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合集下载

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一切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 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三 情报(information) 情报是指运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用户,并产生效益的知识或消息。 三个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益性。
第九章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第一章 绪 论 主 讲 内 容 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义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的概念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的关系 文献的类型
1.1 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义 科学交流有两种方式
1
2
3
4
5
6
1.2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的概念
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兼顾两种摘要的写法,即以报道性文摘的形式表达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内容,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略述其余部分。这种摘要为非结构式摘要。
著者途径-Author Index
题名或书名途径-Title Index
两个主要的检索途径
01
常用法
02
顺查法:适用于研究时间久,范围大的课题
03
倒查法
04
抽查法:费时少、 文献检索方法
1
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时间、范围
2
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追溯法、常用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分段法]
5
索取原始文献
4
查找文献线索(论文题目、著者、文献出处)
按其内容祥简程度可分为指示性文摘与报道性文摘
指示性文摘亦称概述性文摘。这类文摘一般只对原始文献作扼要叙述,给读者一个指示性的概括了解,所以通常也叫“简介”。其字数一般在30~200字之间。

信息检索及利用实践报告(2篇)

信息检索及利用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信息检索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检索及利用能力,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信息检索及利用实践,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践过程1. 确定检索主题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确定了检索主题,即“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这个主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我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2. 选择检索工具针对不同的检索需求,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检索工具:(1)搜索引擎:以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网页、新闻、论坛等信息。

(2)学术搜索引擎: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学术搜索引擎,可以检索到大量的学术论文、专利、会议论文等。

(3)专业数据库:以医学数据库、生物学数据库等为代表的专业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主题相关的专业文献。

3. 制定检索策略根据检索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检索策略:(1)关键词检索:以“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等关键词进行检索。

(2)高级检索:利用检索工具的高级检索功能,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如设置发表时间、作者、来源等条件。

(3)跟踪检索:定期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检索结果。

4. 检索结果分析通过对检索结果的阅读和分析,我发现以下内容:(1)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

(2)我国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等。

三、实践心得1. 熟练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各种检索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

例如,我学会了使用学术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专业文献。

2. 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针对不同的检索需求,我制定了合理的检索策略,如关键词检索、高级检索、跟踪检索等。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技信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来说,科技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科技信息的检索、利用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科技信息检索的重要性科技信息检索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信息检索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掌握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创新点和空白领域,为科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技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1. 多渠道检索:科技信息检索应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数据库、图书馆、期刊、科技网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的广度与深度。

2. 关键词选择:在进行科技信息检索时,应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关键词的选择应具备准确性和广泛性,可以通过特定术语、相关领域名词等进行组合使用,提高检索的精度。

3. 筛选与归纳:在获取一定数量的检索结果后,需要进行筛选与归纳。

可以通过阅读摘要、选择关键文献、分析文献的质量与可信性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筛选与归纳,提炼出有用的科技信息。

4. 定期更新:科技信息更新迅速,为了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先进性,科技部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新科技信息、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时获取并了解相关信息。

三、科技信息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科技信息的利用是科技部工作人员加强科技管理、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科技信息利用方法与途径:1. 学术研究:科技信息可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科技前沿等方式,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2. 决策管理:科技信息对科技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科技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科技信息的分析与整理,为科技决策提供数据和分析结果。

3. 科普宣传:科技信息的利用还可以用于科普宣传工作。

科技部工作人员通过科技信息的整理和解读,可以将科技知识传播给社会大众,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水平。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____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引言】如今,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涌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我们在检索信息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

本文将从信息检索的目标、策略和方法,信息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信息检索的目标】信息检索的目标是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到与我们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在制定信息检索的目标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加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方法】1. 关键词的选择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关键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与之相关的关键词。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关键词的扩展或同义词来增加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范围。

2. 检索引擎的选择目前,有许多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可以供我们使用。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择合适的检索引擎。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选择专业的搜索引擎,以提高信息检索的精确性和效率。

3. 检索结果的筛选和排序在获得检索结果后,我们需要进行筛选和排序,以便更好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关键词的匹配程度、发布时间、来源可信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和排序。

4. 阅读和整理检索结果在获得检索结果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阅读和整理。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摘要或前言来判断文章的质量和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分类、标签等方式将检索结果进行整理,方便后续的信息利用。

【信息利用的途径和方法】1. 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大量的科技信息,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方法,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找到信息中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提炼出可应用的知识和技术。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科技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高效地检索和利用这些信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也积极学习和实践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方法,下面我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信息检索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领域的信息变化非常快,新的技术和新的发现时刻都在发生。

如果我们不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就会被淘汰在潮流之外。

因此,我们需要善于使用各种科技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及时了解和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

其次,科技信息检索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首先,要善于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

关键词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桥梁,只有准确地选择和使用关键词,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其次,要善于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如通配符搜索、短语搜索、排除搜索等,以提高检索的准确度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专门的科技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和专利信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某一领域的科技信息。

然后,科技信息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获取了科技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

首先,要学会筛选和过滤信息,将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信息加以区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垃圾,如果不加以区分和过滤,很容易被信息淹没。

其次,要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将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和运用这些信息。

最后,要学会分享和传播信息,在自己从科技信息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达给他人,促进科技信息的共享和推广。

最后,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科技信息的更新和变化如此之快,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掌握和运用新的检索和利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提高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报告编号:1306040成绩:教师:《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研究生考查试卷检索报告课题名称:基于机器视觉的纸病检测算法的研究检索人:潘思璐检索日期:2014年4月14日检索完成日期:2014年4月24日陕西科技大学2014检索课题名称中文:基于机器视觉的纸病检测算法的研究英文:study on algorithm of paper defect detection based on machine vision一、检索目的1.熟悉图书馆检索文献的方法步骤;2.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和实践很好的结合;3.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了解本课题目前的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二、检索课题的科学技术要点(写本课题目前的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点是什么。

)造纸机是造纸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此工序决定了纸张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并且该过程自动化程度最高,所以一直是造纸生产过程中控制的关键。

2011年12月,国家《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传统造纸行业的发展力度,使造纸工业在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方面、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方面有一个提升。

规划中把“制浆造纸工艺采用信息化和计算机全自动控制”等项技术作为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与应用的鼓励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造纸工业正在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

高速度、高精度和自动化是各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纸机幅宽可达十多米,某些纸机的车速可高达1800米每分钟,以此数据计算,纸机每秒钟大约可以生产300平方米的纸张,而整个生产线是全天不间断的生产制造,在这种高产量、不停机的生产状况下,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测,那每秒钟就会产生三百平方米的废纸,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纸机生产作业,也是对能源的浪费,无疑会对造纸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累大量的科技信息,并准确地利用这些信息来支持科技决策和推动科技创新。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一、科技信息检索科技信息检索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重要的职责之一,它包括从各类信息源中找到与当前工作相关的科技信息。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科技信息检索工具和方法:1. 学术搜索引擎:如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它们能够提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2. 图书馆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常常可以在图书馆的数字数据库和在线期刊中找到。

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图书馆充足的资源来查找有关科技进展和前沿技术的最新资料。

3. 专业网站和论坛:许多学术机构、研究所和科技组织都有自己的网站和专业论坛,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访问这些网站和论坛,以获取权威的科技信息和专业意见。

4. 专利数据库: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科技创新的最新进展,因此,定期查询专利数据库以了解相关发明和创造的专利情况是必要的。

二、科技信息利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检索科技信息,还需要准确地利用这些信息,以支持决策和推进科技创新。

1. 信息筛选: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检索到大量的科技信息后,需要进行筛选和评估,以确定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在筛选过程中,应根据科技部当前工作重点、科技政策以及实际需求来优先选择和利用信息。

2. 信息整理:对于筛选出来的科技信息,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信息库或数据库,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利用。

3. 信息分析:科技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数据和数据关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可视化、统计和趋势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洞见和科学依据。

4. 信息共享: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信息共享,与国内外的科技机构、研究团队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目的。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需要运用各种科技信息资源,灵活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和方法,同时注重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共享。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

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____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信息检索和利用是指通过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工具,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获取和利用的过程。

在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2024年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2024年,人们对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搜索引擎和网站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科技信息检索服务。

因此,在进行科技信息检索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其次,2024年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也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随着虚假信息的泛滥和传播,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科技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科技信息检索时,我们要注重验证信息的来源和权威性,尽量选择来自可信渠道和专业机构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专家论坛等途径获取他人对某一信息的评价和意见,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另外,2024年的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标准也更加注重信息的分类和整理。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信息洪流,如何高效地从中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了一个难题。

在进行科技信息检索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将信息按照主题、时间、地域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后期的查找和利用。

此外,在进行科技信息检索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来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

2024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定制个性化的科技信息推送服务,以快速获取感兴趣的科技信息。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个性化推荐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信息过滤和筛选,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匹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Z1414112 成绩:
教师:
《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研究生考查试卷
检索报告
课题名称:化工工业缓蚀剂
检索人:罗荆伟
检索日期:2015年1月22日
检索完成日期:2015年1月26日
陕西科技大学
2015
六、附件1:(中外文相关文献XX篇)
列出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详细内容,包括题名、作者、文摘及文献来源,并各提交一篇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一次文献(文献类型不限)。

工业粗硫酸铜制备电积铜粉及新型缓蚀剂应用研究
【作者】陈胜利;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 2011,博士
【摘要】铜粉是粉末冶金工业的基础原材料之一,也是我国大量生产和消费的有色金属粉末,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粗硫酸铜为原料,采用不溶阳极电积的方法制备铜粉具有原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短、产品应用领域广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粗硫酸铜中As、Sb、Bi等杂质直接造成电积铜粉中杂质含量超标;同时,在不溶阳极电积过程中所使用的阳极为铅合金阳极,阳极板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铜粉中铅的含量。

本论文以电积铜粉为研究目标,较为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材料改性、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分别采用氧化-中和-沉淀法和氧化-中和-絮凝法净化粗硫酸铜溶液,研究了各操作参数对净化除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研究表明:在氧化-中和-沉淀法除杂过程中,控制Cu2+浓度为60g/L、Fe/As(质量比)=13.5、30%的双氧水加入量为2mL/L、终点pH=4.0、氧化时间为5mmin,除杂效果为:As脱除率为98.03%,Sb脱除率为42.97%,Bi脱除率为35.36%,原液中Fe脱除率为89.42%;在氧化-中和-絮凝法除杂过程中,控制Cu2+浓度为60g/L..
【关键词】粗硫酸铜;除杂;电积;铜粉; Pb合金阳极;缓蚀剂;工程化;
【参考文献】
[1] 衷水平,赖延清,蒋良兴,田忠良,李劼,刘业翔. 锌电积用Pb-Ag-Bi阳极的电化学行为[J]. 过程工程学报. 2008(S1)
[2] 康斌. 锌电积阳极板材的研究发展现状[J]. 四川冶金. 2008(02)
[3] 朱军,刘漫博,陈超,赵亮. 电锌阳极板材料的研究现状[J]. 有色矿冶. 2007(06)
[4] 史昌明. 凝汽器铜管强化造膜新工艺的应用[J]. 材料保护. 2007(05)
[5] 马红梅,朱志良,张荣华,林建伟,赵建夫. 弱碱性环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铜的动力学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6(06)
Hydroxyapatite Microparticles as Feedback-Active
Reservoir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D. Snihirova, S. V. Lamaka, M. Taryba, A. N. Salak, S. Kallip, M. L. Zheludkevich, M. G. S. Ferreira, and M. F. Montemo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0, 2 (11), pp 3011–3022
Publication Date (Web): October 13, 2010 (Research Article)
DOI: 10.1021/am1005942
Section:Electrochemistry
Direct doping of the thin sol−gel layer with inhibiting ions or molecules can impart effective corrosion protection, provided that the inhibitor does not interact wi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sol−gel formulation (5). ... To load the corrosion inhibitors, HAP were immers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1 g/L of the inhibiting compound and ultrasonically stirred. ... Sal-, 8HQ-, and La3+-doped particles also inhibit the corrosion process, showing low-frequency impedance values almost 1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measured for the alloy immersed in the electrolyte without HAP. ...
Reference
How th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A Perspective from Microscopic Adsorption Behavior
Xiao Wang, Liang Liu, Pan Wang, Wen Li, Jun Zhang, and Youguo Yan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4 53 (43), 16785-16792
Acid and Alkaline Dual Stimuli-Responsive Mechanized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Smart Nanocontainers for Intelligent Anticorrosion Coatings
JiaJun Fu, Tao Chen, MingDong Wang, NianWang Yang, SuNing Li, Ying Wang, and XiaoDong Liu
ACS Nano
2013 7 (12), 11397-11408
Imparting Chemical Stability in Nanoparticulate Silver via a Conjugated Polymer Casing Approach
Mincheol Chang, Taejoon Kim, Hyun-Woo Park, Minjeong Kang, Elsa Reichmanis, and Hyeonseok Yo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2 4 (8), 4357-4365
Influence of Embedded Nanocontainers on the Efficiency of Active Anticorrosive Coatings for Aluminum Alloys Part I: Influence of Nanocontainer Concentration
Dimitriya Borisova, Helmuth Möhwald, and Dmitry G. Shchuki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2 4 (6), 2931-29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