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合集下载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马关条 ①割地面积增加;
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①割让辽东半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②赔银二千万 岛、
台湾、
元;
澎湖列岛; ③侵略辽东深半岛入内地;
③五口通商
②赔银二亿两;
(广州、厦门、 ③增开口岸 ④沙市经济苏侵州 上略海加剧;
福州、宁波、 (重庆、沙市、
杭州 宁波
上海)
苏州、杭州) 重庆⑤受控制福程州 度加深。
C.湘军水师 D.南洋水师
10、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被任命
为议和全权大臣的是 (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琦善
11、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清诗
人丘逢甲的《春愁》: “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
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 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 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 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 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 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18伦94在年《11旅月顺,落中难日记甲》午 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战杀争的期种间种,惨日状军。攻他陷写旅道顺:,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对难市的内人居,民有连的续砍四下天一进只行手, 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杀下戮一,只老脚弱,妇有孺的无砍一下幸一免个。 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屠少杀,过没后有全饶市过仅一剩个三。十所六过 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人,被那留男下女埋老葬幼同死胞得尸奇体形,怪 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估钱计铺超里过,二看万见人地遇板害上。铺据满< 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旅女大的史也话有>,记小载孩:也尸有体,抬也了 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一两个段月的才。抬那完柜。台两旁万边多还尸有 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体月,的堆小成孩尸,山地,板日上本的人血用, 18足96有年三11寸月厚,,日死军尸撤重出重旅叠顺火叠后,堆,烧了清了起朝十来派几,来天零接才零收烧落旅完落顺,的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推行“征朝、侵中、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爆发:1894年(甲午年)日本出兵朝鲜,7月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侵华,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丰岛战役:198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袭击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中日开战。

2、平壤战役:9月,日本多路围攻平壤,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落陷。

3、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日本联合舰队,重创日舰,我军损失较大,主力尚存。

战后李鸿章命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夺取制海权。

邓世昌致远舰战日舰“吉野号”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日军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录,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庸懦畏敌,徐邦道孤军应敌战败。

日军在旅顺四天大屠杀残害2万多中国人。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劝降,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败原因:1、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清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2、日本先进的资本制度;武器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海上侵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地点人物:1895年春,李鸿章、伊藤博文,日本马关。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与现在允许外国来我国投资办厂有何不同:本质不同,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是列强侵华表现,半殖民地化的产物,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自自主前提下对双方互利互惠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
•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 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 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他见 各国“势力范围” 一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 德、意、日、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帝国主义
默许 纵容
大陆 日 本 甲午战争 政策 (根本) 提
腐朽落后
供 (导火线)契 机 朝 鲜(东学党起义)
清 政 府
二、英雄悲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丰岛之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清 政 府
避战自保
希望调停
平壤之战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进

黄海海战
辽东之战
邓世昌等牺牲 日军制造旅顺屠杀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和既 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 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 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概况:1895 年6月—10月
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 协 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 的一败再败。 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部分官兵临阵逃脱。
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宁、上 杭州为商埠
其他
协定关税 加深掠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重庆
苏州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以下是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的手写笔记,供您参考:
1. 甲午战争的时间:1894年至1895年。

2. 甲午战争的背景:随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日两国在亚洲的势力逐渐增强。

日本希望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中国则希望维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3. 甲午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本海军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着战争的开始。

平壤战役:中国军队在平壤战役中失利,被迫撤退。

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了大规模的海战,中国海
军虽然遭受损失,但仍然保持了战斗力。

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底至1895年初,日本军队进攻辽东半岛,占领
了大连、旅顺等地。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海军进攻威海卫,最终导致中国海军全军
覆没。

4. 甲午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了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中国还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使得日本在亚洲的势力得到了更大的扩张。

5. 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损失,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这场战争也使得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膨胀,为其后日本在亚洲的侵略行为奠定了基础。

希望这份手写笔记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统帅叶志超弃城逃 跑,平壤陷落。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时间: 1894年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作战双方: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远舰管 带邓世昌牺牲,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日军夺取制海权。。
黄海激战
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民族英雄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 鹰正向中国飞来,它 代表美国,是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 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 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阴谋的… …
时间: 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 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 情况吗?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日本方面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 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 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 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 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1894年7月,日军进 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 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 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 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战争概况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朝鲜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 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课堂训练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B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C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8、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 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有外国 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教 材P27“课后活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大陆政策)。侵华是日本的既定 国策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 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朝鲜。——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6、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B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 军军费2.69亿 日元
1892:23万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1892:41%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1890:31.6%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 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 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1881:16.6%
从备战图 表中看出:
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 你有什么认识?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 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 城逃跑
清 政 府
希望调停
平壤之战2 黄海海战3


邓世昌等牺牲,双 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 军屠杀中国居民
辽东之战4
避战自保
威海卫战役5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 鸿 章 伊 藤 博 文
战争的结果 :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华书局新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华书局新版)

本“大陆政策”的出台,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二、中日甲午战争的含义
•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 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 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 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
三、战争的经过
战 况 重要人物 标志着甲午中日 丰岛海战 开始 战争正式爆发 平壤失守 左宝贵 第一阶段 平壤战役 战火至华 (1894.7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 A、1894年 B 、1840年 C、1856年 D、1851年 2.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下列哪一地点( D) A、朝鲜平壤B、鸭绿江畔C、威海卫D 黄海 3.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B ) A、丰岛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战役 D、台湾战役 4.《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 B ) A、2100万两 B、2亿两 C、2100万元 D、2亿元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 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 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 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 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 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2)明治维新-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把作为基本国策侵,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时间:年至年
3.经过:
(1)黄海大战:年9月,致远舰管带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威海卫之战:日本夹击山东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年4月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条约》。

(二)《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反馈导学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二)自主探究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三)研讨交流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
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指的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895年
2.光绪诗句“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3.把台湾割走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规律是()
A.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B.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C.已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
D.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五)总结拓展
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三、课后巩固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