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人体穴位治病功效歌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在学习中医时,我们经常需要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穴位众多,记忆困难,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首用古诗体写的口诀,帮助大家记忆人体穴位。
古诗口诀膝关右当重阳,外踝下寒谷。
内关中膈穴,足三里和地机。
尺泽、列缺、太渊,上巨虚下至阳。
足厥阴涌泉后,液门连督间。
后溪、神阙、睛明,风池、肺俞按之。
气海、关元、鸠尾,天枢、腰阳关。
天突、大椎、风府,百会、大横、璇玑。
曲池、关元、气海,袪瘴、肺俞、膻中。
气穴、三焦、中极,水道、神门八。
解析口诀这首古诗口诀以每句描述一个或多个穴位,按照人体从上往下的顺序描述的,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记忆。
首先是膝盖处的穴位,右膝盖处是“当重阳”,左膝盖处是“重阳之兄”。
这句话的意思是右关节下方有一个穴位叫“阳阴交”,而阳阴交的“兄弟穴”就在左膝盖下面。
接下来是外踝穴位,“外踝下寒谷”,这里是描述足外侧的穴位。
寒谷穴位就在足踝外侧前方。
然后是内关穴位,“内关中膈穴”,这个穴位在关节上方,和胃的位置差不多。
接下来还有足三里和地机,这两个穴位都在小腿前面。
接下来是手臂部分的穴位,包括尺泽、列缺、太渊、上巨虚、下至阳。
这些穴位都在手臂内侧,太渊和上府对喉咙有保健作用,尺泽和列缺则能调节经脉,巨虚和至阳能起到平衡作用。
然后是足部的一些穴位,包括足厥阴涌泉后、液门连督间、后溪、神阙、睛明和风池。
这些穴位涵盖了脚底和足部各个部位的穴位。
最后是身体上部的一些穴位,包括肺俞、气海、百会、曲池、袪瘴、三焦、中极、水道和神门八。
这些穴位主要是在胸部和腹部,包括头部的百会穴和曲池穴,肺俞和三焦穴位可起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这个古诗口诀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易学的方式来记忆人体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当然,掌握人体穴位需要多加实践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大穴特点和点穴治疗歌诀

36个大穴特点和点穴治疗歌诀百会一提二暖三安神,百病须向百会寻太阳太阳高悬令目明,去除头疾亦能行风池内风外风一并除,风池一穴锁头颅大椎通阳泄热解表证,大椎通络不需等膻中膻中调志理气兼,心胃同治中丹田中脘调胃止吐功能全,后天之本是中脘气海腹疾加之男女科,补气妙穴气海得关元关元交通先后天,灸摩延年不遥远天枢腑通便调积聚无,人身运转靠天枢带脉约束诸经胁肋外,妇科百病寻带脉合谷活血清热功效著,面口诸病用合谷肺俞喘咳热汗皆能除,肺脏诸病用肺俞心俞心病还需心俞医,神志病症亦能敌肝俞心情舒畅眼睛亮,肝病风动肝俞攘脾俞健脾化湿胃口开,脾俞统血止经带肾俞坚骨益智头发乌,阴阳同调用肾俞大肠俞调整肠腑大肠俞,通络调水皆能主八髎妇科圣穴是八髎,腰背疼痛保轻松足三里养生保健足三里,调理脾胃无人比太冲平肝降火用太冲,清窍助眠治眼红涌泉祛湿通络治失眠,引火归元用涌泉神阙神阙固精保下元,通经调水寿延年内关内关调胃止呕吐,呃逆心悸亦能主三阴交三阴交通肾脾肝,活血通经效不单委中腰背问题求委中,清热泻火去肿痛四白通络明目用四白,美白肌肤不需待至阳至阳通治胃心脑,引阴入阳没烦恼命门命门深处藏生机,温补肾阳精神提腰阳关通络止痛腰阳关,全身重量一穴端太溪滋补肾阴用太溪,镇静安眠堪称奇血海血海活血去疹风,养血调经温肢冷丰隆丰隆化痰第一穴,通络开窍是一绝阴陵泉健运脾胃利水湿,阴陵亦去妇科疾列缺头项疾患寻列缺,疏风止咳解表邪粱丘健胃消食用梁丘,脾胃急病此穴救人中醒神开窍掐人中,调水通经治急痛点穴治病歌诀1、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矫正颈椎点太阳,头痛头晕帮大忙;再加风池和玉枕,失眠多梦也无妨。
2、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颈4胸9一起上,矫正位置不能忘;喷嚏过敏从此消,一般不需药帮忙。
3、肩周炎等肩膀酸痛是信号,左肩酸痛防心脏:右肩酸痛肝胆肠,常按胸椎即可防。
4、心脏病、高血压调整胸2和胸3,心脏疾患可延缓;再加颈椎和曲池,血压异常可以治。
5、急性胃肠痉挛(疼痛)点按胸椎6至9,委中中脘三里求;疼痛何需再用药,保你从此不用愁。
中医穴位口诀

中医穴位口诀
中医穴位口诀如下:
1.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2. **心胸内关觅,肚腹三里求。
**
3. **腰背委中求,胁肋阳陵泉。
**
4. **膝股阳陵泉,踝跟照海眠。
**
以上穴位口诀可以方便记忆人体多个部位的穴位位置和功效。
具体功效如下:
1. 头项寻列缺:头部的穴位,如列缺穴,可以治疗头疼、颈项强直、咽喉肿痛等。
2.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可以治疗面部疾病,如牙疼、面瘫、鼻炎等。
3. 心胸内关觅:心胸部的穴位,如内关穴,可以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等。
4. 肚腹三里求:足三里穴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便秘等。
穴位的具体功效如下:
1.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部,可以通经活络,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
2. 阳陵泉穴具有舒筋活络,消除水肿之功效,主治股外侧肌疼痛、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3. 照海穴有滋阴清热、调经止呕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记忆穴位位置和功效。
针灸穴位歌诀大全

针灸穴位歌诀大全三里穴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穴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穴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穴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穴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穴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穴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
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
须将穴下针。
环跳穴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泉穴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穴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穴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按摩穴位治病歌诀

CompanyDocument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按摩穴位治病歌诀降压高血压病不可怕太溪太冲加曲池坚持按摩两月余若添杞菊地黄丸治感冒感冒发烧司空见肺俞拔罐按风池治耳鸣两耳嗡嗡听力降太冲行间和听会若因肾虚耳鸣响坚持按揉六七天治哮喘哮喘本是外邪侵预防为主抓关键哮喘痛苦在复发三个穴位搞定它;每穴不少二百下。
终生抛弃降压药。
降压明目祛肝火。
吃药打针家常饭;降服感冒弹指间。
肝火肾虚两堵墙;三穴联扑肝火旺。
太溪耳门威力强;肾气充盈消症状。
好发三夏与冬春;补气防感防过敏。
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冬春哮喘由风寒艾灸关元足三里夏季哮喘因暑湿肺俞印堂阴陵泉治心绞痛老年最怕心绞痛电话呼救很必要排毒人体排毒膀胱经坚持按摩促宣泄舒肝排气郁闷焦虑莫担心每晚按摩五分钟减肥心脑肝胆糖尿病人身自有减肥药中脘天枢两穴位睡后起前勤摩腹补足气血哮喘傻。
注重温阳即了然;脾俞拔罐太溪按。
按揉合谷足三里;按摩一季哮喘离。
稍有不慎就丧命;按摩郄门奏神功。
殷门委中要畅通。
毒素排出一身轻。
太冲行间为功深。
冲天怒气不伤身。
肥胖开路是先锋;别听广告瞎折腾。
饭后按摩三分钟。
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吃点自制二陈散治糖尿病得了糖尿不可怕再配四个天敌穴上消燥热伤肺腑按摩鱼际和太溪中消胃燥津液伤调理中消补胃阴祛除热邪内廷功上午起就未经旺治颈椎病何因导致颈椎痛刺激风府手三里调制更年期女人最怕更年期症状全由阴虚致坚持按摩两穴位肾阴补足精神爽穴位刺激功效显;疗效巩固不反弹。
云苓泡水当茶喝;消渴顽症定能克。
口渴多饮小便多;胰俞拔罐十分钟。
口渴尿多便秘常;胰俞内廷太溪强。
一天两次按摩通;迎头痛击效最明。
骨骼肌肉不平衡;一朝疼痛无踪影。
烦躁失眠性欲低;六味逍遥能补益。
太溪太冲为功奇。
一生不知更年期。
补肾强体人体瑰宝属肾经太溪复溜涌泉穴头晕耳鸣腰酸疼只需按摩太溪穴膀胱阴道前列腺都是肾虚惹得祸脚底奇穴属涌泉头目胀疼也可疗肾俞关元阴陵泉关元气海足三里皮肤清洁灰头土脸皮偏黄实因胆经有淤塞每晚坚持敲胆经配合点揉太冲穴祛痘脸颊前额痘痘生全因胃火炎上致后天赔补胜遗赠;各怀绝技显奇能。
记住这些“穴位治病歌诀”,可让你终身受益

记住这些“穴位治病歌诀”,可让你终身受益感冒治病取穴歌诀:风寒感冒风门池,列缺合谷一并治。
风热感冒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使。
咳嗽治病取穴歌诀外感咳嗽大肠肺,肺俞列缺合谷配。
痰湿侵肺内伤咳,手足太阴经穴得。
肺俞太渊章门用,太白丰隆疗效可。
肝火烁肺内伤咳,阳陵太冲肺尺泽。
眩晕治病取穴歌诀:气血不足眩晕记,百会脾俞气三里。
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
痰湿中阻需运脾,丰隆中脘关解溪。
高血压治病歌诀:1)曲尺、足三里。
(2)风池、太冲。
头痛配印堂、太阳。
失眠配安眠、神门。
心悸配郄门、内关。
头痛治病歌诀:风邪袭络头痛癫,通天百会与行间,率谷太阳侠溪侧,上星头维合谷前,后顶天柱昆仑穴,阿是均用要记全。
肝阳头痛取肝胆,风百悬颅侠行间。
气血不足头痛补,任督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足三里,肝脾肾俞与合谷。
三叉神经痛治病歌诀:第一支取攒竹、阳白、鱼腰;第二支近取四白、巨髎、颧髎;第三支取承浆、颊车、下关;三支端均可取合谷、三间、内庭。
面瘫治病歌诀面瘫阳明辅少阳,风合太翳颊地仓。
痹证治病歌诀行痹膈海痛肾关,臑俞肩髃髎在肩,着痹商丘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连。
肘曲天合外尺泽,阳池溪外腕骨腕,腰身水沟夹脊背,髀部环跳居髎悬,承风秩边阳陵股,膝部犊梁阳陵关,申照昆仑丘踝部,辩证选穴病可安。
腰痛治病歌诀太阳督脉治腰痛,肾俞夹脊是委中。
胁痛治病歌诀实证胁痛足厥阴,少阳期门支沟进,太冲阳陵足三里,肝胆胸胁病是因。
虚证肝肾期门寻,行间三里三阴交。
痿证治病歌诀治痿独取阳明经,上支髃池谷溪行。
下支梁丘足三里,髀关解溪刺可轻。
痫证治病歌诀百会人中发作痫,醒脑熄风后涌泉,间歇鸠尾及大椎,腰奇间使丰隆间。
癫狂治病歌诀开郁化痰癫安神,心肝脾俞隆神门。
狂证治病歌诀泻热醒脑治风狂,风府水沟与少商,隐白大陵曲池刺,丰隆水电针妄想。
不寐治病歌诀不寐神门三阴交,随证配穴证可消。
脏躁治病歌诀脏躁内关人中,神门涌泉丰隆。
心悸、怔忡治病歌诀心悸怔忡心肝经,心俞巨阙郄神清。
中医十二原穴歌诀

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一、命门穴,手腕关节中央,心神圣位挥。
命门穴是人体“燃油”之所在,其位置在手腕关节的正中央。
命门穴有神灵之意,用于提升保健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5-10分钟。
二、神门穴,千层门中央,提神醒脑痛忘挥。
神门穴位于千层门的正中央,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神门穴来治疗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按压时可用食指、中指交替轻揉,每次5分钟左右。
三、天突穴,辅助神门,气血交汇挥。
天突穴位于心口的正中央,是一处气血交汇的要点。
用于辅助神门穴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起到激活心灵的作用。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四、督脉穴,身腰椎中线,保健全身挥。
督脉穴是人体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养生保健的核心穴位。
其位置在腰椎的正中线。
按摩督脉穴可以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食指轮流压按,每次5-10分钟。
五、任脉穴,脐中点上下,脏腑调和挥。
任脉穴位于脐中点正上方和正下方,是整个人体的气血调节中心,能够调和脏腑的运行。
任脉穴经常按压可防止内脏下垂、改善肠胃蠕动等症状。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六、关元穴,下腹部中央,精气盈仓挥。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央,为人体“生命之门”,是一处盈仓之所。
按压关元穴对于增强内脏功能、防止疾病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七、中极穴,会阴部中央,调理五脏六腑挥。
中极穴位于会阴部的正中心,是整个人体的调理之所,其特别适宜用来调理五脏六腑。
按摩中极穴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八、气穴,下颌骨下缘,气血通畅挥。
气穴位于下颌骨的下缘,与口鼻的气息有关,气血通畅。
按摩气穴可以帮助人体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
按压时可用食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九、膻中穴,心下印,通脉调和挥。
膻中穴位于心下印处,是心脏的“总指挥”,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人体穴位治病功效歌诀
尺泽喘咳痛肋胸,列缺头痛咽肿宁,
合谷面口鼻齿患,曲池肩臂痛必松,
肩禺臂痛无力举,迎香鼻塞即时通,
地仓口歪不能语,颊车齿痛与中风,
下关耳鸣上牙痛,天枢泻痛气上冲,
三里主治肚腹病,内庭胀满牙病停,
脾胃生育三阴交,水肿腹坚找阴陵,
神门失眠心惊悸,后溪肩背并耳聋,
听宫亦治耳中病,攒竹一刺目即明,
脏腑俞穴皆在背,都治该脏与腑病,
腰背委中求最灵,昆仑头痛目眩终,
太溪一补滋肾水,曲泽烦热呕吐宁,
内关胃痛心胸满,外关头痛热病清,
翳风耳鸣颊肿好,瞳子寥治眼病灵,
风池感冒头痛用,听会治病同听宫,
环跳能治腰腿痛,风市冷庳瘫痪动,
阳陵肋痛鹤膝肿,绝骨手足不遂行,
侠溪胆火头目晕,太冲肝阳上亢平,
命门火衰用艾灸,大椎泻热功最洪,
哑门专治不语症,百会脱肛尸厥醒,
人中神志不清醒,关元益气壮阳功,
一点就灵的点穴治病术
穴位分布与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图文)
男女人体经络穴位图集
一、腰部扭伤点穴救治术
一般练武之人活动之后致使腰肌损伤,要5-6天才敢活动,影响了练功进程,下面介绍的就是令你在数分钟内即可令伤者行走自如。
点穴法:不论摔伤哪侧腰肌,即先按那侧大拇指后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之后双侧的“太冲穴”再按一分钟。
注意:1、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点穴术
脚腕扭伤的机会比要不还要多,是各种扭伤的总和,而且轻微的扭伤即严重影响活动,本法最简单: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约3 - 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点穴治病术
1、⑴.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穴、合谷穴、百会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鸡冠血点入鼻内即醒)。
⑵.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愈穴、檀中穴、神门穴。
附:内治法:昏死后用白糖冲热酒,用白糖二至三两冲热酒饮服,不引酒者用温开水冲白糖愈堕愈妙,无论受伤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轻心。
如牙关紧闭用半夏在肋边擦,牙关自开灌入。
如无半夏打开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安全实用。
⑶.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阳穴、檀中穴按摩片刻即可。
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岁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⑷.中暑(俗称发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内关穴、人中穴以醒为度。
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钟,待其醒后取坐势,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
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医不得:取道旁热土围在病人肚脐周围,围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
内服药法:用陈皮、藿香各15g,研末冲服,如未带药用白姜水冲服。
刮痧法:在患者胸颈腹肩等用手指钳提,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
⑸.脑震荡手法急救:昏时可掐人中,拿肩井穴、合谷穴等。
一般昏伤除掐人中,拿足跟脉外,可拿腋下筋,肩胛骨旁筋。
⑹.鼻出血急救:用左右拇指轮流往眉心向上接连推向发际多次,然后用力按压印堂。
用线扎中指中出,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
耳内吹气法:两人同时对患者两耳吹气,吹至十至二十次。
按老商穴、少商穴止血,老商穴位于拇指与第一指关节之间,确定方法有:
①、平伸拇指,由指尖中央向第一指关节中央延伸1.75cm至1.85cm处,或指甲低部中央向下0.5cm 至0.6cm处。
②、用另一手指点按此穴会有酸胀感。
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中央,与老商穴同线。
左按左,右按右。
本法经多年验证,效果非常好,可当即止血。
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一些急症或常见病发作时,往往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发生意外,
在此种缺医无药的情况下,掌握几招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常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的救治时间。
1.指压太阳穴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捏压合谷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陷压人中治休克: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按压劳宫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
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5.指压少商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6.指压内关止呕吐: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
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7.点压天枢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8.捏脚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
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9.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0.点压阳陵泉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
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11.点压三阴交治肾绞痛: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12.点压至阳缓解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
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