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课时) 图文

合集下载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标准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标准课件

5.材料中提到的藏族妇女之所以能够在被埋压 130 小时后获
救,得益于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
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
[选考选做] 北京时间 2010 年 4 月 14 日上午 7 时 49 分青海省玉树县 (33.1°N,96.7°E)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东方网 4 月 20 日消息, 19 日 17 时 30 分左右,青海消防员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 搜救出一名被埋压 130 小时的藏族妇女。据此回答 5~6 题。
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
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
躲在椅子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
成三角空间、空间小的地方。 答案:D
2018 年 6 月的一个周末,有 20 多名“驴友”通过网络自 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 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 一名女性“驴友”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 3~4 题。 3.造成这个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灾害监测 (1)目的:提供 数据 和信息,从而进行 预警 和预报,直 至据此直接转入应急的 抗灾救灾 行动。 (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 预警 、灾时跟踪、灾后 评估 ,并提出减灾 决策建议 。 2.灾害防御 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 非工程性 防御措 施,以 防止 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 危害 和损失。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课件(最新版)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课件(最新版)
2018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 2.89 亿公顷次, 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偏 重流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18190.1 万亩,其中虫害发生 面积 1.25 亿亩,林业鼠害发生面积 2765.97 万亩,有害植物 发生面积 266.86 万亩,病害发生面积 2644.68 万亩。全国草 原鼠害面积 2578.7 公顷;虫害危害面积 1234.5 万公顷。
受台风影响的沿 海地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 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 沿岸较多
[集训冲关]
1.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
解析:风暴潮多形成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
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由此可见,形成风暴潮的主要动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较多
害? 海岸形态呈半封闭状,海水涌入时,利于推高潮位,地势低洼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小;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陆地河流众多,与海潮顶托,加剧风暴潮的灾害
热带气旋多发区,提且直示接面:对掀盛行翻风,船风暴只潮灾、害频摧发;毁海岸工程,影响海上航行、施工、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二课时 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一、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自读教材·填要点]
(1)概念:由强烈的 大气扰动 ,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和强冷风等引起的 海浪 。
(2)危害:①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影响海上 航行 、 施工、渔业 捕捞 和军事活动。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课件
学习生活地理 增加强身技能 学以致用 防患未然
必修第一册·中图地理
灾害无情,人间有情,正是伟大的祖国强大了,人们在灾害面前才更有保障。 是天灾亦有人祸,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必修第一[课册堂·检中测图]地理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洪涝灾 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洪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洪涝灾害? [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 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完善的 洪涝防御系统,疏浚河道、加固防洪大堤等。
必修第一一.册地·震中中图的地自理救与互救
用砖块 木棍支 撑周边 断壁, 稳定和 扩大生 存空间
选择结实家具旁,遮 掩口鼻,抱头躲藏
车站、商场等公共场 所,切忌涌向出口, 避免踩踏,保持冷静
必修第一册·中图地理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必修第一一.册地·中震图中的地自理救与互救
“预防为主”是我国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P103 以家庭为单位做好地震预防,地震多发区,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放于易拿取地方 )和应急卡片(衣服口袋),做到经常清理物品,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堆放杂物。
[课堂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材料:建国以来的山东省地震情况
(1)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震源在渤海,共有9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房屋破坏约4万余间,经 济损失达5000万元以上。 (2)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 烈度为6度。震中区出现喷沙冒水现象,河岸沟渠出现重力型滑塌、开 裂、陷坑等。地震造成死亡46人,伤5138人,其中重伤433人。 (3)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 青岛市区和胶南市震感较强,个别房屋墙和天花板出现裂纹,整个胶 东半岛、鲁南及苏北的连云港、盐城、淮阴市辖区有感。 (4)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兰陵县地震 5.2级 地震共毁坏房屋16间,严重破坏484间,中等破坏8797间;地震造成 320人受伤,其中56人重伤,其中绝大多数为震时学生跳楼受伤或争 抢外逃而被踩踏;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

3.1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

3.1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

新课讲解
【案例探究】生物入侵
读教材97页案例研究中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致的生物灾害有哪些特点? 2.生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
【参考】1. 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 2. 入侵的外来物种由于缺少天敌,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不仅与当地本土生物 争夺生存空间、饵料,争夺生态位置,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 并且传播疾病、与本土生物杂交导致遗传污染,降低土著生物的生存能力,导致土著 生物自然群体减少,甚至濒于灭绝,危害生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而地质灾害则不同,它的面更大,它是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 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都是地质灾害,地震也是 其中的一种。
新课讲解
2. 滑坡 (1)概念
滑坡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新课讲解
(2)形成原因
想一想: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1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认知) 2.掌握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综合思维) 3.掌握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成因。(综合思维) 4.通过对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人地协调观)
新课导入
思考 : 20 世纪以来中国主要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什么 特点?
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东北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 北、西南 泥石流、滑坡——西南 台风——东南沿海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1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1课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1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1课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 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习目标:1.记住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2.掌握主要地质地貌、海洋灾害的成因。

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形成原因引起地面震动(2)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4)危害①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

②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③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

④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1)形成原因: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2)分布特点: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1)形成原因: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浪。

(2)危害①冲击和摧毁沿海堤岸、码头等,常伴随着风暴潮导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

②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碱化。

2.风暴潮(1)形成原因: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平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

(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由热带气旋引起温带气旋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3)我国的风暴潮①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②温带气旋风暴潮⎩⎪⎨⎪⎧时间:春秋季空间:渤海和黄海沿岸四、生物灾害1.分类:包括虫害和鼠害。

2.虫害的危害:粮棉减产,危害森林。

(1)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就是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第一课时)【精选推荐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第一课时)【精选推荐课件】
2.旱灾 (1)概念: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 供水能力 不 足,不能满足 农作物 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 绝收的灾害。
(2)危害:不仅导致 农业 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 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 灾频率较高的地区, 非洲 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
A.部分地震的发生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B.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C.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解析:里氏5.0级以上的地震才具有破坏性。人类活动也
能导致地震发生,称为诱发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
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知识勾连·成体系]
问题探究一 地震形成过程及其危害是怎样的 重难考点 [思考探究]
1976 年的唐山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 70 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 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 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 唐山地震。
地形陡峻、丰富的_松__散__ 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 流
发生 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 区域 地区
山区沟谷
危害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 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 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
给当地村镇、道路、建 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 性灾难
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概念:因 天气 或气候异常而引起的灾害。
[系统认知]
1.地震形成过程 地 壳 构 造 运 动 引 起 , 岩 层 变 形 ―积变―累形→ 岩 层 断 裂 、 错 位 ―能剧―量释―急放→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1节 第2课时 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1节 第2课时 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

要点笔记 台风灾害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 灾害。
3.海啸 (1)概念:由海底 地震 、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2)危害:常造成 岸堤 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 损失巨大。 (3)分布: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 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国家也时常 受到海啸的危害。
2.鼠害 危害:危害植物的 根系 ,造成农作物 减产 、森林和草场的破坏, 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此外,鼠类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思考感悟 1979年,美国白蛾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 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 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其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海域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风 浪大,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致使海水向渤海西南岸堆积,风暴潮较强;东北岸 吹离岸风,风暴潮较弱。 答案 渤海海域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风浪大;风向以偏北 风为主,致使海水向渤海西南岸堆积,因而风暴潮较强;东北岸吹离岸风,风 暴潮较弱。
方法突破
1.海啸的成因 海啸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大规模的水体扰动,引起大规模水体扰动的原因主 要有: (1)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扰动水体引起海啸。 (2)海底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火山口塌陷扰动水体,引发海啸。 (3)气象原因引起,一般表现为风暴潮,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啸。 (4)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大面积海底突然下降或隆起,扰动海洋水体,引发 涌浪、海啸。自然界中发生的海啸绝大部分是这类海啸,如地震海啸。
12345
C.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D.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12345
解析 第4题,海洋升温较陆地慢,秋季热带海区水温较高,A正确。 第5题,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A错误;台风属于热带气旋,气流辐合上升,B错误; 多形成短时间强降水,C错误;影响我国的台风气流呈逆时针旋转,D正确。 故选D。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第一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第一课时)

[知识勾连·成体系]
问题探究一 地震形成过程及其危害是怎样的 重难考点 [思考探究]
1976 年的唐山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 70 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 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 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 唐山地震。
(4)我国旱灾的特点:范围 最广 、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 影响最大。
(5)我国干旱多发中心:华北 、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台风 (1)概念: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 近最大平均风力达 12 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 (2)影响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 断电线 害 暴雨可以导致巨大__洪__涝__灾害 巨浪可冲破海堤,引起海水_倒__灌___ 利 带来充沛的_降__水___,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一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
_财__产__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要有 自然界异常变化 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
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发生范围 广 ,频度高、强度大、危害 大 。 (4)危害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发生 条件
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 在_____重作力用下沿一定的滑动 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 雪融水等引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 土壤的特殊洪流
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 ______地__势__起__伏_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地区除了沿海 以及华北地区外, 大部分地区相对稳 定,故地震较少

地 震 灾 情
较轻
人口稀疏,资产密度
小,因此灾情也就相 应小得多
严重
东部地区有着占我 国城市总数46%的 城市,90%以上的 人口,又是我国经
济发达、资产密集
区,这就决定了我
国地震灾情必然是 东部严重
[集训冲关] .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
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完全相同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山区
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不能
将泥石流说成是洪水暴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受不同方面
问题探究二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各是怎样的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 7 月上旬,日本西部和中部多 地降雨量均创纪录新高,西部遭遇了 1983 年 7 月以来最严重的暴雨灾害。持续暴雨造 成江河水位暴涨,河流决堤,引发山体滑坡 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 223 人死亡,17 人失踪,2 000 余栋房 屋损毁,交通和通信受到影响。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害的比较
震级/里氏 震源深度 震中烈度 死亡或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唐山地震 7.8级 12 km 11度
24万多人 30亿元左右
汶川地震 8.0级 14 km 11度
8.7万多人 8 000多亿元
[问题设计]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 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 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 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 动,从而形成地震。
地形陡峻、丰富的_松__散__ 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 流
发生 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 区域 地区
山区沟谷
危害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 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 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
给当地村镇、道路、建 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 性灾难
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概念:因 天气 或气候异常而引起的灾害。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一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
_财__产__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要有 自然界异常变化 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
[系统认知]
1.地震形成过程 地 壳 构 造 运 动 引 起 , 岩 层 变 形 ―积变―累形→ 岩 层 断 裂 、 错 位 ―能剧―量释―急放→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
2.我国东西部地震多少与灾情比较
西部
东部
情况
原因
情况
原因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
地 震
块的相互作用区,不 仅地质构造复杂,而 多 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 少 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 烈、多发和密集的地
[探究 1]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相同点有哪些?
提示:突发性;主要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强;主要由重 力作用形成。
[探究 2] 滑坡、泥石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滑坡会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 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 表覆盖等。泥石流常常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 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两者都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4)我国旱灾的特点:范围 最广 、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 影响最大。
(5)我国干旱多发中心:华北 、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台风 (1)概念: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 近最大平均风力达 12 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 (2)影响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 断电线 害 暴雨可以导致巨大__洪__涝__灾害 巨浪可冲破海堤,引起海水_倒__灌___ 利 带来充沛的_降__水___,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知识勾连·成体系]
问题探究一 地震形成过程及其危害是怎样的 重难考点 [思考探究]
1976 年的唐山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 70 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 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 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 唐山地震。
答案:3.D 4.C
问题探究三 台风的实质及危害是怎样的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 9 月 16 日 17 时,第 22 号超强
台风“山竹”从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
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4 级。截至 2018 年 9
月 18 日 17 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
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五省(区)近 300 万人受灾,5 人死亡,
[选考选做] 4.a、b 两地距 c 地分别为 300 km 和 200 km。当 c 地地下
15 km 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
①a、b 两地烈度不同 ②a、b 两地烈度相同 ③c 地居
民会感觉先水平摇动,后上下颠簸 ④地震波传到 a 地时,
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与火山喷发无关
解析:第 2 题,根据题意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地震主要发 生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为 10 km,陆地上 地壳的厚度在几十千米,10 km 处属于地壳,故此次地震发生 在地壳,D 对。第 3 题,地震主要发生于板块交界处,主要 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火山喷发也可能引起地震。 答案:2.D 3.B
2.台风的发生过程 (1)台风发生过程: 每次台风活动都有一个从生成、增强、减弱直至最后消
(3)我国受台风影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海南、 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沿海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4.洪涝灾害 (1)概念:即洪灾和涝灾,洪灾指因大雨或融雪引发 水流泛滥
所造成的灾害。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 降水过多 而淹没
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
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2)特点:危害面积 广、损失重。
(3)分布
从气候因 集中分布在__中__低__纬度地区,主要是_季__风__气 素看 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从地形因 多发生在_江__河__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 素看 和地势_低__洼___的地区
(4)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①是我国发生频次__高__、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 自然灾害之一; ②伴随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洪涝 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 增大 。
2.旱灾 (1)概念: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 供水能力 不 足,不能满足 农作物 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 绝收的灾害。
(2)危害:不仅导致 农业 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 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 灾频率较高的地区, 非洲 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1 人失踪,160.1 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据应急管理部有
关负责人介绍,台风“山竹”还造成 5 省(区)的 1 200 余间房
屋倒塌,800 余间严重损坏,近 3 500 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
灾面积达 174.4 千公顷,其中绝收 3.3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52 亿元。
[探究 1] 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衡量台风的强 度大小?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物等。
3.立足“地理实践力”,你认为材料中两次地震灾害的 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 减灾能力提高;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着 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
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能 不同,也可能相同,故①②均为正确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 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震动,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所以 c 地居民会感觉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动,故③错误。由于地 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向四周传播,故当 地震波传到 a 地时,其方向可以垂直于地面,也可以与地面 斜交,故④错误。 答案:A
因素控制。 答案:C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易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破坏植被最易引发的地
质灾害是泥石流。 答案:B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3~4 题。
3.对比甲、乙、丙、丁四地,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
点是
()
A.甲
B.乙
27 分,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北纬 39.19 度,东经 97.45 度)
发生里氏 4.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km,地震发生时玉门、酒
泉、嘉峪关等地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 2~3 题。
2.此次地震震源发生在( )
A.地核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壳
3.地震灾害( )
A.主要发生于海洋边缘地带
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系统认知] 1.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
有突发性特点,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
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分布、特点如下: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