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性质和用途_探究式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
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官能团、性质及用途。
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羟基与其性质的关系,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3.根据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目标】1.微观探析: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乙醇的用途;
2. 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制备与分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酒精、水等;
2. 实验原料:酒精、醋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开场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乙醇的主要特性;
2. 讲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用途;
3. 展示乙醇的制备方法,并进行简单实验演示;
4.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乙醇的性质。
第二课时:
1. 继续讲解乙醇的用途,并通过案例展示加深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制备和分离实验;
3.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性质和分离方法;
4. 进行小结,强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总结归纳: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自行探索乙醇的更多用途,如酒精的杀菌消毒作用等;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乙醇的生产和应用领域,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反思:
1.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乙醇教学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问题创设:有关酒的诗句、酒的文化、乙醇的用途。
(2)内容呈现:观察样本、实验探究、表格、图片、乙醇结构模型等。
(3)方法手段:探究、假设、讲授、讨论、模型、类比、归纳、查阅资料、科学抽象、思考与交流等。
(4)评价反馈:练习、写论文、师生生生交流等。
形成性练习
引出课题
由乙醇用途引入到本节课的知识中。
认识乙醇物理性质
降低难度
教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认识乙醇的性质、
引发学生思考乙醇的结构
模型准备,认识乙醇的结构,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物质性质。
准备实验仪器,做好学生分组,学习化学性质。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内化。
旨在复习学生对乙醇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min
语文课本
网络下载
实验
模型
实验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知识
要求写一篇有关乙醇的论文
学生背诵唐诗
阅读学案材料
观察乙醇
学生回答乙醇的组成
比较讨论,做出假设乙醇有怎样的分子结构
注意观察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现象
乙醇教学设计

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2)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醇的性质
(2)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
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结构及断键方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法、讲授、讨论、对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设计】
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
(A)CH3CH2OH (B)CH3OH
(C)CH3CHO (D)CH3COOH
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
当乙醇与钠反应时,键断裂;当乙醇与氧气反应(Cu作催化剂)时,键断裂。
【板书设计】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四、乙醇的用途。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区分乙醇与其他类似物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 乙醇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反应、酯化反应等。
3. 乙醇的应用:消毒剂、溶剂、饮用酒精等。
三、教学内容1. 乙醇的物理性质1.1 溶解性: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比较乙醇与水、氯仿等溶液。
强调乙醇与水的混合性质,以及乙醇与非极性溶质的相溶性差异。
1.2 熔点和沸点:向学生介绍乙醇的熔点和沸点,并解释其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 乙醇的化学性质2.1 氧化性反应: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如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等。
提醒学生要注意乙醇的可燃性,以及在进行氧化反应时要注意安全。
2.2 酯化反应:讲解乙醇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酯的反应原理,如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乙醇与其他有机酸的酯化反应。
3. 乙醇的应用3.1 消毒剂:介绍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杀菌原理,以及在哪些场景下可以使用乙醇进行消毒。
3.2 溶剂:解释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溶剂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讲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溶剂应用,如咖啡因从咖啡豆中的提取等。
3.3 饮用酒精:提醒学生乙醇的酒精形式,以及在饮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适量饮用、不开车等。
四、教学方法1. 针对性引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逐步认识乙醇的性质。
2. 实验演示:设置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乙醇的性质变化,加深对乙醇性质的理解。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彼此交流对乙醇性质的认识、疑问和发现。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乙醇性质认知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深度,考察学生对乙醇性质的理解程度。
乙醇与乙酸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人教版

《乙醇》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以乙醇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二、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看、闻、触”等活动,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2.通过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认知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概念。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
4.了解乙醇的用途,学会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感受乙醇带给社会的重要价值三、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乙醇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学生十分熟悉,在学习了乙烯及碳碳双键的基础上,结合乙醇的模型搭建、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深入学习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并从官能团转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包括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乙醇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钠的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
乙醇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从结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含有乙醇的物质,如白酒、酒精消毒液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共同的成分,引出乙醇的课题。
2、乙醇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向学生介绍乙醇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强调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乙醇的分子结构引导学生根据乙醇的化学式 C₂H₆O,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包括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4、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演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钠,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比较乙醇与水和钠反应的异同。
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
催化氧化:实验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在铜丝加热变黑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和液体的气味。
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引导学生从结构角度理解催化氧化反应的发生。
5、乙醇的用途让学生讨论乙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如作为燃料、溶剂、消毒剂等。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

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化合物。
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用于制备洗涤剂、溶剂、消毒剂等。
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乙醇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试剂,学生需要了解它的性质和用途。
本文将针对乙醇的性质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命名方法;2.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3.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乙醇的酸碱性和氧化性等;4.了解乙醇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命名方法2.乙醇的物理性质3.乙醇的化学性质4.乙醇在实验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命名方法教师通过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结构和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结构公式为CH3CH2OH,并解释其命名方法为1-羟基乙烷。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乙醇的基本结构和命名规则。
2.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或实验报告,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来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从而深入了解这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师继续介绍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和氧化性。
通过实验演示或实验操纵,学生可以了解乙醇与酸、碱、氧化剂等反应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4.探讨乙醇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乙醇在实验中的应用,如用作溶剂、脱水剂、消毒剂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实验设计活动,探究乙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从而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讲授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既传授乙醇的基本知识,又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深化对乙醇性质的理解。
2.讨论与实验设计:通过小组讨论或实验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乙醇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