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配方施肥技术35页PPT
番茄的施肥技术

留绿色,叶片变薄,一般无褐变、坏死现象,叶片基部还 出现灰黄色斑点。
• 防止措施:在番茄生长期或发现植株缺铁时,用0.5%~
1%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
缺 铁 症 状
番茄的矿质营养——锰
• 锰: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促进氮素代谢,促进硝态氮还原, 减少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利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果实含糖量及维生素C的含量。
• 缺锰: 番茄缺钼时,老叶先褪绿,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
呈黄色斑状,叶边向上卷,叶尖萎焦,渐向内移;轻者影 响开花结实,重者死亡。
• 防止措施:在番茄生长期或发现植株缺钼时,用
• 缺氮:番茄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呈纺锤形,初期老
叶呈黄绿色,后期全株呈浅绿色,叶片狭小而薄,花序外 露,俗称“露花”;叶脉由黄绿色变为深紫色。茎秆变硬, 呈深紫色,富含纤维。花芽黄色,易脱落,果实变小,富 含木质。
缺 氮 症 状
番茄的矿质营养——磷
• 磷:
磷参与番茄多种关键生理过程,磷存在于一切 活细胞内,磷对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过程所起作用不可 替代;番茄幼苗缺磷生长停滞,叶背紫红色,成叶呈灰 绿色,蕾、花易脱落,后期出现卷叶。
• 防止措施:增施含镁肥料,如硫酸镁、氯化镁、硝酸镁、
氧化镁、钾镁肥等,这些肥料均溶于水,易被吸收利用; 也可在番茄生长期或发现植株缺镁时,用1%~3%硫酸镁 或1%硝酸镁溶液叶面喷施。
缺 镁 症 状
番茄的矿质营养——硫
• 硫:
• 促进氮素代谢,参与蛋白质、酶和叶绿素的合成,并 对淀粉合成有影响。能够显著增加番茄的单果重,但对 品质影响不大。
番茄施肥技术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课件

青岛海利尔 市场部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内容提示
一、番茄栽培管理技术 二、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三、番茄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一、番茄栽培管理技术
1.选种选苗:应选择抗病、高产、大果型、 品质优良、较耐储运品种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2.种子(种苗)处理:
在浸种前,晒种2—3天 消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 冲洗干净,再在温水中浸泡5小时。 培育壮苗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2)药剂防治:
移栽前、开花期和膨大期 防治药剂: 恒喜800倍, 灰复600-800倍交替使用 沾花前后及时用药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四)番茄炭疽病
1、症状
初生水渍状小斑点 黑褐色同心轮纹病斑 湿生朱红色液质小点 致果实腐烂,易脱落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2、发病条件
1)幼果期: 24℃左右、多雨、露重、湿度大时易发生
• 卵 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初产淡黄色,后变为黑褐色, 有卵柄,产于叶背。
• 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 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 蛹 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 -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二)番茄白粉虱
• 生活习性: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 每个产142.5粒。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 产卵。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二、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真菌性病害 晚疫病 早疫病 炭疽病 灰霉病
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 病毒病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一)番茄晚疫病
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 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 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加工番茄施肥技术

加工番茄施肥技术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提高钾肥在基肥中的比例。
(3)提倡膜下滴灌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氮钾肥用量可比一般灌溉技术减少1/4至1/3左右。
(4)结果初期适时适量追施或者喷施硼肥和钙肥。
2.施肥量及比例(1)一般沟灌番茄园,目标产量8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15~18公斤/亩;目标产量6000~8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16~18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目标产量4000~6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
(2)膜下滴灌番茄园,目标产量8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12~15公斤/亩,磷肥(P2O5)7~8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目标产量6000~8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9~12公斤/亩,磷肥(P2O5)6~7公斤/亩,钾肥(K2O)7~9公斤/亩;目标产量4000~6000公斤/亩时,施用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
(3)沟灌番茄,氮肥总用量的40%作基肥,30%作盛花期追肥,30%作果实膨大期追肥;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
膜下滴灌番茄,氮肥总用量的20%作基肥,80%作追肥,从*果穗开花时追*次氮肥,每隔5~7天追*,连续6次,前3次每次追肥量各占总氮量的15%~20%,后3次每次追肥量各占总氮量的10%~15%;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如果有溶解性好的磷、钾肥,膜下滴灌条件下可将40%左右的磷、钾肥用作追肥。
(4)结果初期叶面喷施硼肥和钙肥,每次用硼砂0.05公斤/亩、水溶性钙肥0.15公斤/亩,连续3次;盛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每次用量为1公斤/亩.。
设施蔬菜栽培学(番茄)PPT课件

4.苗床管理
①温度管理
发育时期 播种到出苗 出苗到分苗 分苗到缓苗 缓苗到练苗 练苗到定植
白天温度 28~30 ℃ 20~25℃ 26~32℃ 20~25℃
20℃
夜间温度 16~18℃ 13~15℃ 16~18℃ 13~15℃
5~8℃
9
②水分管理:
播种到分苗-土壤不浇水。分苗前一天浇一次水。 分苗到定植前-一般不浇水。如果土壤过干可浇小水或
18
追肥时期:第一花序坐住果,第二穗果和第三 穗果开始迅速膨大时各追肥1次
追肥量:每667 m2可施尿素15~20kg、过磷酸 钙 20~25kg或磷酸二氢铵20~30kg, 追肥要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19
3.植株调整
①插架或吊蔓: ②整枝打杈:单干整枝,留3~4穗果,每穗留
3~5果。也有采用连续摘心整枝或 多次换头整枝。 ③摘叶:后期要及时地打掉下部的病叶、老叶、黄 叶及病果和畸形果。
6
④床土消毒:
用40%的甲醛300~500倍液喷撤床士,翻一层土 喷一层,然后用塑薄膜覆盖,密封5~7d,揭开晾2~3d 气味散尽即可使用
7
3.播种
①播种量:一般667m2播种30~50g。 ② 浸种催芽:温烫浸种 ③播种 播前苗床浇透水,水渗后撒一层细土,将种子
均匀撒播,播种后覆细土0.5cm。
设施蔬菜栽培学
(番茄)
2007.3
1
五、塑料大棚春季早熟栽培
❖ ㈠品种选择 ❖ ㈡培育壮苗 ❖ ㈢定植前的准备 ❖ ㈣定植 ❖ ㈤定植后的管理 ❖ ㈥采收
2
㈠品种选择
❖ 选择早熟或中早熟、且耐弱光、耐寒的品种。 ❖ 常用品种:西粉3号、佳粉15号,L402、毛粉
西红柿种植技术ppt课件

早疫病:其最主要特征是不论发生在果实、叶片或主茎上的病斑,都有明 显的纹,所以又被称作轮纹病。果实病斑常在果蒂附近,茎部病斑常在分杈 处,叶部病斑发生在叶肉上。病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从气 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结 果盛期发病严重。在气温20~ 25℃,相对湿度80%以上或阴雨天气,病害易 流行。重茬地、低洼地、瘠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以防 为主,从苗期始每隔7-10天喷药,带药定植。效果显著。药剂防治强调发病 前预防,可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5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脐腐病: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 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腐烂。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 、缺硼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此病喜高温、干旱环境。发病盛期为5~9 月。偏施氮肥、土壤有机质少、土壤干燥、土壤含盐量高的田块发病重。 蚜虫:把辣椒加水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把桃叶加水浸泡一昼夜, 加少量生石灰过滤后喷洒;把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生石灰撒施;每亩用洗 衣粉400~500倍溶液60~80千克,连喷2~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生产中可制作大小15×20厘米的黄色纸板,在纸板上涂一层10号机油或治蚜 常用的农药,插或挂于蔬菜行间与蔬菜持平。有翅蚜一见到黄色纸板,便纷 纷降落其上,机油黄板诱满蚜后要及时更换,药物黄板使蚜虫触药即死。
西红柿种植技术
一、特性
番茄是喜温蔬菜。幼苗期已是花芽分化期,要求白天 温度20~25℃、夜温13~17℃,低于12~C的气温花芽 分化不良,畸形花和畸形果增多。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 2l~26℃,35℃停止生长,33℃以上引起高温落花落果, 15℃以下出现低温落花落果。番茄喜光,整个生育期要求 光照充足,光照不足易引起徒长,推迟开花,落花落蕾多, 且容易发病,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栽培中要合理密 植,并坚持整枝打杈。pH6.8~7.2最适合,青枯病害明显 减少,因此,酸性土壤栽种要增施石灰,这样既可减少青 枯病,又可防止裂果,增进品质,提高产量。番茄需肥量 较大,氮、磷、钾的配比以1:l:2为宜。
大棚西红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4 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选取 本次研究试验地选择在永靖县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的西红柿温室大棚内开展试验。西红柿品种选择赛贝娜(73472)。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为每千克22.7毫克, 碱解氮每千克143.1毫克,有效磷每千克为134.64毫克,速效钾 为每千克124.34毫克,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 分别为每千克1.6毫克,9.54毫克,9.14毫克和4.64毫克,土壤 PH值为7.56。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过程中设置三个处理区域,分别为空白对照区 域,不是任何肥料。常规施肥区域,每亩施入尿素25公斤,磷 酸二铵15.6公斤,完全腐熟的鸡粪59.6公斤。配方施肥区域, 每 亩 施 入 磷 酸 二 铵50公 斤, 尿 素80公 斤, 硫 酸 钾30公 斤, 配 方肥45.8公斤。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区域,小区面积13平米,重 复两次,随机排列。西红柿株距和行距为43*50cm,每亩定植 3100株。 1.3 田间管理 首先,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20%的氮肥为基肥施入,剩 余的氮肥分六次作为追肥施入其中,每次用量相同。第一次在 第一穗果膨大期施入,进入盛果期后分别分为5次追施。磷酸 二铵1/3作为基肥施入其中,剩余的分为两施入。钾肥一半作为 底肥施入,一半分两次追肥施入。基肥和追肥都采用穴施,施 于两株西红柿的中间。对照组施入任何肥料;其次,做好其他 管理工作。西红柿定植之后,要周一做好各种管理工作。西红 柿现蕾开花之后标志着蹲苗结束,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灌溉了, 大概每隔十天浇水一次,番茄生长过于旺盛要喷施适量的助壮 素。灌溉后要保持地面温度在20度左右,并减少防风量。西红 柿进入盛果期后,要保持适宜中的温度,大棚内温度维持在20 度左右,土壤含水率的维持在20~25%之间,这个时期要注意 给予西红柿充足的光照,要经常性的擦拭塑料薄膜,每次浇水 前要喷防虫防病喷雾并及时摘下已成熟的果实以防止脱落。适 当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乙烯利对番茄催熟,将500-1000PPM乙烯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西红柿

品 种
• 三大系统 • ①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 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
• ②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 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
• ③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 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 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
土
•
壤
番茄对土壤的适应力较强,要求也不太严格,但以排水良好,土
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为适宜。番茄对土壤通气条
件要求较高,土壤含氧量达10%左右时,生长发育最好,当土壤含
氧量低于2%时植株枯死。番茄要求土壤最适酸碱度为中性偏酸,
pH值以6一7为宜。番茄在盐碱地上栽培生长缓慢,易矮化枯死,
晚疫病
• 防治方法: • ①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 ②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 病残体; • ③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 ,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 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 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 •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品 种
• • • • • • • • 按类别分:杂交品种、常规品种 按用途分:鲜食番茄品种、罐装番茄品种 按果色分:粉果、红果、黄果、绿果、紫色 按果型大小分:大果型、中果型、樱桃型等; 按果实形状分:扁圆形、圆形、高圆形、长形 按果肩有无分:无肩、绿肩等 按果实熟性分:早熟、中熟、晚熟等 按栽培茬口分:早春保护地品种、早春露地品种、越夏保护地品种、 越夏露地品种等 • 按生长习性分:无限生长品种,有限生长品种(自封顶品种)
番茄栽培技术PPT课件

第18页/共39页
搭架与绑蔓
番 茄 长 至 30 ~ 40 厘 米 高时,应插立支架后,再 进行绑蔓
第19页/共39页
保花保果
生长调节剂处理
浓度为20—50mg/L的对氯苯氧乙酸 浓度为20—30mg/L的番茄丰产剂2号
人工授粉
第20页/共39页
植株调秧倒茬。
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 脉地区,大约在16世纪 末或17世纪初明代万历 年间传入我国,到二十 世纪初,城市郊区才开 始有栽培食用。
高营养蔬菜,食用成熟 果实,每100g鲜果含水 约95g,碳水化合物2.53.8g,蛋白质0.8-1.2g, 维 生 素 C15-25mg , 胡 萝卜素0.25-0.35mg及多 种矿质元素。
选 晴 天 进 行 , 用 硫 磺 4g , 锯末8g,于晚上7点每2米一 个点堆放锯末,摊平后上层 撒一层硫磺粉,倒入少量酒 精,逐个点燃,24小时后放 风排烟。
第12页/共39页
翻 地 施 基 肥 、 造 底 墒、做小高畦
定植前,每亩可用腐熟猪牛 粪 1000 公 斤 , 过 磷 酸 钙 50 ~ 10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在畦 面 , 深 翻 30cm 。 起 畦 规 格 可 采用采用 1.3~1.7米(含沟), 其中沟宽0.3-0.5m,沟深0.2m 左右。畦向以南北方向为好, 植株接受光照均匀。 二行植, 株距40~50厘米,双干整枝。 如果阳光充足,可适当密植, 亩 植 1500 ~ 2000 株 。 或 可 采 用单干整枝,株距20~25厘米, 亩植约3000株。
第13页/共39页
第14页/共39页
定植 开定植沟,摆苗并培
土稳坨,浇定植水合垄, 开暗沟覆地膜。
第15页/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