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廷教育哲学分解

合集下载

张楚廷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业

张楚廷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业

张楚廷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整理Edith)素质教育和张楚廷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他的素质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素质的养成、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内容。

他的理论对我国正在打理推行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张楚廷的素质教育思想1. 素质教育及其形成张楚廷认为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它经过内化过程而形成,除天赋的某些要素外,它主要是后天养成和获得的;人的素质是通过对文化知识进一步吸收消化溶解而获得的,这个吸收消化溶解的过程即心理学上的感应、体悟、体验,所以在素质的形成中,人的心理系统尤其是非认知心理非常重要;知识对于人的素质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知识并不是素质本身,人直接摄入的知识不能视素质,只有被被感悟到、体验到的知识才能成为素质。

2. 素质教育的内涵张楚廷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1)在素质教育目的体系中,人的发展是更基本、更根本的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把素质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学生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具体地说富有是指学生获得知识。

聪明是指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高尚是指情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和信仰方面的,这一目的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三个方面(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进步、面向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教育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育过程不仅是认知心理的变化,更有值得关注的非认知心理变化。

知识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增强对素质的改善有基础性的作用,但这些方面不能直接解决情感、信念、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3)就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言,张楚廷先生认为学的内容很多,然而第一内容是学做人,学着成为人,成为更完善的、更高尚的人;同时他强调人文课程在德育、使学生亲近自然、改善青少年的思维品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认为若要大智大慧,就不能缺乏直接探讨真善美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这些人文教育;他还把培养学生的自信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认为只有在对自身的自信、对自己学校的自信的基础上才能生成对民族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

人本观下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

人本观下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
得的集理来自 与实践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家和高等教育
学家 。他执掌湖南师范大学1 8 年 ,用其高等教育思
想理 念把一个影响力有限的省级 师范大学发展成为 全 国知名 的 “ 2 1 1 工 程”大学 。张楚廷先生用其严 谨 、勤奋 的治学精神 ,书写 出3 5 部独 著和近6 0 0 篇 文章 。张楚廷先生多年致力于教育研究 和实践 ,涉 及教育的各个领域 ,但有一个 思想贯穿其研究和实 践的始终 ,那就是 “ 人本思想 ”。在张楚廷先生看
存储 、运用。
为 ,人作 为一 个 完整 的生命 即具 有记 忆力 、观 察 力 、思维力 、想象力等认知能力 ,还具有 内驱力 、
意志力 、调控力等非认知能力 。关于认知能力 ,他
非常重 视归纳 、直觉 、发散等能力 ,认为这些能力
有利于创造 、创新能力 的培育和发展 。而对于非认 知能力 ,认 为其是人 的整体力量 中的十分重要的能


张楚廷先生的人本观教 育思想
农” ( 农业 、农 村 、农 民 )的倒立等 。 而今天 提 倡的 “ 以人为本” ,可以说是一种正本 清源。这就 有了 “ 如今 的中国,人字越写越 大 ,从 政治学 的角 度 ,我们 看 到了最 基本一 一 人权 ;从社 会学 的角
在 中国高等 教育领 域 ,张楚廷 先生 是一位 难
不 只是进行物质生产 ,也进行精神生产 ;人不 只创 造 了物 质世 界 ,还创 造 了一个 精神世 界 ;与 此 同 时 ,人不 只创造 了物质性语言 ,人还创造 了精神性 语 言 。 那 是 人 所创 造 的 精 神 世 界 的 一 部 分 。 ” ‘ 人还 有 自审性 ,人 是 按 照 美 的规 律 来 构造 自 己 ,按 照美的规律来 打量 自己 ,按照美 的规律来获 得 新 的生命 。” 人 的 自育 性 就 是人 可 以 自我教 育 、自我 学习 ,而且必须是 自我教育 、学 习 ,教育 和学习是不可能替代的 ,必须靠 自己领悟 、消化 、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话题:张楚廷人是什么读书笔记知识产权马克思若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是必须以弄清楚“人是什么”为前提。

“人是什么”是“教育第一问”。

在今天相当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教育还没有自己的脑袋,那会让人感到另一种羞愧。

11文化在一般意义下仅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且可以不包括政治而只包括政治学、政治哲学。

文化与教育,经济与教育,政治与教育,都有关系,但关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是包含关系,后两者是平行关系。

12“教育就是教育”这一带着情感所说的话中所包含的理性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从教育自身来阐明教育。

17学校与工厂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的“产品”自己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

23马克思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有精妙的论述,他说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的生命,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5-26人自己可以反身回头来看自己,即反身性或自反性,这是“人的根本”质疑,人的根本特性之一。

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可令教育永远思索和寻味,它应是教育理论的立足之地,是教育学大厦的基石,亦应是教育之本源,亦应曰:教育之根本。

27-28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表达的是:人作为意识着、思想着的生命而存在着,生活着。

32卢梭:“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页)35马克思:“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人,这种声明其所以区别于其他生命,就在于这种生命可以其自身生命为对象,并通过这种对象性活动来发展自身,来增长自身,简而言之,就在于人具有反身性,并通过反身性而自增,而具有自增性,自反性与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这种生命那样灿烂。

39人的新生命是与价值、意义而同时存在的,它亦可称之为意义生命、价值生命,换句话说,人是可获得价值生命或意义生命的生命。

张楚廷--全面发展九要义

张楚廷--全面发展九要义
三、全面发展,学校和社会的义务
全面发展是人享有的权利,谁来保障这种权利呢?人自己!可是,人通常组织成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社会,因而,社会应来保障这种权利。如果社会没有尽到这种义务,它就有了毛病,就应当进行改革或变革,使之能很好地履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包括了尊重和保障人的发展权,人的全面发展权。尊重是一种态度,保障是一种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都是国家的义务。
全面发展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而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是个性发展,那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一模一样的全面发展。当马克思说丰富个性、自由个性的时候,就蕴涵了具体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一样的发展。丰富,自由,足以导致相对的实际的全面。
反之,能够设想有离开了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吗?即使是相似的、共有的东西也将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于一个一个人身上。
马克思在论述“多数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时,提到了“‘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15]
马克思在为了防止畸形发展而提出“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时,说那是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16]前已引述,马克思说到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生产才能”,“个人有许多需要”,爱好、志趣、需要、才能,等等,都是具体的实际的个性。马克思直接间接地大量论及了个性。由此亦看出,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是体现于个性发展的。
一、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
马克思说得很直接,很清楚:“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自己真正获得解放”[1]。让我们品味一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简单一点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人自己的解放,真正的解放,自己获得的解放。这句话不仅昭示了全面发展的含义,也昭示了人的解放的含义。这样,我们似乎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理解为人的解放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是人获得解放的一条坦途。

回到最基本——张楚廷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回到最基本——张楚廷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为 了人 的教 育一 张楚 廷教育思想 和教 育实践 的源和流


张楚 廷 先 生 对 ‘ ‘ 人是 什 么 ” 思 索 , 其 建 构 的 是 紧 紧 抓 住 — 个 核 心 : , 个 基 本 问 题 : 程 与 教 教 育理 论 的 基 石 , 是 其 人 本 教 育 思 想 的 原 点 。 人 两 课 也 学 展 开 的 。 特 别 是 他 的 人 观 ,, 的 追 问 , 课 张楚 廷 先 生 把 “ 是 什 么 ” 为 教 育 的 第 一 问 。 x" - J 人 对 人 作 程 和 教 学 问题 的研 究 及 对 教 - 、 等 教 育 和 中 国 他 认 为 , 要 回答 “ 育 是 什 么 ” 首 先 要 弄 清 楚 g 高 若 教 , 传 统 教 育 思 想 观 念 的反 思 和 清 理 , 他 教 育 研 究 “ ’ 是 人 , 霆什 么 , 是 教 育 内部 基 本 的 、 要 的 成 分 , 人 主 创 新 的 精 华 , 大 地 丰 富 和 深 化 了 人 们 对 教 - 本 只 有更 全 面 、 深 入 地 理 解 人 , 能 真 正 把 握 教 极 g 更 才 质 乓 现 机 制 的 认 识 。 实 育 的 特 征 。张 楚 廷 先 生 认 为 教 育 的 独 特 性 体 现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4 13 (0 80 —00 —0 G4 A 17— 70 20 )3 12 6
收稿 日期 :0 8 0 - 2 20 - 3 5
作者简介 :4 文仁义(90 )男, 16一 , 甘肃天水人, 教授, 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的 奠 基 人 ” 他 的 研 究 成 果 的 突 出 开 发 自己 潜 能 的基 本 途 径 , 是 教 育 展 开方 式 的 。 这

本土高等教育哲学的个性特征——读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

本土高等教育哲学的个性特征——读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
2oo8年 第 4期
高 教 探 索
H 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维授 的 《高等教育哲 学》
李 峻
摘 要 :张楚廷教授 的 《高等教 育哲 学》体现 了我 国本土 高等教 育哲 学的雏形 和 个性 。作品在 哲 学的建 构 方式 、哲学基础 以及 思维特征 上展现 了与其他 高等教 育 哲学著作 不相 同的特 点。
收 稿 日期 :2008— 04一 l5 作 者简 介 :李 峻 ,教 育部研 究生访 学基 地 厦 门大 学教 育研 究 院访 学博 士生 ,华 中科技 大学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博 士 生。 (福
建 厦 门/361005)
· 18 ·
维普资讯
从 上个 世 纪 80年代 以来 ,虽 然 我 国高等 教育学 获得 了学科 设 置 的行政 “合 法性 ”,但是 ,它 是建 立 在 我 国业 已形 成 的 “教育 学 ” 基础 之 上 的 .而 我 国 的教育 学 本 身就 是 一个 尚未 认 真 清理 、毛 病 百 出 的 教 育学 基础或 “蓝本 ”,建 立在 这 种基 础上 的 “高等 教育 学 ”也必然 是毛病 百 出的。
· 博士论坛 ·
本 土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的个 性 特 征
来 .教 育 哲 学 体 系 的 构 建 方式 大 体 上 有 两 种 路 径 。 一 是 以 哲学 为 基 点 来 阐述 教 育 问 题 ,这 种 方 式 最 大 优 势在 于借 用 哲 学 原 有 的逻 辑 体 系 , 阐发 出 严 密 完 整 的教 育哲 学 体 系 ,一 直 为 学 者 所 推 崇 。然 而 ,完 全 用 哲学 的观 点 、基本 原 理 来 研 究 教 育 问题 ,忽 视 教 育 自身 的特 殊 性 ,把 教 育 当作 哲 学 研 究 的 一 个 特 定 的对 象来 研 究 .其结 果 就 必 然 会 导 致 教 育 理 论 过 于晦 涩难 懂 ,脱 离 了 生动 活 泼 的 教 育 实 践 ,因 此 很 难 发 挥其 应 有 的 对 实 践 的指 导 作 用 ,它 往 往 受 到 实 践 界 的 指责 。二 是 以教 育 的基 本 问 题 为 蓝本 来 作 哲 学 分 析 。它 没 有 什 么学 科 逻 辑 ,也 并 未遵 循 学 科 建 构 的逻 辑 起 点 ,更 无 一 套 体 系 演 绎 法则 ,这 样 的 高 等 教育 哲 学 让从 事 高等 教 育研 究 的人 们 感 觉 到 缺少 一 些 韵 味 。 什 么 韵 味 呢 ? 就 是 哲 学 韵 味 !缺 乏 成 熟 而 实 用 的哲 学 导 向 。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对高等教育研究功力颇深,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高等教育“批判-行动研究”的典范,中国实践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他的全部教育学思想都凝聚在“教育学是人学”这个基本判断上,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真人”教育目标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力行之,《教育工作者的自省》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

标签:张楚廷;教育学;人学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是我国教育学界的宝贵财富,研究和整理张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教育学思想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认识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笔者与张楚廷先生的长期接触及对张楚廷先生教育思想的研读心得,在此试谈一点个人的领悟体会。

一、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代表人对“张楚廷先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这个论断,在教育学界大概不会引起多少人質疑,但对张楚廷先生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教育学家则可能分歧比较大。

仅从张楚廷先生著作等身这一点看他就足可以配得上“教育学家”的称号,①但我不认为他是一种学院派的教育学家,而是属于实践派的教育学家,所以我一般把张楚廷先生归为实践教育学一派,而且是作为“批判-行动研究”的代表人物出现的,②当然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1]。

张楚廷先生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三个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他的高论,甚至每年都出现好几次。

这当然表明了张楚廷先生的学术影响力之大,同时也表明这些刊物对张先生的敬重与偏爱,而张楚廷先生别具一格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扎实地对于活跃学术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们从张楚廷先生的文章中经常能够读到一种诗意的特质,能够读出张楚廷先生那种诙谐睿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辨识出他对现实状况的幽默讽刺和批判。

毋庸讳言,他是有资格这么做的,因为他具有一个成功的大学校长的经历,从而让人感到他的批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

浅析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

浅析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
2 0 1 3 年2 1 期
科技 嚣向导
◇ 高教论述◇
浅析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
陈 清 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 )
【 摘 要】 张楚廷素质教 育思想理论主要 包括素质 的养成 、 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 的关 系,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 内容 , 这一理论使我 们
2 . 张楚廷素质教 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2 . 1 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不矛盾 素质教育并非是对应试教育 的全盘否定 .它并不排 斥知识教育 。 的基础上才能生成对 民族 的 自 信、 对 国家 的自信 。 在素质教育 中, 张楚 在素质 教育中 . 知识学 习仍是基础性 的东西 . 只是要在 以人 为本的基 廷教授认为应更 多地 引导学生去询 问、 去发现 、 去欣 赏, 而不 是着重于 础上改进 我们的课 程体 系和教学方法 . 消除现有教 育的“ 应试 ” 弊端 . 说教 , 这样才能使学 生有更真切 、 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各方 面都主 使学生 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 使他们 的知识学 习提 升到一 个更高的层 动发展 ; 他还批评 了那种不 是靠学生体味到 、 感悟到 而是 硬塞的教育 , 次, 让他们在掌握知识 的同时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 使学生 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 的 、 远离心灵 的 、 很肤浅 的、 低 水平 的、 零 效果 的 不止具备知识 和能力 . 还要有对科学真理 的崇 尚 . 对祖 国 民族的热爱 . 或接近零效果 的教 育 . 他认为我 们 目前的德育效果 比较差 . 一个重要 对生活 的执着 、 对创造 的热情 因由就是方法上的赤 裸裸 2 . 2 素质教育 的着重点在心理品质 的培养 1 . 2 就素质教 育形式 而言 素质教育关注 的不只是知识 而是重视通过教育改善人 的思维 品 张楚廷教授认为素质的培养 中不 只是有 显性 的教育 . 还应该有隐 质以及人的非认知心 理品质 ; 它在认 可知识 与才能的重要性 、 必要性 性 的教育 , 而后 者的作用有 时比前者更重要 . 隐性文化通过 静态和动 的同时 , 更 着重 于人的质的发展 , 把 知识 、 能力 、 素质统一起来 : 它所 特 态来形成 , 它是一种观念文化 . 是通过 心灵传 递到课 程 . 是更强有力 的 别强调的是 学生的非认知 心理 的培养 和完善 . 它重视学生认知心理 和 人文教育 ;他认为那种贴标 签式的教 育实在 是太 缺乏教育意味 的、 拉 非认 知心理 的协同发展 。如果忽视非认知 心理 系统的作用 , 素质教育 大 了与受教育者距离的教育。因此 。 为使学 生在校 园里就能感受到 自 的主要 部分将 落空 , 因而所有有利 于情感健康 、 有 利于信念形成 、 有利 己的民族和 国家 .他们在校 内修建古代文化 名人 如屈原等的雕塑 : 在 于心理健全 的方法应特别 注重 。 图书馆 大厅制作 了体现中华几千年历史的巨幅浮雕 : 同时保护校 园内 2 . 3教师素养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至关重要 的历史 遗址 和古籍 ; 在学 校课 程中提高 中国古典文学等 的地位 : 邀请 教师 的个 人素养对 于素质教育来说是 非常重要 的 .在素质教 育 全国知名的学者 、 艺术家做讲 座 : 举办全 国性 学术会议 和全 国性活 动 中, 教师不是简单地塞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 。 而是要 以渊博 的知识 、 乃至 国际会议 , 让学生体验到国家、 看到世 界 ; 他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包 独特 的见解 、 广 阔的视 野引导学 生 . 教 给学生学 习 的方 法 、 思 维 的方 同时教师要 以高 尚的品德 和健全 的人格 . 以自己的大度和 自 信并 含着对学生 的许多教育资源 . 极可能给一个学 生更好地体验 自己民族 式 : 精神 和文化 的环境 .极有可能使学生更易感受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并 引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 培养学生对知识、 对科学 、 对生活 、 对 事业 、 对 国家和 民族 的热爱 ; 对他人 的尊重 、 关心 , 因此 , 我们 必须通过完 善 产生对 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 . 对 自己民族 尊严 的崇 尚 教师的继续教育体制和提高继续 教育的质量以提 升在 职教师 的素养 1 I 3 对于教师和学校管理在素质教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2 . 4校园文化建设 的重要 意义不 可忽视 张楚廷教授认为学校素质教育成 功与否 最终取决于教师 的素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爱萍
陈娟
连洁平
从哪里考查教育 人是什么 关系中的人
人发展什么
教育特性
人的问题 &
教育特性
讲课计划 09.05.12
陈晓静
陈雅丽
朱丽婷
教育公理
自由教育 教育社会性问题 END

一些感想
❖ 读完一遍混乱了就对了。 ❖ 我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的什么。 ❖ 亦幻亦真的境界。 ❖ 从中收获的快乐大于知识的获得。
——张楚廷.教育哲学,P3
谢谢!! 敬请批评指正!!

互动页面(05.05)
1、教育的目的 2、教育是什么 依存和依附 3、教育独立说 如何从教育自身看教育? 双重解释理论 4、反身性、自反性与自我反身性 5、如果教育和政治经济谁也不决定谁,那么教育的反作用也是不成立的。 教育是怎样为政治服务的?
我们这一组(排名不分先后)
❖ 最佳统筹奖:王爱萍 ❖ 最佳组织奖:陈亚丽 ❖ 最佳逻辑严谨奖:陈娟 ❖ 最佳认真学习奖:朱丽婷 ❖ 最佳技术奖:连洁平 ❖ 最佳情感支持奖:陈晓静
每个学科都像一颗大树那样,一方面向天上 伸展,另一方面其树根也向地下伸展。人们 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它向上伸展的树干和枝叶 ,比较不容易看到的是它向下奋力伸展的树 根。
张楚廷的教育哲学 (上)
厦大教育研究院
2009.05.12
王爱萍 陈晓静
陈 娟 连洁平 陈雅丽 朱丽婷
目录
• 张楚廷先生生平简介 • 《教育哲学》基本框架 • 讲课安排
张楚廷先生生平简介
(1937-)
湖北省人 。1955年考入湖南
师范学院数学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79年以后,历任数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后研
❖ 社会以辅导的方式去善待教育?
❖ 如何平衡特殊性和普遍性? ❖ 是谈类的人还是个体的人?
C
先后承担多项科研任务,,曲钦岳为科学家,同样成为当 今中国最杰出、最有治校成就的校长教育家”。-眭依凡
哲学是问了又问,问了一层又一层,问 了一程又一程,问了一成又一成……哲 学不仅问天、问地、问人,而且最重 要的是自己问自己,只问天,是物理 ,只问地,是地理,只问人,是伦理 ,问这一切并进而问自己,这才是哲 理。
——张楚廷
❖“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人是什么 ’,或者,‘生命是什么’,无疑是 教育必须面对的第一问” P24;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抓住了这个 根本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P27。
《教育哲学》框架 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
人是什么 关系中的人 人发展什么
教育特性
教育公理
自由教育

教育社会性问题

讲课计划 09.05.05
对口、适应、超越——张`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潘先生 6、是否存在一些真理性的东西适用于所有的时空?
互动页面
❖ 语言仅仅是工具吗?
❖ 批判唯物主义,又用唯物主义来解释?
❖ 存在决定意识? ❖ 教育成为人必需品的条件? ❖ 上层建筑与教育关系? ❖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 自由是人的本性? ❖ 求知中内在努力和外在教育关系? ❖ 自由教育是否有万能之嫌? ❖ 教育是什么? ❖ 自由教育相对与非自由教育吗?自由教育相对于职业教育
习教育学,并任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任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至2000
年。现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
A
现任学术职务有: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 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B
著述:学术著作80余部,其中独著30余部,涉及到哲学、教育学、 心理学、数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