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1.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部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2.脱碳: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成为脱碳。

3.过烧: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

4.放热式气体:原料气与较充足的空气混合,仅靠其本身的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能维持其反应时,所制成的气体。

5.光亮热处理: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主要是淬火和退火),采用气体保护或者是真空状态,避免或减少被热处理的工件表面与氧气接触而发生氧化,从而达到工件表面的光亮或相对光亮。

6.淬火烈度: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7.淬透性: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8.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火后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表示,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

9.自回火:当淬火后尚未完全冷却,利用在工件内残留的热量进行回火。10.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1.表面淬火:被处理工件在表面有限深度范围内加热至相变点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在工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淬火目的的热处理工艺。12.连续加热法:对工件需淬火部位中的一部分同时加热,通过感应器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把已加热部位逐渐移到冷却位置冷却,待加热部位移至感应器中加热,如此连续进行,直至需硬化的全部部位淬火完毕。13.化学热处理:将工件放置于某种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渗入元素被吸附并扩散渗入工件表面层,

以改变表面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使其表面具有与心部不同的特殊性能的一种工艺。14.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介稳状的M或B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5.反应扩散:由溶解度较低的固溶体转变成浓度更高的化合物,这种扩散称为反应扩散。16.物理催渗法:利用温度、气压,电场、磁场及辐射,机械的弹塑性变形及弹性振荡等物理方法,加速渗剂的分解,活化工件表面,提高吸附和吸收能力,加速渗入元素的扩散.17.化学催渗法:在渗剂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或物质,促进渗剂的分解过程,去除工件表面氧化膜,活化工件表面,来提高渗入元素的渗入能力。18.渗碳: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面,获得一定的表面含碳量和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19.渗氮:向金属表面渗入氮元素的工艺称为渗氮,也称为氮化.20.渗硼:将钢的表面渗入硼元素以获得铁的硼化物的工艺。21.热应力:不同部位热胀(或冷缩)的不一致形成的内应力。22.组织应力: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形成的内应力。23.二次硬化:含有Cr、Mo、V、Ti、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不仅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合金钢的二次硬化。24.二次淬火:高合金钢在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M的现象。25.回火脆性: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26.碳当量:产生一克分子碳所需该物质的质量。27.时效:金属和合金经过冷、热加工或热处理后,在室温下保持(放置)或适当升高温度时常发生力学和物理性能随时间而变化

的现象。28.内氧化:在合金的高温氧化过程中,除了形成表面氧化物以外,氧可能溶解并扩散进入合金内部,与合金中较活泼的组元发生反应而形成颗粒状氧化物沉积在合金内部的过程。29.露点:指气氛中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雾的温度,即在一个大气压力下气氛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使的温度。

加热方式。1.随炉加热:工件装入炉中,随着炉子升温而加热,直至所需加热温度。2.预热加热:工件先在已升温至较低温度的炉子中加热,到温后再转移至预定工件加热温度的炉中加热至工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3.到温入炉加热:又称热炉装料加热,先把炉子升到工件要求的加热温度,然后再把工件装入炉内进行加热。4.高温入炉加热:工件装入较工件要求加热温度高的炉内进行加热,直至工件达到要求温度。

常见的脱碳反应、氧化反应

1.脱碳过程: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脱碳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使表面碳浓度降低。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内部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

常用的淬火介质。水及其溶液,油,水油混合液(乳化液),低熔点熔盐。

一、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除Ti、Zr和Co外,所有合金元素提高淬透性。(2)奥氏体晶粒度 ,A晶粒↑,淬透性↑(3)奥氏体化温度 ,T↑→A晶粒粗大;碳化物、非金属夹杂物↑,A 均匀化↑→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淬透性↑;(4)第二相及其分布,

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及其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透性;

二、产生淬火裂缝的原因。主要原因:淬火应力过大,其次,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偏析、粗大第二相、微小裂纹,导致钢材强度的减弱,也会出现淬火裂缝。

三、淬火加热温度确定为Ac1/Ac3+(30-50℃),请解释原因?

淬火加热温度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Ac3+(30-50℃),对过共析钢Ac1+(30-50℃).温度低于Ac3,加热状态为A和F二相组成,淬火冷却后F保存下来,使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高30—50℃,主要是为了是工件心部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点以上温度,F能完全溶于A中,A成分比较均匀,A晶粒又不至于太粗大。

1.常用的4种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2)中断淬火(3)喷射淬火(4)分级淬火(5)等温淬火(下贝氏体)

2.回火工艺的制定回火温度的选择和确定、回火时间的确定、回火后的冷却。

3.渗碳的目的是什么。使机器零件获得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常用固体渗碳温度:900-930℃。

4.渗碳缓冷后从表层到心部的组织分布?过共析组织→共析组织→亚共析组织→基体组织。渗碳层淬火后从表层到心部的组织分布?由表面到心部,M、A残和K ——M和A残——M——心部组织。心部组织在完全淬透的情况下为M(低),淬火温度较低时为M+F (游离),在淬火透性较差的钢中,心部为Q或S+F。

5.渗碳后表面

的含碳量。由0.8-1.05%逐渐过渡到基体组织成分。6.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一般采用几种液体进行滴注,分别起到作用?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一般采用两种有机液体同时滴入炉内,一种液体产生的气体碳势较低,作为稀释气体,另一种液体产生的气体碳势较高,作为富化气。7.渗碳层的组织结构包括哪几项1)渗碳层碳浓度分布曲线2)基体组织3)渗层中的第二相分布、数量和形状。8.渗碳缺陷种类。黑色组织、反常组织、粗大网状碳化物组织、渗碳层深度不均匀、表层脱碳或贫碳表面腐蚀和氧化。9.渗碳的分类。固体渗碳法、液体渗碳法、气体渗碳法。10.渗碳用钢。含碳量较低的碳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为0.10-0.25%。11.渗碳后的热处理(种类、曲线、温度制定原则)。种类(1)直接淬火(2)一次加热淬火(3)二次加热淬火12.渗氮的工艺参数有哪些?渗氮温度、保温时间、氨分解率

渗氮工艺方法。根据渗氮目的不同,渗氮工艺方法分成两大类。(1)强化渗氮,以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等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渗氮;(2)防腐渗氮,以提高工件表面抗腐蚀性能为目的的渗氮。合金氮化物的形成过程。当在较低温度渗氮时,在开始阶段,随着渗氮过程的进行,α相中的氮浓度提高,弹性应力产生并增加,α相点阵畸变,镶嵌块细化,使扩散层硬度提高。当α相中的氮浓度达到饱和极限后,将开始析出合金元素的氮化物。最初形成单原子层薄片状氮化物晶核,其与母相完全共格,其后进一步长大。合金氮化物的尺寸大小,主要决定于渗氮温度。渗氮提高弯曲疲劳强度的原因。渗氮提高弯曲疲劳强度的原因,不是因为表面强化,而是由于表面造

成残余应力。渗氮温度范围,渗氮温度较低(500-570℃)。化学热处理的特点、目的及其有哪几个过程组成。1)通过渗入不同的元素,可有效地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表面性能,2)一般化学热处理的渗层厚度可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来调节,而且渗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由表至里是逐渐变化的,渗层与基体属于冶金结合,表层不易剥落3)通常化学热处理不受工件几何形状的限制,无论形状如何复杂均可使外壳和内腔获得所要求的渗层或局部渗层。4)绝大部分化学热处理具有工件变形小、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如氮化、软氮化、离子氮化等工艺。5)所有化学热处理均可获得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综合结果,大部分化学热处理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件表面层的抗腐蚀、抗氧化、减摩、抗咬合、耐热等多种性能。6)一般化学热处理对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挖掘材料潜力、延长使用寿命具有更为显著的功效。7)多数化学热处理既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冶金过程,它需要在一定的活性介质中加热,通过界面上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由表及里的冶金扩散来成。所以其工艺较复杂,处理周期长,而且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目的:强化表面,提高表面层强度,主要使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如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氮碳共渗等;提高表面层硬度或降低摩擦系数,增加耐磨性;如渗硼、渗碳化物形成元素、渗硫、硫氮共渗、氧氮碳共渗等;改善表面化学性能,提高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如渗铬、渗硅、渗铝、铬硅铝共渗等;

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1)物理催渗法,利用温度、气压,电

场、磁场及辐射,机械的弹塑性变形及弹性振荡等物理方法,加速渗剂的分解,活化工件表面,提高吸附和吸收能力,加速渗入元素的扩散(2)化学催渗法,在渗剂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或物质,促进渗剂的分解过程,去除工件表面氧化膜,活化工件表面,来提高渗入元素的渗入能力。

化学热处理的渗剂组成。含有欲渗元素的物质,催渗剂或催化剂

4 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主要是马氏体的分解,残留奥氏体的转变,还有碳化物析出后碳化物转化、聚集长大,α相的回复、再结晶,内应力的消除等过程。

渗氮的特点。1)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表面硬度可以高达HV950-1200,而且到600℃仍可维持相当高的硬度;2)更高的弯曲疲劳强度;3)渗氮温度较低(500-570℃),故变形很小4)提高工件的抗腐蚀性能;5)工艺过程较长,渗层较薄,不能承受太大的接触应力;

2.纯铁渗氮层的组织(520℃、600℃时)。520℃纯铁渗氮,若表面氮原子能充分吸收,则按状态图自表面至中心依次为ε相→γ’相→α相;渗层组织表面→中心:ε→ε+γ’→γ’→γ’+α→α相600℃纯铁渗氮,若表面氮原子能充分吸收,则按状态图自表面至中心依次为ε→γ’→γ→α相;渗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ε→γ’→α’→α相.

1.化学热处理一般常将它看成由渗剂中的反应,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原子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所构成。 2、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3、利用铁碳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6、淬火钢进行回火时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7、汽车板簧淬火后,应采用中温回火,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塑性、韧性性能。

8、钢的表面淬火是为了满足表硬里韧的性能要求,最常用的表面淬火工艺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9、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10、一般热处理加热方式根据热处理目的不同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和高温入炉加热等数种。11、实现淬火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加热温度必须高于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其后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12、常用淬火介质有水及其溶液、油、乳化液以及低熔点熔盐。13、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临界直径法,端淬法等。 14、工件淬火冷却时,如其瞬时内应力超过该时钢材的断裂强度,则将产生淬火裂纹。15、确定感应圈几何形状时必须考虑邻近效应、环状效应、尖角效应等几种效应。16、渗碳后的热处理有直接淬火,一次加热淬火,两次淬火等。17、强化渗氮中典型渗氮工艺有等温渗氮、两段渗氮,三段渗氮。18、心部要求较

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结构钢零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为调质处理。

1、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1)亚共析钢 2) 共析钢 3)过共析钢

2、扩散退火的目的: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2)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3)降低硬度便于加工

3、钢的回火处理是在:1)退火后进行2)正火后进行3)淬火后进行

4、钢的渗碳温度:1) 600-650℃2) 800-850℃3)900-950℃4)1000-1050℃

5、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6、直径为10mm的45钢钢棒,加热到850℃投入水中,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2)铁素体+马氏体 3)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4)马氏体+珠光体

7、若要提高淬火时淬硬层深度,应采取:选择高淬透性钢 2)增大工件截面尺寸 3)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

8、除Co外,所有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则钢的淬透性: 1)降低 2)提高 3)不改变

9、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以前需进行:调质处理 2)正火 3)去应力退火 4)再结晶退火 10、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2)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 3)降低硬度便于加工 11、钢氮化前的预先热处理一般是:退火 2)正火 3)淬火 4)调质处理 12、钢的渗碳温度是,渗氮温度是是, 1) 500-570℃ 2) 800-850℃3)900-950℃ 4)1000-1050℃ 13、高速钢淬火后于560℃三次回火,其目的是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使大量的碳化物溶解

消除二次淬火应力 14、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15、淬透性越好的钢,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数量越多,得到的硬度也越高。 16、热应力造成的残余应力的特点:表层拉应力,心部压应力。17、钢均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恢复塑性,降低硬度。 18、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和淬火温度都是Ac1+30~50℃。() 19、钢的淬透性越高,则C曲线越左移,临界冷却速度越小。 20、不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都硬而脆。调质处理是淬火加低温回火。() 21、同一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22、为了调整硬度便于机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应采用正火处理。() 23、淬火时组织应力造成的残余应力的特点是表层压应力、心部拉应力。() 24、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含碳量越高,Ms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多。() 25、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和淬火温度都是Ac1+30~50℃。() 26、在正常热处理条件下,随碳含量的增高,过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越稳定。

27、高合金钢既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28、经退火后再高温回火的钢,能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9、钢的淬透性高,则其淬透层的深度也越大。 30、钢中未溶碳化物的存在,将使钢的淬透性降低。 31、在正常淬火条件下,亚

共析钢的淬透性随碳的增高而增大,过共析钢的淬透性随碳的增高而减小。 32、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33、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 34、除Ti、Zr、Co外,所有合金元素都提高钢的淬透性。

1.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56~58HRC,其余部位为20~24HRC,选用45钢,其加工路线为:锻造——()——机加工——()——()——磨削试写出空白处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作用,并写出轴颈表面和内部的显微组织。

2.用9SiCr钢制作板牙,其工艺路线如下: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试分析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并说明各热处理后的组织。

3.用15钢制作一要求耐磨的小轴(直径20mm),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热处理1-机加工-热处理2-热处理3-热处理4-磨削加工。试补充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4.110型柴油机曲轴用QT600-3球墨铸铁制造,其加工路线为:铸造成型-正火-去应力退火-切削加工-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削。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5.重载汽车变速箱齿轮选用20CrMnTi钢制造,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精磨。

金属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试题 一、填空题:25% 1.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会形成三个表面,它们是待加工表面、过度表面·已加工表面。 2.切削运动主要包括_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类。 3.切削用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切削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清洗作用。 5._________________是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6.α—Fe是_________________立方晶格 7.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仍能互相溶解而形成的均匀相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珠光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机械混合物 9.含碳量处于0.0218%~~~2.11%的铁碳合金称为________ 10.钢的热处理工艺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组成。 11.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 奥氏体________ 铁素体________ 珠光体________ 12.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________ 13.钢的热处理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组成。 14.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___________性能、___________性能、___________性能和___________性能。15.原子规则排列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___,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___________。 16.固态合金的相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17.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 奥氏体___________ 铁素体___________ 渗碳体___________ 珠光体___________ 18.钢的热处理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组成。 19.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需要很大过冷度,其冷却速度应___________,而且必须过冷到_________________温度以下。 20._________________是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1._________________是材料产生变形而又不破坏的性能。 22.珠光体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机械混合物 23.目前常用的硬质合金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 1、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极限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2、洛氏硬度C标尺所用的压头是() A.淬硬钢球 B 金刚石圆锥体 C 硬质合金球 3、纯铁在700摄氏度时称为() A B C 4.铁素体为()晶格 A 面心立方 B 体心立方 C 密排元方 D 复杂的人面体 5.铁碳合金状态图上的共析线是() A ECF线 B ACD线 C PSK线 6、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 A 一次渗碳体 B 二次渗碳体 C 芫晶渗碳体 7、在下列三种钢中,()钢弹性最好。 A T10 B 20 C 65Mn 8、选择齿轮的材料为()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①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也越大。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能力减弱。③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答:①采用的方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晶粒大小。②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冲子)尺寸。(落料件的光面尺寸与凹模的尺寸相等的,故应该以凹模尺寸为基准,冲孔工件的光面的孔径与凸模尺寸相等,故应该以凸模尺寸为基准。)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 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渗碳 渗碳热处理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概述 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分类 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氰化)。 气体渗碳是将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 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 液体渗碳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603”渗碳剂等。 碳氮共渗(氰化)又分为气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固体碳氮共渗。 原理 渗碳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也包含3个基本过程。

金属工艺学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一般可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金属两类。 2. 钢铁材料是铁和碳的合金。 3.钢铁材料按其碳的质量分数w(C)(含碳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工业纯铁;钢和白口铸铁或(生铁)。 4.生铁是由铁矿石原料经高炉冶炼而得的。高炉生铁一般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两种。 5.现代炼钢方法主要有氧气转炉炼钢法和电弧炉炼钢法。 6.根据钢液的脱氧程度不同,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7.机械产品的制造一般分为设计、制造与使用三个阶段。 8.钢锭经过轧制最终会形成板材、管材、型材、线材和其他材料等产品。 9.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10.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11.洛氏硬度按选用的总试验力及压头类型的不同,常用的标尺有A、B和C。 12.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5 mm的压头,压头材质为硬质合金,在750 kgf( 7.355 kN)压力下,保持10~15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00。 13.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点σs、洛氏硬度A标尺HRC、断后伸长率δ5或δ10、断面收缩率ψ、对称弯曲疲劳强度σ-1。 14.吸收能量的符号是K,其单位为J。 15.金属疲劳断裂的断口由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最后断裂区组成。 16.铁和铜的密度较大,称为重金属;铝的密度较小,则称为轻金属。 17.根据金属材料在磁场中受到磁化程度的不同,金属材料可分为: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 18.金属的化学性能包括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19.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等。 20.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 21.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与密排立方晶格三种。

第四章 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四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一、概述 热处理是有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分类:轻有色、重有色、稀有色、贵金属 作用:改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 类型:退火、淬火、时效、形变热处理 退火: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速度冷却。 有色中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 二、均匀化退火 对象:铸锭、铸件—→浇铸冷速大,造成成分偏析以及内应力 目的:提高铸件的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与组织,消除偏析枝晶,改善性能。 非平衡铸态组织特征:晶内偏析or枝晶偏析;伪共晶or离异共晶;非平衡第二相;最大固溶度偏移。非平衡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枝晶偏析&非平衡脆性相—→塑性↓; 晶内偏析、浓度差微电池—→耐腐蚀性↓; 粗大的枝晶和严重的偏析—→各向异性&晶间断裂倾向↑; 非平衡针状组织—→性能不稳定。 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也称为扩散退火 组织变化:获得均匀的单相、晶粒长大、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第二相聚集与球化 性能变化:塑性↑、改善冷变形的工艺性能、耐蚀性↑、尺寸形状稳定、消除残余应力 缺点:加热温度高,时间长,耗时耗能;高温长时间出现变形、氧化以及吸气缺陷;产品强度下降。制定均匀化推过规程的原则: (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扩散越快,均匀化过程越快,但不宜过高,易发生过烧。一般为 0.90~0.95T m ①高温均匀化退火:在非平衡相线温度以上但在平衡固相线温度以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适用:大截面工件or铝合金 ②分级加热均匀化退火:现在低于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加热,待非平衡相部分溶解及固溶体 内成分不均匀部分降低,从而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升高后,再加热 至更高温度保温,在此温度下完成均匀化退火过程。 目的:均匀化更迅速、更彻底,且避免过烧 适用:镁合金 (2)保温时间:包括非平衡相溶解及消除晶内偏析所需的时间 取决于退火温度:T↑,D↑,时间↓; 铸锭原始组织特征:合金化程度、第二相分散度、尺寸 铸锭的致密程度 (3)加热速度与冷却速度 原则:铸锭不产生裂纹和大的变形,不能过快or过慢 主要采用均匀化退火的合金:Al合金、Mg合金、Cu合金中的锡磷青铜、白铜

金属工艺学含答案图文稿

金属工艺学含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铸造 一、填空题 1.通常把铸造方法分为____砂型铸造_____ 和_____特种铸造_____ 两类. 2.特种铸造是除_____砂型铸造____ 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 _压力铸造__、____ ___离心铸造___ ____金属型铸造___ ____熔膜铸造____及连续铸造等。 3.制造砂型和芯用的材料,分别称为____型砂____和_____芯沙 _____,统称为造型材料。 4.为保证铸件质量,造型材料应有足够的_____强度______,和一定 ___耐火性____ 、____透气性____、____退让性_____、等性能。 5.用_____芯沙_____和____芯盒_____制造型芯的过程叫造芯。 6.为填充型腔和冒口儿开设于铸型中的系列通道称为浇注系统,通常 由 ___浇口杯_____ _____内浇道______ ______横浇道____ ______直浇道_____组成。 7._____落沙_____使用手工或机械使铸件或型砂、砂箱分开的操作。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使铸造特点的是 ( B ) A成本高 B 适应性广 C 精度高 D 铸件质量高

2.机床的床身一般选 ( A ) A 铸造 B 锻造 C 焊接 D 冲压 3.造型时上下型的结合面称为 ( D ) A 内腔 B 型芯 C 芯头 D 分型面 4.型芯是为了获得铸件的 ( C ) A 外形 B 尺寸 C 内腔 D 表面 5.造型时不能用嘴吹芯砂和 ( C ) A 型芯 B 工件 C 型砂 D 砂箱 6. 没有分型面的造型是 ( A ) A 整体模造型 B 分开模造型 C 三箱造型 D 熔模造型 7.冒口的主要作用是排气和 ( B ) A 熔渣 B 补缩 C 结构需要 D 防沙粒进入

常用热处理工艺【详情】

常用的几种热处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表面处理及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常用热处理方式 1.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 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 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 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1.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1.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1.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2.Q235热处理工艺 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大概0.12%-0.2%之间,相当于普通的10、20钢,淬火后硬度改变不大。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综合性能好,能满足一般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一般买来就用不热处理,一般它都用在工程上大量需要钢材的地方,数量巨大,一般是热轧后就使用,热轧也就是有正火这个热处理,不热处理的原因有几个: 1)这些场合不需要太高的力学要求。 2)这些钢构件的体积太大了,你想热处理也不现实。 3)这些钢很多情况下要被焊接使用的,你热处理了被焊接后也被焊接过程中将焊缝的 热处理给破坏了。 4)材料价格便宜,质量要求比较低,而且是低碳钢,热处理的效果也不太好。 5)如果非要用Q235淬出硬度那只能渗碳,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Q235在理论上是可以淬火得到马氏体的。但是由于马氏体碳过饱和度很低,淬火后的硬度很低,只有170HBS左右。而这种钢的供应状态硬度大概就有144HBS左右(出

金属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p11)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2、缩颈现象 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 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段。 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锻件、台虎钳钳口” 答:洛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 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 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 b——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s——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σ0.2——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σ-1——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 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σ——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ak——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 韧性。 HRC——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HBW——布氏硬度:它是指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的新型布氏度计。 第二章(p23) (1)什么是“过冷现象”?过冷度指什么? 答: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平衡结晶温度),这种线性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2)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成分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截面上的拉力,称为应力,用符号ζ表示,单位是MPa。 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用符号ε表示。 2、画出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并指出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是否表示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答:b 点发生缩颈现象。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并不是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是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3、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断它的变形性质? 答: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因为当时钟停止时,钟表发条恢复了原状,故属弹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 度法测定其硬度? 答:布氏硬度法:(1)优点:压痕面积大,硬度值比较稳定,故测试数据重复性好,准确度 较洛氏硬度法高。(2)缺点:测试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3)应用:硬度值HB 小于450 的毛坯材料。 洛氏硬度法:(1)优点:设备简单,测试简单、迅速,并不损坏被测零件。 (2)缺点: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对组织偏析材料尤为明显。 (3)应用:一般淬火件,调质件。 库存钢材——布氏硬度锻件——布氏硬度 硬质合金刀头——洛氏硬度台虎钳钳口——洛氏硬度。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含义和单位是什么? ζ: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加拉应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单位MPa。 ζs: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b: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ζ0.2:屈服强度,试样在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1:疲劳强度,表示金属材料在无数次的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δ:伸长率,试样产生塑性变形而发生破坏是的最大伸长量。 αk: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一次性、大能量冲击下,发生断裂,断口处面积所承受的冲击功,单位是J/cm2 HRC:洛氏硬度,无单位。 HBS:布氏硬度,无单位。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外加压力作用下,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HBW:布氏硬度,无单位。 1、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晶粒越细小,ζb、HB、αk 越高;晶粒越粗,ζb、HB,、αk,、δ下降。 2、什么是同素异晶转变?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并指出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 么不同? 答:随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

各种热处理工艺介绍

第4章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钢的普通热处理 4.1.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z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z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z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一、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 ℃℃,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 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 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金属工艺学第三章(金属材料)思考题答案-推荐下载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金属工艺学》 第三章 金属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碳钢中的常存元素有哪些?在钢中起什么作用? 答:碳钢中的常存元素有:主要元素是C ,其余有Si 、Mn 、P S 、O 、H 、N 。Si 、Mn 是有益元素,含量不多时对钢的性能影响不大。P 、S 是有害元素,严重影响性能,P 造成“冷脆”,S 造成“热脆”。O 、H 、N 是有害元素,严重影响性能,使钢的塑性、韧度和 疲劳强度急剧降低,严重时造成裂纹、脆断。 2.现在Q195、Q235B 、Q255B 三种碳素钢,分别用于制造铁钉、 铆钉、高强度销钉,如何合理选材? 答:Q195用于制造铁钉;Q235B 用于制造铆钉;Q255B 用于制 造高强度销钉。 3.现有08F 、45、65三种优质碳素结构钢,欲制造仪表板、汽 车弹簧、变速箱传动轴等零件,如何选材? 答:08F 用作制造仪表板;45用作制造变速箱传动轴;65用 作制造汽车弹簧。 4.ZG25、ZG200-400表示什么意义? 答:ZG25表示含碳量为0.25的铸造碳钢;ZG200-400表示曲 服点是200MPa ,抗拉强度是400Mpa 的铸造碳素钢。 5.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Mn 、Si 、Cr 、Ni 、Mo 、W 、Ti 、B 、Al 、Nb 、Zr 等。主要作 用有:(1)强化作用。(2)稳定组织、细化晶粒。(3)提 高淬透性。(4)提高抗氧化和耐蚀能力。 6.为什么合金钢的淬透性比碳钢高? 答:除钴以外的合金元素都能溶如奥氏体,并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合金钢能在较低的冷却速度下获得马氏体,也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精选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复习提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名词解释 1.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 6.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7.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 8.马氏体:C原子溶入 -Fe形成的饱和间隙固溶体。 9.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的过程。 10.马氏体转变:将奥氏体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11.脱溶: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 12.固溶:将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的处理工艺。 13.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时,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5.渗氮: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6.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17.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简答题 1.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及其应用 答: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第二相强化; ④细晶强化。 2.相变应力/组织应力是什么对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 3. 答:组织应力又称相变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由于新旧相之间存在着结构和比容差异,制品各部分又难以同时发生相变,或者各部分的相变产物有所不同,也会引起应力,这种因组织结构转变不均均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热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制品各部分温度差异,从而热胀冷缩不均匀所引起的内应力。4.奥氏体化的形成及控制(形成过程、机理、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答:奥氏体:C溶于γ–Fe的八面体间隙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金属工艺学含答案

铸造 一、填空题 1.通常把铸造方法分为____砂型铸造_____ 和_____特种铸造_____ 两类. 2.特种铸造是除_____砂型铸造____ 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_压力铸造__、 ____ ___离心铸造___ ____金属型铸造___ ____熔膜铸造____及连续铸造等。 3.制造砂型和芯用的材料,分别称为____型砂____和_____芯沙_____,统称为造型材料。 4.为保证铸件质量,造型材料应有足够的_____强度______,和一定___耐火性____ 、 ____透气性____、____退让性_____、等性能。 5.用_____芯沙_____和____芯盒_____制造型芯的过程叫造芯。 6.为填充型腔和冒口儿开设于铸型中的系列通道称为浇注系统,通常由 ___浇口杯_____ _____内浇道______ ______横浇道____ ______直浇道_____组成。 7._____落沙_____使用手工或机械使铸件或型砂、砂箱分开的操作。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使铸造特点的是(B ) A成本高 B 适应性广 C 精度高 D 铸件质量高 2.机床的床身一般选( A ) A 铸造 B 锻造 C 焊接 D 冲压 3.造型时上下型的结合面称为( D ) A 内腔 B 型芯 C 芯头 D 分型面 4.型芯是为了获得铸件的( C ) A 外形 B 尺寸 C 内腔 D 表面 5.造型时不能用嘴吹芯砂和( C ) A 型芯 B 工件 C 型砂 D 砂箱 6. 没有分型面的造型是( A ) A 整体模造型 B 分开模造型 C 三箱造型 D 熔模造型 7.冒口的主要作用是排气和( B ) A 熔渣 B 补缩 C 结构需要 D 防沙粒进入 8.浇铸时产生的抬箱跑火现象的原因是(C ) A 浇铸温度高 B 浇铸温度低 C 铸型未压紧 D 为开气孔 9.把熔炼后的铁液用浇包注入铸腔的过程时( D ) A 合箱 B 落砂 C 清理 D 浇铸 10.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接头处边缘圆滑是(B ) A 裂缝 B 冷隔 C 错型 D 砂眼 11.落砂后冒口要( A ) A 清除 B 保留 C 保留但修毛刺 D 喷丸处理 12. 制造模样时尺寸放大是为了( A ) A 留收缩量 B 留加工余量 C 造型需要 D 取模方便 13.型芯外伸部分叫芯头,作用是(D ) A 增强度 B 工件需要 C 形成工件内腔 D 定位和支撑芯子 14.手工造型时有一工具叫秋叶,作用是(C )

10机械《金属工艺学》复习材料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D )。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2、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B )。 A、≥1% B、≥5% C、≥10% D、≥15% 3、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D )。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4、珠光体是( A )。 A、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B、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C、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D、铁素体与莱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5、钢的含碳量一般在( B )。 A、0.77%以下 B、2.11%以下 C、4.3%以下 D、6.69%以下 6、为了减小淬火内应力和降低脆性,表面淬火后一般要进行( B )。 A、正火 B、低温回火 C、中温回火 D、高温回火 7、20Cr是( D ) 。 A、调质合金钢 B、中淬透性钢 C、高淬透性钢 D、低淬透性渗碳钢 8、下列是铸造特点的是(C )。 A、成本高 B 、精度高 C、适应性广 D 、铸件质量高 9、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 ( C ) 。 A、1倍 B 、2倍 C、 2.5倍 D、 3倍 10、焊接时,焊接电流主要根据 ( A ) 选择。 A、焊条直径 B、焊接方法 C、焊接接头 D、坡口 1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 )。 A、强度和塑性 B、强度和硬度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12、共析钢的含碳量为(A )。 A、Wc=0.77% B、Wc>0.77% C、Wc<0.77% D、Wc=2.11% 13、为保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轴、丝杠、齿轮、连杆等重要零件,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是(D )。 A、淬火 B、正火 C、退火 D、调质 14、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氮法。它是在渗氮罐中进行加热时,不断通入(B )介质。 A、氮气 B、氨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5、45钢是( B ) 。 A、碳素结构钢 B、优质碳素结构钢 C、碳素工具钢 D、优质碳素工具钢 16、机床的床身一般选(C )。 A 、焊接 B 、锻造 C 、铸造 D 、冲压

金属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p11)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2.缩颈现象 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 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段。 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 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洛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 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s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σ2.0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σ1-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 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σ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a K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 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韧性。HRC 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HBS 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HBW 布氏硬度它是指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的新型布氏度计。 第二章(p23) (1)什么是“过冷现象”?过冷度指什么? 答: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平衡结晶温度),这种线性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2)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

(完整版)金属工艺学题库及答案

金属材料热处理与加工应用题库及答案 目录 项目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2) 一、单选(共46 题) (2) 二、判断(共 2 题) (4) 三、填空(共15 题) (4) 四、名词解释(共12 题) (5) 五、简答(共 6 题) (5) 项目二热加工工艺 (7) 一、单选(共32 题) (7) 二、判断(共18 题) (8) 三、填空(共16 题) (9) 四、名词解释(共 5 题) (9) 五、简答(共14 题) (10) 项目三冷加工工艺 (13) 一、填空(共 3 题) (13) 二、简答(共 2 题) (13)

项目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单选(共 46 题) 1?金属a —Fe 属于(A )晶格。 A.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 密排六方晶格 D 斜排立方晶格 2?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Fe 3C 称为:(C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 珠光体 3.强度和硬度都较高的铁碳合金是 :( A )° A.珠光体 B 渗碳体 C 奥氏体 D.铁素体 4.碳在丫一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称为:( B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珠光体 4.硬度高而极脆的铁碳合金是: C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珠光体 5.由丫一Fe 转变成a —Fe 是属于:( D )° A.共析转变 B 共晶转变 C 晶粒变 D.同素异构转变 6.铁素体(F ) 是:( D )。 A.纯铁 B 混合物 C 化合物 D.固溶体 7.金属结晶时, 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B )。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D 固溶体 8.为细化晶粒, 可采用:( B 。 A.快速浇注 B 加变质剂 C.以砂型代金属型 D.固溶体 9.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C )。 A.体缺陷 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点缺 陷 10. 下列哪种是 高级优质钢:( C )。 A.10 号钢 B.T 7 C.T 8 A D.30Cr 11. 优质碳素结构钢“ 4 5”,其中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C )。 A.45% B0.O45 % C0.45 % D4.5 % 12. 优质碳钢的钢号是以( A )命名。 A.含碳量 B 硬度 C 抗拉强度 D 屈服极限 13. 优质碳素钢之所以优质,是因为有害成分( B )含量少。 A.碳 B.硫 C.硅 D.锰 14. 碳素工具钢的钢号中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 C )。 A.十分数 B.百分数 C.千分数 D.万分数 1 5 .碳钢中含硫量过高时,将容易引起( B )。 A.冷脆 B 热脆 C 氢脆 D.兰脆 16.选用钢材应以( C )为基础。 A.硬度 B 含碳量 C 综合机械性能 D 价格 17.属于中碳钢的是(B )° A.20 号钢 B.30号钢 C.60 号钢 D.70 号 钢 18.下列金属中, 焊接性最差的是( D )。 A. 低碳钢 B 中碳钢 C.高碳钢 D.铸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