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第一篇: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周次: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周次: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科学上册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内容(按课时分):1. 第一课:物的不断变化实验一:观察燃烧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认识燃烧的特点。
实验步骤:准备一根蜡烛、一根细木棍,点燃蜡烛后靠近木棍,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木棍靠近火焰处变黑变软,说明燃烧会产生光和热。
2. 第二课:用什么消除垃圾实验二:观察与洗涤剂搭配的清洗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洗涤剂的清洗能力,认识洗涤剂的作用。
实验步骤:准备一杯水和一小块油脂,先将油脂放入水中观察,然后将几滴洗涤剂放入水中再观察。
实验结果:油脂放入水中不易分散,加入洗涤剂后,油脂被分散并悬浮在水中。
3. 第三课:电流形式实验三:制作简易电流表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存在形式,制作简易电流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验步骤:准备一块铜板、一块锌板,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加上指针,观察。
实验结果:电池正负极之间有电流通过时,指针会偏转。
4. 第四课:电能的探索实验四:电能与汽水灯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实验步骤:准备一瓶汽水、一颗锌片、一些铜片,将锌片和铜片放入汽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实验结果:锌和铜在汽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电流,转化为电能。
5. 第五课:力的作用和体积的变化实验五:气体的压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将两个球充气,对比两个球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充气后的小球比大球更有弹性,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有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预期结果;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 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 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课时安排建议我们xxx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十九、二十周:复习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愿意动手,善于操作。
缺点: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此外,学生在活动中往往费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这本书分为四个单元,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三、教育目标科学探究:1、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2、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最初想法,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概念的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指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精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观察、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一、实验一:清洁力比较实验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不同洗衣粉对污渍的清洁力,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准备三个相同颜色、相同大小的布片,分别在布片上涂抹一层不同洗衣粉制成的糊状物。
2.在三个水盆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的清水,加入适量的不同洗衣粉,并搅拌均匀。
3.将三个涂有洗衣粉糊的布片分别放入三个水盆中,利用手搓洗30秒钟。
4.观察三个布片的清洁程度,并总结不同洗衣粉的清洁力。
二、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选择几种不同的固体物质(如盐、糖、硫磺等)。
2.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并加入相同量的水。
3.搅拌一段时间后观察各杯中物质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来。
4.比较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并总结规律。
三、实验三:树叶的观察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准备几种不同的树叶样本。
2.观察每个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描述记录下来。
3.比较各个树叶的特征,并总结不同树叶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4.讨论树叶的功能和意义。
四、实验四:洋葱细胞的观察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洋葱细胞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取一个洋葱,切片后将一片洋葱片放入显微镜下。
2.调整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在几个不同的视野下观察。
3.绘制洋葱细胞的示意图,并标注细胞核、细胞质等器官。
4.讨论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五:电路的组成实验教学目标:通过组建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
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