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人问: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是什么?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滇池污染成因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滇池因为多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成为我国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湖之一。
针对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本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一、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滇池周边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污染水体。
2. 农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农田,使用农业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品通过地下水、农田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营养成分显著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3. 城市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以前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需要,致使部分污水流向了附近的河湖中。
二、滇池污染的危害1. 滇池的水质变劣,导致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严重影响当地渔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滇池周围的土壤经常被工业废水、农田排放的化学物质和污水所污染,使得种植作物和喝用水的质量受到影响,对当地村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3. 滇池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会使得污染物质向河流和地下水体扩散,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
三、滇池治理情况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
截至目前,滇池治理所取得的成果有一定进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关闭不合法企业:政府关停了滇池周边一部分的不合法企业,从源头上杜绝工业废水的入河。
2. 加大治理力度:政府提前进行重大污染源企业的排污许可和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
3. 加强环保宣传:加强对周边企业、村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和水源。
4. 新建污水处理厂:滇池周边地区,政府在逐步建设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和农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总之,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力求让滇池成为中国的清流之一。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滇池作为中国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泊,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们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
然而,近年来,滇池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这对于湖泊的生态系统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滇池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滇池污染的成因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许多工业企业直接排放废水和废气,其中一些废水可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滇池,造成水体质量的恶化。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经过洪水或者直接流入滇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
此外,养殖业的养殖废弃物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城镇和居民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滇池。
这些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对水体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4. 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滇池周围的农田和山地存在严重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
随着土壤被冲刷走,其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流入滇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滇池污染的治理方法针对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治理方法,以恢复和保护湖泊的水体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理方法:1.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处罚机制,确保生产者合规排放。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滇池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进入滇池。
3. 推广环保农业技术:鼓励农民采用低风险、低排放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业源污染。
4. 强化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强对滇池周边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和护坡措施,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5. 提倡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昆明市关于滇池污染治理报告范文

昆明市关于滇池污染治理报告范文尊敬的各位朋友:今天就来给大家唠唠咱昆明滇池的污染治理这事儿。
一、滇池的“病症”滇池啊,以前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老人。
那湖水的颜色有时候看着都吓人,一股怪味儿,湖面上还时不时漂着垃圾。
为啥会这样呢?一方面,周围的生活污水直排滇池,就像好多人都往一个干净的锅里乱倒脏东西。
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少,那些化肥、农药随着雨水就流进滇池了。
还有啊,一些工业废水也偷偷摸摸地往滇池里跑,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二、治理措施——对症下药。
# (一)污水治理。
1. 生活污水。
咱就先从生活污水下手。
政府花了大力气来修建污水处理厂。
就像给滇池周边的每个小区、村子都安上了一个大“净水器”。
现在污水都得乖乖地先进污水处理厂,经过一道道工序,把脏东西都去除掉,变成干净的水才可以放出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乱排了。
而且,还铺设了好多污水管网,把分散的污水都集中起来,就像把乱跑的小羊都赶到羊圈里一样。
2. 工业废水。
对于工业废水那可是零容忍啊。
环保部门就像一个个严厉的警察,天天盯着那些工厂。
要求工厂必须自己先把废水处理到合格标准才能排放,如果不听话,那就狠狠处罚。
很多工厂都更新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现在排放的废水都干净多了。
# (二)农业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也不能忽视。
咱们开始推广绿色农业,告诉农民伯伯们少用那些污染大的化肥和农药。
还搞了一些示范田,让大家看看用生态的方法种地,产量也不会低。
同时呢,在农田和滇池之间搞了一些生态隔离带,就像给滇池围上了一层防护网,把那些可能流进滇池的脏东西都拦住。
# (三)湖泊清淤与生态修复。
1. 清淤工程。
滇池里堆积了好多淤泥,这些淤泥就像滇池肚子里的坏东西,散发着臭味还占地方。
于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淤工程。
这就好比给滇池做一次大扫除,把湖底的淤泥都清理出来。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各种大型设备在湖里忙活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清理自己的蜂巢。
2. 生态修复。
光清理还不够,还得让滇池自己有恢复健康的能力。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滇池明珠”之美誉。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将就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滇池污染原因1、农业污染云南省是全国降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农业占据了云南省的70%面积。
然而,农业污染也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废物、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成分复杂,而且含氮量、磷含量高,这些化学物质形成了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源,导致水中富营养化,从而引发大量的藻类增殖,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威胁。
2、城市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废水和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成为滇池水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源。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长期存在违法排污企业等问题,更加严重增加着滇池的污染。
3、旅游景区污染滇池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
然而,旅游开发中建设的众多旅游设施、餐馆、宾馆等,都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大量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滇池治理措施1、强化管控政府应该在滇池周边建立网络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增加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严格限制有污染记录的企业的生产。
另外,加强对流域、乡、村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农民污染管控意识,保障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滇池水质治理方面的巨大资金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开展滇池生态环境保护、水体净化等各项工作。
3、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该对滇池水环境进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体系和环保机构,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滇池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人能够做到“环保、绿化、爱护自然、讲究水资源”。
总之,滇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向更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滇池污染治理的报告范文

关于滇池污染治理的报告范文尊敬的[报告对象]:大家好!今天来和大家唠唠滇池污染治理这档子事儿。
一、滇池的往昔与现状。
滇池啊,那曾经可是云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想当年,湖水清澈得像镜子似的,周边的自然风光美得不像话,鱼虾满湖,水鸟成群,是多少人心中的人间仙境。
可如今呢,唉,滇池病得不轻啊!湖水变得浑浊不堪,还时不时散发着一股臭味儿,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突然蓬头垢面还一身馊味。
这污染主要体现在好几个方面。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湖面上经常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蓝藻,尤其是到了夏天,那蓝藻就像一层厚厚的绿油漆,铺在水面上,看着就让人心塞。
滇池周边的垃圾也不少,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堆在滇池边,有些还直接被冲进了湖里。
还有啊,污水的排放也没得到很好的控制,周边的一些工厂啊、居民区啊,污水管就像一条条黑色的小蛇,偷偷地往滇池里吐着脏水。
二、滇池污染的原因。
这滇池为啥会变成这样呢?咱得好好说道说道。
一方面,这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太快了,就像一辆开得疯快的汽车,只顾着往前冲,没顾得上身后的滇池。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就跟着猛增。
那些工厂呢,为了赚钱,环保措施没跟上,各种工业废水就这么毫无顾忌地排进了滇池。
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视。
滇池周边有不少农田,农民伯伯们为了让庄稼长得好,化肥、农药用得那叫一个多。
一下雨,这些化肥和农药就跟着雨水流进了滇池,就像一群不速之客,给滇池带来了很多麻烦。
还有就是滇池自身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了。
湖中的水草、湿地这些原本是滇池的保护神,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能够净化湖水、调节水质。
可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这些水草被过度打捞,湿地被大量开垦,滇池就像一个没了盔甲的战士,变得脆弱不堪,很容易就被污染给打败了。
三、滇池污染治理的措施。
# (一)污水治理。
1. 截污工程。
咱得先把污水的源头给堵住啊。
政府可是下了大力气搞截污工程,就像给那些偷偷排放污水的小蛇都戴上了紧箍咒。
沿着滇池修了好多污水收集管道,把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都集中收集起来,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然而,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滇池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滇池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污水排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随着昆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等成分无法有效去除,直接进入滇池,导致水体污染。
第二个原因是农业和畜禽养殖的污染。
滇池周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使用的化肥、农药和饲料等,通过农田径流和雨水渗入水体,使得滇池水质出现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不善。
滇池作为中国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部分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导致了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垃圾等排放物进入滇池,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针对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在城市污水进入滇池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应标准。
其次,加强农业和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养殖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质量和水体质量,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同时,加强河道管理,防止农田径流和雨水的营养物质进入滇池。
再次,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加强对旅游景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垃圾清理和处理,减少对滇池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加强滇池水质监测和数据分析,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对滇池生态系统的了解,及时掌握水体变化趋势和污染源分布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共同参与滇池的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xxxxxx林业科技大学摘要:滇池作为云南省境内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曾经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滇西人民,孕育了无数滇西文化,尤其是春城昆明,一直以来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命脉。
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昆明市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源源不断的污水直接排入滇池,从而使这颗明亮的高原明珠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本文从滇池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滇池污染成因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xx污染成因治理综述1.前言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1】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乡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向滇池排放的污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之滇池自然演替已进入衰老期,湖盆变浅,湖水滞留时间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速度加快,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水质的恶化,不仅制约了昆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损害了昆明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的声誉,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滇池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整治环境,治理滇池”,已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治理滇池是一项十分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据2000年监测资料,在滇池流域污染物产生量中,生活源和面源占绝对多数【2】,可见生活源和面源营养性污染物在滇池营养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在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生活源和面源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2.xx污染现状滇池污染已经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
为了净化滇池水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已经投入超过40亿元经费来治理滇池污染。
这些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以及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环境的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污染。
目前,滇池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最近一些年来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务院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水体污染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0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入金沙江。
滇池现在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千米,整个流域都在昆明市管辖范围内,是昆明市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滇池也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主要功能是观光旅游、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动植物保护区等。
滇池的历史大约有340万年,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滇池的水位逐年下降,湖水逐渐变浅,从过去的150年内水面面积由500平方千米缩小至297平方千米。
滇池长期以来一直是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但由于滇池地处昆明市区下游,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
滇池水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
2007年滇池外海水质均为劣五类水质,水质污染【3】已十分严重。
3.xx污染成因3.1xx水体环境及自然演变滇池由陷落构造形成,按湖泊的产生发展规律,目前处在湖底升高,湖盆变浅,湖面缩小的老年阶段,老化速度很快【4】。
于此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5】致使滇池老化与其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如表1)、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表1 1987年、2002年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变化Table1 Change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Dianchi from 1987 to 2002水土流失强度微度轻度xx强度1987年面积/km2383.12513.671561.93457.15比重/% 13.117.653.415.62002年面积/km2 350.70517.52023.0026.74比重/% 12.017.769.30.9绝对面积变化/km2-32.423.83461.07-430.41相对面积变化/%-8.460.7529.52-94.15据统计,电话此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1953年的59%下降到1983年的16.5%,平均每年下降0.32%【6】.湖面水生植被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占滇池水面积的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8%,生物量由过去的1363.1g/m2(鲜重)下降到136.7g/m2【7】。
余国营【8】等于2000年通过全面调查滇池水生植物,并同20世纪50年代做了对比,发现滇池水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由100多种下降到15种),耐污植物增加,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
3.2滇池水污染源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
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
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大量未吸收、未降解化肥随回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沟渠和湖泊;流域内农村每年还产生大量周体废物和废水。
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道。
滇池地处磷矿区,大量磷质不可避免地进入滇池水体。
这也是造成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9】。
除了外源污染(伴生于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入湖污染物沉降和积累)之外,内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滇池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底被一层厚厚的底泥所覆盖.它所含有的腐殖质和有机质也成为了水体的污染源之一。
据研究滇池底泥仅0.3m深范围内所含的磷就达187446t,是水体中所含磷的500倍【10】。
因此当水体中氮磷浓度下降的时候,底泥中的氮磷就会自发向水体中释放出来,成为了新的污染源。
3.3水体水质恶化成因3.3.1人口大幅增长与水资源紧缺近年来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去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增加。
加上昆明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省内外人到昆明发展和居住,由此昆明市人口猛增。
外来人口已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4%,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00多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从而造成流入滇池的污水逐年增加,3给滇池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型湖泊,年蒸发量4.55×108m,没有大江河补给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区。
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900立方米/人,降到目前的250立方米/人,分别为世界、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的、和。
与此同时,地处滇池流域的昆明市水资源浪费惊人。
滇池流域雨季集中在每年5~10月份,因为经常下大雨和暴雨,每一场大雨将地面上的污水和污物全部带入滇池,加重滇池的污染,而滇池又在昆明城区下游,所有的污水都流入滇池。
3.3.2污染类型多样,污染严重滇池的污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原因: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
其中,生活污染是滇池水污染的“大头”,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55%。
滇池污染最严重的是农田化肥流失和农村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由于滇池附近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有一部分农作物不能吸收的化肥流入滇池,再加上城乡结合部、滇池附近的农村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形成固体废弃物倒入滇池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这种污染每年都在增加。
由于滇池水流缓慢,出水口在其西南部海口,而滇池重污水在北部,北部污水流到出水口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如此缓慢的时间,使得大量有害物质沉积到湖底,再次污染滇池。
3.3.3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乡镇企业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解放初期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曾经一度达到55%,由于人为的破坏,森林植被迅速减少,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而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流域总面积的36.8%。
现在昆明市已投入资金714万余元,组织实施了滇池面山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幼林扶育0.5万亩。
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50.6%,流域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滇池流域内共有7000多家乡镇企业,由于乡镇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一般无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水多积聚在乡下田地中,一下大雨便污染周围环境,并对滇池造成污染【11】。
4.滇池治理方案分析针对滇池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可根据不同的成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
4.1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滇池流域匮乏的水资源,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水域的生态环境用水,致使河湖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也是滇池水污染异常严重并难于治理的重要原因。
因此,增加区域水资源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4.2以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对滇池入湖河流实施总量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这是滇池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加之湖泊水流不畅,人湖污染物大量溶解并沉积于底泥,进出湖物质量不平衡,从而加剧了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发生。
因此,减少入湖污染物量是治理滇池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根据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的滇池水功能分区及2030年滇池水体总体达到Ⅲ类水质保护目标的要求,以2030年滇池水质保护目标作为控制目标,模拟计算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及滇池各人湖河流的纳污能力,实施对滇池各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其中将内源作为入湖污染负荷部分进行总量控制【12】。
4.3加强水污染治理,阻止污水入湖水污染治理,其污染源头控制是根本,人湖湖滨带建设减少污水人湖等末端治理是补充,并以水环境容量作为其水污染治理后入湖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