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15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卖炭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卖炭翁》

《卖炭翁》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二、字词理解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湖心亭看雪》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二、字词理解(1)字词注释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武汉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训练十套及答案

武汉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训练十套及答案

武汉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训练十套及答案武汉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训练十套及答案基础知识运用过关提示:熟记1-4题各题得满分的方法,并根据此法认真推敲。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陶冶(yě)慰藉(jiè)饥肠辘辘(lù)B、冗杂(rǒng)拮据(jié)前瞻后顾(zhān)C、热忱(chén)桑梓(zǐ)拈轻怕重(niān)D、魁梧(kuí)端祥(xiáng)莫明其妙(mò)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振作精神、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冷静运筹、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谦虚谨慎、淡定超然?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是()A、___援引___“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话称,___的表态意味着___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作出表率。

B、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C、我省将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的科学体系,规范记录每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并将其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

D、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B.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C.优秀的人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词四首》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一、原文及翻译(1)破阵子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2)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二、字词理解(1)破阵子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作:像,如。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四首》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原文及翻译(1)渔家傲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2)江城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二、字词理解(1)渔家傲: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诫子书》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诫子书》

《诫子书》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二、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三、中心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知识点专题训练大全
字音字形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萌发翩然簌簌孕育物候刺槐适宜连翘呈现
细胞夭亡蟾蜍囊胚哺乳分泌濒临脊椎两栖
覆盖遗骸携带陨石膨胀似乎和蚌棕树偷袭
鸟巢藩篱蜥蜴顷刻面颊拨水啄米嘈杂过滤
洨河纤细点缀对称丘壑蔓延檐漏池沼模样
蟠龙矗立湛蓝御道气氛檀木帷幕煞风景憎恶
絮说惶急规矩菩萨辟头掳掠惧惮针灸淡薄
疮疤哀悼差使奔丧浦口嘱托踌躇妥帖迂腐
晶莹颓唐捆扎克扣灰黯落魄名誉糟糕答应
赚钱唏嘘稀罕嫉妒震颤猝然呵斥处置伎俩
巡捕焦灼吊唁跋涉文绉绉荻港歼灭阻遏疟子
疟疾寒噤仄歪瓦砾地窖鞠躬拂晓竹篙骨骼
琐屑赋闲凹凼门槛着落尴尬伛偻镶嵌取缔
滞笨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箱箧恍惚蜿蜒屹立
转弯抹角张皇失措名副其实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情有可原从容不迫迥然不同雕镂琢磨盘曲嶙峋鸣钟击磬池馆水榭惟妙惟肖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前瞻后顾骇人听闻穷愁潦倒如履平地京尹拥毳衣炉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