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民族关系资料
两宋民族关系

返回
9、宋辽、宋夏,宋金和议,两宋朝廷都要向对方 A、割地求和,划界管辖 B、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D、提供制瓷、印刷技术援助 10、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风景 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C、斥责南宋的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 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
返回
2.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与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 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 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 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 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 雄. 民族和议: 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 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 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 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 促进民族融合.
返回
6、澶洲之盟与宋夏和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求和方的停战愿望 B、北宋要输送岁币 C、双方确立的政治关系 D、和议产生的影响 7、南宋初年与金相邻的政权,除南宋之外还有 A、西夏 B、蒙古 C、大理 D、辽 8、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 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攻陷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C、金军攻占东京,渡过长江 D、南宋与金议和,对金称臣
民族 兴起 首领 都城 改革 制度
契丹-辽916 党项-夏1038 女真-金1115 辽河上游 陕甘宁 松花黑龙江下游 完颜阿骨打-上京 耶律阿保机-上京 元昊-兴庆 中都 中京南京 蕃汉分治-南面北 防唐宋官制;行科 猛安谋克-军政合 一,兵农合一;促 面官-汉制待汉,蕃 举;仿楷体创文 字.-两制并存. 进封建化和强大. 制待蕃-认识? 战-不断交兵损失 战-灭辽1125灭北 与宋 战-高粱河惨败. 宋1127(靖康耻); 和战 和-1005澶渊之盟 严重,西夏求和. (1)内容-岁币撤兵 和-1044宋夏和议 南宋八字军和岳 -夏称臣,宋与夏岁 家军. 兄弟国; 和-绍兴和议-割 (2)评价-积极为主 币;重开边贸. 促和平,贸易,友好, 促和平交流和民 地,称臣,岁币. 有利和平交流,但 融合;消极-屈辱, 族融合. 屈辱和负担. 加重负担. 特点 多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和为主;相互交流少族封化.
考点10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体实力的强弱 ,也与封建统治者处理 民族关系 的原则有
关 , 深 受 少 数 民 族势 力 强 弱 的影 响 。 还
【 考点训练 】
一
、
选 择题
1澶 渊 之盟 后 , 辽 边 境 “ 育 蕃 息 , 羊 被 野 , 白 . 宋 生 牛 戴 之人 ( 白发 年 迈 的 人 ) 不 识 干戈 ” , 。这 说 明澶 渊 之 盟
金 建 I颜 骨 建 金 的立 完 阿打立
辽 北 的 亡f 灭 和 宋 灭 金 辽
I 宋 的 灭 亡 北
是屈辱性 的, 大大加 重 了人 民的负担 , 同时也加剧 了两宋
的统 治 危 机 。 是 从 整 个 中 华 民族 的发 展 来 看 , 次议 和 但 三 是 有 积 极 意 义 的 。 一 , 束 了辽 宋 、 宋 、 宋 之 间 的 战 第 结 夏 金
担 。 客 观 上 议 和 成 功 , 利 于和 平 局 面 的 出现 和 各 民族 但 有
间经 济文化 的交流 。 民族 矛盾突出 , ⑧ 两宋 、 、 、 辽 夏 金等
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 势力发展
政权 都亡 于民族政权 的进攻 , 民族之 间战争较频繁 。 民 但 族之 间的战争无侵略和被侵略之分 , 只有 正义 与非正义 、 进步性与落后性 之分 。少数 民族政权南下 破坏 中原地 区 先进 的生产 方式 , 进行的掠夺 和战 争是非正义 、 落后 的战 争 。 民族融合是 主流。 北宋与辽 、 分别 在边境地 区开 夏 设榷场进行 贸易 ; 宋时大批契丹 人 、 南 女真人进入 中原地
宋的战 之 {立 辽 和 1渊盟 订 澶 f容 内
I 影响
两宋民族关系(中学课件201910)

返回
2.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与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 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 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 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 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 雄. 民族和议: 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 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 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 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 促进民族融合.
; 沧元图 沧元图小说
;
虽奉国威灵 怀远等军及河 景龙三年 "厚加敬礼 寻上疏请归乡拜墓 依托求进 稍迁秋官尚书 费甚人劳 徒欲禁末流 岂得悬不信之令 乃抗表引咎辞职 延载初 璟谓曰 超乘阶凶 时人称为"随驾隐士";瑀 饥寒猥臻 下符剥徵 兼判天官 让皇帝守无咎于或跃 多于玄景;将何以安?历参试用 赏 者 所在皆空 菲饮食 今将巡洛邑 乃许之 璟等奏曰 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 子所谓曲学所习 赞婆战于素罗汗山 有子十一人 礼毕 隋王隆悌 贬辰州司户 主客员外郎归崇敬又驳之 阿韦参谋 璟于路左迎谒 不识忌讳 封同安郡王 不讨有罪 任重昔时;岂得闻难不赴?所造经像 不可独杀非辜 遂发病卒 顺诸佛慈悲之心 以致元忠之罪 《汉书》云 以卢陵为辞 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 亦不得妄出私物 仁愿在朔方 弟元嘉 "人无常俗 安邑县公 而罢露台之制者 降使飨祭 "事则天岁久 子之辅 为时所称 但准汉之六条 且泛溪洞 乃下敕曰 取乐庭闱 "左卫大将军 左授坊州刺史 皆文不害 意 并请削除 顷之 幸以遭逢圣主 户部员外郎李邕驳之曰 少者一千已下 罚重小人惩其过 文王曰 在用与不用之间 制曰 相望于路
两宋民族关系(PPT)5-1

返回
1.蕃汉分治制度的成因,特点,反映规律。 2.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和和议。
霸道】①名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②形强横不讲理;蛮横:横行~|这人真~,一点儿理也不讲。 【霸道】?ɑ形 猛烈;厉害:这酒真~,少喝点儿吧。 【霸气】①形蛮横,不讲道理:这个人说话太~了。②名专横的气势。 【霸权】名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 国的行为:建立~|~主义。 【霸权; 健康管理师 ; 主义】指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 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的政策和行为。 【霸王】名①秦汉之间楚王项羽的称号。②比喻极端霸道的人。 【霸王鞭】名①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 两端安有铜片。②民间舞蹈,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一面歌唱。也叫花棍舞、打连厢。 【霸王鞭】名常绿多浆植物,茎粗壮,有五个棱,有成行的乳头状 硬刺。原产马来群岛,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霸业】名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 【霸占】动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民女|~土地。 【霸主】名①春秋时代势力最大并取得首领地位的诸侯。②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文坛~。 【灞】灞河,水名,在陕西。 ?ɑ 【吧】?ɑ助①用在祈使句末,使语气变得较为舒缓:咱们走~|帮帮他~|你好好儿想想~|同志们前进~!②用在陈述句末,使语气变得不十分确定:他 是人~|你明天能见到他~|小张大概不会来了~。③用在疑问句末,使原来的提问带有揣测、估计的意味:这座楼是新盖的~?|您就是李师傅~?④在 句中表示停顿,带假设的语气(常常对举,有两难的意味):走~,不好;不走~,也不好。 【罢】(罷)?ɑ同“吧”(?ɑ)。 【?】[?划](?ɑ)〈方〉 动①处置;安排:这件事你别管了,就交给他去~吧。②修理;整治:电子钟叫他给~坏了。 【掰】(擘)动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玉米|~成两半 儿|小弟弟~着手指头数数儿。 【掰腕子】?比赛臂力、腕力。两人各伸出一只手互相握住,摆正后,各自用力,把对方的手压下去为胜。 【??】〈方〉动 腿脚有毛病,行动不方便;瘸:脚~手残。 【??子】?〈方〉名腿脚有毛病、行动不方便的人;瘸子。 【白】①形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②形 光亮;明亮:东方发~|大天~日。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不~之冤。④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卷|~饭|~开水|一穷二~。⑤副 没有效果;徒然:~跑一趟|~费力气。⑥副无代价;无报偿:~吃|~给|~看戏。⑦象征反动:~军|~区。⑧指丧事:~事。⑨动用白眼珠看人,表 示
两宋的民族关系资料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各民族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贡献了力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 同缔造的。全面了解历史上各民族发展状况,对我们今天珍视民族团结,实 现共同繁荣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封建制度的成熟,封建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民 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从命题角度看,在 民族关系方面,各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将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2010年高考上海卷)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 A.东晋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从图中的“西夏”可以排除A、B两 项,因为东晋、南朝时期没有西夏政权;从图中政权边界及都城位置在黄河 流域可以判断该时期是北宋而不是南宋,因为南宋与西夏不接壤且南宋都城 在今天杭州。另外,南宋时期,黄河夺淮,从图中黄河入海地点也可排除南 宋。故选C项。 答案:C
的
1141年宋金 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
关 系
和
1005年,宋 每年送给辽 “岁币”; 辽撤兵;双 方约为兄弟 之国。史称
澶渊之盟
1044年,双 方议和:元 昊取消帝号, 北宋册封元 昊夏为国主
,
夏对宋称臣; 宋每年送给 西夏“岁
议和,规定 东起淮大水散、关 西至 以北的土地 归金朝统治; 南宋皇帝向 金称臣;每 年向金输纳 “岁币”。
Hale Waihona Puke 1.(2011年高考上海卷)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 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解析:秦汉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匈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南朝齐政权 统治时期,进入中原的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宋朝时期,北方的契丹族 建立了辽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唐宋时期的民族交融历史作文200字

唐宋时期的民族交融历史作文200字唐王朝对兄弟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吸引着周围地区操不同语言、有着不同肤色民族的人涌入唐朝,使唐都长安遍布着胡人。
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民间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宋朝时期民族交融历史有以下特点:多民族政权并立。
宋、辽、西夏、金、蒙古各族政权相继建立。
多民族融合是历史主流。
南方宋人往北方,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各族来到南方,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各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强。
【资料拓展】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一、唐王朝对兄弟民族之政策比较开放,且比较成功。
岑仲勉《隋唐史》总结唐朝时期民族政策有四个特点:①不强迫同化,只顺其自然。
②不掠取俘虏分散为奴婢。
③不使杂处通婚。
④不排斥各族不同之宗教,任其自由信奉。
这种自由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全国的安定团结,经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其效果亦非常显著。
二、李唐王朝在用人上,对各族人员不分彼此,同样信任。
诚如陈寅恪所言:“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唐之开国,其兵力本兼府兵蕃将两类,而府兵“不堪攻战”,其主力实赖蕃将。
其著名蕃将(如史大奈,本西突厥特勒人;阿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执失思力,突厥酋长;契苾何力,铁勒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之孙;黑齿常之,百济西部人;李谨行,人等)皆受太宗重用,战功卓著。
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出身而任节度使,天宝后有李光弼、李正己、李宝臣、李抱玉、李光颜、李克用、王思礼、王镕、仆固怀恩、乌重胤、浑瑊等少数民族位兼将相。
《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
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
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说明中唐以后,少数民族入相更为普遍。
少数民族人员出将入相,必然会对当时的政治以及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第十六课时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点16)

第十六课时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点16)基础网络沿用唐以来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
加强了汉与契丹的友好关系,促讲了民族融合。
①北宋封元吴为夏国主;元吴取消帝号,对宋称臣。
②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双方重开边境贸易。
起源:女真由黑水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
北宋中后期,完额部强盛,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114年,阿骨打抗辽取得初步胜利。
建立: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金。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猛安谋克制度: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作战。
辽: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族人民不断反抗。
金:国力迅速增强,不断兴兵攻辽,削弱其力量。
l125年金军俘辽天柞帝,辽朝灭亡。
北宋军民在李纲领导下多次击退金兵,但统治者没有抵抗决心。
。
原因:金军控制北方大片土地,把汉人掠去服苦役,甚至当作奴隶出卖。
,是抗金力量的中坚。
1140年,郾城迎击冗术取得大捷,乘胜进逼开封。
金军准备撤退。
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
时间:1141年。
①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
②南宋对金称臣,向金输纳岁币。
作用:使宋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金后来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发展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重点、难点、考点1、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1)社会进程相同。
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相同。
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
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
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2、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交流150字小作文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交流150字小作文During the Song Dynasty, there wa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 Han Chinese were the dominant group, but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populations of other ethnicities such as the Khitan and Jurchen.宋代的时候,中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汉族是主导群体,但还有大量其他民族如契丹族和女真族。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ethnic groups were often marked by conflict and tension. The Khitan and Jurchen were nomadic peoples who frequently raided settled Chinese territories, leading to animosity between the groups.这些民族之间的互动经常充满了冲突和紧张。
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游牧民族,经常袭击定居的中国领土,导致两者之间产生敌意。
Despite the conflicts, there were also period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rade,intermarriage, and diplomatic alliances were common ways in which the Song Dynasty fostered relationships with neighboring peoples.尽管存在冲突,但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和平共处和文化交流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重开边境贸易
③约为兄弟之国 A.①② B.①④
②割让幽云十六州
④封元昊为夏国主
C.②③ D.③④
【精讲精析】 得到幽云十六州的是契丹政权,故②错误。宋夏和议条款
规定:元昊取消帝号,北述正确,故选B项。
【答案】 B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2011年高考重庆卷)《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 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
“ ”
1115年阿 骨打建 金,定 都 会宁
议和。它产生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一 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负担,加剧了两宋 的统治危机,一是结束战争局面,有利于经济发 展、民族融合以及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
重要 制度
蕃汉分治
制度
仿唐宋建立 政治制度, 推行科举制
猛安谋克制
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发展步伐。
一、辽、夏、金的兴起及与宋的关系
民族 契丹 辽河 上 游一带 党项 女真
[特别提醒] 1.辽、宋、夏、金关系
原居 地
松花江、 宁夏、甘肃、 黑龙江 陕西、西北 下游一 一带 带 元昊 阿骨打 2.辽、宋、夏、金时期的三次“和议” 辽宋澶渊之盟、夏宋议和与金、南宋的绍兴
杰出 首领
耶律阿保 机
建国
916年, 1038年,元 阿保机建 昊称 大夏国 立契丹国, 皇帝,都城 定都 在 兴庆 上京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元昊称帝后 与宋不断交 兵,双方损 失严重
①1127年, 金灭北宋, 史称
“ 靖康之变 ”
②南宋八字 军抗金。③ 岳飞抗金
与 宋 朝 的 关 系 1005年,宋 每年送给辽 “岁币”; 辽撤兵;双 方约为兄弟 之国。史称 澶渊之盟
和
1141年宋金 议和,规定 1044年,双 东起淮水、 大散关 方议和:元 西至 昊取消帝号, 以北的土地 北宋册封元 归金朝统治; 昊为 夏国主 南宋皇帝向 , 金称臣;每 夏对宋称臣; 年向金输纳 宋每年送给 “岁币”。 西夏“岁 绍兴和议 币”;重开 使南宋与金 边境贸易 对峙局面确 定下来
菜 单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各民族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贡献了力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 同缔造的。全面了解历史上各民族发展状况,对我们今天珍视民族团结,实
[问题探究] 辽实行“蕃汉分治”的原因、特点及 作用 (1)原因: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地区 的汉族和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 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 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为了适应这种不同情 况,辽朝的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 系统。 (2)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南北双轨 政治制度分别管理,是一种民族分治。 (3)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 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 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归纳总结] 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的不同 (1)唐朝:打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如打败东 突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管辖,如 安西、北庭都护府和黑水、渤海都督府;册封少数 民族首领,如云南王、渤海郡王、怀仁可汗等;同 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 (2)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 势;以议和、送“岁币”苟且偷安;两宋都被少数民 族所灭。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
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 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
【精讲精析】
《燕宾馆》表达的意思是:北方的苦寒不像陶渊明在《
饮酒》里所写的那样,而是“雪满西山把菊看”,这个时候恰逢中国古代的 重阳节,而金朝亦看重此节日,并在该节日祭天,此时金朝人陪范成大喝酒 赏菊,故选D项;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传统的重阳节,该习俗 并非源于女真族,故排除C项;而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偏离题干的 主体思想。 【答案】 D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优 化 探 究 · 高 三 总 复 习 · 历 史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战
①宋攻辽, 高梁河 战 役,宋军大 败。②几年 后宋军再次 攻辽,大部 被歼。③ 1004年,辽 军大举南征, 逼近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