山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HOLISTIC URBAN DESIGN OF WU HAN HUA SHAN NEW TOWN
“两型”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 展,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发挥集成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武汉城市圈新突破,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的新局 面。
“低碳-生态”的时代背景 —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提出“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 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针对 “十二五”期间将积极建设低碳 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目前零碳经济城市已经在我国落成,其发展趋势必将促使城 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前提下, 武汉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实施低消耗低污染的生态发展。
武汉花山作为城市圈“两型” 社会试验的启动项目,2010年5月 纳入国家自主创新新型城市化示范 区。武汉花山将打造成武汉“两型” 社会先行生态新城,从而促进大东 湖生态建设,武汉新港的建设和生 态旅游业的发展。
1.3现状土地开发研究 1.3.2可用地分析
可用地分析—
已批已建: 花城家园一期一组团
水绕城、水穿城、水伴城: 配合大东湖水网工程建渠引水,形成水城相融的 城市形态;
城市化与生态化同步发展: 规划6条南北绿道,建设白羊体规划原则 下,对于未开发地块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塑造, 从而全面创新升级,为花山生态新城迎来新 的城市面貌格局。
武汉花山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武汉百步亭大花山大盘项目前期定位思考报告前期策划

中国人居地产发展方向
科技化
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提升人居的舒适 度与健康度,如恒温技术、声环境、 光环境控制以及智能化系统等
美学化
强调建筑与园林艺术化营造,通过与 艺术家更深入的合作,创造富有艺术 审美价值、独特风格的家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人对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居地产产品越来越注重 通过科学技术来提升产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提供更为健康的生活空间。 同时尽力创造出更具审美价值的产品,满足人们心理层面的需求。
9
1.3 项目发展战略分析
中端 产品
低端 产品
同一区域板块内,多数项目选择的方向, 产品同质化高,销售速度不高,配套交通成瓶颈。 距中心区距离远,限制了价格空间。
低价产品利润薄,要想走量快销, 则配套、交通问题必须大力解决。
配套 交通
定位中端、低端产品,都必须解决项目的交通与配套问题,且项 目与区域中心的距离是无法改变。 如果以百步亭花园为参照,本地块与区域中心的距离,是百步亭 花园的2倍多,且本地块周边的人口密度、购买力(江夏板块) 远低于汉口板块,可知, 本案如果做类似于百步亭花园的定位,起步难度要远大于百步亭
1,本地块属于“生地”,交通配套瓶颈大
由于缺乏原住居民,其所在汤逊湖板块亦属于人口较少,购买 力有限,经济产业支撑发力的板块,因此本地块的居住价值目前十 分薄弱,可借用的外力很少,必须依靠自身开发营造。
——靠自己
2,商业缺乏支撑,仅依靠内部自身难度大
由于地块外部环境所限,无法对本案的商业提供足够的消费力, 因此本案的商业要想存活并发展,至少在目前看来,必须依靠地块 内部建设发展所形成的居民人群,则商业部分将面临着: 起步艰难、发展慢、上升空间有限的局面,且如果作为社区型商业, 体量过大,成熟时间漫长。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Height of buildings
Landscape building
苏黎世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同时为全 国交通重要交汇点之一.苏黎世实行全方位的 可持续交通策略。公共空间不只用于交通运输, 也是生活和休闲场所。苏黎世市采取针对性的 措施促进公共交通,并减轻市中心和居民居住 区的交通负担。
苏黎世拥有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四通 八达。有轨电车、公共汽车、轮渡、快速市郊 列车和轨道缆车相结合,构成了一个高效的综 合交通系统。
Region image & architecture style
特色城市设计地块 1 DEDICATED REGION FOR URBAN DESIGN 1 PROPOSALS
Activities aspect:
.凸显花山渠周边区域的节庆活动特色,从而体现不同时节 的生态居住,开放街区,水上休闲及旅游理念。
CANAL AXIS
BLUE & Green node
REGIONAL
NODE
LOCAL ACTIVITIES
AXIS
COMMERCIAL STRUCTURE & TRAFFIC NODE
Traffic node
GREEN AXIS
CASE STUDY FOR HUASHAN DITCH
滨水开发案例 圣安东尼奥 Riverwalk
.以低碳慢行动线作为区域地块间的连接[ Every 400m has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pot]
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规划重点问题分析

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规划重点问题分析康万军;张保华【摘要】Based o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Huashan operation area in Wuhan new port, we carry out an analysis of the port layout, elevation design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location and terrain conditions of por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of land resources and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ort functional areas on the land area, we put forward a rational layout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lood control, harbor drainage, traffic, as well as earthwork balance, we design the harbor elevation system, important node elevation control and harbor traffic organ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land container port area under complex terrain conditions.%基于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港口开发现状、区位和地形条件,针对港区平面布置、高程设计和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充分利用陆域资源特点和条件,考虑不同港口功能区对陆域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综合分析防洪、港区排水、交通及土石方平衡等要求,对港口高程系统、重要节点高程控制和港内交通组织进行设计,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内河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平面布置;高程;交通【作者】康万军;张保华【作者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007;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1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由原武汉港和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港区组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腹地经济发展迅速。
实体样板策划方案之欧阳学文创编

武汉万科花山紫悦湾一期工程欧阳歌谷(2021.02.01)实体样板策划方案编制人: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审核人:审批人:湖北中地鼎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11月18日实体样板方案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武汉市洪山区花山生态新城位于花城大道以北,梅城路以东, 一期总建筑面积为:38050.72M2;多层洋房B1#、B2#、B3#、B13#、B14#、B15#楼建筑面积为:31424.78M2,商业4#、5#楼建筑面积为:3764.24M2,幼儿园建筑面积为:2759.61M2,配电房建筑面积为:102.09M2,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洋房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商业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的抗震等级:剪力墙四级,框架四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的耐火等级为;二级。
洋房基础为条形基础。
编制依据:1、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及万科集团企业验收标准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9-201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二、场地规划2.1 实体样板展示区的选址根据样板选址的原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武汉万科花山紫悦湾一期工程工程样板展示区放置在现场办公区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2月
通过对生态花山新城的概念总体规划,确立基 地成为武汉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2010年05月
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同时基地 进行开发建设启动
基地部分项目建设已开始启动,在现 有发展的背景下,应挖掘剩余可开发用 地的潜力,强化国家级示范生态新城的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将遵循前瞻、创新、 实用的原则,充分彰显“两型”社会下 的示范生态新城。
6.2重点区域设计-滨水高端度假休憩区[严东湖水系] 6.2.1基地分析与规划愿景 6.2.2区域规划概念 6.2.3交通组织分析图 6.2.4空间系统形态、风貌规划图 6.2.5效果图 6.2.6案例参考与分析
6.3重点区域设计-滨水国际化宜居社区[严东湖水系] 6.3.1基地愿景规划 6.3.2绿地系统 6.3.3绿色慢行系统 6.3.4空间系统形态、风貌规划图 6.3.5案例参考与分析
5.2重点区域设计-软件园[严西湖水系] 5.2.1基地分析与规划愿景 5.2.2交通组织分析 5.2.3空间系统形态、风貌规划 5.2.4效果图 5.2.5 案例参考与分析
目录 CONTENTS
六、严东湖重点区域设计
6.1严东湖片区整体规划概念 6.1.1设计理念 6.1.2功能分区 6.1.3规划总平面(严东湖西部) 6.1.4交通组织分析(严东湖西部) 6.1.5绿色慢行系统 6.1.6公共开放性分析(严东湖西部)
6.4重点区域设计-企业总部区[严东湖水系] 6.4.1基地愿景规划 6.4.2道路系统 6.4.3用地功能调整分析 6.4.4交通组织分析图 6.4.5空间系统形态、风貌规划图 6.4.6 效果图 6.4.7案例参考与分析
一、现状分析
区域发展研究 宏观发展背景:
“中部崛起”发展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已被写入“十一五”规划,武汉作为全国 “东 靠西移,南北对流”总体战略的交汇点,经济地理中心的区位优 势进一步强化。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和产业集群效应,将增强武汉 城市圈的辐射影响力。
HOLISTIC URBAN DESIGN OF WU HAN HUA SHAN NEW TOWN
一、 现状分析
1.1区域发展研究 1.1.1宏观发展背景 1.1.2中观发展背景 1.1.3微观发展背景 1.2上位规划分析 1.3现状土地开发研究 1.3.1项目概况 1.3.2可用地分析
二、规划研究
“两型”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 展,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发挥集成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武汉城市圈新突破,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的新局 面。
“低碳-生态”的时代背景 —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提出“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 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针对 “十二五”期间将积极建设低碳 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项目功能定位: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区研发服务中心、武汉新港核心港区、大东湖水网 生态集中建设区
重点发展:
设计与研发、商务会奖与旅游、养生与居住、港口与保税加工等产业
1.现状分析
1.1区域发展研究 1.1.3微观发展背景
2008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武汉花山建设一座生态新 城,作为城市圈“两型”社会实验的启动项目
区域发展研究 中观发展背景武汉新港以“黄金水道”建设“亿吨大港、千万标箱”,集一 个新港商务区、两大集装箱港区、五个临港新城、十二个临港产 业园、十大产业于一体。
目前,花山生态新城已列为武汉新港首批启动的16个重点项目 之一。根据《花山码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市场预测, 未来白浒山港区的花山码头一期工程将建成17个5000吨级集装 箱码头,年吞吐量总计310万标箱。同时港口腹地将建设保税加 工区,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光机电、精密机械和环保设备等产业。
4.1 规划总平面 4.2整体风貌引导 4.3整体空间示意 4.4重要空间节点示意 4.5 建筑高度控制
五、严西湖重点区域设计
5.1重点区域设计- 花山镇区[严西湖水系] 5.1.1基地分析与规划愿景 5.1.2区域规划概念 5.1.3用地功能调整分析 5.1.4交通组织分析 5.1.5空间系统形态、风貌规划图 5.1.6效果图 5.1.7案例参考与分析
1.现状分析
1.1区域发展研究 1.1.2中观发展背景
作为武汉地区长江以南唯一的 集装箱码头,是武汉新港的三大核 心港区之一。未来花山生态新城和 白浒山港区在产业配套上相互支撑 和依托,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实现 港城互动的良好格局。
区域发展研究 微观发展背景:
上位规划 — 建设目标: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目前零碳经济城市已经在我国落成,其发展趋势必将促使城 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前提下, 武汉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实施低消耗低污染的生态发展。
1.现状分析
1.1区域发展研究 1.1.1宏观发展背景
武汉花山作为城市圈“两型” 社会试验的启动项目,2010年5月 纳入国家自主创新新型城市化示范 区。武汉花山将打造成武汉“两型” 社会先行生态新城,从而促进大东 湖生态建设,武汉新港的建设和生 态旅游业的发展。
上位规划分析:
长江
1.现状分析
1.2上位规划分析
规划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新港、新城和生态 保育三大功能区。 集约用地、紧凑布局: 以组团形式形成三大集中建设区,预留更多自然 开敞空间; 水绕城、水穿城、水伴城: 配合大东湖水网工程建渠引水,形成水城相融的 城市形态; 城市化与生态化同步发展: 规划6条南北绿道,建设白羊山、九峰山系两大 生态隔离带
2.1规划思考 2.2规划目标 2.3规划策略 2.4规划结构
三 、总体规划
3.1 用地调整 3.2 经济技术指标 3.3 道路交通规划 3.4 绿色慢行系统 3.5景观体系规划 3.5.1绿地系统 3.5.2道路空间设计 3.5.3 水岸类型规划 3.5.4 景观照明设计 3.5.5 室外家具
四、总体城市设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