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一、前言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母猪饲养管理的角度,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二、环境条件1. 温度: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6℃-24℃,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2.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积尘、异味等对母猪造成伤害。
3. 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4. 噪音:过大的噪音会使母猪感到不适,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管理1. 配合饲料: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2. 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定时喂食,并控制好喂食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食。
3. 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清洁,及时更换水源,保证母猪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4. 饲料添加剂:根据母猪的需求,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和药物,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四、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需求,对母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
3. 环境卫生:保持母猪舍内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4. 个体隔离: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母猪,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母猪。
五、配种管理1. 选种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健康无畸形的公、母种猪进行配种。
2. 配种时间:在母猪发情期间进行配种,并控制好配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3. 配种方式:根据母猪的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4. 配种后管理:在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给,以保证其正常妊娠和产仔。
六、产仔管理1. 分娩前准备:在母猪分娩前,对产房进行消毒清理,并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用品和药品。
2. 分娩过程: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其情况,如有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3. 产后护理:在母猪分娩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营养补给,以促进其恢复和下一轮生产。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健康养殖·管理畜牧业环境 2021.0150摘 要:本文分别自优化猪舍环境、确定养殖规模、选好养殖品种、不同期养殖管理技术、做好猪病防治等几个方面做技术性概述,以为提升猪场养殖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关键词:猪场;经济效益;养殖管理1 前言总结多年养猪经验,分析提升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要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2 优化猪舍环境环境对生猪生长影响最大,选建猪舍时,务必向阳、背风、干燥,确保舍内温湿度适宜。
当下,正值寒冬,舍内保暖很关键。
可通过墙体加设保温层,舍内铺垫垫草,增设采光面积,以满足生猪生长标准要求。
3 确定养殖规模以小规模滚动养殖为主,考虑到农村情况,规模控在120头之内,以满足猪场大小。
切记,养殖头数不宜多,不宜少,规模要适中。
4 选好养殖品种生猪品种关系最终猪场产出效益,由此,选择好的生猪品种很关键。
在选购品种时,务必要谨慎,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定。
选购本地猪,适应性强,养殖要求不高,贫困区、经济落后山区等,都可养殖。
比如:云南乌金猪、保山大耳朵猪、迪庆藏猪等杂交后代母猪,抑或外引进的猪种:长白猪、约克下、内江猪等等,都可作为遴选对象。
选购国外猪,育肥周期短,产仔多,报酬率高,养殖效益好,适合经验丰富、经济条件好的猪场。
选购土杂猪,以本地母猪为母本,以国外优良的杜洛克、巴克夏、大约克等等为父本,杂交而获得的优良“土二元”杂交猪。
而后以任一种国外品种猪,与其母猪交配,获得“土三元”杂交猪。
土杂猪具备本地猪、国外猪优良性状,可在养殖条件好、管理经验丰富的猪场养殖,可在养殖条件较差的散养户养殖。
5 不同期养殖管理技术5.1 后备母猪养管理关键技术自己选留瘦肉型后备母猪,建议自30kg前从育肥猪中选拔,不能按育肥的方法直接养到配种。
外地选购后备母猪,同样要求在30kg前购买。
购进时间过晚,体重超标严重,将影响接下来的繁殖工作。
此外,太晚还会影响猪场适应时间,导致繁殖失败。
5.2 保育猪管理关键技术仔猪产房长得好,补料衔接的好,进入保育猪养殖就简单很多。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生猪饲养是一个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的复杂过程,在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就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猪场准备1. 土地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2. 饲养场建设:必须要保持场地的卫生、透风、隔离等条件,设施尤其要配齐。
二、品种选育1. 通背×长白猪:是国内一种较好的生猪品种组合,可有效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2. 长白猪×大约克猪:是一种新品种组合,在体形上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繁殖性能高,可稳定产出高价肉猪。
三、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通风换气,每头生猪的空间不应过于拥挤。
2. 饲料品质:饲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的,应尽可能采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定期检测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确认饲料的质量是合格的。
3. 疾病防治: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必须做到位,保持充分的卫生条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毒和防疫,同时要保持动物的健康。
4. 科学养殖:猪养殖要实现全养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育种、环境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可提升猪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 选种繁殖育种:应实行优生优育,选择优良种猪,掌握好各种品种饲养技术,利用科学的繁殖技术进行繁殖。
2. 孕育管理:怀孕期繁殖母猪幼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还应定期检查体重和健康情况。
3. 产仔与育仔:产仔要求安静、温度适宜、有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育仔期间要保持卫生和少扰动幼猪。
五、环境卫生1. 场地清洁: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场地内无漏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
2. 光源:宜保持清洁、明亮,同时要防止强光直射猪身体。
3. 空气流通:对于集约式养殖,在密闭猪舍内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和供氧量。
六、其他注意事项1. 猪舍建筑:猪舍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习惯,要做到通风换气、防病、及时清洗,确保室内采光充足。
猪的健康养殖技术

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猪的健康养殖技术是保障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养殖业也面临着更高的技术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的健康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
一、饲养管理1、合理饲料配方猪的饲料配方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生长期猪的主要饲料需求是蛋白质和能量,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确定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使饲料营养充分满足猪的需求,促进猪的健康生长。
2、定时定量喂养定时定量喂养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定时喂养可以培养猪的饲料摄食习惯,使猪的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定量喂养可以保证猪的营养摄入均衡,防止过饥或过饱引发疾病。
3、饮水管理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对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饮水规律不仅影响着肠道的正常蠕动和物质代谢,也对猪的呼吸、体温恒定和解毒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要确保饮水器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水源,保证猪的饮水安全。
二、疾病防控1、疫苗接种定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猪病有猪瘟、猪流感等,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发生,保障猪群的健康。
2、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情况并进行治疗。
体检包括体温、呼吸、身体状态等多个方面,只有定期对猪进行综合体检,才能及时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做好隔离和治疗工作。
3、隔离和消毒隔离和消毒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新引进的猪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并且防止潜在的传染病传播。
猪场的环境和设施要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三、环境卫生1、合理的圈舍设计合理的圈舍设计对猪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圈舍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光照充足。
床上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和粪便淤积,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2、定期清理卫生定期清理卫生是保证猪场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
包括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残料,更换新鲜的垫料,清洗饲料槽和饮水器等。
猪养殖管理制度

猪养殖管理制度一、疾病防控管理制度1. 定期体检:猪场应定期请兽医对猪进行体检,检查猪只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患有疾病的猪只,防止疾病传播。
2. 疫苗接种:猪场应定期为猪只接种常规疫苗,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防止疫病的发生。
3. 隔离观察: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防止潜在的传染病带入猪场。
4. 定期消毒:猪场应定期对猪舍、饲料槽、饮水器等设施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保持猪场环境清洁卫生。
5.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前应进行消毒处理,穿戴专用工作服和鞋套,防止病菌传播。
二、饲料管理制度1. 营养均衡:猪场应根据猪只的品种、年龄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猪只的生长发育需求。
2. 定时定量喂养:猪场应按照规定的喂养量和时间,定时给猪只喂食,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浪费或生长不良。
3. 饮水清洁:猪场应确保猪只饮水清洁卫生,随时更换新鲜水源,保持水质清澈无异味。
4. 饲料库存管理:猪场应做好饲料的储存管理工作,确保饲料的成分不变质,避免因为饲料问题引起疾病。
5. 饲料采购:猪场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采购优质饲料,避免饲料质量不佳或掺假问题。
三、生长监控管理制度1. 定期称重:猪场应定期对猪只进行称重监测,记录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2. 疾病监测:猪场应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3. 生长环境监测:猪场应对猪舍的温湿度、通风情况等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猪只生长环境的舒适度。
4. 胎次管理:猪场应对繁殖母猪的胎次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繁殖计划,避免过度繁殖导致母猪体力下降。
5. 生长曲线监测:猪场应对猪只的生长曲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生长异常情况,调整饲养措施。
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 猪圈整洁:猪场应保持猪圈的整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更换垫料,保持猪圈通风干燥。
2. 垃圾处理:猪场应妥善处理生产垃圾和废弃物,分类存放、及时清运,做到无异味、无害。
猪场管理规定

猪场管理规定猪场管理规定为了保障猪群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确保产品质量,制定了以下猪场管理规定:一、猪舍管理1. 猪舍的设计应符合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排泄管理条件。
2. 猪舍内部应定期彻底清洁,保持卫生,对床铺进行更换和消毒。
3. 定期检查猪舍的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二、饲养管理1. 严格执行合理的饲喂方案,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科学和平衡的饲料配方,确保猪群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 饲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无霉变、变质等情况。
3. 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防止猪群发生肠胃疾病。
4. 确保饮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定期更换和消毒饮水器具。
三、生病管理1.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疾病,将患病的猪隔离或及时处理。
2. 加强疫苗接种,按时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减少疫病的发生。
3. 对于受感染的猪群,要及时处理并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传播。
4.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和添加剂,避免过量使用引发药物残留。
四、环境管理1. 猪场的环境必须保持干燥、通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猪群受到高温或寒冷的影响。
2. 猪粪处理应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因粪便堆积而滋生细菌和病原体。
3. 定期为猪舍消毒,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并控制猪场周围的噪音和异味。
五、安全管理1. 确保猪舍的防火设施和灭火器具的齐全和有效运行。
2. 对进出猪场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消毒,禁止携带疾病、传染性病原体的人员进入猪舍。
3. 高度重视猪舍的安全问题,监测猪舍内的电力设备和线路,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六、记录管理1. 建立健全的猪群生产记录,包括饲料投喂量、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药物使用记录等。
2. 建立疫病监测记录,记录猪群的疫病情况、治疗效果和防控措施。
3.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根据生产记录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优化养殖效益。
猪场饲养管理制度(3篇)

猪场饲养管理制度养猪场饲养管理的制度猪场隔离制度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____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
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____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
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
加强终末消毒。
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猪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
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
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除杂草,填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猪场免疫及药物预防制度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农户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
夏季养猪场产房技术管理措施

夏季养猪场产房的技术管理措施夏季气候炎热、湿度大,容易给产房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管理,以便猪群安全渡夏。
一、饲养管理措施1、防暑降温:一是保持良好的通风。
采用电扇、风机等,加强舍内空气流动。
二是对哺乳母猪采用颈部滴水降温。
每隔15~20分钟滴水0.5~1分钟,但要注意猪舍内湿度。
三是可以在屋顶洒水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在产房内使用湿帘降温,可降低舍温5~8℃。
2、保证充足清凉饮水:增加饮水和排尿是夏季猪降低体温的重要机制。
要全天候保证供水不断,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流速在 1.5~2.01/分钟。
注意水温,防止饮水管和水塔在太阳下爆晒。
可在饮水中添加海纳川的超能,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
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3、提高日粮浓度:高温可引起采食量下降,因而应相应提高日粮浓度。
特别是能量和维生素水平,以防止因采食量降低而导致营养失衡,造成母猪繁殖障碍,通过添加5%脂肪、膨化大豆等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满足猪群正常的营养需求。
4、改变饲喂方式:一是采用湿拌料,水料比为1:1,但要现拌现喂,料槽中的剩余饲料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酸败变质,同时可提供一些新鲜西瓜皮等青饲料供猪食用。
这样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减轻高温季节猪的散热负担。
二是调整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早上提前至5:00~6:00喂料、下午推迟到18:00~19:00喂料,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22:0023:00加喂1次,中午可以不喂饲料。
这样可增加10%~15%的采食量。
与冷天相比,热天里饲料更易腐败,尤其是当饲料里脂肪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少量多次的方法恰好有助于保持饲料的新鲜。
二、药物保健措施1、母猪产前产后的保健措施饲料中添加极品恩康500克+超能500克+海乐通1000克,连用10~15天,极品恩康可到临产前一天才开始使用,连用7天。
海乐通中的有机钙可缩短产程,防止母猪分娩时间延长,使胎儿停留在产道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极品恩康和超能可以预防母猪产后不吃、无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症,促进母猪体虚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一、种公猪舍(含后备公猪)饲养管理1.种公猪饲养定时定量,每天喂量:体重150kg以内的,日喂饲料2.3~2.5kg;150kg以上的,喂给2.5~3kg的全价料。
在饲喂及清扫的同时,注意观察公猪的行为及神态,有问题应及时汇报主管兽医,并停止采精。
2.种公猪管理①每天定时检查供水设备是否正常,要求饮水器的出水量为1kg/min,保证供给充足。
②每天上下午在喂饲前清扫栏舍,保证公猪舍的清洁卫生。
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以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③定期对公猪舍进行消毒。
消毒的方法有:药液消毒、火焰消毒等。
④加强运动。
每日定时将公猪放出,要求每天运动两次,每次约1~2小时,行程为1~2公里。
夏天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冬天在中午进行,应避开严寒和酷暑。
⑤适时估重。
公猪一定要保持中等的膘情,以保证公猪有旺盛的配种能力,要求经常对公猪进行估重。
⑥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饲喂、采精、配种、运动、刷洗等各项作业,都应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利用条件反射养成规律性的生活制度,便于管理操作。
⑦夏天配种时间应选择在早上9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进行。
每周至少刷洗一次公猪体表,检查、护理公猪肢蹄和睾丸。
定期给公猪喷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夏季每天给公猪洗澡降温。
公猪降温的方式有:喷雾式降温、水池式降温、水帘式降温。
⑧后备公猪从7月龄、体重120公斤开始训练爬假台畜,具体办法按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刚开始15天的精液废弃不用。
8月龄开始正式使用,使用频率:本交:8—12月龄每周1次;12—15月龄每周2次;15月龄每周2-3次。
二、后备母猪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进入配种舍前要驱杀体内外寄生虫。
发现病猪及时治疗,有影响种用性能疾患的母猪要及时淘汰处理。
2.后备母猪根据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合群,每栏不超10头,每头占1-1.5平方米。
3.后备母猪配种时间7.5月龄以上,体重110kg以上,在第2—3个情期配种。
配种当天及时转到单栏饲养。
4.后备母猪转入配种舍第一周和第三周连续二天拌料饲喂健康母猪新鲜切碎胎盘,与经产母猪混群进行接触感染。
5.按照免疫程序要求接种各种疫苗并登记“免疫注射登记表”。
6.每天用公猪逐栏对180日龄以上的后备母猪进行催情并记录“后备母猪发情记录表”。
7.后备母猪平均每天饲喂饲料2.4公斤,根据母猪膘情控制喂量在2—2.8公斤的范围,保持母猪在3—4分膘情之间,并做好“投料记录”。
三、断奶、空怀母猪饲养管理1.定位栏的准备。
在空怀母猪转入配种舍前,必须按生产周转计划及全进全出的原则准备有足够的栏位,并进行清洗后风干消毒,保证有空栏7天时间。
2.饲喂技术。
断奶当天转入的母猪不喂料。
断奶后第二天至发情配种前实行自由采食(断奶一周内),喂妊娠料。
空怀母猪平均每天饲喂饲料2.5公斤,根据母猪膘情控制喂量在2—2.8公斤的范围,保持母猪在3—4分膘情。
3.配种前对母猪进行体内外驱虫。
4.从断奶第三天开始,每天赶试情公猪进母猪栏试情、催情。
5.发情鉴定。
每天上下午进行两次发情鉴定或利用公猪试情,并作好记录配种。
6.掌握配种的最佳时机鉴定发情母猪是否进行入最佳配种状态,配合配种员进行配种工作。
7.防暑降温。
保育舍内挂设温度计,根据天气变化运用设备管理好空怀配种母猪。
夏季要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每次开雾化喷淋使母猪达到呼吸正常即可。
8.保持母猪健康。
认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病猪要及时报告兽医防疫员,及时隔离。
对因流产而赶回的母猪配合防疫员做好打针消炎、冲洗产道工作。
四、妊娠母猪饲养管理1.妊娠栏的准备。
已配上种的母猪转入妊娠舍前,必须按生产周转计划及全进全出的原则准备有足够的栏位,并进行清洗后风干消毒,保证有空栏7天时间。
2.转群。
将已配上种的母猪转入妊娠舍和临产母猪转出的工作,转群避开严寒酷热,夏季应在清早或傍晚进行。
驱赶母时必须耐心,严禁鞭打。
3.饲喂技术。
饲喂妊娠料,每头母猪日喂量:妊娠30天前1.8公斤,怀孕30-90天, 2.2-2.5公斤,90-产前3-3.5公斤,视母猪体况定。
每天喂一餐或两餐。
寒冷季节,每头母猪喂量增加10%。
4.防止流产。
为了保证胎儿的成活,不饲喂发霉、变质、腐败、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
妊娠后期适当运动,严防鞭打、打架。
防暑降温。
5.返情观察。
每天赶公猪到妊娠舍对母猪群巡察,发现母猪返情或流产时及作好记录汇报给配种员。
6.保持母猪健康。
认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病猪要及时报告兽医防疫员,及时隔离。
7.卫生清洁。
每天清扫猪栏两次,先清除猪粪再冲洗,每天还要打扫隔墙、行人道。
8.防暑降温。
妊娠舍内挂设温度计,根据天气变化运用设备管理好妊娠母猪。
夏季要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每次开雾化喷淋使母猪达到呼吸正常即可。
五、分娩母猪饲养管理1.分娩栏的准备。
在临产母猪转入妊娠舍前,必须按生产周转计划及全进全出的原则准备有足够的分娩栏位,并进行清洗后风干消毒,保证有空栏7天时间。
2.转群。
将产前7天的母猪转入分娩舍和断奶母猪转出的工作,转群避开严寒酷热,夏季应在清早或傍晚进行。
驱赶母猪时必须耐心,严禁鞭打。
对转到配种舍的母猪要提前驱虫。
3.饲喂技术。
投喂哺乳母猪料,临产母猪要适当减料,日喂2.2公斤,生产当天不喂料,产后要逐步加料至自由采食。
4.接产工具的准备。
产前要准备已消毒过的垫板、麻包和保温灯、消毒药液、毛巾提桶及剪牙尾剪钳等物品。
5.预产判断。
从配种时算起114±2天为预产期。
6.接产工作。
母猪产仔时一定要在场看护,仔猪出生后,及时擦干口鼻中的粘液和猪身上的粘液,然后断脐并用5%碘酊消毒。
吃初乳前要用0.1%高锰酸钾洗净母猪乳房。
协助兽医、统计员进行猪瘟超前接种、断牙、断尾、剪耳编号、称初生重及注铁针等工作。
7.防寒保温。
适宜温度:第1周30℃--5℃,第2周28℃-30℃,第3周25℃--28℃。
分娩舍内挂设温度计,保温间要加放电热板或垫板、保温灯及盖板,垫板、麻包要经常更换,保持保温间内清洁、干燥。
8.教料补料。
出生5-7日龄的仔猪使用乳猪料教料诱食,加料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的新鲜。
9.仔猪转群。
仔猪断奶后转群时,必须协助进行清点、过称及调猪工作。
六、保育猪饲养管理1.保育栏的准备。
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必须按生产周转计划及全进全出的原则准备有足够的保育栏,并进行清洗后风干消毒,保证有空栏7天时间。
2.转群。
配合分娩舍的饲养员将断奶后的仔猪转入保育舍和配合育肥舍的饲养员做好生长猪转出的工作,保育猪实行63日龄(体重23公斤)转群。
转群避开严寒酷热,夏季应在清早或傍晚进行,冬季在中午进行。
3.饲喂技术。
自由采食饲喂,不得限料。
仔猪断奶至10公斤体重喂乳猪料,10-20公斤体重喂仔猪料,20公斤体重至出栏喂生长料。
4.分群管理。
刚从分娩舍转入的断奶仔猪,依其大小、公母、品种及去势情况进行合理分群。
发现猪群生长不一致时,要及时进行再分群。
5.三角定位。
训练的方法是,排泄区的洒些水,诱导仔猪来排泄,其它区域保持清洁干燥。
当仔猪睡卧时可定时哄赶到固定区排泄,经过一段时的训练,使仔猪建立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
6.保持仔猪健康。
认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
每天上班后立即对猪群作全面的巡查,注意观察每个栏猪只的行为及状态,发现病猪、死猪及时向兽医防疫员报告,以及早治疗和处理。
要及时将病猪只隔离到隔离舍去,仔猪腹泻应采取注射和口服药品相结合,严重脱水的要及时输液或口服电解质盐。
7.卫生清洁。
每天要打扫行人道、栏位1-2次以上,一般夏季,每天要对猪只冲洗1-2次(除刚转入保育栏2-3周龄的仔猪外)。
定时打扫猪舍的天面窗台等处的蜘蛛网及尘埃。
8.防寒保暖。
保育舍内挂设温度计,根据天气变化运用设备管理好保育猪。
一般夏季要做好断奶三周后保育猪的防暑降温工作,每次开雾化喷淋或水帘降温使仔猪达到呼吸正常即可。
9.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注意卷帘、水管、龙头、饮水器、保温设备和照明灯等有问题地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安排人员检修。
10.保持仔猪健康。
猪只的进栏时间要记录清楚,以便兽医防疫员进行疫苗注射。
对进栏三周后的仔猪群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连续进行两次,时间间隔为一周。
七、育肥猪饲养管理1.育肥栏的准备。
在小猪转入育肥舍前,必须按生产周转计划及全进全出的原则准备有足够的育肥栏,并进行清洗后风干消毒,保证有空栏7天时间。
2.安全转群。
配合保育舍的饲养员将小猪转入育肥舍。
转群避开严寒酷热,夏季应在清早或傍晚进行,冬季在中午进行。
3.饲喂技术。
严格按照下列方式投料:小猪料:用于体重小于30kg的小猪,自由采食;中猪料:用于30-50kg的中猪,自由采食;中大猪料:用于50-80kg的中大猪,自由采食;大猪料:用于体重大于80kg的育肥猪,此阶段要限料饲喂,喂料量为自由采食的85-90%。
4.分群管理。
刚转群的小猪要按体重大小、公母、品种进行分群,在进栏30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分群。
5.三角定位。
转群进栏时必须有人在场调教小猪在指定点排泄粪便。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小猪建立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
6.保持仔猪健康。
认真观察猪群健康。
每天上班后立即对猪群作全面的巡查,注意观察每个栏猪只的行为及状态,发现病猪、死猪及时向兽医防疫员报告,以及早治疗和处理,并将病猪只隔离到隔离舍去。
7.卫生清洁。
对栏内的猪粪先清除再冲洗,每天亦要打扫隔墙、行人道1-2次。
及时清除猪粪并运至粪房进行发酵处理,达到日日清的目的。
8.防暑降温。
夏季要做好猪群防暑降温工作,每次开雾化喷淋使猪只达到呼吸正常即可。
9.保持仔猪健康。
小猪传入时间要记录清楚,以便兽医防疫员进行疫苗注射。
对小猪进栏后要进行驱除体外寄生虫,驱虫要连续进行两次,时间间隔为一周。
10.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注意水管、龙头、饮水器和照明灯等有问题地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安排人员检修。
XXXXX有限公司201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