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生命 自 然
人类 灾 害
财产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 ——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 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 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 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特征
特征
含义
潜在性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突发性
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周期性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群发性
我国 人口众多 , 人地矛盾突出, 围海造陆、破坏 植被等 不合理经 济活动 普遍存在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齐全,洪涝和干旱最为
常见,地震的危害最为严重,采用列表比较的 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1.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类 型
含义
关系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
强 夏 季
北方 南方
锋面雨带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旱
风弱
北方 南方
单一气团控制

锋面雨带控制 涝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⑵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灾害事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地震的原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和次生灾害。

3.地震预防措施:建筑物应按照地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洪水1.洪水的原因: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或者水库突发性泄洪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洪水。

2.洪水的危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毁坏农田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引发疾病传播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洪水防治措施:加强水库管理和水文预报,提高排水系统的能力,合理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理和护岸建设。

三、台风1.台风的原因:台风是海洋中潮湿的空气经过水温较高的地区上升形成的,具有较强风力和降雨。

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海上交通中断,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台风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撤离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强建筑物和房屋的抗台风能力,确保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

四、干旱1.干旱的原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干旱。

2.干旱的危害: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会引发粮食危机、荒漠化问题和环境退化。

3.干旱防治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加大抗旱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

总结: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一、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生物灾害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如捕杀鸟、蛙,会招致老鼠泛滥成灾;用高新技术药物捕杀害虫,反而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会排挤本国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灾害,危及生态环境。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生物灾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农林牧生物灾害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二)森林、草原火灾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应灾方法: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防洪准备:①听汛期天气预报;②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③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⑤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⑥学会游泳、划船。

洪水应急: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救助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2.应对地震灾害: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常见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了解防灾避灾的措施。

一、【寒潮】特点: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寒潮灾害特点:降温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危害: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暴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沙尘暴: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环境;破坏植物生长等。

有利影响:.适度的寒潮南侵,可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减少北方的扬尘天气。

东北、西北的冬雪积累,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积雪的消融,还可缓解春播的旱情。

.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低纬“倾泻”是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促进了全球的热量平衡。

.还可以净化大气。

寒潮带来的雨雪,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而且还会使空气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寒潮带来的低温,还可以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是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宝贵的动力资源。

寒潮的防御措施.加强对寒潮的监测和预报,提早做好防寒准备。

.提高人的防灾意识,做好应急预案。

.培育耐寒的作物品种。

(技术).实行地膜覆盖。

.发展塑料大棚农业。

.制造烟雾,预防霜冻等。

.加强防寒和饲料储备工作。

(牧区)思考: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我国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台湾等思考: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生态灾难有哪些

生态灾难有哪些

生态灾难的类型有哪些1. 地震危害指数:✰✰✰✰✰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产生错动和破裂,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等各种损失,破坏程度非常大。

2. 虫灾危害指数:✰✰✰✰✰虫灾属于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的自然灾害,指由于某种昆虫的繁衍量过大,吞食大量农作物,从而造成饥馑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便多发虫灾。

3. 沙尘暴危害指数:✰✰✰✰✰沙尘暴是一种概率很小但是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自然因素导致。

4. 火山爆发危害指数:✰✰✰✰✰火山爆发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控制火山活动的方法只有提前预防。

5. 火灾危害指数:✰✰✰✰✰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不盲目地行动。

6. 泥石流危害指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

7. 洪水危害指数:✰✰✰✰✰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8. 雪灾危害指数:✰✰✰✰✰雪灾是指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导致积雪成灾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分为雪崩、风吹雪灾害和牧区雪灾三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秩序。

9. 干旱危害指数:✰✰✰✰✰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解决方法有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合理用水等。

10. 海啸危害指数:✰✰✰✰✰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严重的海啸也会引起大量人员伤亡,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死亡人数约22.6万,是世界十大灾难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浓雾、 冰雹、冻雨、浓雾、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 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赤潮等 生物灾害: 病虫害、鼠害、草害、 生物灾害: 病虫害、鼠害、草害、蛇灾等
实例l 1976年唐山 级大地震 实例l、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实例l——突发性 实例l——突发性 实例2 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2——周期性 实例2——周期性 实例3 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实例3——群发性 实例3——群发性
生命 人类 生 财产 自 然 灾 害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 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90米的火山岛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10日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1、中上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 、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2、中下游地区增强河流的蓄洪能力和泄洪能力 、
退田还湖,兴建水利,疏浚河道 加固堤坝……
淮河流域洪涝致灾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淮河流域洪涝致灾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洪水来 量 自 然 泄洪能 原 力 因 滞洪能 力 围湖造 田 破坏植 被 影响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 季暴雨集中, 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淮河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 淮河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 汇集, 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 淮河干流河床纵向比降小,中游许多河段弯曲狭窄, 淮河干流河床纵向比降小,中游许多河段弯曲狭窄, 泄水不畅 黄河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 黄河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 入海口, 入海口,加重了淮河水患 淮河中下游调洪、 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植被减少,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 植被减少,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河 床,加剧水患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 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各 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 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 续发展。 续发展。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特征 3.自然灾害的特征
特征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 潜在性 能量,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突发性 周期性 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雨 涝
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
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因素
流 降水强度 域 地面坡度 自 状 土壤含水率 况 然 植被覆盖率 原 因 水 系 状 况 支流多少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宽窄 人 破坏植被 为 原 围湖造田 因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排水速度减慢, 排水速度减慢, 容易形成洪水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危害 高效记忆】 自 人畜伤亡 然 灾 环境恶化 害 设施损坏 社 中 会 次 序 混 发和 乱
中国的自然灾害 特点 自然原因 自然灾害种类多, 自然灾害种类多, 种类多 我国季风气候显 我国季风气候显 季风气候 发生频率高 频率高, 发生频率高,影 著,气象灾害频 响范围大, 响范围大,对人 繁; 民的生命和财产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广大, 威胁大 地质构造复杂, 地质构造复杂, 地质灾害多发 原因 人为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 我国人口众多, 人口众多 人地矛盾突出, 人地矛盾突出, 围海造陆、 围海造陆、破坏 植被等不合理经 植被等不合理经 济活动普遍存在 济活动普遍存在
【高效记忆】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高效记忆】 夏 季 风 弱 强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锋面雨带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锋面雨带控制 涝 旱 旱 涝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考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⑴--⑵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⑴--⑵题: ⑴.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 根据雨带在Ⅰ 地区的时间, 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 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 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B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⑵.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 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C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考点: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考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自 然 原 因 长江流域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 长江流域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多暴雨 降水面积大, 降水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人 为 原 因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 ——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湖泊萎缩、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湖泊萎缩、河道淤积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
思考:提出减少长江洪涝的措施? 思考: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汇水速度加快, 汇水速度加快, 有利于洪水形成
20世纪 年代我国洪涝灾情 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 世纪
此表以具体数据形成反映了我国20世纪 年代严 此表以具体数据形成反映了我国 世纪90年代严 世纪 重的洪涝灾情。从表中所列项目我国可以看出, 重的洪涝灾情。从表中所列项目我国可以看出,我国 的洪涝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人口多、成灾面积 的洪涝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人口多、 广、死亡人口多、经济损失惨重的特点,从而使我们 死亡人口多、经济损失惨重的特点, 认识到加强大江大河治理, 认识到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减轻和缓解洪涝灾害的必 要性和紧迫感。 要性和紧迫感。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 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 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 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被分布以及人口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被分布以及人口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 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是相伴发 群发性 生 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某种灾害 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 复杂性 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 多因性 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处灾害, 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处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 引起
思考:以下实例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思考:以下实例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⑴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4、5月份 6、7月份 7、8月份 8、9月份
雨带分布 华南 江淮地区——梅雨 江淮地区——梅雨 北方 夏季暴雨和西南夏季风引起暴雨 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台风) 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台风)引起暴雨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华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10月 9月
第四节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及危害
考点: 考点: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震 台风
火山
干旱
洪涝
泥石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 损失的自然事件。 损失的自然事件。
2、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①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造成一定损失(社会属性) ②造成一定损失(社会属性) 【高效记忆 自然灾害的概念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概念 高效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