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堂PPT)

合集下载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以北半球为例,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①气压带
字母 A C E G
名称 赤__道__低__压__带 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带 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 极__地__高__压__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THANKS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冬季甲区域出现的超强气旋会给沿岸地区带来何种天气? [提示] 带来暴风雪天气。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巧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 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023·温州模拟)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由7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 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 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 失,它们也逐渐退去,下图为群岛所处的位置。读图,完成4~5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ppt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ppt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 完成19~20题。
19.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B )
A.①风力较大 B.②风力较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4. a月甲地盛行风向是( A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5.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
东南亚、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南亚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的差异。
西南季风
赤道
东南信风
思考: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
风的原因?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主要取决于海陆间的气 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 处在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的地 区,远大于夏季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 度。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00~100N盛行下沉气流 B.100N~200N盛行东南风 C.200N~300N盛行西北风 D.300N~400N盛行西南风
[典型例题]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题。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要求 的影响。
1.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纲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 解读 的形成。 3.应用: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知识解释气 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
1. A 2. B 3.B 4.A 1. 风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风速越快,气球漂移路程越长。 综合各选项,③至④路程最长,因此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由图乙中气旋为顺时针方向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纬度较高,⑧受副极地低气压 带影响,⑦受极地高压带影响,近地面空气由高纬向低纬度移动,即受冷锋影响。由气 球漂移方向可知,⑦、⑧两点之间吹西南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B项,由图可知,甲地是低压中心,可能会出现强降雨天气。故B项正确。 A项,由图可知,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个高压中心,因此北京的风向偏西北。故A项错。 C项,由图可知,极地气压在1020百帕左右,气压值不是最高的。故C项错误。 D项,由图可知,在热带太平洋洋面上没有形成低压中心,不会生成台风。故D项错误。 4. 由图可知,该日北京吹西北风,陆地气压比海洋气压高,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 了高压中心。因此可以判断北半球是冬季,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 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 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 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 束。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带
E
D
大气环流的形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
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
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
影轨迹是
A
A
B
C
D
我国华北地区冬季 冷锋一般是西北季 风南下造成。冬季 冷锋过境后,风向 以西北风为主,气 球应该飘向东南方 向,A正确,CD错 误。
B图先向西北后 向东南,应该是 冷锋过境前至过 境后的变化
结论: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
下图为北太平洋海区。在甲、乙两处测得水的沸点 为99.4℃,在丙、丁两处测得水的沸点为99.8℃, 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C ) A.西北风 B.北风 C.东南风 D.西风
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用等压面来表示 气压数值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
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压差
近地面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讨论:等压面特点 :
高压区
向上凸; 低压区
高、低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低
D
..髙
F1
F 1002
.B

1006
.A
.A低
A1
冷却
受热
向下凹
(高空)
.低 百帕
E 1001
.C 髙 1007
冷却
强调:
高压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不 同水平面虽然可以比较气压值的大小,但不 能互相称为高压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越往近 地面气压越高。
3
4
等压面
.
5
等高面
.
A
.
B
地面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1、2、4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1-2题。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 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5题。
5.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 是( D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判断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C 1.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31-33题。
低纬环流
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 30°上空集 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 60°附近
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地球自转
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
三圈 环流
三圈环流
2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示意图
高纬环流
10 6
极锋
中纬环流
5 90N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三、季风环流
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
西__北__季风
东__北__季风
7月
东__南__季风
西__南__季风
成因
海陆的_热__力__差__异_
海陆的_热__力__差__异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季__节__移__动__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021·浙江1月卷)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 图,完成(1)~(2)题。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被高 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
考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是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圈环流以回归年 为周期进行南北移动。观察下面半球三圈环流立体模式图,完成 1~2题。
1.一般而言,纬线甲的纬度是( )
第三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 图所示: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 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 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 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
区域认知 置、相对位置等,认识风速和气温对雾天的
学科素养
影响 根据风向及变化推断时间:越南冬季盛行东
综合思维 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_2_—__4_月___是冬夏季
风转换的季节,盛行偏东风
【我的解答】(1)A (2)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东风带:副极地低压---极地高气压
⑵各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例:
例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 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
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 片。回答l~2题。1.导致冰岛火 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
1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及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2)请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其原 因是什么?
(3)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 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还是较慢? 南亚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北半球夏季(7月)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注意:记住高 低气压中心的 名称和位置 (经纬度)
冬季(1月),陆地温度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高压(60°N附近),切断副极地低 气压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可能分属( )A.B两种气候类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 D.五种气候类型4.图中五地所属气 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B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 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 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 向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 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专题七气压带与风带(37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专题七气压带与风带(37张PPT)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 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 赤道左偏而形成。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604:30:2404:30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30:2404:30:2404:30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4.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答案 解析
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③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④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结合上题分析,7月份甲地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多于乙地;同理, 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高温多雨为湿季 高温少雨为干季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考 向 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或风带分布及其影响
1.右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变式图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变式图2: 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N 60° 30° 0°
3、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名称
气流运 动方向
赤道低 气压带
上升
副热带 高气 压带
下沉
副极地 低气 压带
上升
极地高 信风 西风 东风 气压带 带 带 带
下沉
高纬 低纬 高纬 →低 →高 →低 纬 纬纬
[典型例题]11.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回答.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
A.a
B.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 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三、季风环流
1.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
象,称为季风。
2.季风环流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冬季 风向 东亚 西北风
东南亚、 东北风 南亚
根本原因
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冷干、风力强劲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干燥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夏季 东亚
风向
根本原因
性质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半 占绝对 Nhomakorabea势球
[典型例题]下图所示为“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典型例题]6.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C )
A.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典型例题]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 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 乙地低,则( C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典型例题]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 成1~2题。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00~100N盛行下沉气流 B.100N~200N盛行东南风 C.200N~300N盛行西北风 D.300N~400N盛行西南风
[典型例题]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题。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 第九讲 气压带和风带
1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圈环流: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
高 高

北纬60
北纬30





。 北纬60 北纬30
[典型例题]4.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D )
A.①——低压带——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 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 —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 带——西南风
[典型例题]5.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B点所在气 压带是( C )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典型例题]8.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 带的位置变化。从图中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
A.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
C.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D.盛行下沉气流
[典型例题]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题。
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
吻合的时间是( B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典型例题]13.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 图。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非洲西南部高温干燥 B.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C.大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三圈环流的形成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三圈环流的形成
③冷
②暖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7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
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D)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典型例题]3.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B.P处因热力因素作用气流下沉 C.F气流形成西南风 D.E、P两处附近的气压带的位置基本不变
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原因是冬季南亚季风区 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亚洲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 等高大地形阻挡,再加上大陆面积狭小,又处于低纬,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显著,所以冬季风到此已为 强弩之末。而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 它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 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 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东南亚、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南亚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的差异。
西南季风
赤道
东南信风
思考: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
风的原因?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主要取决于海陆间的气 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 处在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的地 区,远大于夏季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