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治理海洋污染
微生物的“除污史”

群 体暴 露在 油或 其他烃 类 环境 中, 可 能 使 具 有烃 类 同化 酶编 码 的质
油作底 物 时 , 生 长情 况也 比仅 携 兹 ” 其 号超级油轮 在阿拉斯加 失事 后 消 除 海 上 油污 的生物 治理 计 划 , 并着 手 在近
在人 类 文 明 氮 、 营 养 盐 流 失 , 已研 制 出 油 和 生物方法三 大类 。其 中物 理方法 专 家 比较看 好 的办 法 , 磷 现 主 要是 利用 围油 栏 、溢油 回 收船 、
脚 步 向前迈 进 的 同时 , 生 物 方法 溶 性肥 料 , 有 多种 配方 。另一种 用 并
17 年 , 国科研 人 员首先 在 91 美
毒 性虽 比以前有 所 降低 , 大量 使 成 二氧 化碳 和 水或 其他 中 间产 物 。 假 单 胞杆 菌 中 发 现 能 够 降 解 樟 脑 但
用 它所 带来 的 生态后 果 , 不 免使 仍
自 19 8 5年 日本 学 者 首先 发 现 微 生 的质 粒 , 之后 又 陆续 发现 能够 分 解 萘、 水杨 酸盐 、 烷 、 甲苯 等 的质 辛 二
好基 础 。
飞机 在 东海 巡航 监视 中 , 发现 该 即
海 域 油 污 染 现 象 数 十 例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初 因 海 湾 战 争 有 近 百 万 吨 原 油侵 入海湾 , 从而 给局 部海 域 造 成 了极 其严重 的生态灾难 。据科 学 家预 测 , 海湾 油污 所造 成 的局 部海 域生 态灾 难 的恢 复 , 约要 近 百年 大 时 间。严 重 的油污 事故 , 不仅 威胁 了海 洋 生命 ,造 成 巨大 经 济损 失 ,
染就 占 8 % 0 以上 ;地 中海 共发 生石 油污染 事故 9 4起 。去 年 , 国海 监 我
利用微生物来清除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来清除环境污染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来清除环境污染的方法。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常见、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代谢和生长来消耗或减少污染物。
因此,利用微生物来清除环境污染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大肠杆菌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大肠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的一种细菌,但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水污染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水中含有过多的氮和磷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藻类的过度生长,从而引起蓝藻的大量繁殖。
而蓝藻会分泌出一种毒素,成为了水生物的威胁。
但是,大肠杆菌的出现使得蓝藻的繁殖得到了控制。
大肠杆菌可以摄取和贮存那些通过蓝藻分泌出的毒素,从而使得水体中的毒素浓度逐渐降低。
二、微生物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土壤污染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理的污染形式。
许多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会在土壤中长期残留。
而微生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地下酚(PCE)是一种有害的溶剂。
当污染的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氯气时,微生物就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代谢消除掉地下酚。
另外,一些细菌也可以用来降解落叶酸、芘等有害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三、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海洋污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海洋上的废水、海洋垃圾和石油泄漏等现象不断发生,给海洋生物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大肠杆菌可以被用来清除含有高浓度硝酸盐的海洋污水,这种微生物体内的酶可以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海洋污染。
四、建设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用于生物转化有机废物当有机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时,它们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和其他臭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建设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将微生物和植物结合,使其一起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料。
在这种技术中,植物的根部可以通过吸收废物中的营养元素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则将废物转化成有机肥料。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多。
然而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近年来在微生物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概述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本文将介绍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类型和危害。
石油污染主要包括直接排放、泄漏事故和海上溢油等途径,其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降低和食物链受损等。
其次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好氧菌修复、厌氧菌修复和微生物吸附等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生物降解过程,有效地去除石油污染物,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蓝色地球”项目、中国的渤海湾污染治理工程等。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修复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微生物修复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修复效率低、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修复机制,优化修复工艺,提高修复效率,降低成本并加强与其他污染治理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石油污染治理。
A. 海洋石油污染的背景和危害海洋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石油泄漏到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石油消费的不断增加,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泄漏事件时有发生。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微生物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微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拥有广阔辽阔的海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污染的蔓延,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海洋微生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和守护海洋微生物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社会的重要任务。
1. 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性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包括细菌、古菌和真核微生物等。
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等关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充当生物消化剂,分解和转化有机废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污染对海洋微生物的威胁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增加,海洋微生物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废水排放、油污染和塑料垃圾等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影响海洋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进一步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3. 保护海洋微生物的措施为了保护海洋微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限制废水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其次,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条例。
同时,普及环保意识和知识,引导公众采取环保行动。
4. 科技创新在保护海洋微生物中的作用除了上述措施,科技创新也在保护海洋微生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开展海洋生态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海洋微生物受到的威胁和损害。
5. 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最后,教育和宣传在保护海洋微生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普及海洋生态保护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人们参与到海洋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共同守护海洋微生物及其栖息地。
综上所述,保护海洋生态和守护海洋微生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加强全球合作,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教育宣传,才能真正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微生物的未来。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一、概述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泄漏、排放和溢出事件屡见不鲜,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污染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衡,甚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治理手段,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污染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现有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仍存在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加强对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和排放,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伤害。
油污覆盖在海洋生物的表面,影响其呼吸和觅食,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油污还会改变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使其失去生存空间。
油污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石油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油污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恢复将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油污使得海水变得浑浊,影响了海洋景观和旅游业的发展。
油污还可能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长期影响,降低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海域开发及石油生产等活动频繁,海上事故和石油泄漏事故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危害。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处理手段,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石油和石油分解产物的分解能力来促进石油的降解。
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吸附与油水分离阶段:石油发生泄漏后,在海洋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被微生物吸附。
微生物通过生物趋化现象或主动攻击移动到石油附近,在水油分界面处产生胞外聚集体,并利用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2.分解与代谢阶段:微生物在石油表面或水油分界面处,通过胞内内酰胺酶、脂肪酶和孢子内膜酶等酶类,将石油分子切割成小分子油,然后通过细胞内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和转化。
3.生长繁殖阶段:微生物通过利用石油中的碳、氧和氮等元素,合成新的细胞质和酶类。
在适宜的温度、pH值、盐度、营养及氧气等条件下,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4.细菌死亡与养分释放阶段:微生物在代谢后进入退化阶段,部分微生物会因营养物质枯竭、有毒物质积累或压力过大等因素进入死亡状态,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其他微生物利用,还原海洋污染物质的浓度。
1.单一菌种处理法:单一菌株可依靠特定酶系降解石油中的特定组分,因此其降解速度和能力相对较强。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降解能力会下降,这就需要更新菌株。
2.混合菌种处理法:混合菌种法利用多种细菌在石油的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互补作用,协同进行石油分解。
其降解速率快,降解效果好,还可增加细菌生态平衡性。
3.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是指在石油泄漏现场采集表层水和泥沙等样品,建立原生现场微生物菌群,并以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利用生物技术净化海水的方法

利用生物技术净化海水的方法在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海水净化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化学方法难以解决这一问题,而利用生物技术净化海水则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利用生物技术净化海水的几种方法。
一、植物湿地净化植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吸取能力,适合用来净化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海水。
植物湿地净化利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吸收、降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达到净化海水的目的。
植物湿地净化的工程实施较为简单,一般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实现。
首先选择适合生长于海水湿地环境的植物,如海苔、碳酸藻等。
然后在适当的地点建设湿地,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海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逐渐去除。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海水,还能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二、微生物净化微生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群体,能够降解有机物,消除海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利用适宜的微生物和调整其生长环境,可以实现海水的净化。
在微生物净化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菌群处理、利用活性污泥和生物草甸等。
其中,菌群处理是将适宜的微生物投入到海水中,利用其代谢能力分解有机物质。
而活性污泥则是通过将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注入到污染海域中,使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海水中的污染物发生作用,达到净化的效果。
生物草甸是一种结合了植物和微生物的方法,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协同净化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三、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中存在着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将这些物质应用于海水净化可以达到双重效果。
例如,利用海洋中的藻类和海绵等生物,可以吸附、去除海水中的污染物,同时还能提取出有用的化合物。
利用海洋藻类净化海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藻类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并富集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害物质等。
同时,藻类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海洋中的海绵等生物还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用来去除污染物。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海洋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海洋微生物介绍海洋微生物是指在海洋中繁衍生息的微小生物体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生物降解能力。
海洋微生物能够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具有降解能力。
第二部分:海洋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油污染治理海洋石油污染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形式,严重危害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
海洋微生物通过降解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芳香烃等,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清除水中的油污染物。
2.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主要是由废水排放引起的。
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现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海洋微生物可以利用藻类和有机废物为营养源,通过降解这些物质来调节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第三部分:海洋微生物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1. 海洋垃圾的降解海洋中存在大量的垃圾,如塑料、金属等固体废弃物。
这些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威胁。
海洋微生物具有降解固体废弃物的能力,通过分解这些垃圾,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减少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 海洋底泥处理海洋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巨大危害。
海洋微生物通过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其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海洋底泥,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第四部分: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海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可以评估海洋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此外,海洋微生物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和监测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治理海洋污染陶攀峰(南师大生科院09120424)内容摘要: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关于海洋污染的治理近年来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介绍了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及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
关键词:生物修复微生物海洋污染一、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及其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大量非生物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生产使用及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越来越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且难以降解。
由于这些污染物的潜在毒性、诱导性及生物累积效应,引起各国研究学者的极大重视,极大地促进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修复,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减少或最终消除环境污染的受控或自发过程[1]。
生物修复的基础是自然界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代谢作用。
由于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以实际推广应用,因此一般指的是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
与其它物理、化学治理方法相比,如填埋、燃烧等,对于污染物仅是稀释、聚集或不同环境中的迁移作用;化学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在生物修复作用下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毒的终产物如水、CO2、简单的醇或酸及微生物自身的生物量,最终从环境中消失[2] 目前,生物修复已成为一种新的可靠的环保技术。
条条江河归大海,海洋承纳了各式各样的污染物。
陆地及淡水水域的污染物质绝大部分可以在海洋中发现。
由于其面积广、自净能力强,一直被视为天然的“垃圾箱”。
海洋微生物由于数量大、种类多、特异性和适应性强、分布广、世代时间短、比表面积大、在水体自净、污染物生物降解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和海洋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骤增,大量人工合成的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海上石油的开发等,造成了海洋环境污染的危机,局部海域污染尤其严重,如赤潮发生频率的增加、石油污染、农药的非点源污染加剧等,损害了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当前海洋污染环境治理已势在必行。
微生物降解即用微生物把有机物质转化成为简单无机物的现象。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排泄物及死体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简单无机物。
微生物降解作用使得生命元素的循环往复成为可能,使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得到降解,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海洋污染的生物修复(1) 柴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柴油是烃类一大污染源,尤其是沿海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地区。
柴油作为海上大小船只的主要能源,其溢油所造成环境污染,已成为滨海、河口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率先在国内开展此研究。
研究在实验室条件进行,降解微生物,取自九龙江河口红树林土壤。
结果表明:红树林下土壤微生物比无红树林的土壤微生物有更高效和更快速降解柴油的特殊能力。
柴油入土后的消失状态,7天后大部分被降解(微生物降解50%),14天后80%被降解(65%),一个月后90%被降解微生物70%以上。
红树林土壤中存在着对柴油烃类有效降解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14~15](2)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海上石油的开发,各式各样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得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据估计,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石油进入海洋环境中。
治理石油污染已成为当今各国环境专家的研究热点。
微生物降解是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在生物降解基础上研究发展起来的生物修复技术,在于提高石油降解速率,最终把石油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性的终产物。
治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加入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2)改变环境因子,促进微生物代谢能力。
在许多情况下,生物修复可在现场处理,而对于污染的沉积物,则一般使用生物反应器治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石油降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
细菌是主要的降解者,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弧菌属(Vibro)、无色标菌属(Achrom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
研究表明,细菌对碳氢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很大程度受海洋环境中低含量的营养盐磷酸盐及含氧化合物所限制。
氧化也是石油污染物快速降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碳氢化合物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转化成生物体自身的生物量,产生CO2、水及大量的中间产物。
石油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存在时间的长短与其数量、结构及环境因素都紧密相关。
一种污染物在一个环境中,其存在时间可达数年;而在另一环境中,则有可能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完全降解。
对环境中碳氧化合物的自然适应过程的研究是更好应用生物修复技术的前提与基础。
目前,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如加入营养盐、肥料或改善污染环境通气状况,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氧化降解污染物,则引入培养的降解菌株,对于成功修复污染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和有利的,但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生态和社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1969年利比亚油轮泄漏事故,严重污染了海滩环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碳氢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归宿问题引起环境学家极大的关注,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污染物生物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1989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在阿拉斯加石油泄露事故中,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成功治理污染环境。
从污染海滩分离的细菌菌株与不受污染的分离菌株相比,具有特殊的降解能力;同时,对现场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营养盐缺乏,微生物降解能力受到限制。
外加入亲油性肥料(InipolEAP222)一段时间后,与没有加入营养盐的对照相比,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加快了。
毒性试验也表明治理后的环境并没有产生负效应,沿岸的海域没有产生富营养化的现象。
于是,生物修复技术被推广到整个污染海滩,并取得相当成功。
生物修复技术成为治理石油污染的一项重要清洁技术。
(3)农药污染的生物修复目前,全世界化学农药的年产量已达200万吨(原药),品种已超过1000种,常用的有300多种。
我国沿海各县每年使用的农药达18万吨。
海洋环境虽然不是农药的直接使用区,但由于水体及大气的传送作用,海洋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农药的污染,滩涂和沿岸水体尤其严重。
经常被检出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有DDT、六六六、艾氏剂等。
其中DDT,据估计全世界生产的大约有25%已被转入海洋,虽然有的国家已禁止使用或停止生产,但因其在环境中十分稳定,不易被分解,易被海洋生物吸收,累积,毒性又较大,污染也较严重。
DDT的主要代谢机制是还原去氯,转化成DDD(TDE),进一步的降解机制尚不清楚。
DDD的毒性强于DDT,因此寻找能降解DDD的高效菌,对于治理污染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4)赤潮灾害的生物防除赤潮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出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的加剧,沿海海域的赤潮现象日益频繁,对海洋水产和整个海洋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活景观、经济生产,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日本濑户内海70年代初平均每年发生赤潮326次,80年代以来,经治理,平均每年仍发生赤潮170~200次。
福建省1989~1991年的三年间共发生赤潮12起,其中4起造成鱼、贝类大量死亡,损失达数千万元。
1998年粤港、珠海万山群岛等海域发生赤潮,导致养殖业遭受数亿元的损失。
寻求赤潮防治途径是目前世界上热门的研究课题。
目前对赤潮的防治,主要是采取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防治虽可迅速有效的控制赤潮,但所施用的化学药剂给海洋带来了新的污染。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生物防治技术。
关于生物防治,有人建议投放食植性海洋动物如贝类以预防或消除赤潮,这看起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不能不考虑到有毒赤潮的毒素会因此而富集在食物链中,可能产生令人担忧的后果。
因而更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微生物的修复作用。
近期,国外发现了一种寄生在藻类上的细菌,它们专性地寄生在这些藻类的活细菌中,可逐渐使藻类丝状体裂解致死;某些假单胞菌、杆菌、蛭弧菌可分泌有毒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抑制某藻类如甲藻和硅藻的生殖;细菌亦可直接进入藻细胞内而使藻细胞溶解,有研究者从水体中的铜绿微囊藻中分离出一种类似蛭弧菌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进入铜绿微囊藻的细菌并使宿主细胞溶解。
有研究也表明病毒在赤潮的生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的抑藻作用及赤潮毒素地有效降解作用,使海洋环境保持长期地可靠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的,就可避免上述缺点,这也是微生物防治的优越性。
赤潮灾害及其污染的生物修复的可能途径:一方面,在赤潮衰亡的海水中,分离出对赤潮藻类有特殊抑制效果的菌株;另一方面,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细菌中产生抑藻因子的基因或质粒引入工程菌如大肠杆菌,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有效出路。
(5)海洋环境中病原菌污染的生物修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一类重要的海水污染类型。
一类是海域原来存在的有毒微生物类群,另一类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海水环境严重污染,甚至引起疾病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三、结论生物修复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紊乱的一副防治结合良药,费用低、副作用少;污染前预防,污染后治理。
但正象许多疾病一样,应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应采取不同的生物修复方案。
成功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建立在一系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1)污染物;2)可降解的微生物;3)相关的环境因子。
同时,目前生物修复技术推广应用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前面已有讨论,但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环境清洁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修复的治理效果,获得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新突破,其发展前景在于采用新工艺手段,生产易于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合成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工程菌,从而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累积、转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郭楚玲,郑天凌,洪华生<海洋环境科学>2000,19(3):24-29[2]郭楚玲,哈里德,郑天凌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台湾海峡,2001,20 (1):43-( 47)[3]蔡立哲,洪华生,邹朝中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种类组成及其取食类型台湾海峡,2000,19(2):212- 217[4]蔡立哲,厉红梅,邹朝中。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5):669-676[5]蔡立哲,厉红梅,邹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