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合集下载

开发区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开发区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开发区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开发区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将对开发区体制改革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开发区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开放合作,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推动了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开发区体制改革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了开发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开发区体制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果。

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大幅减少了企业开办时间,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政府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开发区体制改革在促进民生改善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看,开发区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不断推动开发区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最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开发区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徐晓萌(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行政机构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关信息系统为行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帮助。

在大数据应用层面通过挖掘行政大数据的价值,保证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推进科学发展。

但发展中仍存在大数据信息孤立无法共享,不能发挥数据价值,大数据利用和管理方法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建立共享机制,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健全大数据利用和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数据时代[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4-0089-02Abstract:The wid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not on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but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 the era of big data,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good support and help for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big data,we can ensure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y mining the value of administrative big data.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uch as the isolation of big data information,unable to play the value of data,imperfect us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big data,and so on.This paper puts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establishing a sharing mechanis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solated information island,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big data.Key words: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system reform,big data era第2021年第4期(总第536期)商业经济No.4,2021Total No.536[作者简介]徐晓萌(1996-),女,辽宁海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与政府治理。

行政管理中的创新与改革

行政管理中的创新与改革

行政管理中的创新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加速,行政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行政管理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行政管理中的创新与改革。

一、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行政管理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更准确地了解社会民生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同时,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行政审批也更加高效。

二、公众参与的推广与实践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还需要注重公众参与。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往往是政府单方面决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得到充分的听取和采纳。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推行公众参与制度,通过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更加符合民意和实际需要的政策。

这种开放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能够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三、行政审批的简化与优化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行政审批过程繁琐、耗时长、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便利性,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审批制度的简化和优化。

他们通过缩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推行“一网通办”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和便利性。

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和公众的负担,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四、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行政管理中的创新与改革还需要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是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例如,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政府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

同时,还可以推行阳光行政制度,公开政府的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园区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不断创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福利。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意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互相学习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效率与产出。

同时,园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整个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在于创新和技术密集型。

企业在园区内的发展和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和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这也就需要很多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来支撑。

此外,由于园区的产业性质和技术含量,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硅谷”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目前,除了硅谷之外,还有韩国的“科技圆桌谷”,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园”,中国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众多成功的案例。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超过3000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在推动技术创新、科技经济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深圳高新技术园区以创新为主导,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助力了深圳的经济崛起。

四、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构建良好的创新系统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生命线,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拓展创新链条和创新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需要园区和政府共同支持和投入,建立一整套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机制,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孙书恒【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一、开发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及利弊分析目前国内的各类开发区名目繁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

从管理模式看,主要有三类。

1.管委会模式。

大多数开发区设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法行使政府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

同时,税务、国土等部门在开发区设置派驻机构,所在地的县级政府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为便于协调,一般情况下,所在地政府负责人进入管委会领导班子交叉任职。

这种模式的优点,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设置比较规范,对外协调力度大。

不足之处在于,管理机构规模较大、人员较多,传统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固化,行政成本较高;大量社会事务,如征地拆迁、医疗教育保障等,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管委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协调难度大。

2.属地化合署办公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依托所在地政府管理,管委会一般与所在地政府合署或按政府内部机构设置,为保障行政区与功能区的统筹协调,在领导体制上通过管委会与政府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加以解决。

这种模式的优点,当地政府直接参与开发区工作,协调环节少,工作效率高,机构精简,行政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区与属地利益混为一体,不利于开发区轻装上阵、独立运行,对外协调力度弱。

3.企业型的市场主导模式。

设立国有开发公司或依托民营企业,由企业规划、开发、管理功能区,同时承担有限的公共服务责任。

地方政府赋予企业化管理主体一定的开发权限,本质上是把功能区作为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对待,使其运营在相对规范的企业制度框架下展开。

这种模式的优点,靠市场机制调节,与政府主导型的模式相比,效率更高,节约行政成本;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公司本身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效力有限,同时受经济发展周期、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一定条件下有产生较大规模债务的风险,影响开发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创新经济园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经济园区在高新技术领域、新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管理好这些园区,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广大园区管理者的共同话题。

本文将就如何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创新经济园区本质上是一个产业聚集区,其运行机制要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展开。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创新经济园区的核心是企业,因此,对企业的服务至关重要。

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经济园区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服务能力。

因此,对于园区业务范畴内的高科技企业,必须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帮助其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创新经济园区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科技企业,因此,如何建设产业链,打通资源、人才和技术的流动通道,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规范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经济园区的核心技术研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的规范,确保其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充分转化。

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即为园区内部的管理机构、职能部门组织及管理方式等的总体运行机制。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外部环境的配套从外部环境的配套方面,不仅包括政策的制定、市场的拓展、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也包括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园区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所有这些方面,完善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强化园区内部的协同机制(三)借鉴外部经验当今世界上已有很多成功的经济园区,可以向其借鉴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使创新经济园区的发展更快、更稳定、更有前途。

(四)各种经济主体的合作创新经济园区内部,必须建立起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包括科研院所和高校、政府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等。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启示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启示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启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区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有的一些体制机制存在问题,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

因此,一系列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被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

首先,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应优化政府服务。

过去,政府在开发区的服务多是行政性的,缺乏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

在改革中,许多开发区开始注重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提供法人化、智能化的服务。

例如,建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事项,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这一改革经验表明,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中要倡导政府服务的转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应注重创新机制建设。

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推动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体制机制改革中,许多开发区开始探索创新机制,推动形成开放、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

例如,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机制。

同时,加强对风险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提供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这一改革经验表明,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中要不断创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强调创新创业的机制,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应强化法治建设。

法治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体制机制改革中,许多开发区开始从加强宏观监管、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管,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建立高效、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这一改革经验表明,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中要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法治环境。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丹东高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丹东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问题和挑战1.管理粗放,公共服务不足。

现有的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整体上存在粗放的问题,公共服务不充分。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制约了企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也使得人才流失加剧。

2.资源利用不充分,创新能力较弱。

丹东高新区的资源利用存在中心集中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使得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效益不尽如人意。

此外,学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匮乏,限制了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3.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空间狭窄。

丹东高新区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制造业、能源等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进一步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二、改善措施1.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推进企业发展。

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首先需要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以市场的规律促进企业的增长和创新。

推进企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区域内的商务配套设施。

2.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技创新。

丹东高新区需要重视引进高水平科研力量,建立现代化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同时,还需要完善各类创新支持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支持。

3.鼓励创新和多元化经济发展,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鼓励各类产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还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政策,明确权责分工和行政职责。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鼓励各部门和企业开展竞争性管理,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

四、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体系。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体系,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摒弃旧体制的痕迹,吸纳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高新区特色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要解决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缺陷,实现体制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把各类服务型平台的建设作为高新区的重大工作来抓,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园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秩序,高新区管委会的服务要体现人文关怀,改善服务态度;要做好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构建满足高新区内企业需要的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构建一流的投资服务平台;做好产权保护工作,构建高新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多元的中介服务平台;积极制订各项产业指导政策、优惠政策、技术创新引导政策,构建高新区的政策服务平台。

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先咨询,后决策;重大项目要先论证,后立项;重要工作要先评估,后验收。

高新区要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对管委会的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重要决策、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等定期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和企业的监督。

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1 处理好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的前提
管委会各部门要高效率快节奏地运转,管委会与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应密切合作,紧紧围绕高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各部门不能各自为政,要统一思想,在必要的时候合署办公,联合运作,打破部门界限,以做好高新区的工作为核心目标,坚决杜绝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

高新区要探索出一套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四大主体合作运行机制。

官主要任务是保护产权,引导科技成功向产业、产品地有效转化。

产的主要作用是为科技课题的立项、研究提供资金、设备,并负责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产品化;学、研的作用则是利用自身的'科研基础和知识优势,运用提供的资金开发出新的尖端的科研成果。

其中,产与学、研是互为前提的关系,官则是这种关系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

3 处理好高新区与所在行政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规范、有效的协调机制。

处理好高新区与所在行政区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高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参照复合行政和协同政府的理念,高新区应该充分尊重现有行政区划,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基础上,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适时转变自身职能,并利用信任将不同的组织整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将高新区管委会与所在行政区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制度化的途径加以固定。

合理设定管委会职能并精简管理机构1 全面落实高新区管理所需的行政权限,合理设定管委会的管理职能
目前,高新区行政管理最大阻碍就是管委会的行政权限不够,行政职能配置不科学。

要解决这一问题,省、市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对高新区管委会进行授权。

一是授权要全面;二是授权要落到实处。

高新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应该包括:制定高新区发展规划、提供优惠政策支持,营造高新区良性运行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各种服务平台;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假冒伪劣等不良竞争行为;完善区内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启动资金,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制定市场准入规则,优化区内产业结构,促进良性互动的产业链的形成,等等。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