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文化馆的变迁

合集下载

韦腾荣 册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公益性研究报告

韦腾荣  册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公益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与公益性研究报告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馆长)[摘要]文章对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与公益性服务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免费开放与开发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与公益性服务;贵州省册亨县[项目]贵州省册亨县课题“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与公益性服务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馆长、册亨县幸福亨通艺术团副团长、贵州省青年书法家,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前言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2598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偏东南边缘的斜坡丘陵地带上,东径105º2¹48¹¹—106º12¹0¹¹,北纬24º38¹25¹¹—25º19¹31¹¹之间。

地形环境呈东南低、西北高形。

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01米,中部地区900米左右、东南部400米—600米之间,南北盘江穿境而过。

县城座落于景色秀美、依山傍水的者楼镇。

县辖14个乡镇、123个行政村、1100多个自然村寨。

境内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 ºC。

县域气候环境优越、地面宽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因此农耕条件较好。

册亨县是黔西南州建州前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

全县现有总人口23万人,布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48%。

布依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

近年来,册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文化部门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同时在上级财政的支持和扶持下,以保障和实现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公共财政制度和项目推进为保障,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体系有了一定发展,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一定增加,文化活动和载体也渐趋丰富并得到拓展。

从遗物遗存看黔西南古代社会变迁「在深度穿越中涨姿势!」

从遗物遗存看黔西南古代社会变迁「在深度穿越中涨姿势!」

从遗物遗存看黔西南古代社会变迁「在深度穿越中涨姿势!」2016-09-20崔利军黔西南社科2016年第17期A版绪论:黔西南地处北纬24°40′至26°20′珠江水系上游约16000平方公里的南、北盘江流域,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历史上属夜郎古国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六盘水市盘县特区,素有“三省通衢”、“滇黔锁钥”和“西南屏障”之称。

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同、彝、仡佬、瑶、黎等35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黔西南历史文化厚重,有不可移动文物1248处(已登记)、文物保护单位54处,文物藏品(含化石)18834件(套)。

其中:一级文物62件(套)、二级114件(套)、三级277件(套)。

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的遗物、遗存为揭示黔西南古代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黔西南古代社会研究,尤其是明清以前社会研究,因史料阙如、“文献不足征”之故,常使研究者难于着手,该方面研讨性文章亦屈指可数。

就省内外研究状况言之,初步统计有七篇:上述论文均采用了考古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两重证据法”,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黔西南古代社会研究,然仅着眼于点或局部,未从宏观上把握黔西南社会发展演变过程。

部分文章还存在脱离当时客观历史环境,表述不准、主观臆断诸多问题。

如:《交乐汉墓出土文物赏析》一文中,“巴郡守丞”释读为“小巴郡”之“郡守佐贰”(案:郡守佐贰为郡尉、郡监,秩禄“比二千石”;郡丞分为郡守丞、郡尉丞,系郡属吏,秩禄“六百石”);《走进夜郎》释读“老鹰岩”驿道为秦汉“五尺道”组成部分(案:“老鹰岩”为清代新辟驿站)等等。

本课题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法和汪宁生先生考古实物、普通古籍、民族史料结合的“三重证据法”,利用图书馆、博物馆、计算机远程服务体系与各类工具书,搜寻查找相关实物及资料,把黔西南古代社会划分为史前文化时期、三代至西汉初期、两汉时期、三国魏晋至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包括社会组织、经济状况、民风民俗、民族融合等方面内容。

浅谈文化馆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走向

浅谈文化馆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走向

浅谈文化馆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走向作者:余建国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3期安徽省阜阳地区除界首、阜南、利辛等为解放后新建的三县外,其余七个县解放前都设有民众教育馆,解放后在民教馆的基础上组建“人民教育馆”,不久改为人民文化馆。

1952年全专区各县人民文化馆都改为:文化馆。

文化馆是国家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开展群众文化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长期以来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方面,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今后,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队伍建设文化馆的干部文化素质高低是搞好各级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注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举办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干部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们阜阳的群众文化队伍,由解放初期的几十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几百人,我们这支群众文化队伍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的步伐,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采取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有的参加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及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有的受到中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表彰。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阜阳地区的群众文化有了飞速发展,各县文化馆、文化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为了适应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从社会各条战线上选调了一批具有文艺才能的干部充实到各县市文化馆,形成了阜阳地区群众文化队伍,采取了“四个推荐”、“一个明确”的办法。

“四个推荐”是指:所在单位发现本单位具有文艺方面才能的人向文化馆推荐,社会上发现具有文艺才能的向文化馆推荐,另外,具有文艺才能的人员自我推荐,组织推荐。

“一个明确”指标准明确,文化馆干部必须具备“吹、拉、弹、唱、书、画、照相”等一技之长。

山水册页 幸福亨通——册亨概览

山水册页 幸福亨通——册亨概览
点 和枢 纽地 带 。
( ) 史 沿革 三 历
2 万人 , 3 居住 着布依 、 、 、 、 汉 苗 壮 仡佬 等2 多个 民 0 族 , 中布依族人 口占全县总人 口的7 . %, 其 51 9 曾是
黔 西 南 布 依 族 苗 族 自治州 建 州 前 全 国唯 一 的 一 个 布 依族 自治 县 ,在2 1年 举 办 的 中 国 ・ 亨 布依 年 00 册 传 承保 护基 地 ” 称号 。
国3 ( 9 4 废 州 制 , 置 册 亨县 , 后 属 贵州 省 第 年 11) 设 先
文化活动 中被授予 “ 中华布依第一县” “ 、布依文化 州 ; 元代属那历州 ; 明代属广西泗城州江外 甲; 清代
册 亨位 于贵州 省 西南 部 , 处珠 江 上游 两 大 支 地
流 南 、 盘 江夹 角地 带 , 州 府 兴 义 10 里 , 省 北 距 2公 距
民解 放 军 二野 第 四兵 团过 境 , 军管 会 派 驻册 亨 工 省
作 党代 表刘 文 俊 , 长杨 一平 ( 亨 人 ) 2人 前 往 组 册 率 6
八 渡查 勘 沿途 路况 及 渡 口浮 桥工 程 , 途 中遭 土 匪 归
的斜 凹处 ( 在 的者 楼镇 册 阳村 住 地 )后 又 根 据该 现 , 坡 对 门 的高 山 “b ” 又名 西 帽 良( 名 叫南 屏 山 , 西 , 汉 俗 称 帽 壳 山 , 去 的 营盘 ) 下 汾 河 的最 大绿 阴塘 过 和 “ 泓堰 ”修 巧 马公 路 时 已填 平 )用 两地 的最 后 字音 ( , 合称为“ 西堰 ”汉 语 谐 音 译 为 册 亨 。从 此 , 用 至 , 沿
府贵阳30 8公里 , 东隔北盘江与望谟毗邻 , 隔南盘 二 、第 三行政 督 察 区 ( 南 区专 员公 署 分别 驻 安顺 、 兴 江 同广西 田林 、 乐业 、 隆林三县相望 , 西靠安龙 , 北

册亨布依族转场舞传承及发展分析

册亨布依族转场舞传承及发展分析

摘要册亨布依族转场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主导、民间驱动及市场应用等主要措施对布依族转场舞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册亨县布依族转场舞An Analysis 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bout the Bouyei Transitions Dance in Ceheng County//Cen Zhuzhi, Shen ChunyanAbstract The Bouyei Transitions Dance in Ceheng County i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main measures such as government leading,folk driving and market applic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uyei Transitions Dance,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 Ceheng County;the Bouyei ethnic group;Transitions Dance1册亨布依族转场舞及其现状“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9个镇,人口24.3万人(2016年),其中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6.6%。

[1]布依族转场舞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

相传寨里有一王姓寨主,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大年三十奋起反抗,打败寨主而脱离苦海。

大家情不自禁燃起篝火,围成一圈,载歌载舞。

转场舞自此流传。

其二与布依族丧葬有关。

老人仙逝,主人家请布摩诵念摩经,子孙绕棺,捧香转场,步履迟缓,神情悲伤,后演变为转场舞。

文化馆免费开放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免费开放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兴 仁

贵 州 省 黔 西 南 州 县 级 文 化 馆
人 才 队伍 建设 的现 状及 问题 黔 西 南 州是 贵 州省 三 个 民族 自治 州 之一 , 于黔 、 、 三省 区结 合部 , 位 桂 滇 全 州辖 兴 义 、兴仁 、 龙 、贞丰 、普安 、 安
1 9

1 7
务专业化 、服务 高效化的文化馆人才队伍 。
【 关键词 】文化馆 免 费开放 人 才队伍
建设
d i1 .9 9j s .0 2 9 62 1 .00 7 o : 03 6 /.s 1 0 —6 1 .0 21 .4 in
“ 三馆 ” 文 化馆 、 ( 博物馆 、 书馆 ) 题 ,这 些 问 题 的存 在 已使 得 文 化 馆 不 图 免 费开 放 的主 要 内容:一是 场地 设 施 , 二 是 基 本 服 务 项 目。 场 地 设 施 管 理 与
队 伍 建 设 紧 密 相 连 。 可 以 说 , 这 些项
目能 否 健 全 并 免 费 开 展 、 如 何 开 展 、
开 展 的 效 果 如 何 ,就 完 全 处 决 于 文 化 馆 从 业 人 员 的 综 合 素 质 和 业 务 水 平 的 高低 。鉴 于 县 级文 化馆 … 在 公共 文 化 服 务体 系建 设 中的地 位 、 用及 影 响 , 作 在 此 ,笔 者 选 取 贵 ' 省 黔 西 南 布 依 族 d l 1
苗 族 自治 州 ( 文 简 称 黔 西 南 州 )的 下
音乐类 1 、 舞蹈 类 1 5人 、 美术 书 2人 法 9人 、摄影 类 3人 、 剧戏 曲类 4人 、 、 文 学创 作 类 2人 、 群 文理 论 类 2人 、群 文 管 理类 1 2人。 【1 2 其 二 ,业务 人 员结构 不合 理 。

贵州册亨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册亨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册亨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册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蕴藏着浓郁而独特的侗族风情。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世界。

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在册亨,侗族人民的生活与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情画卷。

侗族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他们的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高耸入云,造型精美,结构精巧。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侗族人民集会、议事、娱乐的重要场所。

鼓楼的建造工艺精湛,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木榫穿插而成,充分展示了侗族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瑰宝,它横跨在河流之上,既能供人通行,又能遮风避雨。

桥身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现了侗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侗族的服饰更是美不胜收。

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用巧手织出色彩斑斓的布料,绣出精美的图案。

侗族服饰的颜色以蓝、黑、白为主,搭配着鲜艳的丝线和银饰,显得格外华丽。

妇女们头上戴着银饰,身上穿着绣有花鸟鱼虫的衣服,走起路来银饰叮当作响,婀娜多姿。

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但也有着独特的装饰和细节。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侗族大歌,这一被誉为“天籁之音”的音乐形式,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而闻名于世。

当数十名侗族歌手齐声歌唱时,那和谐美妙的声音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陶醉其中。

芦笙舞也是侗族人民喜爱的舞蹈之一,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

其中,最盛大的当属侗年。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身着盛装,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他们杀猪宰羊,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聚在一起,品尝美食,观看表演,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寨。

此外,还有花炮节、萨玛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彰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别具一格。

他们以糯米为主食,制作出各种美味的食物,如糯米饭、糍粑等。

酸汤鱼是侗族的一道传统名菜,鱼肉鲜嫩,汤汁酸辣可口,让人食欲大增。

册亨:山水布依孕育如画风景

册亨:山水布依孕育如画风景

碓等 .整 个村寨犹 如一个石头 世界 有保 存完好的布 依古桥 、
古 井 、古树 、古 驿道 、古 墙 、古 房 、古 祠 及 古 云 盘 。
册亨县委 、县政府在原 有 “ 布 依 屯堡 ”的 文 化 基 础 上 ,深 入打造古色 古香的 “ 陂 鼐 八 古 旅 游 度 假 村 ,建 有 极 具 布 依 族 持色的 “ 衣 、食 、住 、 俗 ” 四 个 乡 愁 馆 ,馆 内主 要 以 展 示 布 依 人 民 日常 劳 作 、媾 丧 嫁 娶 及 生 活 起 居 所 用 的 劳动 和 日用 品 。
册亨 :
册 亨因为有着丰 富的传统布依 文化而被命 名为 “ 中华 布 依 第 一 县 和 “ 布 依 文 化 传 承 保 护 研 究 基 地 ” ,境 内 山 峦 叠 嶂 、 沟 谷纵 横 、风 光旖旎 .是典 型的 依 L 傍 水 、风 景 如 画 近 年 来 ,册 亨 始 终 秉 承 绿 色 发 展 理 念 .奠 定 良 好 的 生 态 环 境 基 础 , 先后 被列入 “ 国 家 主 体 功 能 区 建 设 试 点 示 范 县 、 全 国 低 碳 国 土 实 验 区 、全 国 1 0 O 佳 深 呼 吸 小 城 、国 家 农 业综 合 开 发 县 、贵 州 省 早 熟 蔬 菜 基 地 县 、贵 州 省 林 业 大 县 、贵 州 t 省甘蔗 种植示范县 及 贵 州 省 畜 牧 基 地 县 ” 等 立 体 的 气 候 资 源 造 就 了 全 县 “ 北
末 年 ,大 寨 的 祖 先 就 已 迁 入 此 地 , 大 寨 原 名 秧 弄 九 寨 , “ 九 寨 ”即今 天的 “ 冗桑 ” “ 江见 ” “ 打浪 ” “ 中寨 ” “ 大寨 ” “ 堡上 ” “ 令田 坝 ” “ 顶效 ” “ 石 碰 ”等 九 个 寨 子 的 合 称 ,而 “ 秧 弄 ” 布 依 语 即 美 丽 幸 福 之 意 秧 弄 九 寨 内 有 秧 弄 广 场 、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册亨文化馆的变迁
现代册亨人所说的文化馆指的是今纳广桥东面前进路南侧的文化馆旧址,其实,解放以后的册亨文化馆多次搬迁,只是文化馆在这个地方的时间较长而使人记忆尤深。

1952年底,成立册亨县文化馆,馆址设在册阳解放路租用赵家民房。

1958年册亨合并安龙县,册亨文化馆也并入安龙县文化馆。

1961年恢复册亨县建制,随之恢复册亨县文化馆,但没有活动的场所,借住县委的公房。

恢复县置后,册亨县城搬迁到者楼,各单位要搞建设,经过向上级申请,1964年,省文化局拨款给县文化馆基建费4,5万元,按照当时的币值,这个数目算是可观的。

经县委,县人委领导研究,决定在大礼堂旁边的地方建馆。

此地原是一片沙石滩,者楼集市的场地,西面和南面邻河,按照规划,大礼堂转给电影院与文化馆作为县城的文化体育活动区。

县文化馆由册亨县建筑联合社施工,建筑为砖混结构,水泥预制板平顶,一楼一底上下各分为三隔墙。

楼上右边是两间职工宿舍,中间大间是排练厅,左边是办公室和洗照片暗房。

楼下右边是两间职工宿舍,中间是图书阅览室,左边是保管室。

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并在主楼前面修了近50平方米的橱窗以作张贴图片宣传,馆内配有摄影、美工和文学创作人员。

文化馆后面建篮球场,当时每天下班后,县机关干部职工都来球场打球、或
到文化馆来看书,唱歌跳舞。

1966年2月1日,册亨布依族自治县成立,县文化馆承担宣传任务,组织农村布依戏队进城演出祝贺,为大会摄影服务。

1970年,县文化馆被打成“三家村”黑店,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被列为文艺黑线人物,被打成右派,被强迫劳动。

1972年,县文化馆组建临时的业余文化宣传队,以近年来从省内外分配来的大中学校文科生为主,面向农村宣传演出。

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事业开始复苏,县财政先后几次拨款给文化馆修建一楼一底的8间简易宿舍和一栋录像放映室。

1980年和1982年,由于从省内外分配来的文艺骨干陆续调走,县文化馆筹建乌兰牧骑的文艺队,先后招收两批共15名知识青年进馆,配齐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摄影等各专业人员。

但到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后,文化馆经费困难,大多数人调出,留下来的人员每天只以放映录像为工作。

1990年,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除维修房屋外,并在楼顶加一层楼作简易的排练厅。

1994年住房制度改革时,录像放映厅被拆除,由职工集资建房。

2002年7月,县文化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县文化馆搬迁到文化活动中心。

原在前进路的文化馆楼被拆除,地基另建宿舍楼,下层出租给个体户商贸铺面,现在挂有“益康养生会所”的招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