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儿童与成人艾灸适应症与禁忌详解

、皮肤起疱、烫伤等问题。
病情禁忌 03
对于高热、昏迷、抽风等自身无调节能力的 儿童,以及患有严重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儿
童,均不宜进行艾灸。
02 体质判断
若儿童体质属于内热体质,如大便干燥、尿 黄、口舌生疮等,则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 属于温热疗法,可能加重内热症状。
儿童艾灸适应症
温经散寒
感冒咳嗽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气,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流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腹痛腹泻
艾灸能温经散寒,对于因寒凝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艾灸肚脐周围的穴位 如神阙穴、天枢穴,可有效缓解。
头痛身痛
对于因寒邪入侵导致的头痛、身痛,艾灸相关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
成人艾灸适应症
外感风寒表症
风寒感冒
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艾 灸可疏风解表、散寒止咳,加速病情好转。
风寒湿邪入侵
对于因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的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艾 灸能温经散寒,缓解症状。
体质增强
定期艾灸可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预防 外感风寒表症的发生。
成人艾灸适应症
阳虚、气虚疾病
脾阳虚
对于脾阳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 胀、腹泻等症状,艾灸脾俞穴、 足三里等穴位可健脾益气、温中
散寒。
肾阳虚
对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畏 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艾 灸肾俞穴、命门穴等可温补肾阳
、益精填髓。
全身气虚
对于全身气虚表现为少气懒言、 乏力自汗等症状的患者,艾灸气 海穴、关元穴等可补气养血、增
儿童艾灸适应症
温阳补脾
中医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疗法中医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自古以来就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艾灸疗法利用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中药气味,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健康的状态。
一、艾灸的原理及作用机制艾灸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燃烧的艾条产生的热量和草本香气渗入体内,刺激穴位和经络,实现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灸疗可以疏通经络,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治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通经脉:燃烧的艾条产生的温热作用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到身体各个部位,促进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2. 活血化瘀: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3. 调理阴阳:根据中医理论,艾灸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4. 提高免疫力:艾灸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
二、艾灸疗法的适应症艾灸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养生。
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寒湿痹: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艾灸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疼痛。
2. 内脏病痛:如胃痛、腹痛、背痛等,艾灸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3. 女性病痛:如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艾灸可以调理月经,舒缓痛经,促进炎症的吸收。
4.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艾灸可以疏风散寒,温通经络,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
三、艾灸的常见方法艾灸疗法有多种方法和配方,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人体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艾灸方法包括:1. 直接灸法:将艾条点燃后,将燃烧的部分对准穴位,或者沿着经络轨迹进行灸热作用。
2. 距离灸法:将艾炷点燃后,将其悬置在距离穴位几厘米的地方,利用艾的热力及草本香气来刺激穴位。
还以为艾灸神秘,那是你不了解它

还以为艾灸神秘,那是你不了解它
还以为艾灸神秘,那是你不了解它
提起艾灸,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治疗方式,因为艾灸需要了解学习很多的知识,你需要了解自身身体上的穴位,能够分辨艾草的优劣,而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告诉你,应该是可以解你的燃眉之急的。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艾灸的适应症禁忌症,方便你了解。
艾灸的适应证有哪些
艾灸的适应证指的是可以用艾灸治疗的病证。
生活中,艾灸的适应证应用很广泛,表里、寒热、阴阳、虚实,都可以用艾灸来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艾灸在美容、保健上,也有一席之地。
艾灸的禁忌证有哪些
相对来说,艾灸对于寒证效果比较显著,而对于一些内热、实热、温病等病症,如果掌握不好尺寸,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所以在用艾灸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艾灸的方法,避免失误,造成伤害。
做艾灸应该注意些什么
1、要选择相对安全的现代艾灸工具。
2、如果自己处于一种疲惫、困倦等,以及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艾灸。
3、面部、重大器官和大血管分布的区域,为艾灸的禁区,不可以进行艾灸。
4、孕妇的腹部和腰部也是艾灸的禁区。
热敏艾灸法的名词解释

热敏艾灸法的名词解释热敏艾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能,照射于身体的特定部位,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这种疗法常被用于缓解疼痛、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提升免疫力等方面。
1. 热敏艾灸的原理热敏艾灸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取决于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是否畅通。
而气血循环的顺畅与身体的某些穴位紧密相关。
热敏艾灸通过热能刺激这些穴位,直接影响人体的经络系统,进而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
2. 热敏艾灸的方法热敏艾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
最常见的方法是将艾叶燃烧后放在灸盒里,然后将灸盒放在身体的特定部位。
灸盒中放置的艾叶数量与长度可以根据病情需求调整。
通过将灸盒靠近人体的穴位,热敏艾灸可以发挥其效果。
另一种常见的热敏艾灸方法是艾灸贴。
艾灸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艾灸方法,通常使用艾叶制成,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直接贴在穴位上进行热敏艾灸。
艾灸贴的特点是容易操作,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3. 热敏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热敏艾灸有广泛的适应症,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比如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疼痛等。
它还可以改善循环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然而,热敏艾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
有些情况下,热敏艾灸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症:a. 孕妇禁用:热敏艾灸会增加孕妇的体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孕妇要避免这种疗法。
b. 皮肤受损:患有皮肤溃疡、烧伤、皮肤病等的人应禁止使用热敏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c. 手术后:手术后的患者一般身体较弱,使用热敏艾灸可能对伤口愈合产生负面影响。
4. 热敏艾灸的注意事项虽然热敏艾灸是一种传统疗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需谨慎对待。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a. 选择专业机构:热敏艾灸需要专业操作,因此选择合适的机构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b. 避免过度应用:热敏艾灸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等不良后果。
c.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治疗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2)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2) 艾灸的适应病症 1、压⼒⼤、孤独、抑郁、⼼烦⽓躁、失眠、头疼、眩晕、脑⼒早衰、⽿⽬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室⼯作的亚健康⼈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
2、风湿、类风湿、产后风、宫寒导致不孕及颈椎病、肩周炎、等寒症⼈群此类⼈群为寒邪⼊侵所致,艾灸有特效。
3、防治⼼脑⾎管、⾼⾎脂、⾼⾎粘度、⾼⾎糖、胆囊炎,胆结⽯等⼈群。
4、男性:酒精肝、脂肪肝、阳痿、早泄、疝⽓、不育症前列腺肥⼤增⽣、⼩便不利、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症艾灸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平喘、镇咳及祛痰作⽤;⽌⾎及抗凝⾎作⽤;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作⽤等。
5、⼥性:阴痒、阴痛、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及⽣殖器疱疹 6、肠胃:胃肠功能紊乱,胃寒胃痛,胃酸过多,胃下垂,胃胀,便秘,泻痢。
7、⼉童:易感冒、厌⾷、多动症、盗汗、吃过多寒凉⾷物伤寒脾胃的⼉童。
长灸⾝柱⽳还有益于⼉童⽣长发育,增智长⾼,长做眼窍灸可预防近视眼。
艾灸的分类 1、直接灸 是将⼤⼩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1)瘢痕灸⼜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部位,涂以少量的⼤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然后将⼤⼩适宜的艾炷置于腧⽳上,⽤⽕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
施灸时由于⽕烧灼⽪肤,因此可产⽣剧痛,此时可⽤⼿在施灸腧⽳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痊愈,结痴脱落后⽽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部位涂以少量的凡⼠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适宜的艾炷,置于腧⽳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或四分之⼀⽽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麦粒⼤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镊⼦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
艾灸的禁忌

艾灸频率
01
艾灸频率: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一般每周2-3次
02
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03
艾灸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04
艾灸间隔:两次艾灸之间应间隔2-3天
05
艾灸禁忌:孕妇、经期、皮肤破损、过敏体质等人群不宜进行艾灸
3
皮肤反应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红肿:艾灸过程中, 皮肤可能出现红肿 现象,一般无需担 心,可自行消退
瘙痒:部分人群在 艾灸后可能出现皮 肤瘙痒,可涂抹止 痒药膏缓解
水泡:极少数情况 下,艾灸可能导致 皮肤出现水泡,应 避免抓挠,保持局 部清洁,必要时寻 求医生帮助
色素沉着:长期艾 灸可能导致皮肤色 素沉着,但能出现红肿、 瘙痒等过敏反应
头晕、头痛:艾灸过程中可 能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
02
儿童:避免长时间、高温度施灸,注意控制灸量
03
老年人:注意控制灸量,避免长时间、高温度施灸
04
皮肤敏感者: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过敏反应
05
心脏病患者:避免在胸部、心脏附近施灸,注意控制灸量
2
艾灸时间
晚上:7-9点, 适合滋阴养血
艾灸时间不宜过 长,每次15-30
分钟为宜
01
02
03
04
05
乏力等症状
内分泌失调:艾灸过量可 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
身体正常功能
早晨:7-9点, 适合补阳气
饭后一小时内 不宜艾灸
艾灸后4小时内 不宜洗澡,以免
受凉感冒
艾灸部位
头部:避免直接灸头部,以免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面部:避免直接灸面部,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颈部:避免直接灸颈部,以免引起呼吸困难 腹部:避免直接灸腹部,以免引起腹部不适 关节:避免直接灸关节,以免引起关节疼痛 皮肤破损处:避免直接灸皮肤破损处,以免引起感染
艾灸的适应症、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适应症、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性能】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适用范围】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胃脘寒疼、咳喘、面瘫、痛经等症。
【禁忌】1、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情形禁灸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功能】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咳喘,面瘫,痛经等症.【注意事项】1)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请及时取下,以免灼伤。
2)皮肤过敏者禁用。
3)孕妇施灸遵医嘱;4)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艾灸的特点】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艾灸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1.不宜在空腹、极度疲劳、过饱过饥或醉酒情况下施灸。
2.对实热、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施灸。
3.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及关节活动处不宜瘢痕灸。
4.孕妇的腰部和骶尾部不宜施灸。
二、注意事项
1.施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壮数先少后多,艾炷是先小后大。
2.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合适灸法,若瘢痕灸需取得患者同意后施灸。
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四肢部施,壮数宜少;老年、小儿壮数宜少,时间宜短,青壮年壮数宜多,时间宜长。
4.施灸时体位要舒适,灸时艾炷不可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如发生晕灸现象及时处理。
5.对昏迷、感觉迟钝或肢体麻木者,勿灸过量;另外可用自己两手指测知温度,调节距离防止烫伤。
6.施灸时要及时除去灰烬,防治皮肤烫伤,可用盘或瓶盛少许水,将燃剩的艾灰放入,防治复燃,施灸完毕,把艾
炷或艾灸彻底熄灭,严防艾火烧坏衣服被褥等物,避免发生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
灸法的适应症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
疝腹痛等。
2. 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 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
崩漏日久不愈等。
5. 外科疮疡初起(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等症。
6. 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调理之。
7. 防病保健。
8. 淡斑、生发等。
二、禁忌症
虽然古往今来,使用灸疗的人多之又多,方法简便又安全,但应用时仍
必须注意。
关于“禁忌”穴位
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位共有47个,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重要器官和
浅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
因此,使用艾柱直
接对着施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
如:在头面部穴位施灸会留
下疤痕太难看;大血管浅表处瘢痕灸容易损伤到血管;还有一些穴位位
于手或足的掌侧,如中冲、少商、隐白,这类穴位可能在用艾条直接施
灸时较疼痛,易造成损伤等。
如今,近代针灸临床认为,禁灸穴是我国古人中医临床时间的经验之谈,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通过人体解剖学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各部位
的结构)以及艾灸方法的改进,古人所说的禁灸穴大都可以温和灸,这
样既不会对机体有创伤,又能够使艾灸疗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禁忌病症
1. 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
结核晚期、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不宜进行
灸疗。
2.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宜进行灸疗。
3. 处于孕期或经期的女性,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不宜进行灸疗。
禁忌时机
主要是指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
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灸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