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三章墙体
房屋建筑学3基础构造与墙体构造1

房屋建筑学3基础构造与墙体构造1第一篇:房屋建筑学3基础构造与墙体构造1基础构造3.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3.1.1 地基的分类基础: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
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凡天然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理后才能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等。
3.1.2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程度;2、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3、经济技术要求。
3.2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3.2.1 基础的埋深基础的埋深:从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
基础埋深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500mm。
3.2.2 基础的分类与构造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
其基础底面尺寸的放大应根据材料的刚性角来决定。
刚性角:是指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如图3-2中的α角。
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角可以用基础放阶的级宽与级高之比值来表示。
不同材料和不同基底压力应选用不同的宽高比(见教材表3-1)。
大放脚的做法一般采用每两皮砖挑出1/4砖长或每两皮砖挑出1/4与一皮砖挑出1/4砖长相间砌筑。
图3-2 刚性基础2、柔性基础: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有水平力和力矩等荷载的情况下使用,为了节约材料可将基础做成锥形,但基础最薄处不得小于200mm;或做成阶梯形,但每级步高为300~500mm,故适宜在基础浅埋的场合下采用(图3-3)。
房屋建筑学03墙体设计

房屋建筑学03墙体设计概述在房屋建筑学中,墙体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墙体既是建筑的支撑结构,同时也具有隔离空间、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在进行墙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结构强度、材料选用、墙体厚度、墙体布置等。
本文将对墙体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介绍。
墙体材料选择在进行墙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墙体所采用的材料。
常见的墙体材料有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砖墙砖墙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用的墙体材料。
砖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砖,例如粘土砖、蒸压砖等。
砖墙施工简单、强度高、隔音效果好,但是保温隔热性能较差。
混凝土墙混凝土墙是一种坚固耐用、抗震性能好的墙体材料。
混凝土墙施工简单方便,墙体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混凝土墙还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
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是以混凝土为主体,钢筋为增强材料的墙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墙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
但是钢筋混凝土墙施工相对复杂,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钢筋布置等工序。
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经济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墙体材料。
墙体厚度设计墙体的厚度是墙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墙体厚度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结构强度墙体的厚度与墙体的结构强度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墙体所承受的荷载进行确定。
例如,在承重墙体设计中,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确定墙体的厚度,以保证墙体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稳定。
隔音效果墙体的厚度对于隔音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墙体的厚度越大,隔音效果越好。
因此,在进行墙体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墙体厚度来提高隔音效果。
保温隔热性能墙体的厚度对于保温隔热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墙体的厚度越大,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在墙体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保温层、选择保温材料等方式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完整版)房屋建筑学-----墙体的基本构造

混合砂浆:有一定的强度,和易性也好,应用广泛; 强度等级:M15、M10、M7.5、 M5、 M2.5、M1、M0.4;
在同一段砌体中,砂浆和块材的强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以保证砌体的整体强度不受影响。
砌体墙的组砌方式
组砌是指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 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层块材的垂直
砖、烧结空心砖和烧结多孔砖。(青砖、红砖: 普通粘
土砖以粘土为原料,经成型晾干后焙烧而成。 其颜色有青色和红色两种, 红干砖,是Fe焙2O烧3 后还自原然Fe冷3O却4 ,,内成为Fe青2O色3,呈青红砖色多;为青手砖工是砖用,水强冷度却较,低在。窑)内闷
常用的普通粘土砖是全国统一规格的,称为标准砖,尺
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 而成,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
板筑墙——是在现场立模板,现浇而成的墙体,如 现浇混凝土墙等。
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 墙,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各种轻质条 板内隔墙等。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
稳定性越差。在实际工程中高厚比必须控制在允许高厚比限值之内。)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性能 具有必要的隔声性能 满足防火、防潮要求 满足建筑工业化生产要求
在寒冷地区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由室内传 往室外,为了减少热损失,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
a.选材上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的作法有三
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上下皮应该 孔对孔、肋对肋以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
墙 体 抗 震 措 施
限高
Hale Waihona Puke 砌体墙的洞口处理 砌体墙留洞口的限制:不超过水平截面 面积的50%
房屋建筑学全ppt课件

悬索结构
6
壳体结构
7
充气结构
8
三、按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 1—3层为低层 4—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 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包括 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 超高层建筑。
不悬挑窗台
92
窗台
93
过梁形式:
作用: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它传 递给洞口两侧的墙上。
(1) 砖拱过梁(平拱、弧拱和半圆拱) 跨度≤1.2M
(2) 钢筋砖过梁 跨度≤2M (3) 钢筋砼过梁 跨度不受限制
A、断面形式: 矩形、L形 B、尺寸: 宽同墙厚
高度常用60、120、180、240
94
391条形基础41条形基础422独立基础44独立基础独立基础48梁板式54箱型基础55桩基础桩基础58内墙外墙外横墙山墙第一节墙体的基本知识一墙体的作用和类别1按墙体在房屋中所处位置分第一节墙体的基本知识一墙体的作用和类别1按墙体在房屋中所处位置分第三章墙体第三章墙体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幕墙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组合墙实心砖墙空心砖墙66毛石墙版筑式墙装配式墙实砌砖墙691砖墙材料标准粘土砖尺寸
隔热能力。
21
F、 门窗
作用: 门:内外交通、隔离房间之用 窗:采光和通风,分隔和围护。
设计要求:保温、隔热、隔声、防风砂 等
22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A、外力作用的影响 直接作用在建筑的外力统称为荷载,可
分为恒荷载和活荷载两大类。外力的作 用是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 风荷载是对建筑影响较大的荷载之一, 风力往往是建筑承受水平荷载的主体。 高层建筑、空旷及沿海地区的建筑受风 荷载的影响尤其明显。 地震是对建筑造成破坏的主要自然因素, 在构造设计中,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 况予以设防。
建筑房屋学 - 答案

《房屋建筑学》第一篇~第三篇作业题第一篇概论第一章建筑设计的内容1.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P1答: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2.建筑物的分类P3答: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生产性建筑可以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3.建筑物的构成系统P5答:建筑物通常由楼底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建筑设计的程序P7答: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要求P9答:(1)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营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第二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一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建筑平面面积主要包括(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2.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P11答:(1)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占用的空间(2)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3.确定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P18答:(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3.交通联系部分的组成及每部分的设计要求。
P19-P23答:(1)走道、门厅和过厅、楼梯和电梯(2)…………4.什么是”功能分区”.P23答:对建筑物的使用部分而言,它们相互间往往会因为使用性质的不同或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需要根据其关系的疏密进行功能区分。
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首先借助功能分析图,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这一功能分区。
5.建筑平面组合方式包扩哪几种?P27答:串连式组合、并联式组合、混合式组合第二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1.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P30答:(1)层高:建筑物内某一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房屋建筑学03墙体设计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3.1 概述
一、墙体的作用
1、承重作用 2、围护作用 3、分隔作用 4、装饰作用
二、墙体的类型
(一)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 按墙体在平面上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外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对于一片墙来
说,窗与窗之间和窗与门之间的称为窗间墙,窗台下面的墙称为窗下墙。
利用粉煤灰、页岩等为原料烧制砖,制砖时常需掺入一定量的粘土,以 增加可塑性。
工业废渣烧砖,是三废利用、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研制非烧结砖。加入少量水泥或石灰作固结剂及微量 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搅拌压制成型,自然养护或蒸养一定时间即成。
常用砌墙砖的种类及规格
名称 普通粘土砖
主要规格 240×115×53
当在较薄的墙体上开设门洞时,为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
体的稳定,须在门靠墙转角处或丁字接头墙体的一边设置门 垛。门垛凸出墙面不少于120mm,宽度同墙厚。
3.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
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 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 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四)抗震要求
1、限制房屋总高度和层数 2、限制建筑体型高宽比 3、设置防震缝 4、限制横墙最大间距 5、设圈梁、构造柱
3.2 砖墙体构造
一、砖墙材料
(一)砖 1.类型 按生产工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按所用原材料: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砖和灰砂
砖等 按有无孔洞:空心砖、多孔砖和实心砖
别。注:MU30表示砖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0MPa,即每平方 毫米可承受30N的压力。
房屋建筑学三章(墙体)

图3-1 外墙纵剖面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非承重墙非承重墙115㎜×53㎜空体墙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垂直防潮层1000㎜挑檐宽度+200㎜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附图3-1 勒脚与散水节点处构造2.水平防潮层的设置及构造,见附图3-2。
附图3-2 水平防潮层的设置及构造(a)卷材防潮层 (b)防水砂浆防潮层 (c)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d)结构防潮层3.面砖、瓷砖贴面,见附图3-3。
附图3-3 面砖、瓷砖贴面(a)瓷砖贴面 (b)面砖贴面4.钢筋砖过梁,见附图3-4。
附图3-4 钢筋砖过梁5.附加圈梁与原圈梁间的搭接关系,见附图3-5。
附图3-6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a)地面垫层为密实材料 (b)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 (c)室内地面有高差窗台的构造,见附图3-7。
附图3-7 窗台的构造(a)平砌砖外窗台 (b)侧砌砖外窗台 (c)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抹灰内窗台(d)不悬挑窗台 (e)抹灰内窗台 (f)采暖地区预制钢筋混凝土内窗台板附图3-8 墙体的保温构造9.构造柱的构造做法,参见附图3-9。
附图3-9 构造柱(a)L型墙处构造柱设置 (b)T型墙处构造柱设置 (c) 构造柱立面构造10.踢脚的构造做法,参见附图3-10。
附图3-10 踢脚的构造做法(a)木踢脚板 (b)石材踢脚板 (c)抹灰面踢脚板 (d)塑料面踢脚板11.散水的构造做法,参见附图3-11。
附图3-11 散水的构造做法(a)混凝土面散水 (b)石材面散水 (c)砌砖面散水12.勒脚的构造做法,参见附图3-12。
附图3-12 勒脚的构造做法(a)抹灰面勒脚 (b)饰面砖勒脚 (c)石材面勒脚附图3-13 纵墙大样图。
房屋建筑学墙体精解(PPT课件

梁净跨宜小于1. 2m,不应超过1. 8m,中部起拱高约为
1/50L。
第29页/共113页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 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 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 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 筋砖过梁净跨宜为 1. 5~2m(如图)。
MU30、MU25、MU20、MU15、MU10 五级。
单 位 : M P a ( 1 P a = 1 N / m ²)
第17页/共113页
(二)砂浆
砌筑墙体的砂浆常用的有: 水泥砂浆 、石灰砂浆 、混合砂浆 三种。
水泥砂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 境下的砌体。
石灰砂浆----属气硬性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的 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的墙体。
第24页/共113页
第25页/共113页
• 2.墙段长度和洞口尺寸 • 由于普通粘土砖墙的砖模数为125mm,所以墙段长度和洞口宽
度都应以此为递增基数,即墙段长度为(125n—10)mm,洞 口宽度为(125n+10)mm。这样,符合砖模数的墙段长度系列 为115、240、365、490、615、740、865、990、1 115、1 240、1 365、l 490 mm等,符合砖模数的洞口宽度系列为135、 260、385、510、635、760、885、l 010 mm等。而我国现 行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基本模数为100 mm。房屋的 开间、进深采用了扩大模数3M的倍数,门窗洞口亦采用 3M的倍 数,1 m内的小洞口可采用100 mm的倍数。这样,在一栋房屋 中采用两种模数,必然会在设计施工中出现不协调现象;而砍砖 过多会影响砌体强度,也给施工带来麻烦。解决这一矛盾的另一 办法是调整灰缝大小。由于施工规范允许竖缝宽度为8—12mm, 使墙段有少许的调整余地。但是,墙段短时,灰缝数量少,调整 范围小。故墙段长度小于1.5 m时,设计时宜使其符合砖模数; 墙段长度超过1.5m时,可不再考虑砖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墙体一、试题(一)填空题1.墙体按其受力状况不同,分为和两类。
其中包括自承重墙、隔墙、填充墙等。
2.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
3.墙体按其构造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有、和组合墙等。
4.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
5.散水的宽度一般为,当屋面挑檐时,散水宽度应为。
6.常用的过梁构造形式有、和三种。
7.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相同,高度不小于。
8.抹灰类装修按照建筑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即、和三类。
9.隔墙按其构造方式不同常分为、和三类。
10.空心砖隔墙质量轻,但吸湿性大,常在墙下部砌粘土砖。
11.钢筋砖过梁通常用于洞口跨度不大于㎜的清水墙中,以获得与建筑立面统一的效果。
1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设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m 。
13.在建筑工程中,一般把导热系数值小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14.窗台应向外形成一定坡度,要求坡度大于。
15.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 ㎜,并应设不小于的排水坡。
16.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坡向排污口。
(二)选择题1.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
①240 ㎜× 120 ㎜× 60 ㎜③ 240 ㎜× 115 ㎜× 53 ②240 ㎜× 110 ㎜× 55 ㎜240 115 553. 18 墙、 37 墙的实际厚度分别为4. 当门窗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其过梁可选用① 平拱砖过梁 ④钢筋混凝土过梁5. 当室内地面 垫层为 碎砖 或灰土材料时 ,其水平防潮 层的位置应设6.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为砖厚的整数倍,并不小于① 115 ㎜ ④ 240 ㎜7. 圈 梁 遇 洞 口 中 断 , 所 设 的 附 加 圈 梁 与 原 圈 梁 的 搭 接 长度 应 满8. 墙体设计中,构造柱的最小尺寸为① 180 ㎜× 180㎜② 180 ㎜× 240㎜③ 240 ㎜× 240 ㎜④ 370 ㎜× 370 ㎜9. 半砖墙的顶部与楼板相接处为满足连接紧密,其顶部常采用或预留 30 ㎜左右的缝隙,每隔 1m 用木楔打紧。
①嵌水泥砂浆 ②立砖斜砌 ③半砖顺砌 ④浇细石混凝土10. 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并应高出非燃烧体屋 面不小于 400 ㎜,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2. 半砖墙的实际厚度为① 120 ㎜② 115 ㎜ ③ 110 ㎜④ 125 ㎜① 180 ㎜和 360 ㎜ ② 180 ㎜和 365 ㎜ ③ 178 ㎜和 360 ㎜④ 178 ㎜和 365 ㎜②弧拱砖过梁③钢筋砖过梁①垫层高度范围内 ②室内地面以下 -0.06m 处 ③垫层标高以下④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② 60 ㎜③ 120 ㎜①≤ 2h 且≤ 1000 ㎜ ② ≤ 4h 且≤ 1500 ㎜ ③ ≥ 2h 且≥ 1000 ㎜④ ≥ 4h 且≤≥ 1500 ㎜① 200 ㎜② 400 ㎜③ 500 ㎜④ 800 ㎜11. 在砖混结构建筑中,承重墙的结构布置方式有: A. 横墙承重;B. 纵墙承重;C. 山墙承重;D. 纵横墙承重;E. 部分框架承重。
①AB ② AC③D ④ ABCDE12. 纵墙承重的优点是。
①空间组合较灵活②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③整体刚度好④楼板所用材料较横墙承重少13. 横墙承重方案中建筑开间在较经济。
① 3.0m ② 4.2m③ 2.4m ④ 5.7m14. 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可采用。
A.选用热阻较大的材料作外墙;B.选用重量大的材料作外墙;C.选用孔隙率高、密度小(轻)的材料作外墙; D. 防止外墙产生凝结水;E. 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① ACD ② ABE③BE ④ ABCDE15. 墙脚采用等材料,可不设防潮层。
A.粘土砖;B. 砌块; C. 条石;D. 混凝土① ACD ② BCE③ ABD ④ CD16. 在考虑墙体的内外表面装修做法时,应尽可能使进入墙体的水蒸汽。
①进易出难②进难出易③进易出易④进难出难17. 下列哪种做法属于抹灰类饰面。
①陶瓷锦砖面②塑料壁纸面③水磨石面④大理石面18. 在玻璃幕墙立面划分中,通常竖挺间距不超过。
① 1.5M ② 1.8M。
A. 山墙;B.承重墙; C.非承重墙; D. 内墙 ;① 120 ㎜③ 180 ㎜③1.2M ④0.9M E. 空体墙。
① ADE ② BE ③ CD④ BC20. 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小开间横墙承重结构的优点有 。
A.空间划分 灵活; B. 房屋的整体性好; C. 结构刚度较大; D. 有利于组织室内通风。
① ACD② ABC ③ BCD④ AD21. 在墙体设计中,为简化施工,避免砍砖,凡墙段长度在1500mm 以内时,应尽量符合砖模即① 115㎜② 120 ③ 125㎜④ 240 22. 钢筋砖过梁两端的砖应伸进墙内的搭接长度不小于mm 。
①20 ② 60③120④24023. 伸缩缝是为了预防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设置的。
①温度变化②地基不均匀沉降③地震④荷载过大24. 隔墙自重由承受。
A.柱; B. 墙; C.楼板; D.小梁; E. 基础。
①AC ② CD③C④AE25. 天然大理石墙面的装饰效果较好,通常用于以下部位: 。
A. 外墙 面; B. 办公室内墙面; C. 门厅内墙面; D. 卧室内墙面; E. 卫生间内墙面。
①AC ② BDE③ AD④B26. 门垛凸出墙面不小于 ,宽度同墙厚。
19. 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② 60 ㎜ ④ 240 ㎜(三)名词解释1.承重墙:2.隔墙:3.过梁:4.圈梁:5.组合墙:6.散水:7.勒脚:8.墙脚:9.窗台:10.踢脚:11.砌块填充墙:12.骨架墙:(四)简答题1.实体砖墙的组砌方式主要有哪几种?2.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如何确定?3.为什么自承重墙属于非承重墙?4.确定砖墙厚度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种?5.普通粘土砖的砖模尺寸与建筑模数是否一致?如何协调二者关系?6.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7.窗台的作用是什么?8.木骨架隔墙的构造要点是什么?9.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10.平砌砖拱过梁的构造要点是什么?11.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有哪些?12.圈梁的位置和数量如何考虑?13.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何?14.构造柱的作用和设置要求?15.抹灰类墙面装修中,抹灰层的组成、作用和厚度是什么16.简述天然石板及人造石板墙面装修的构造要点。
17.简述墙体的设计要求。
18.简述砖墙的组砌原则。
19.抹灰类装修分为哪三种标准?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五)绘简图题1.举例说明散水与勒脚间的节点处理,并用材料引出线注明其做法。
2.用图示例水平防潮层的三种材料做法。
3.用图示例说明贴面类墙面装修构造层次及材料做法。
4.用图示例钢筋砖过梁的构造要点。
5.用图示例圈梁遇洞口需断开时,其附加圈梁与原圈梁间的搭接关系。
6.用图示例水平防潮层的几种位置确定。
7.举例说明外窗台的构造做法。
8.举例说明组合墙中设保温层的构造做法。
9.图示构造柱的构造做法。
10.图示踢脚的构造。
11.图示散水的几种构造做法。
12.图示勒脚的几种构造做法。
(六)设计题依据下列要求,设计某建筑的墙身剖面节点大样。
已知:某砖混结构小学教学楼的教学区为三层,层高为 3.900 m ;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600 m ;窗洞口尺寸为1800 mm× 2400 mm ;外墙选用普通粘土砖墙,厚度不小于240 mm;楼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其他设计所需条件可自定。
要求:沿外墙窗纵剖,直至基础以上,完成图3-1 中①、②、③三个节点的构造详图。
剖切到的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并用多层引出线注明构造做法。
图 3-1 外墙纵剖面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承重墙非承重墙非承重墙2.240 ㎜× 115 ㎜× 53 ㎜3.实体墙空体墙4.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垂直防潮层5.600 ~1000 ㎜挑檐宽度+200 ㎜6.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7. 墙厚120 ㎜8. 普通抹灰中级抹灰高级抹灰9. 块材隔墙骨架隔墙板材隔墙10. 3 ~5皮11. 200012. 500 2 φ 6 113. 0.25KJ ( m.h.c )14.20%15.3%16.0.5% ~1%二)选择题1. ③2. ②3. ④4. ④5. ④6. ③7. ③8. ②9. ②10. ③11. ④12. ①13. ③14. ④15. ④16. ②17. ③18. ①19. ④20. ③21. ③22. ④23. ①24. ②25. ①26. ①(三)名词解释1.承担楼板或屋顶等外部荷载的墙体。
2.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内墙。
3.门窗洞口上部用于承担上部砌体荷载,并传递给两侧墙的水平承重构4.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5.指两种或两种材料以上组合形成的复合墙体。
6.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防水构件。
7.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8.墙脚是指基础以上靠近室内、外地面的墙段。
它包括勒脚、踢脚、墙身水平防潮层和散水等部分。
9.窗台是窗洞下部的排水构件,其目的一是导水,二是装饰作用。
件。
10.踢脚是室内地面或楼面与墙面相接处的构造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加固保护内墙脚;遮盖楼面或地面与墙面的接缝;防止漏水、掉灰等。
11.砌块填充墙系指利用砖或砌块填充的非承重墙。
12.骨架墙系指填充或悬挂于框架或排架柱间,并由框架或排架承受其荷载的墙体。
(四)简答题1.实体砖墙的组砌方式主要有一顺一丁、多顺一丁、每皮丁顺相间式、两平一侧、全顺式等。
2.①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其位置应设在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为室内地面下一皮砖处;②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其位置通常设在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 ㎜高度处;③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不等时,应在墙身两侧地面附近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
3.自承重墙只承受墙身自身荷载,而不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的外部荷载,因此为非承重墙。
4.影响砖墙厚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砖墙所用材料的强度;②墙体自身的稳定性要求;③墙体的热工性能;④墙体的隔声性能;⑤砖的规格和砌式。
5.普通粘土砖墙的砖模数为125 ㎜,建筑的基本模数为100 mm,二者不统一。
在工程设计中房屋的开间和进深采用3M(300 mm),为避免在实际施工中砍砖过多,常采取:墙体长度小于1.0m 时,如门垛、窗间墙等,设计时应使其符合砖模数,如:240 ㎜、365 ㎜、490 ㎜、615 ㎜等;墙段长度大于1.0 m时,可不再考虑砖模数,以建筑模数为依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