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还未用-语文知识拓展积累与运用训练材料之30-面对语文中考 专题学习与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之2

合集下载

29-语文知识拓展积累与运用训练材料之30-面对语文中考 专题学习与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29-语文知识拓展积累与运用训练材料之30-面对语文中考 专题学习与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语文知识拓展积累与运用训练材料之二十九直击语文中考专题学习与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考查要点】1.要恰切地了解成语的含义。

2.要了解成语的使用范围。

3.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4.要分辨成语的语体色彩。

5.要注意成语的音节配合。

【复习指导】1.基础理论。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类型多样,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结构严谨,用字不可随意更换或增减。

成语有的是口头传来的,如“一清二白”、“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是从书面上得来的,如“一鼓作气”、“草木皆兵”、“风和日丽”、“虎啸猿啼”;有的是从字面上理解含义的,如“水落石出”、“临危不惧”、“兵不厌诈”、“冰天雪地”;有的需要了解所含的历史故事、典故才能理解和解释,如“叶公好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博士买驴”、“伯仲之间”、“前度刘郎”。

成语在实际运用上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使用成语,就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识辨字词,领悟语义。

在平时有些人由于未能真正理解其所使用的成语的意义,只是凭着平时所粗略记识的语意读音和自己的推测,就乱套一些“成语”,例如,把“披星戴月”写成“披星带月”;把“破釜沉舟”写成“破斧沉舟”。

出现这种表达的错误,就是因为对成语意义理解不准确所造成的。

如“蔚然成风”有些人就写成“尉然成风”。

“蔚”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尉”指古代一种官名。

官名又怎能“成风”呢?又如“脱缰之马”写成“脱疆之马”,“缰”指拴牲口的绳子。

“疆”指边界、境界,这马又怎会懂得脱开边界呢。

再如“食不果腹”亦多被人写成“食不裹腹”,“果”是充实、饱的意思,“裹”是包、缠的意思。

这个成语怎能理解为:“吃东西不缠紧肚子”的呢。

还有如“荼毒生灵”,也常被写成“茶毒生灵”,“荼”古书说的一种有毒的苦菜。

“茶”指一种可作饮料的树木。

如果茶会毒害生灵,还有谁去喝茶呢!综上所说要正确地使用成语,首先就必须领悟好成语的语义,识辨成语所使用的字词。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积累与运用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积累与运用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积累与运用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一、字音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

中考对常用字读音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的第1题中,属于难度较低的试题。

考查的字大我是多音字和易误读的形近字。

这些字大多属于日常应用范围,但因为习惯或方言影响容易读错。

总之,如果想准确无误地做好此类试题,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认读形近字在汉字中,字形相近的字很多。

有形相近音相同或相似的,有形相近音义都不同的。

针对形近字形成的不同情形,我们在辩论时就可以采取三种相应的措施:1、从字音上区别,如“诞”和“蜓”,前者读作“dàn”,后者读作“yán”。

2、从字形上区别,如“己”“已”“巳”三个字,观察比较它们外形上的异同,可知其区别就在于上半部分的“口”是否完整。

3、从字义上区别:如“俊、骏、峻、竣、浚”五个字,可从形旁上注意辨析。

(二)巧妙识记多音字下列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及中考复习中不妨一试。

1、据意定音法多音多义字的各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

如“禅”有两种读音,但凡与“帝王”有关的词汇就读“shàn”,而凡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就读“ch án”,根据这种音义关系,我们就不会读错“禅让、禅师、禅宗”等词语。

2、据性定音法性,指词性。

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

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

如“劲”字,当它是名词时,读“jìn”,当它是形容词时读“jìng”,所以,“干劲”中应念“jìn”,“劲拔”中应念“jìng”。

“盛”字做形容词时读“shèng”,如丰盛、茂盛;做动词时读“chéng”,如盛饭。

“还”用作动词时读“huán”,如还书、归还;用作副词时读“hái”,如还有、还剩等。

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附答案 (一)

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附答案 (一)

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附答案 (一)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中考即将到来,为了备战中考,我们需要加强语文的总复习。

其中,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在此,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理解与运用专题词语及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与运用专题词语:专题词语是中考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积累并学会运用,可以提高语文总分。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专题词语。

专题词语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中具有一定意义的词汇。

因此,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

理解专题词语需要清楚词语的基本含义和在该领域中对应的意义,如“朝气蓬勃”在日常语境中指年轻、有活力,而在农业领域,指较新的农作物。

2.学习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不同的专题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搭配方式和用法,例如“曲高和寡”与“贵族气十足”意思相近,在语境上的运用也不同。

3.掌握词语的派生和变形。

专题词语的派生和变形词汇也是中考考试中常见的,例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是“植物”的两个派生词汇。

二、理解与运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学习并熟练掌握成语的意义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

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

成语是语言中的诙谐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喻意和象征表达。

2.学会运用成语的语境。

成语的运用是一个熟练的过程,不仅需要了解其语义,还需要掌握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用法和搭配。

3.掌握成语的派生和变形。

如“得鱼忘筌”和“杀鸡取卵”都是“圣人谈性情”的派生词汇,不能只学会原词,而要了解其派生词汇和变形。

总之,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是我们通往语文高分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意义,用法和搭配的同时,我们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附专题词语及成语:专题词语:1. 慷慨解囊:形容大方解困,慷慨助人。

2024届河北省区域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2024届河北省区域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2024届河北省区域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积累与运用说明:共三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字音字形的使用和辨析。

(共4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共6分)[甲]一场 (精彩、精致)的文化盛宴,为夏日(cōng lóng)的北京再添繁盛![乙]这个小小的鱼丸美食,引得天下美食家纷至(tà lái),赞赏有加。

[丙]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作品,描绘的是同学们对太空的向往和对未来的 (愿望、憧憬)[丁]继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跨界融合,成为文化遗产活化创造的魅力所在。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cōng lóng) ②(tà lái)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2分)①绚丽( )②魅力(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2分)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共6分)[甲]在朝气 (蓬茸、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hán yǎng)民族文化。

[乙]幕布微微翘起一角,一丝白光从天地之间的(fèng xì)处挤了进来。

[丙]儿童文学清浅但不 (肤浅、浅薄),相反,因为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创作者肩负着影响甚至塑造儿童精神世界的职责,所以写作要求更高。

[丁]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hán yǎng) ②(fèng xì)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2分)①塑造( )②氛围(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09:名篇名句默写(讲义)【课标要求】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考查重点】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常见考点:(1)直接默写型;(2)理解型默写;(3)运用型默写(4)归类型默写。

【主要题型】1.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常考题型,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2.在综合性学习中以语段综合的形式融合其它考点综合考查。

【命题趋势】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为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的必考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突出情境性,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要求填写名句,也有一些地区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融合考查。

【备考策略】首先课本要熟。

因为不管那种考查,内容基本来自学过的课文内容。

所以,我们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必须烂熟于胸。

在这个基础上,对那些经典名句,更要了然于胸,它们是考试的重点,掌握了它们基本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认真领悟。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默写,理解领悟都是必须的。

只有充分理解领悟了诗文含义,才能根据要求默写。

因此,对古诗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上,要认真读懂文字,深刻领悟字、词、句、篇,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再次结合试卷。

我们在理解了以上的这些特点后,还要结合参考本地试卷。

因为全国各地不同地方试卷风格差异很大,题型和考点偏好更不一样。

在复习准备中,一定要结合本省市试卷命题风格,参照历年试卷题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考点1:直接默写型主要形式为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根据下句默写上句,或给出诗歌名和作者。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整首诗或补充完整整首诗歌,难度较低。

【例题剖析】【例1】(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字音字形部分(35分)1、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搪塞(sāi)卑劣(lüâ)哀悼(dào)名讳(huì)B.玷污(zhàn)驿站(yì)瞥见(piē)逊色(xuân)C.溺水(nì)匿名(nì)诘责(jí)讹诈(zhà)D.缄默(jiān)干涸(hã)畸形(jī)歼灭(jiān)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A.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B.一座座雄伟而风格jǒng()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巴渝大地上拔地而起。

C.别看他笨手笨脚、大腹便便()的样子,跑起来可没几个人追得上。

D.如果你能成为今晚的幸运观众,将会获得一张齐秦演唱会的入场quàn()。

3、找出并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9分)随心所浴()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名列前矛()穿流不息()安部就班()才蔬学浅()眼花潦乱()4、根据提示要求填空。

(4分)某校巧用四个读音相同的“jìng”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的校风。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19分)5、为下面的句子配上适当的关联词。

(4分)(1)()工作再困难些,他()不会退缩的。

(2)()主人盛情邀请,我们()不要推辞了。

6、为下面句子的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积累与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积累与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积累与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一、积累与运用1、字音字形复习目标:正确、端正、清晰地书写汉字,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题组训练(一):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物质简单, 心灵富有。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在湛()蓝的天空下, 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yán()屋顶, 显得格外辉煌。

——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②那种恬()静, 那种清yì(), 常令你耳清目爽, 心旷神怡, 这种朋友, 可遇而不可求, 得此朋友, 是你一生的造化。

——选自孟庆果《如水的朋友》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庇护(bì)青睐(lài)一曝十寒(pù)B.痴心(zhī)真谛(dī泉水淙淙(cónɡ)C.湍急(tuān)亲昵(nì)风流倜傥(tǎnɡ)D.滂沱(pānɡ)拯救(zhěnɡ)怒发冲冠(fà)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校园的清晨是那样美丽, 草坪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草儿带着晶荧的露珠, 校园的一天从阅读每一张笑脸开始。

B.在这年年岁岁的轮回中, 我们终将走过光阴, 走过苍桑, 走过回忆。

C.青春尤如一首歌, 让你用如火的激情唱出它的旋律。

D.亲情是无私地给予, 不是无限地索取。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6.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答题。

上亿年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地球连锦不断的地理诗篇, 在这幅异彩纷陈的画卷中, 我们的未知永远多于A, 我们的想象始终需要证实, 不管是沧海还是B, 大自然的精彩不会因为我们的懵懂而tuì色。

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解析)

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解析)

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解析)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姊妹(jiě)倜傥(tì)____________诡谲(jüé)慷慨淋漓(kǎi)B.遏制(è)倔强(jiàng)髀间(bì)大彻大悟(chè)C.秩序(chì)骈进(pián)发酵(jiào)花香鸟语(1iǎo)D.晕眩(xùan)顷刻(qīn)侦缉(jī)彬彬有礼(bīn)2.(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qiǎo),意味应是深长的。

B.每个花苞都是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

D.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2022·贵州铜仁·统考一模)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旁鹜wù____________ 侍候shì____________盘桓huán____________ 吹毛求疵cīB.拘泥ní____________ 瘦削xuē____________怯懦qiè____________ 轻而易举yìC.中伤zhòng____________ 谚语yàn____________契合qì____________言不及义jíD.恣睢zì____________ 拮据jié____________囫囵hú____________鸠占雀巢què4.(2022·贵州遵义·统考一模)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烙印(lào)____________ 热枕____________ 神采奕奕(y ì)____________ 雕梁画栋B.莅临(lì)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 味同嚼蜡(ju é)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C.慷慨(gài)____________ 绽开____________ 栩栩如生(x ǔ)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D.狡黠(xiá)____________ 伫立____________ 一气呵成(h ē)____________ 不屑置辩5.(2022·贵州铜仁·统考二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____________羁绊轻歌慢舞____________纷至沓来B.辐射____________烦燥无精打彩____________李代桃僵C.安详____________蔓延矫揉造作____________人情世故D.云霄____________秘诀走头无路____________鸠占雀巢6.(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由衷:由于血气方刚:正纷至踏来:重复,多B.遁形:隐藏美不胜收:胜利抑扬钝挫:转折C.旁骛:追求瞬熄万变:呼吸菙菙暮老:渐渐D.热忱:情意油光可鉴:照一气呵成:呼气7.(2022·贵州遵义·统考一模)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污秽(suì)嗥鸣气冲斗牛(dǒu)如释重负B.什物(shí)愧怍酣然入梦(hān)祸不单行C.冗杂(rǒng)缄默戛然而止(jiá)不知所错D.襁褓(qiǎng)狡辨怒不可遏(è)轻歌曼舞8.(2022·贵州铜仁·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gòu)嗔怪(chēng)恣睢(suī)狼籍鸠占雀巢B.拮据(jù)晌午(shǎng)修茸(qì)取缔怪诞不经C.斡旋(wò)蝉蜕(tuì)濒临(bīn)烦躁世外桃源D.喝彩(hē)校正(jiào)恪守(kè)落第正襟危坐9.(2022·贵州黔东南·校联考一模)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到____________ 东施效颦:皱眉头____________ 走头无路:尽头B.荣鹰:承受、承当沓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心无旁骛:追求C.矜持:慎重,拘谨拈轻怕重:抓、捏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明白D.国殇:为国战死者坦荡如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锲而不舍:刻10.(2022·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百年以来,中国青年不负祖国重托,他们获得民众的崇敬是当之无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拓展积累与运用训练材料之30直击语文中考专题学习与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之2【考查要点】一是辨析病句,一是修改病句。

辨析病句,是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只有辨析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对病句进行正确的修改。

对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

在中考中,对修改病句的考查更多的是采用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自己动笔修改。

应该指出的是:在实际考查中,辨析和修改病句,常常与词语及标点的使用以及修辞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复习指导】1.病句的定义。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

考纲对“病句修改”这部分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并且明确规定了病句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三部曲:(1)读。

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

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

语法无误析事理。

2.考点解析。

(1)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②词序不当③分句次序不当④主客体颠倒请看以下例句:例1.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例2.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是: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例4.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

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这是一道中考题的A项,是作为正确选项出来的。

但由于试题编制者的疏忽,也造成了语病。

例5.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

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2)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请看下面例句: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

“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

“安排”会议内容、时间等还可以,“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

例3.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英明”不能修饰“面孔”。

例4.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兵。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横眉立目”不能修饰“站”。

例5.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

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例6.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补脑液”不能是“验方”。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③请看下面例句: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

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

“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

这样,只有在“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通顺。

例4.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解析:谓语重复。

“莅临”就是“来”。

例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

“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句式杂糅②前后脱节请看以下例句: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

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

”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解析:前后脱节。

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

(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①代词指代不明②数目不确切③范围不确定④歧义请看以下例句: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

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

“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

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

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

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

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小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缺的补,成分缺少什么补进什么。

多的删,成分多余的要删去,次序不当的要调,用错的词,要改换。

修改后的结果要符合语法规律,要合乎逻辑要求。

【跟踪训练】:1.下列句子结构完整的一项是( )A.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由于美国大学忽视理论的应用,使美国有用的科学技术人才逐年减少,产生了人才危机。

C.在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处处见瀑布,这里有“瀑布之乡”的称号。

D.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2.用符号法删去下列句子的多余成分。

A.这个问题,我在思想上考虑了很久,一直没有解决它的好方法。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看到同学们的进步,老师从内心感到高兴。

3.下列各句搭配得当的一句是( )A.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雪白的墙,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D.晚会上,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4.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A.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答案】1.【解析】C正确,A、B缺少主语,D缺少宾语。

【点拨】A句的主语隐蔽于介词短语之中,“他”放在“从”之前,主语显露了,成分齐全了。

B句,应该作主语的词语。

前头使用了使令性动词,使句子缺少主语,删“使”。

D句,描绘缺少宾语,补人“情景”。

(B句还可删“由于”也就有主语了) 2.【解析】A删“在思想上”,B删“不再”,C删“地球”后的“不”,D删“从内心”。

【点拨】造成“成分多余”的原因之一是语意重复,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常犯重复毛病,“考虑”必然是在思想上,因此删去“在思想上”。

造成“成分多余”的另一种原因,是多用否定词,造成语意相反。

如B关了电门,应是阻止了电流通过。

多使用了“不再”,变成了关电门,电流通过了。

3.【解析】A种植与果园搭配不当。

B一支与歌声搭配不当D气功不是文艺节目C正确。

【点拨】词语的搭配,主要从语法、逻辑角度分析,通常要从主谓、动宾、定语和状语与中心词、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搭配,A项属于违反逻辑的问题,文艺节目概念的内涵不包括气功。

4.【解析】D正确,A、B、C词序不当。

【点拨】A项,再,应放“没有”之前。

B项,“两千多年前”应放文物之前。

C项,应是先学习,再执行,才符合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