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等。
2、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英文名称disaster,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
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形成与分类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
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每题1分共100分对俄昔X)1.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IE确答案)错2.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3.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错4. 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对错5. 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正确答案)错6. 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
对7. 7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可以动火施工。
对借8.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对错9. 9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对(正确答案)错10. 1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对错11.11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火灾隐患分为一般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
对错12. 12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
对错13. 13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对错14. 14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对错15. 15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
对错16.16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对(正确答案)错17.17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对错18.18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对错19. 19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
对(正确答案)错20. 20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对错21. 21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对错22. 22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
对错23.23地震避难时,要充分利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携带足够的衣、食、住等生活用品与医药用品。
应急减灾竞赛试题(229)

应急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判断题:40题单选题:121题多选题:25题简签题:43题(合计:229题)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3.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对)4.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对)5.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对)6.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错)7.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8.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
(对)9.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10.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错)11.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错)12.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对)13.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对)14.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对)15.地震后闻到厨房里有煤气味时,应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错)16.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错)17.工业爆破等人类行为可能引起地震的发生。
(对)18.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对)19.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错)20.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对)21.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错)22.电视机不慎着火时,可用毛毯、棉被覆盖,人应站在电视机的正前方。
(错)23.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对)24.如果一个人衣服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用干粉灭火器对着全身喷射,以防烧伤。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对)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参考]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baba75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1.png)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对)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试题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2.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3.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正确答案)错4.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对错(正确答案)5.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正确答案)错6.暴雨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当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
对(正确答案)错7. 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正确答案)错8.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正确答案)错9. 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对错(正确答案)10.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正确答案)错11.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正确答案)错12.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正确答案)错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正确答案)错14. 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正确答案)错15.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正确答案)错16. 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对(正确答案)错17. 自然灾害是形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正确答案)错18. 村居(社区)要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对(正确答案)错19.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对(正确答案)错20. 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
对(正确答案)错21. 旷野中遇雷电时应赶快蹲在地上,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属配饰。
对(正确答案)错22. 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
然现象
随着人类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自然界也不会容忍人类的肆意破坏,自然灾害是一种以自然现象的形式报复人类行为的必然结果。
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生形式,比如,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以及最近发生的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大量区域内建筑结构的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
台风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具有强烈的风暴尾迹,会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同时,台风会造成洪水、滑坡、山体滑落等灾害,这些灾害也会对当地的人民和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
自然灾害不仅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灾难,而且它也会严重损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是一种野蛮的毁灭力量,它会摧毁海岸线、连带毁坏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并使森林和草原积累大量废弃物,严重污染大气和水源,形成沙尘暴和土壤侵蚀,使得土地价值大大降低。
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危害,政府和专家们认为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其中,最常用的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建设强大的防护结构,对受灾区进行防护,减缓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
同时,要积极开展预测性研究,提前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以便精准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社会经济秩序。
重建工作不仅要突出修复基础设施,还要强调抗震建筑、地质灾害防治及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意义。
自然灾害的减灾抗损不仅要靠技术和工程把握,更要依靠保护环境,加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政策的实施。
必须强调的是,诸多的环境问题,比如森林砍伐、破坏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它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严重损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因此,防护、减灾、抗损应是自然灾害防治的重点,而且,我们要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防治相联系,只有保护环境,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的发生,从根本上确保人类的生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