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死后成为阴间的阎王
阴间的四大阎王与十殿阎君都是谁: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

阴间的四大阎王与十殿阎君都是谁: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阎罗王并非是阎王,只是因为两者名字太接近,从而会使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
阎王是中国民间神话中衍生出的神灵,阎罗王是佛教中衍生出的神明。
阎王是东方神话中的冥王,阎罗王及十殿阎罗的出现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道教影响,所渐渐演化出来的产物。
阎王是冥界之王,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
阎罗王只是冥界十殿阎君中的第五殿之主(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当然,到后来阎王和阎罗王经常是混合使用了,十殿阎君也叫十殿阎王了。
1、四大阎王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
而在隋唐至清代,便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
有认为阎罗王是四位的,分别是: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也就是“四大阎王”。
韩擒虎军功显赫但军纪不佳,为人威猛严厉,适合充任阎罗王,故《历代神仙通鉴》称第五殿姓韩,盖即韩擒虎也。
寇准是北宋丞相,两任宰辅,《翰苑名谈》记有寇准死,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
问从者,曰:“阎罗交政。
”《梵汉对映私钞》称人死五七日当见阎罗王,推断范仲淹就任阎罗。
而包拯,《玉历钞传》谓五殿阎罗王为包拯。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戏曲、影视作品无数,不赘言。
2、十殿阎罗王阎罗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罗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中国有十殿阎罗之说。
这一说法始于唐末。
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一殿秦广王,秦广王主要职务,主管人间生死,幽冥吉凶。
二殿楚江王,司掌大海之底。
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狱。
三殿宋帝王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
四殿五官王,司掌大海之底。
清正廉明

清正廉明喻于物,廉是莲花。
以莲花喻廉,在于莲花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行。
古文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花,身陷淤泥却纤尘不染,不显媚态,不随风摇摆做事先做人。
廉洁者,身处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社会中必像莲花不受沾染,不随世俗,恪守志节。
喻于人,廉是一种人生态度死教我们怎样做人的明灯。
廉政者,必持淡泊名利,坚守底线。
若沉浮于浮华功利,痴迷于权利嗔念,则非廉也。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为政即使清贫,亦不追名逐利,保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态度,清正廉明,廉始于克己勿念。
禅道有云:贪欲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人们的烦恼来源于贪恋不应当的拥有,不值得追求的东西。
纵观那些不懂怎样做人一生追名逐利,玩弄权力者,均是“多藏苟得不敢言富,饱食嗟来不胜饥”地抑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
欲廉者,需放下贪念,不为金钱名利所惑,不因掌声名誉迷失了方向。
谨记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清正廉明,持志不动。
廉,需保持一颗平常心。
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对诱惑纷飞的社会、面对政绩业绩的压力,欲廉者需保持一颗务实的平常心,做事先做人。
《无门关》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平常心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胜固欣然败亦喜。
为民谋福祉,是为政者的使命,亦是廉政者的人生修炼。
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做人原则,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踏实地为群众干一番事业为政之德,在于常修廉洁之心,为政之要在于永保廉洁扬务实。
溺奢靡、重贪欲、失廉洁,骥走崖边缰难勒,站直了做人。
念民意、慎存私,重实干,沧海一世正气存,不愧赤胆不负民。
廉是我们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在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千古名臣有很多,比方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韩擒虎、包拯、于成龙……还有好多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这些先烈的高风亮节指引我们怎样做人。
接下来极就介绍下一下北宋一代名臣包拯。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包拯素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
那么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记载包拯是因病去世。
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
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
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
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众所周知,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具有“剧毒”的性质,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包拯遗骨中汞含量较现代人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尸体(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
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
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
中国历史上的4个“阎罗王”

中国历史上的4个“阎罗王”中国民族的文化,十分庞杂,民族的信仰,也十分的有趣。
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一种,道教的神仙体系,更是宏大无比。
很多神仙,在人间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
第一位,阎罗王——包拯包拯大家都清楚,是一个无人不知的人物,生于开封,成长与天子脚下,一生断案无数,无论罪犯的来历有多大,他都秉公执法,从来都不会徇私枉法,在人间还得了一个“包青天”的美誉。
他去世之后,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安葬的那一天,一共有九个棺木同时出殡,没有人知道哪个是真的。
根据民间传说,包拯去世的当天,就成为地府的阎罗王,其实这也反应了民间百姓的心声,希望阎罗王也能像保证一样,刚正不阿、赏罚分明。
第二位,阎罗王——韩擒虎韩擒虎,可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是隋朝时期,有名的将领。
根据历史记载,他在年少的时候,就曾经生擒一只老虎,这个能力可比武松要厉害得多。
在跟随杨坚征战天下的时候,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还没有上战场,就开始瑟瑟发抖。
在南下灭陈的时候,他的部队和杨广的部队汇合之后,准备攻打朱雀门,谁知守城将领,听说他来了,直接就弃城投降。
用名字就能降服敌军的人物,死后能够成阎罗王,也是合情合理。
第三位,阎罗王——寇准其实寇准和包拯的形象比较相似,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丞相,办案的时候也十分正直,百姓也十分信服他。
契丹南下的时候,北宋的皇帝竟然想把京城迁到南方,所有的大臣都同意,只有寇准投了反对票。
于此同时,还建议皇帝亲征,这一下把皇帝给得罪了,本来就吓得要死,竟然还想让我去打仗,随后寇准在朝堂失去了信任。
无奈之下,寇准只能辞职回家,在途中病死,百姓传言他封诏书,到地府去当阎罗王去了。
第四位,阎罗王——范仲淹范仲淹也绝对是一个好官,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人品可定也不会差,在他去世之后,也被后世百姓,尊为阎罗王。
包公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明廉洁、高尚品德的赞扬,二是对他执法公正、大义灭亲的歌颂,三是对他家教甚严、不容逆子的称许。
包拯在朝为官整整25年,无论是当谏官时的冒死直言,还是当开封知府时的先斩后奏,都表现了包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社稷国家和公平正义。
包拯晚年曾立过一个家训:我的后代子孙,凡是出来当官的,如果贪赃枉法,老了不准回我的老家;死后,不允许葬在家族的墓地。
不听我的教导,就不是我的儿孙!包拯让石匠把他拟定的这份家训刻在石碑上,永志不忘。
十殿阎王“阎王”是古印度神话中阴曹地府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
神话传入中国后,在唐代被改制:阴间分成十个大殿,每个大殿都由一位刚正廉明、智力过人的阎王掌管。
中国传说中的阎王,都是历代政声卓著的清官,包拯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包拯,范仲淹、寇准、欧阳修等也被列为阎王。
不过,在十殿阎王中,包拯的级别是最高的,凡是别的阎王断不了的案子,最终都会转到包拯这里来。
包拯一旦断案,这桩案子就成为铁案,任何别的阎王都无权推翻。
长嫂如母“长嫂如母”是一句成语,又说“老嫂辈母”。
这一成语,与包拯的传说有关。
据说,包拯年幼丧母,全靠年长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包拯对长嫂非常敬重,如同对待自己亲娘一样,尊称她为“嫂娘”。
包拯任开封府知府时,曾经判过一个案例,嫂娘的独子包勉贪赃枉法,被他判了死刑。
事后,他专程赶回去向嫂娘赔情,低声下气地承受嫂娘的责骂,一句也不反驳,直到嫂娘自己明白真相。
外甥有理打得舅传说包拯任庐州知府时,那里有很多亲友。
有一位叔伯舅舅周六子,平时游手好闲,经常对邻居动粗。
一次,周六子踩坏别人的庄稼,人家让他赔偿,他不仅不赔,还动手打人。
被打的人将他告到知府包拯那里,周六子以为知府包拯是自己的外甥,一定会偏帮自己。
可是,包拯问清案情后,一点情面也不讲,喝令衙役当堂打了这个不争气的舅舅二十大板,让他当众出丑。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当地一句俗语,意思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

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民间故事基本上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全体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智慧的积淀与结晶。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包公包青天的额头上有个月牙印,其实是入眠以后前往阴间审案的“通行证”。
这一夜,包公又来到阴间助阎王爷审案。
这时有个冤魂前来跪下说:“大人,小民刚刚还在睡觉,突然就被人给杀了,不知道凶手是何模样,望大人替我伸冤!”于是包公问起他的身世,冤魂续续道来:原来这个冤魂叫蔡商,是开封人士。
他开了一家当铺,平日里靠着别人的典当,再将典当品转手出去的赚点盈利度日。
蔡商死的这天,有一年轻人将一个玉佩拿来典当,蔡商接纳了,除此之外别无异常。
那晚关闭店铺后,他娘子黄氏在店里打点账簿,他在店里的楼上睡觉,突然就被杀来到阴间了。
包公听完这案子,感觉很奇怪,于是他向阎王请示生死簿,看看蔡商的娘子黄氏是否也在遇害的行列。
谁知他娘子还好好地在人间。
包公寻思:这个店铺早已关好,凶手要杀蔡商,为何没被黄氏察觉?这些疑问,还需到阳间去打听打听。
隔日天明以后,果然有一黄氏妇人来报包公:他丈夫莫名其妙死在家中了!包公心里早就有底,便问黄氏妇人:“你丈夫可姓蔡?”哪知妇人听了一头雾水,哭着道:“大人,您搞错了,我夫君叫王二牛,不姓蔡……”包公听完心里一噔,心想:难道另有一桩杀人案!?不过不管怎么样,去了凶案现场便知晓情况。
于是包公要这“第二个黄氏”领自己前去她家中侦查侦查。
那“第二个黄氏”领着包公来到一家当铺面前,哭啼道:“包大人,这家当铺便是我夫君的店,他的尸首正在里面二楼处,望大人替二牛伸冤!”黄氏是妇人,自然没有跟着包公前去再看尸首,包公只得带着随从进去凶案现场。
这一看,不得了!这间当铺,竟然和阴间的冤魂蔡商描述得一模一样!包公来到张二牛尸首面前,发现他被一把利器割断喉咙而毙命。
他的脸庞,早已被刀割得面目全非,认不出模样。
再看周围的门窗,有一处窗户洞开,凶手明显从此处爬进来杀了王二牛的。
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大阎王

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大阎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阎罗王,有四位之说和三人之说,四人指的是范仲淹、包拯、韩擒虎和寇准;三人指的是范仲淹、包青天、寇准。
那么为什么称这几个人是阎王呢?
阎王,是阎罗王的简称,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是管理地狱的魔王。
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
而且,阎罗王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在农耕社会,阎王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正直刚毅而铁面无私的
北宋名相范仲淹。
范仲淹生前为官清廉,为百姓所称道,在其死后,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青天。
“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
元明杂剧、平话也有不少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
例如:石玉昆著的《三侠五义》里,就有描写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事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较接近。
北宋名相寇准。
《涌幢小品》中记载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
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
另有《翰苑名谈》亦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
’”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
《通俗编》还说: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十殿阎王

十殿阎王指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主管第一殿的就是秦广王。
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接引超生,幽冥吉凶。
秦广王蒋,凡善人寿终之日,及有接引往生。
凡勾到功过两平之男妇,送文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较量富贵贫贱,以了冤缘相报。
凡恶多善少者,使入殿右高台,名为孽镜台,台高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押赴多恶之魂,自见在世之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
入台照过之后,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十殿阎王指冥界掌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掌管第二殿的就是楚江王。
楚江王历主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狱。
楚江王掌管的地狱纵横八千里(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
诞辰为农历三月初一。
活大地狱,一.黑云沙小地狱;二.粪尿泥小地狱;三.五叉小地狱;四.饥饿小地狱;五.焦渴小地狱;六.脓血小地狱;七.铜斧小地狱;八.多铜斧小地狱;九.铁铠小地狱;十.幽量小地狱;十一.鸡小地狱;十二.灰河小地狱;十三.斫截小地狱;十四.剑叶小地狱;十五.狐狼小地狱;十六.寒冰小地狱。
十殿阎王指冥界掌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掌管第三殿的就是宋帝王。
宋帝王余,司掌大海之底,东南沃石下,黑绳大地狱。
宋帝王掌管的地狱纵广亦五百由旬,亦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名咸卤小地狱;二名麻缳枷纽小地狱;三名穿肋小地狱四名铜铁刮脸小地狱;五名刮脂小地狱;六名钳挤心肝小地狱七名挖眼小地狱;八名铲皮小地狱;九名刖足小地狱十名拔手脚甲小地狱;十一名吸血小地狱;十二名倒吊小地狱十三名分骨小地狱;十四名蛆蛀小地狱;十五名击膝小地狱十六名刨心小地狱宋帝王性情仁孝,心地纯净,嫉恶如仇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1.池小地狱;2.蝥链竹签小地狱;3.沸汤浇手小地狱4.掌畔流液小地狱;5.断筋剔骨小地狱;6.堰肩刷皮小地狱7.锁肤小地狱;8.蹲峰小地狱;9.铁衣小地狱10.木石土瓦压小地狱;11.剑眼小地狱;12.飞灰塞口小地狱13.灌药小地狱;14.油滑跌小地狱;15.刺嘴小地狱16碎石埋身小地狱五官王为冥界十王之第四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死后成为阴间的阎王
包拯死后,关于他的民间传说非常多。
而且他生前的事迹也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从此包青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可谓家喻户晓。
大家都知道文曲星,关于文曲星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文曲星下凡之后便是包公,话说包公的脸是黑的是因为文曲星在下凡前拿错了脸谱。
那时候,玉帝派赤脚大仙下凡普度众生,于是他下凡后成了宋仁宗,宋仁宗出生后哭闹不止,是因为赤脚大仙大吵着要玉帝派文曲星武曲星下凡。
于是玉帝派他们去南斗星君那里领脸谱下凡。
那个时候南斗星君正在兴致勃勃的下棋,没有时间理他们。
文曲星等得不耐烦,就随手在南斗星君的脸谱袋里抓出来一只脸谱便下凡去了,谁知那个脸谱是武士的脸谱。
所以阴差阳错下凡后的文曲星成了武士的黑脸,相反武曲星成了白脸。
另有传说,说包拯死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禄神,主要职务是监督人间有无冤假错案。
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写文章为主,所以那些文人便以禄神作为崇拜的对象,所以禄神也可以称为文神。
包拯死后便是阴间的阎王,掌管着人类的生死轮回。
在迷信说法中,人死后,要接受阎王的拷问,包公在阴间专门处理阴间的案子。
也有书中写过包拯扮阎王爷审问“狸猫换太子”的案子。
包拯为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公正不阿,在阴间或阳间都是正义的化身。
包拯的父亲的生平事迹
包令仪是包拯的父亲,字肃之,是北宋时期庐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仪小时候认真刻苦,饱读诗书,并在24 岁的时候考中进。
在宋真宗年间,担任福建惠安县的知县,后来担任过朝廷的虞部员外郎,掌管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