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力学第四章

tan (
s
)
D 6
c 8
(CD
t
anC
L
)
f
2
u* D
2
临界起动剪切应力c的表达式如下:
c
c ( s )D
f (uD )
Shields 曲线:无量纲临界起动剪切应力与沙 粒剪切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c
( s
c )D
其为(1984,1999)也进行了系统研究。
泥沙起动的判别标准
一、延长推移质输沙率曲线到输沙率接近零或某 一参考值(Parker)
二、试验观测(Kramer) 推移质运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无泥沙运动 2、轻微的泥沙运动 3、中等强度泥沙运动 4、普遍的泥沙运动
泥沙起动的判别标准
三、理论分析(窦国仁,Neill) 窦国仁考虑了水流的脉动,忽略床沙粗细及其
3. 1000>Re* > 10 ,c随粒径的增大而加大(粒径增 大,沙粒重量增加,稳定性增强) ;
4. Re* > 1000 ,c接近常数0.06,与Re* 无关(为散 粒体粗颗粒泥沙,起动拖曳力只与粒径有关) 。
3
2014/12/22
F
F
D
D
Y
W' 滑动 FD=k(W'-FL)
W' 滚动 FDy=(W'-FL)x
W' 跃移 FL >W'
泥沙颗粒起动的双重随机性
1、泥沙颗粒位置的随机性
对河床表面任一指定位置的颗粒,其大小、形状和与其 它颗粒的相对位置都是随机的。
河流动力学.doc

长江流域泥沙来源及沉降分布一.研究目的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早以前古人就在这片沃土上定居耕耘,繁衍生息。
在古代,1万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水稻耕作。
对于长江的开发以及利用不仅仅是现在才开始的。
最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和开通水上航运,都江堰,灵渠,南北大运河等著名水利工程相信都不会陌生。
当今,我们也没有停下脚步,长江巨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南水北调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都已被人们所熟知,如今的长江流域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并对我国国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加上自然环境自身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子加大,生态环境不断地被破坏,其中与泥沙相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
长江上有的水土流失刘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等山地灾害频繁,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类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
泥沙淤积对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影响在于不仅使其失效,更威胁其存亡,在当今环境问题中,泥沙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众多环境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是一个整体。
河流的泥沙都是来源于流域泥沙,而流域的泥沙环境决定着进入河流的水沙条件,而这些又恰恰进一步影响河床的演变过程。
而长江到底是怎么样的泥沙环境而导致现在的问题,而我们又要如何去解决。
这就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也是我要在报告阐述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奖上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之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其泥沙问题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到现在也是如此)。
而作为港口环境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我来说,了解一些关于长江海岸泥沙沉降的知识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接着从图书馆拿的基本资料结合书本对于长江泥沙沉降做一系列的研究,并制成报告以及PPT形式。
二.研究具体方法和步骤1.长江的基本情况既然要说长江的泥沙情况,就不得不把长江好好介绍一下了。
河流动力学

第一章泥沙特性1. 等容粒径D:就是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2. 泥沙粒径测量方法:测量法(D〉20mm ;筛析法(0.1mm 《D<20mjm显微镜法(D<0.1mm;沉降法。
3. 粒配曲线:通过颗粒分析(筛分、水析),求出沙洋中各粒径泥沙质量,算出小于各粒径泥沙质量,然后在半对数坐标上,将泥沙粒径D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泥沙在全部沙洋中所占百分比p绘于纵坐标轴上,绘出的D~p关系曲线,即为粒配曲线。
4. 影响泥沙孔隙率的因素:1 .粒径均匀泥沙孔隙率最大2.泥沙形状3.泥沙沉积方式5. 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颗粒比表面积间接反映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作用的相对大小。
6. 絮凝:当扩散层较薄,颗粒间距较小时,粒间力表现为净引力。
相邻的颗粒彼此相互吸引而聚合在一起的现象。
影响絮凝因素:粒径大小,电解质离子浓度、价位,矿物组成。
7. 双电层:细颗粒泥沙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颗粒周围会形成双电层,细颗粒泥沙通常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会发生两种情况(均带负电):一是电解质中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二是泥沙颗粒表面分子发生离解。
双电层分为吸附层(带正电荷,且排列紧密),扩散层(游离反电荷层)8. 几何特性(颗粒形状、大小、群体泥沙组合特性);重力特性(泥沙颗粒容重、淤积泥沙干容重);水力特性(泥沙颗粒沉降速度)9. 泥沙容重(或密度):泥沙颗粒实有质量与实有体积之比,无因次数(有效容重系数)a=(r s-r)/r(容重关系式)=(p s-p)/p(密度关系式)10. 干重度:如取未经扰动的原装沙样,量出它的体积,然后在烘箱中内经100~105C的温度烘干后,其重量(或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干重度(或密度)。
11. 干容重影响因素:1泥沙粒径(粒径粗,干容重大,变化范围小)2泥沙淤积厚度(淤积厚度越深,干容重越大)3淤积历时。
12. 沉速: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
河流动力学第一章

5
4 大运河
《国语·越语上》说:“广运百里”。韦昭注:“东西 为广,南北为运”。即大运河是以人工开山凿渠, 连通天然水系修建的南北向的运输航道。
京杭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九倍,是世界上里 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 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km,开凿到现在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河流动力学
主讲教师:孙雪岚
教材
书 名:河流动力学概论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列教材)
编 著:邵学军 王兴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规律的 专门学科,研究对象是天然冲积河流。
研究内容:
泥沙运动学:泥沙在水流中的输运过程和挟沙水流的 运动规律;
河床演变学:在水流和泥沙运动的作用下冲积河流形 态的变化规律。
§1.2 著名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利资源,减少水旱灾害,远 古的人们就开始了兴修水利工程。
在水利建设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 如都江堰、灵渠、郑国渠和大运河等;也有大量 失败的经验教训,如鲧的筑坝挡水失败、三门峡 水库运行初期的严重淤积等。本节对古代有重大 影响的水利工程做一简单介绍。
1 都江堰
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 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 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 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 然屹立。
4
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 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 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 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 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 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 “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 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 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河流动力学

下风化、破碎形成的。在上述作用下从流域 内地表进入水系(或大气层),在水力(风 力)作用下经历搬运、沉积后在新的地点成 岩,往复循环。
§ 1-2 研究对象
泥沙运动是地球上物质圈(水圈、大气 圈、岩石圈、生物圈)演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侵蚀特点
范围
水力侵蚀→流水侵蚀和重 力侵蚀(崩塌、滑坡)
重力侵蚀
片蚀、沟蚀、崩岗侵蚀
黄土丘陵区: 渭河南北、三门峡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广东、福建、四川等
湖北、广西、浙江、 安徽等省区
坡面剥蚀—片蚀 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顺坡耕作时侵蚀更严重 土地退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川、湖南、贵州等 云南、金沙江支流 三峡库区、贵州 (半)干旱、半湿润 洞庭湖、黄河三角洲
§1-1 基本概述
三、系统
地表上各种各样的物质运动可以区分成
不同的自然系统来分别进行研究,称为“地 质系统”。如:火山熔岩流动形成的岩浆流、 天然河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然系统。
在某个自然系统中存在能量和物质的运
动、转换,称为动态系统。
§1-1 基本概述
系统的边界既可以用天然边界(流域的 分水岭、河流的河床、水面),也可以根据 研究目的人为划分。划定边界后,边界之外 的所有内容(物质、能量)都是外部环境, 而非系统的组成部分。
简介
一、概述 二、泥沙颗粒基本特性 三、床面形态与水流阻力 四、推移质(泥沙的起动与推移) 五、悬移质(水流挟沙力) 六、河道演变(基本原理) 七、河型
第一章 河流动力学概述
最早的人类是沿河流和河谷发展的。 (如尼罗河、黄河、印度河流域文明)从大 禹治水疏导百川、治理江河至举世瞩目的三 峡工程,都利用了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河流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是人类为谋求生存 而对河流进行治理和利用的,它们之间有着 必然联系。
(完整版)河流动力学作业参考答案[1].
![(完整版)河流动力学作业参考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43f07b5af45b307e87197e9.png)
===浑水的重量比浓度为
33352.99
0.051198/0.0512/51.2/1035.003
s w W S gf cm gf cm kgf m V =====
注:公式,单位一定不要忘记,同时注意表达方式的书写。m ≠W,ρ≠γ,单位的换算。还有不要混淆gf和g的区别,前者是重力的单位,后者是质量的单位。1kgf=1000gf=9.8N,指的是1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在计算中,重量也可以用质量来表示,单位是g ,表达符号是m.它与重量用力的表示,单位是gf ,数值上是一样的。
算结果。2.第一问中γ的确定,水温是在都为20o
C ,所以γ=998.2kgf/cm 3。
3.第二问出现的问题最多。尤其注意原型与模型因温度的不同,p γ,m γ,p ν,m ν取值
得不同。原型是20o
C ,所以p γ=998.2kgf/cm 3;p ν=1.004⨯10-6m 2/s ;模型是5o
所以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083mm-0.379mm。注:此题不要忘记单位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第二章
2.21动床模型中常采用量瓶法测量浑水浓度?量瓶的容积约为1000cm 3,每次使用前需在当时水温下精确测量其容积。已知某次测量数据为:水温20℃,空瓶的质量为11
3.0g,空瓶加清水的质量为1146.14g,空瓶加浑水的质量为1149.42g,滤出瓶中浑水中的沙样烘干后得
则有b b RJ τγ=,w w RJ τγ=把以上各式代入(1式,则
b w RJ RJ RJ γγγ=+
根据曼宁公式,设岸壁区,河床区水流速度w U ,b U ,则有
2/31/2
1U R J n
=
,2/31/21w w w U R J n =,2/31/21b b b U R J n = 22
河流动力学——第三章

§3.2 冲积河流床面形态的判别准则及特性研究
床面形态的判别因素: 1)流态 2)泥沙颗粒的物理特性(如可动性)
一般是通过试验和野外资料,分析得到一 系列的经验性关系,建立经验关系实际就是点 绘特定参数之间的关系图(例如绕流阻力系数经 验关系CD~Re曲线)。
沙波运动的判别参数
1. Shields数
沙纹
沙垄
迎水面冲刷,背水面 与水流的大尺度 淤积,向下游运动的 紊动结构有直接 速度远小于水流流速, 关系 取决于推移质输沙率
水槽试验中出现的带沙纹的沙垄
沙漠中出现的带沙纹的沙垄
高能态流区 (upper flow regime)的床面形态包括: 平整床面(plane bed),逆行沙垄和驻波 (standing waves) 急滩与深潭 (Chutes and pools)
Froude数也是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之比,Fr数越大,意 味着水流的平均动能占断面比能的比例越大。Fr=1的情况下, 水流的惯性力作用与重力作用正好相等。
(一) 低水流能态区的判别准则:平整-沙纹-沙垄区
对于一般的明渠水流来说,超过某一粒径的泥沙 颗粒即不会形成沙纹。由试验可知Re*大于11.7(即泥沙 粒径超过粘性底层的厚度,床面不再是水力光滑 )之后, 就不再形成沙纹。(D/δ=Re*/11.6) 对于一般的明渠水流来说, 泥沙粒径超过 0.6~0.7mm之后,沙纹将不出现,而是由平整床面直接 过渡到沙垄。
3) 急滩与深潭 (Chutes and pools)
低能态流区(Lower flow regime) 的床面形态包 括:沙纹(ripples)和沙垄(dunes)。
床面形态 形 状
迎水面长而直, 背水面短而陡, 两者之比在24 之间 与沙纹相似。在 较大的河流中波 长与波高之比可 达100500
河流动力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流结构 泥沙运动 河床演变(历史) 河床变形预测(未来)
为何学习河流动力学?
港口工程
♥ 港址选择:非常重要,比结构优化影响大 ♥ 冲淤变化不能大:水深、河岸、分汊 ♥ 水流条件要好:便于船舶停靠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绪论
为何学习河流动力学?
航道整治
♥ 长江口航道整治 ♥ 分析原因,掌握规律 ♥ 研究措施,预测结果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1. 泥沙运动的形式
推移质与悬移质间的转换过程
悬移区
床面层
河床
(悬移质) (接触质及跃移质) (床沙)
悬移区 床面层
层移区 河床
(悬移质)(接触质及跃移质)(层移区) (床沙)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1. 泥沙运动的形式
推移质与悬移质间的差别
运动规律不同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4. 泥沙的水力特性
三、泥沙的沉速
(水电部规范公式)
层流区(D0.1mm) (斯托克斯公式)
1 s 18
g D2
紊流区(D>1.5mm) 1.057 s gD
(岗恰洛夫公式)
过渡区(0.15
D
1.5)
6.77
s
D s 1.92
( T 1) 26
(岗恰洛夫公式)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4. 泥沙的水力特性
四、其他影响因素
泥沙形状
♥ 细颗粒不重要 ♥ 砾石、卵石、块石应考虑
水质
♥ 絮凝的影响 ♥ 出现絮凝后,沉速增加,一般0.4-0.5mm/s
含沙量
♥ 颗粒下沉向上水流,水流紊动 ♥ 有效重力减少 ♥ 絮凝:含沙量超过一定限度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等容粒径(假定球体)D : 算数品均值D : 几何品均值(椭球体)D: 泥沙级配曲线(群体性):表示天然泥沙组成特性,在采集的代表沙样中,小于某种粒径的泥沙累计百分数与该粒径在半对数纸上的关系曲线。
粒配曲线反映的特性⑴可反映沙样颗粒的大小和范围;⑵可反映沙样组成的均匀程度。
沙样的特征粒径:⑴平均粒径Dm :粒径按其所占重量的百分比为权的加权平均值。
1100n i i m i P d d =∆⋅=∑,max min 2i d d d +=⑵中值粒径50d 表示在全部沙样中,大于和小于这一粒径的泥沙重量刚好相等。
求法:粒配曲线—P=50%天然沙的平均粒径常常大于中值粒径2.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征。
细颗粒泥沙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颗粒周围会形成双电层。
通常细颗粒泥沙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它们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会发生两种可能:电解质中的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子发生离解。
不论哪种情况都使泥沙颗粒表面带有负电。
由于凝絮作用,细颗粒在沉积时会连结成絮团,絮团与絮团会连接成集合体,集合体还会搭连而形成网架。
絮凝的新沉积物是一个高度蜂窝状的结构,含水量很高,密度很低,这样的淤积物具有很低的抗剪强度或粘结力。
3.沉速概念,泥沙沉降状态。
单颗粒泥沙在无边界影响的静止清水中的匀速下沉的速度。
因数值主要和粒径有关,也称水力粗度,常用ω表示,单位:cm/s.沉降的形式,泥沙颗粒在静水中下沉时的运动状态与沙粒雷诺数Re d ωνd G ==沙粒性力水流粘Z 力(式中和d 、ω分别为泥沙的粒径及沉速,ν为水的运动粘滞性系数)①层流状态下降:Re d <0.5,颗粒基本沿垂线下沉,颗粒不发生摆动、转动、滚动,周围水体不发生紊乱现象。
颗粒沉降属于层流状态,下降速度较慢,绕流阻力以摩擦阻力为主,压差阻力相对较小,d C 与Re d 呈直线关系②紊流状态下降:Re d >1000, 泥沙颗粒脱离铅垂线,以极大的紊动状态左摇右摆下沉,附近的水体产生强烈的绕动和涡动。
压差阻力远大于摩擦阻力,其大小与Re d 无关③过渡状态下降:Re d =0.5~1000, 泥沙沉降状态处于二者之间。
随Re d 增大,压差阻力不断增大,摩擦阻力不断减小,阻力系数与沙粒雷诺数之间为曲线关系4.影响泥沙沉速因素。
泥沙的形状对沉速的影响。
对于几何平均粒径D 相同的不同石块,形状愈扁平,阻力系数C D 愈大,其沉速愈小;水质对沉速的影响。
主要影响对象是D<0.03mm 的细颗粒泥沙。
①影响絮凝现象的第一个因素是泥沙粒径。
泥沙愈细,絮团愈大②水中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与价数。
反离子的价数高,絮凝作用强。
另外,在小含盐度的范围内,絮凝团的平均沉速因含盐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当含盐度超过某一数值后,含盐度的增大,对平均沉速的影响不大;含沙量对沉速的影响。
5.影响泥沙淤积物干容重因素。
取未经扰动的原状沙洋,量出它的体积,然后在烘干箱内经100度烘干后,其重量与原状沙洋整个体积之比,称干容重。
N/m 3。
①泥沙粒径。
粒径较粗的泥沙干容重大,变化范围小。
②泥沙淤积厚度。
淤积愈深,干容重愈大,变化范围愈小。
③淤积历时。
干容重随淤积历时的增加而趋向于一个稳定值。
④泥沙组成:组成越不均匀,孔隙率越小,干容重越大。
8.含沙量分布的重力理论原理,优缺点。
泥沙比水重,为维持泥沙在水流中悬浮而不下沉,需要水流对泥沙做功将其托起。
水流所做的这部分功称为“悬浮功”。
按照威力卡诺夫的观点,水流提供的能量将分成两部分而消耗:一部分用于克服阻力损失,一部分用于提供悬浮功。
重力理论正确地用考虑了水流挟沙对水流与泥沙垂向运动速度的影响;特别是正确地提出了悬浮功的概念。
但是威力卡诺夫却错误的把悬浮功放到了时均水流的能量平衡方程式中去考虑。
水流悬浮泥沙所消耗的是紊动动能,后者是水流为克服阻力已经消耗的能量。
因此,悬浮功是阻力功的一部分,在时均能量平衡方程式中不应重复计算两次。
9.水流挟沙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
在一定水流与河床组成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河段下泄的沙量称为总输沙率;它是指河床处于不冲不淤平衡状态,水流能够输送的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在内的全部沙量。
也称水流挟沙力。
这些条件包括水流总流的平均流速U、过水断面面积A、水力半径R、清水水流的比降J、浑水水流的比降Js、泥沙沉速ω水的密度ρ、泥沙的密度ρs床面组成等边界条件。
10.全沙输沙率概念,全沙测验与悬浮指标关系。
把推移质输沙率与全部悬移质包括冲泻质在内的输沙率之和叫做全沙总输沙率。
11.河床演变原理。
1输沙不平衡是产生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进口水沙条件;出口侵蚀基点(包括侵蚀基面和水流条件如潮汐);河床周界条件如沙波运动。
2河床具有自动调整作用:由输沙不平衡造成的变形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朝着停止变形的方向进行。
调整方向是从输沙不平衡向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改变河宽、水深、比降、床沙组成使挟沙力与来沙相适应,从而使淤积和冲刷向着其停止的方向发展。
12.造床流量概念与确定。
造床流量是指其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造床作用相当,对塑造河床形态起着控制作用的某一个流量。
造床流量确定方法:平滩流量法(平滩水位法,实际工作中运动较广泛的方法);计算法(马卡维耶夫法),基本思路:某个流量造床作用的大小,既与该流量输沙能力有关,也与其持续时间有关。
13.河床横向稳定及纵向稳定。
(所谓河床稳定性,是指随着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因时间的变化,河流所表现出来的局部的暂时的,相对变异幅度,而不是指一条河流是否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横向稳定系数决定河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其土壤的抗冲能力,抗冲能力愈强,则河岸愈稳定。
其次是滩槽高差。
在河岸土壤抗冲能力相同的条件下,滩槽高差愈大,则冲开同一宽度须带走的土方量愈大,因而需要的时间也愈长,河岸也愈稳定。
河床的纵向稳定性决定于泥沙抗拒运动的能力与水流对泥沙作用之间的对比关系。
14.弯道环流分析。
由于水柱上各点的纵向时均流速u是从水面向河底逐渐减小的,因此所受的离心力自然也是从水面向河底逐渐减小。
而由水面横比降产生在同一单位水柱体上各点所受到的压力差(P2-P1),即则是自水面向河底均匀分布的。
其结果就形成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底层水流流向凸岸的封闭的横向环流。
这一环流叠加在主流上,使水流呈螺旋式运动。
横比降通常在弯道顶点附近达最大值,向上下游两方向逐渐减小。
15.河流动力轴线(主流线)。
水动力轴线为河段中沿流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所在位置的连线,亦称主流线。
它反映了水流最大动力所在位置,对河床演变有重大影响。
16.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①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过程②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③河段的河谷比降④河段的河床形态及地质情况。
17.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
弯曲河道、分叉河道、顺直(微弯)河道、游荡河道。
18.弯曲河道的水流运动,一般演变特性。
弯曲型河流也有称为蜿蜒型河流的,它不但具有迂回曲折的外形,而且还具有蜿蜒蠕动的动态特征。
弯道水流的动力特征,决定着泥沙运动的性质,从而决定了弯曲河流的演变特性。
弯道水流不同于直道水流,弯道上的水流做曲线流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水面产生横比降,同时表层水流流向凹岸,而底层水流则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一封闭的环状水流,这种环状水流与纵向水流相结合形成螺旋流。
19.游荡河道演变特性。
其一般形态:河身宽浅,河中沙滩密布,汊道众多,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
①多年平均情况下,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②年内的冲淤变化,一般是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而非汛期则相反③沙洲移动迅速,河道外形经常改变,冲淤变化幅度极大④主槽经常摆动,而且摆动的速度和幅度都很大。
20.异重流概念。
指两种密度相差不大、可以相混的流体,在条件适宜时因密度差异而产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基本保持原来的面貌,不因交界面上存在的紊动掺混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混合现象。
21.异重流基本特征。
重力作用大大减弱;惯性作用相对突出;阻力作用明显增强。
22.泥沙启动概念。
河床上静止的泥沙颗粒,随着水流条件的增强,到一定条件时开始运动。
23.泥沙起动希尔兹曲线反映的泥沙起动特性。
曲线为马鞍形-在沙粒雷诺数为10附近,亦即近壁层流层厚度与床沙粒径接近时,泥沙最容易起动,这时有 曲线最低点;床面处于光滑区时,泥沙受近壁层流层的隐蔽作用,需要更大的拖拽里才能使之运动,沙粒雷诺数<2,曲线成为一条45°的斜线, 亦即启动拖拽力与泥沙粒径无关;沙粒雷诺数>10,近壁层流层不起隐蔽作用,随着粒径加大,泥沙重量增大,加强了泥沙颗粒的稳定性,使起动拖拽力亦相应加大,在沙粒雷诺数>1000后, 为常数。
24.起动流速概念与计算,止动流速概念,两者比较。
用水流垂线平均流速来表示的叫起动流速。
泥沙颗粒由运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
止动流速必小于起动流速25.沙波发展主要的阶段。
静平整;沙纹;沙垄;过渡;动平整;沙浪;碎浪;急滩与深潭。
26. 沙波运动对阻力影响。
天然河流中沙波的发生、发展及其形态变化,对河道阻力损失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由于在波峰下游面往往形成平轴漩涡,从而助长紊动,大的沙波是形成大尺度紊动的根源之一,而大尺度紊动将直接影响水流的阻力损失。
27.床面阻力与河岸阻力划分方法。
水力半径分割法、能坡分割法。
28.悬沙垂线分布ROUSE 公式推导假设,缺陷。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遵循对数分布规律,并取k=0.4;泥沙沉速不随y 而变;等于单个颗粒在无限静止水体中的沉速。
一是水面的含沙量恒等于零, y=H,s=0;二是床面的含沙量为∞,这当然与实际不符,y→0,s→∞;(缺陷的出现与假定有关。
)29.分汊型河道水流运动,演变特性。
分流区的分离点高水下移,低水上提;存在环流。
分流区水位,支汊一侧高于主汊一侧。
汇流区水位,支汊一侧低于主汊一侧。
两个高速区,中间低速区。
分流区存在环流,有单项、双向、复杂。
两侧含沙量大,中间含沙量小。
最主要的特点是主汊、支汊的易位,其他如洲头、洲尾的冲淤,汊道的横向位移,各汊的纵向冲淤等。
30. 断面河相关系。
处于平衡或准平衡状态的冲积河流,其河床形态与河床边界条件之间的关系为河相关系。
同一断面相应于不同流量的河相关系,它能确定断面形态随流量变化的细节,称为断面河相关系。
31.悬浮指标概念及对含沙量垂线分布的影响,ROUSE 公式计算。
它反应了重力作用与紊动扩散作用的相互对比关系。
z 愈小,悬移质分布愈均匀;z 愈大则分布愈不均匀。
()Z a S H y a S y H a -=-*z ku ω= 32.不平衡输沙概念。
水流挟沙力不等于来沙量造成河床的冲或淤。
其特点是含沙量沿程变化;有冲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