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
淮南煤田潘集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

淮南煤田潘集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一、引言深部煤储层是指埋深在800m以上的煤层,在深部煤储层中储存有大量的煤层气资源。
深部13-1煤矿是淮南煤田的一个重要矿区,该煤矿地处淮河盆地的北缘,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深部煤储层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煤炭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深部13-1煤储层的含气量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深部煤矿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淮南煤田概况淮南煤田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田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淮河盆地的北缘。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适宜煤炭开采。
目前,淮南煤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三、深部13-1煤储层特征深部13-1煤储层埋深在800m以上,主要为炼质煤和无烟煤,属于优质煤种。
煤储层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具有较高的含气量。
煤储层顶部和底部常常存在煤层气藏,储层内部分布有煤层气水,地质条件适宜开采煤层气资源。
四、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1. 含气量分布特征根据对深部13-1煤储层的钻井资料和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煤储层整体含气量分布呈现出随埋深逐渐增大的趋势。
储层埋深越大,煤层气的质量和含量越高。
在煤储层上部和下部,煤层气质量和含量较低,而在煤储层中部,煤层气质量和含量较高。
这种分布特征与深部煤储层的地质条件和气体生成规律密切相关。
2. 含气量影响因素煤储层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包括煤层气生成量、孔隙结构、地层压力、渗透性等。
在深部13-1煤储层中,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对含气量影响较大,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增大能够提高煤储层的含气量。
地层压力和地温的升高也会促进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对煤储层含气量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3. 含气量分布规律深部13-1煤储层的含气量分布规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不同煤层、不同地层和不同地质构造部位的煤储层含气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淮南矿区地质情况分析2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谢桥矿地质情况分析系部采矿工程系班级10级地质一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3 年 4 月21 日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4)1.1矿区概述 (4)1.2井田地质特征 (6)1.3煤层特征 (11)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18)2.1井田境界及确定依据 (18)2.2矿井储量计算 (18) (87)第三章矿井安全及环境保护 (25)3.1瓦斯抽放与防止 (28)3.2防突措施 (30)3.3热害防治 (35)摘要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的西部,东与张集矿井接壤,西与刘庄井田毗邻,南为新集矿区的罗园井田,北为陈桥背斜。
其西南距颖上县20KM,东南至凤台县约34KM。
经过多次地质勘探,查明区内储量丰富,地质条件好,煤层厚,倾角小,适合建立大型矿井。
经仔细阅读谢桥矿的有关料和数据,并经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将井筒打在八线5孔西南400m处,第一水平定在-720m,第二水平定在-900m,在第一水平布置三条大巷及井底车场,分两翼同时开采。
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界式,运输采用胶带运输。
采煤方法为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工艺为综合机械化开采。
在本说明书中,对井田的地质条件、井筒位置、主要设备、井底车场、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都有详尽的说明,并赋有必要的插图。
全部设计均严格参照《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以及《煤矿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条款。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况1.1.1 位置与交通㈠位置谢桥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的西部,东与张集矿井接壤,西与刘庄井田毗邻,南为新集矿区的罗园井田,北为陈桥背斜。
其西南距颖上县20KM,东南至凤台县约34KM,除东端小部分位于凤台县境内其余大部分为颖上县所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9′36″~116°28′8″,北纬32°45′53″~32°48′40″。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

Abstract:Because of the problems of heat damage of Huainan coal field,we 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ground temperature from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ining depth.It is concluded the distributing rules of ground tempera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According to the big mining depth,high yield and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Huainan coal mine,we summarize the control methods of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then introduce the advantage of cooling system and the cooling effect. Key words:Huainan mining area;deep mine;geothermal;heat damage prevention
-826
41.48 2.3~3.6
-906
43.70 1.70~3.80
-680 32.3~37.6 2.6~3.8
-848 37.45~44.41 2.46~3.29
-700 36.1~40.2 3.00
表现为传导型增 温 特 点。 总 体 而 言,地 温 梯 度 随 着 深度的增加而逐渐的趋于一致。如图1所示为顾桥 矿部分稳态测温钻孔测温曲线。
淮南煤田淮河南矿区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分析

3 3 2 k m , 区内包括有淮南矿业集团所 属的九龙岗 、 大通 、 谢李 、 新 庄孜 、 孔李等煤 矿。在区域构 造位
化的特点 , 受边界大型逆冲断裂强烈推挤作用 , 矿 区南部的太古代 一 早古生代古老地层被推覆至石
收稿 日期 : 2 0 1 7— 0 7—1 1 作者简介 : 詹润( 1 9 8 6一) , 2 o 1 3年 毕业 于合肥工业大学矿床学 专业 , 现在安徽省煤 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工作 。
置上 , 该地 区东 部截 止于 新 城 口 一长 丰 断裂 , 西南 部 通过 阜李 断裂 、 颍 上 定远 断 裂 与合 肥 盆地 相 隔 , 北 部 以阜凤 逆 冲断 裂 与潘 谢 新 区 分 割 , 属 于 淮 南 煤 田南缘逆 冲推 覆 构 造 系 统 的 一 部 分 … ( 图 1 ) 。 其 内地 层 自南 向北 、 自西 向 东 呈 现 为 由老 至 新 变
l 5 3
炭一 二叠系之上 。矿区 内以发 育逆冲断裂 、 紧闭 褶皱为主要特点 , 区内大型 断裂 臼北 向南发育有 阜凤逆冲断裂 、 舜耕 山逆冲断 裂、 李 郢 孜 逆 冲 断 裂、 山王集 断 裂 、 阜 李 断 裂 及 颍 上 一定 远 正 断 层 等, 总体上它们 组成反 s型展布 的逆冲 叠瓦扇构 造样式。根据构造展布规律 , 可 以分 为东部的北 西西 向 构 造 系 统 及 西 部 的 北 西 向 构 造 系 统
造变形机制 、 沉积展布形式、 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开 采 技术 条件 等 方 面 均 与 其 他 地 区 不 同 。 然 而 , 目 前 对于 淮 河 南 矿 区 地 质 构 造 的 认 识 仍 停 留在 2 0 世 纪九 十年 代 , 前 人研 究 的 焦 点 也 多 集 中 在 单 个 矿井内部, 未从整体性 的角度来总结该区的构造 分 区性 及其 变 形 规 律 ,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该 地 区煤 炭 开 采 与 资 源 潜 力 评 价 工 作 。 因 此 , 本 文 将 利 用近些 年 最 新 积 累 的 勘 查 与 生产 资 料 , 对 淮 河南矿区构造单元重新划 分, 并对其构造发育特 征 进行 整体 解 析 , 这将 对 今 后 开 展 其 他 地 质 工 作 及 找煤 工作 产生 重要 的意 义 。
淮南矿业集团12对矿井地质类型划分表

类型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依据
结果
综合
评定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断层发育,影响采区合理划分
复杂
极复杂
煤层稳定
程度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80%及以上,其中稳定煤层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不小于40%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60%~80%(含60%)
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8m3/t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
17、11-2、8、3、1煤层均为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极复杂
水文地质
类型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A组煤开采底板岩溶水害防治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
复杂
其他
开采
地质
条件
顶底板
顶底板平整,顶板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
顶底板较平整,局部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
中等
其他
开采
地质
条件
顶底板
顶底板平整,顶板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
顶底板较平整,局部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
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裂隙比较发育,岩性比较松软破碎
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裂隙发育
顶底板不平整,波状起伏,岩性易碎,裂隙比较发育
复杂
倾角
8°以下
8°~25°(含8°)
25°~45°(含25°)
复杂
其他
开采
地质
条件
顶底板
顶底板平整,顶板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
顶底板较平整,局部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
淮南煤田口孜西井田煤层特征对比

2012.No10摘 要 通过对口孜西井田二叠系各含煤段特征、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岩性组合、标志层、化石带、岩煤层物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可采煤层1、4-2、5、8、9、13-1、16-2煤层对比可靠,6、11-2煤对比基本可靠,为本区的后期煤田地质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岩性组合 煤层 标志层 化石1 概况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北邻蚌埠隆起,南靠合肥坳陷,东起郯庐断裂,西止于商丘~麻城断裂,东西长180km,南北宽15~25km,面积约3200km2。
煤田呈复向斜形态,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走向,主体构造形迹呈东西向展布。
在地层划分上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以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主。
口孜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西部,上覆新生界厚度约550-800m,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纪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
2 二叠系含煤段特征[1]井田内含煤地层平均总厚771m ,含煤近30层,总厚29.87m,含煤系数为3.9%。
其中含1、4-2、5、6、8、9、11-2、13-1、16-2等9层为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1.74m,占煤层总厚的72.8%。
主要可采煤层为1、5、8、13-1等4层,平均总厚为16.29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4.9%;次要可采煤层为4-2、6、9、11-2、16-2等5层,平均总厚5.45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25.1%。
本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共分一、二、三、四、五、六、七等七个含煤段,以第二含煤段含煤最丰富,其次为一、四含煤段。
详见表1。
3 含煤段对比标志本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各含煤段厚度、煤层间距、煤层厚度、结构、组合稳定,岩性组合、化石带、标志层、物性反映特征明显,煤层易于对比,主要对比依据分述如下。
3.1 煤层及岩性组合特征对比第一含煤段:1煤多以单一的厚煤层为特征,顶板发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以粉砂岩为主,互层状,色深,沿层面富含大云母片及含菱铁结核,常见腕足、瓣鳃类化石及虫迹,煤层下淮南煤田口孜西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张 毅 王 亚(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安徽 淮南 232052)15m左右见太原组顶部灰岩。
淮南煤田位于安徽北部

第一章 煤 田淮南煤田位于安徽北部,淮河穿行而过。
煤田东起郯庐断裂,西至阜阳,北抵明龙山、上窑山一带,南至舜耕山、八公山,地理位置为东经115°50′~117°45′、北纬32°25′~33°10′之间。
跨定远、怀远、长丰、寿县、凤台、颍上、利辛、阜阳等县以及淮南全境,煤田东西长达180公里、南北宽约15~2公里,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淮南煤田地处淮河中游,是江淮丘陵至淮北平原的过渡地区,淮南和定远部分地区为丘陵、岗地,其余地区属广阔的冲积平原,平原海拔标高一般20~22米,丘陵地区的最高海拔标高不超过400米。
区内铁路有水张线、阜淮线。
水张线由水家湖接轨,北至蚌埠与津浦线连接,向南为淮南铁路至裕溪口,可接长江航运,西至张楼串连淮南老矿区8对矿井,阜淮线在黑泥洼与水张线接轨,向北经淮河大桥穿潘谢矿区南缘至阜阳分别与濉阜线和京九线衔接,并与陇海线相通。
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并有国道过境。
水路主要为淮河,长年通航,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
第一节 煤田地质 一、煤田划分淮南煤田划分为淮南矿区、潘谢矿区及定远地区和新集矿区。
〔淮南矿区(老区)〕 位于淮河南岸,属淮南市和凤台县辖区。
东起九龙岗,西至凤台县,南以舜耕山、八公山为界,北以阜凤断层为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矿区东部舜耕山北麓有大通井田和九龙岗井田,已于1979年和1981年先后采完。
中部李郢孜(赖山)及八公山的东北麓,由东至西有李郢孜一、二井田,谢家集一、二、三井田,西部新庄孜井田(含毕家岗)、李嘴孜井田和孔集井田。
凤台县城以西为八里塘勘探区。
〔潘谢矿区(新区)〕 位于淮河北岸,东起高皇寺、西至阜阳断层,北以上窑—明龙山断层为界南以阜凤断层为界与淮南矿区相接。
地跨阜阳、利辛、颍上、凤台、淮南等县市,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
矿区东部为潘集背斜,有潘集一、二、三、四井田及丁集井田。
安徽淮南煤田煤系地层铝质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损。 Ga 和 B 含量、Al 2 O 3 / TiO 2 、Sr / Ba、Zr / Hf 和 δCe 等地化指标表明该铝质泥岩为淡水影响的弱酸-弱碱陆相沉
南缘聚煤盆地较远 [13] 。
淮南煤田下石盒子组铝质泥岩的矿物组成显著
区别于上石炭统太原组铝质泥岩 [14] ,上石炭统太原
组铝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珍珠陶土、地开
曲和断层。
顾桥矿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 4-1 煤层下 10 ~ 15 m
石和埃洛石等黏土矿物、黄铁矿和石英,部分含赤铁
岩,局部为含铝黏土岩,一般厚 3 ~ 5 m,该铝质泥岩
有近百年开 采 历 史,为 石 炭 - 二 叠 系 含 煤 地 层,其
中下二叠统下石 盒 子 组 地 层 中 铝 质 泥 岩 ( 灰 白 色
高岭岩或含鲕花斑高岭岩) 为稳定的标志层,是划
分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重要标志 [ 6] 。 稀土元素
的地球化学属性特殊,能有效提供物源、沉积环境
8期
张 蒜,等:安徽淮南煤田煤系地层铝质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煤系地层中 的 铝 质 泥 岩 为 研 究 对 象, 分 析 其 地 球
化学特征,探讨其沉积环境,进而评价其中伴生稀
定性分析,然后利用 JADE 软件进行物相鉴定;再分
对样品的主量元素氧化物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
试,具体分析测试方法见 [11-12] 。 矿物的定性分析和
主微量元素的测试工作分别在安徽理工大学分析测
的矿物组成差异与沉积环境有关,太原组的沉积环
普遍发育有 1 ~ 2 层铝土岩、鲕状铝土岩或铝质黏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侏罗系
上统
>637
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和安山岩。
三叠系
下统
316~>446
紫红色砂、泥岩。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上统
石千峰组
114~260
紫红、灰绿、杂色泥岩,细~粗砂岩,夹石英砂岩、砂砾岩。
上石盒子组
316~566
深灰色泥岩,灰绿色、浅灰色砂岩,底含石英砂岩,含煤层。
下统
下石盒子组
下统
馒头组
215
紫色页岩夹灰岩。产Redlicha sp.化石。
猴家山组
100~150
鲕状灰岩、白云岩、砂灰岩、孔洞灰岩。
凤台组
10~100
页岩、砾岩。
上
元
古
界
震
旦
系
徐淮群
九顶山组
117
白云岩,底部夹竹叶状灰岩。
倪园组
92
上部含泥白云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下部硅质条带白云岩。
四顶山组
137
厚层白云岩为主。产蠕形动物化石。
106~265
灰色砂泥岩及其互层,底含粗砂岩,含煤层。
山西组
52~88
上部细至粗砂岩,下部深灰色泥岩,含煤层。
石炭系
上统
太原组
102~148
灰岩为主,夹泥岩和砂岩,含薄煤层。
中统
本溪组
0~10
主要为浅灰绿色铝铁质泥岩及泥岩,含较多黄铁矿
奥陶系
中下统
400中厚Biblioteka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寒
武
系
上统
土坝组
淮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
界
系
统
组
厚度(m)
主要岩性
新
生
界
第四系
全新统
40~130
浅黄、灰黄色粘土夹砂层。
更新统
第三系
上
上新统
0~1528
灰绿色、浅棕黄色,固结粘土夹砂层。
中新统
下
渐新统
0~>2057
浅灰色、棕褐色砂泥岩及其互层,夹砂砾岩。
始新统
中
生
界
白垩系
上统
>647
紫红色粉、细砂岩,砂砾岩。
下统
1844
170~220
白云岩,硅质结核白云岩,产Heleionella sp.化石。
固山组
9~78
白云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
中统
张夏组
146
鲕状灰岩,白云岩。产Damesellua sp.化石。
徐庄组
190
棕黄色砂岩,夹页岩及石灰岩。产Manchuriella sp.化石。
毛庄组
152
砾状灰岩,鲕状灰岩,页岩。
九里桥组
119
泥灰岩、砂灰岩。
四十里长山组
93
石英岩及钙质砂岩。
青白
口系
八公山群
刘老碑组
1050
页岩、泥灰岩、石英砂岩、底部铁质砂砾岩。含藻及疑源类化石。
伍山组
张店组
下元
古界
凤阳群
1171
千枚岩,白云岩,大理岩,白云质石英片岩,石英岩,含藻化石。
上太
古界
五河群
>6422
片麻岩、浅粒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韵律互层,夹少量大理岩及磁铁矿层,岩石混合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