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附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练习【18】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十八)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1.下列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既有风灾又有水灾损失的是( )A.寒潮B.台风C.水旱灾害D.龙卷风解析寒潮一般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或冰冻天气,但不会造成水灾;龙卷风是由强对流运动发展而成的小尺度天气系统,影响范围较小,造成大风灾害,但一般不会造成水灾;水旱灾害就是洪水和干旱,没有风灾;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台风过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
答案 B2.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地势低洼,曲流多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D.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解析图示地区为荆江河段,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
答案 A3.下列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B.短时间的大暴雨不会造成洪涝灾害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气象灾害解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短时间的大暴雨也会造成洪涝灾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答案 D4.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寒潮 B.春旱、伏旱C.火山、地震 D.滑坡和泥石流解析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等活动,会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相对来说,人类对台风、寒潮、干旱、火山、地震的影响较小。
答案 D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频次高的原因是(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季风环流控制下导致多发的气象灾害是( )①火山②旱涝③地震④台风⑤风暴潮⑥泥石流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5~6.解析第5题,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水旱灾害、地质灾害频繁。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附答案)

2019 年高考地理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 (附答案 )自然灾祸是指给人类生计带来危害或伤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仔细练习。
(2019 太原模拟 )中新网 2019 年 11 月 13 日电截止当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 2 275 人死亡, 80 人失散,约 60 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岸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读海燕中心地点挪动经纬度表示图,达成1~2 题。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岸后挪动方向大概为()A. 由正西转向西北B. 由东南向西北C.由西北转向东北D.由西南向东北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祸是()A. 海啸B.山体滑坡C.泥石流D.强风、暴雨分析:第 1 题,由图知大概 11 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挪动, 11 往后,则转向东北。
第 2 题,台风带来的灾祸主要有暴风、暴雨等。
答案: 1.C 2.D3.以下图是 47N 部分地址海拔与年降水量比较图。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天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祸是()A. 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分析:选 B。
此题考察自然灾祸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读图剖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断,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天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
所以B项正确。
考向二我国自然灾祸的时空散布4.(2019 高考天津卷 )如图为了减少将来可能发生激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邻近的城市拟订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 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分析:选 C。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子等建筑物遭到地震损坏的程度,是城市拟订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要素。
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拟订抗震标准的主因。
应选C。
5.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散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色剖析原因。
(2)如图中 A 地域为多涝区,试从人为要素方面剖析其原由,并提出解决举措。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试卷选择题下列有关地震的正确叙述是下列资源中,与其它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特别显著的是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正确的是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在亚欧大陆上,受寒潮、水旱灾害等气象灾害影响最频繁的地区是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台风来临时,风速和暴雨强度最大的地方是目前,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正确的是暴雨形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强冷空气南下②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③反气旋控制④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⑤气温较高⑥长时间受锋面或气旋控制我国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下列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地区,正确的是下列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影响和危害最大的是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综合题台风、飓风多会给影响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飓风都属于_____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其中发生在_____洋上的称为台风,发生在_____洋上和_____洋上的称为飓风。
2台风、飓风形成在_____或_____海面,温度在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气旋,在北半球是_____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是_____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3台风、飓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__等组成。
图2中A区域的名称叫_____,其中心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上升还是下沉,天气状况是_____。
图中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图中的_____区域。
4某日,台湾受台风影响,其风向为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大约位于台湾的:1.2021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2.宇宙中的地球高中地理测试题及答案3.中国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4.全球气候变化高中地理测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①“5·12”汶川大地震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③俄、美卫星相撞④央视新址火灾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答案:C2.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泥石流B.干旱C.洪涝D.台风答案:A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频繁。
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读长江流域1949年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
回答3~5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在()A.洞庭湖平原B.鄱阳湖平原C.江汉平原D.长江三角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要求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及分布。
答案:A4.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B.支流众多C.地势低平D.湖泊萎缩严重解析:根据上题的判断,该地是洞庭湖平原,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
答案:D5.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解析: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答案:B6.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了,但死亡人数却在下降。
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测试1、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农业灾害④林业灾害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B火山――台风――干旱C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D台风――洪涝――水土流失3、关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新-课 -标-第- 一-网A台风有时也会带来洪水和洪灾B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洪水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4、从全球范围来看,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首位的自然灾害是A地质灾害B滨海地区的风暴潮C臭氧层空洞的形成D气象灾害5、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D台风的影响所致6、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7、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是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B兴修水库,退耕还湖C开挖分洪道D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8、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__地区的__现象,其发生的时间是____中旬,长达一个月之久。
A长江中下游梅雨6月B黄河中下游锋面雨7月C东北地区锋面雨8月D东南沿海台风雨5月8、关于暴雨和洪涝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是全球每年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B我国的各个地区都会有暴雨的出现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D短时间的大暴雨不会产生洪涝灾害9、下列情况能导致洪灾的是①地表径流不能为河道容纳②冰凌阻塞河道③冰雪融化江河水位陡涨以致河堤决口④反气旋天气长期影响A①②B①C①②③D①④X|k |B| 1 . c|O |m10、将长江三峡工程的防洪定为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主要是因为①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带,降水丰富,大雨成灾,小雨也成灾②长江流域沿岸人口城市密度大,常受洪水侵袭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③长江流域能源供应尚未出紧迫局势④长江流域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弱,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1、分析下表资料,回答问题百年来洞庭湖淤积情况(1) 洞庭湖的上述变化对长江防洪有何影响?(2)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项练习(附解析)自然灾难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2021太原模拟)中新网2021年11月13日电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 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读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A.由正西转向西北B.由东南向西北C.由西北转向东北D.由西南向东北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要紧灾难是()A.海啸B.山体滑坡C.泥石流D.强风、暴雨解析:第1题,由图知大约11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11日后,则转向东北。
第2题,台风带来的灾难要紧有狂风、暴雨等。
答案:1.C 2.D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比图。
乙地所在地势区春季阻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难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解析:选B。
本题考查自然灾难对农业的阻碍,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定,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季受北方冷空气阻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阻碍农作物生长。
因此B项正确。
考向二我国自然灾难的时空分布4.(2021高考天津卷)如图为了减轻以后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缺失,断裂带邻近的都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要紧考虑()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选C。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都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要紧因素。
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阻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
故选C。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势与降水的特点分析缘故。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缘故,并提出解决措施。
(3)如图中B地区为潮湿地区,但又是洪涝频发区,试从地势地势方面说明其缘故。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课时训练20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基础夯实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一是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必须造成人类生命或财产损失。
A 项有自然异变但不会影响人员伤亡或财产安全;C、D两项虽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资源破坏,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人为灾害,而不属于自然灾害。
2.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地震持续时间最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90117)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关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B.5—11月月 D.6—8月3题,从图中看,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关性。
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
平原洪水多于山区。
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4.A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导学号51390118)5.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6.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在()。
A.人口稀少的地区B.经济落后的地区D.高原和盆地5题,P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Q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旱彼涝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进退导致的锋面雨带的南北推移。
高中地理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湘教版必修1

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A 卷课内练习时间: 15 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 ( 共 24 分)冰岛 Holuhraun 火山自 8 月 29 日开始喷发,连续数月。
该火山喷发给冰岛航空运输业带来严重影响。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1~2 题。
1.此次火山喷发按灾祸的成因区分属于________灾祸 ()A.地质 B .气象C.生物 D .洪涝答案: A分析:火山喷发按灾祸的成因区分属于地质灾祸。
2.火山喷发的熔岩可以致大批冰川消融,形成洪涝灾祸,这表现了自然灾祸的________特征()A.复杂性 B .突发性C.群发性 D .多因性答案: C分析:一种自然灾祸引发另一种自然灾祸,表现了自然灾祸的群发性特色。
3.下表为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全世界自然灾祸的统计表。
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自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 ()指标20 世纪20 世纪20 世纪1993 ~70 年月80 年月90 年月2002 年灾祸数目 (次 ) 1 110 1 987 2 742 2 935死亡人数 ( 万人 )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 ( 万人 )7.414.519.625灾祸损失 ( 亿美元 ) 1 310 2 040 6 290 6 550A. 灾祸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挡灾祸的能力降低了C.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增添了D.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减小了答案: C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自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自然灾祸数目增添,但死亡人数降落,说明人类社会抵挡灾祸的能力提升了,灾祸损失愈来愈大,受影响人数愈来愈多,说明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增添了。
4.我国最为常有的自然灾祸是()A.地震B.林业灾祸C.农业灾祸 D .洪涝、干旱答案: D分析:在我国的自然灾祸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有。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夏天风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平均。
夏天风强的年份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天风弱的年份易造成南涝北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
题训练(附答案)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
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2019太原模拟)中新网2019年11月13日电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 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读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
A.由正西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
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
A.海啸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强风、暴雨
解析:第1题,由图知大约11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11日后,则转向东北。
第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等。
答案:1.C 2.D
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断,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
因此B项正确。
考向二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4.(2019高考天津卷)如图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解析:选C。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
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
故选C。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如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
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雨涝区的分布规律主要从变化趋势角度总结,产生雨涝区的原因与地势低平、降水的分布及强度有关。
第(2)题,A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其多涝的原因与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等原因有关,针对原因对上游、中游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第(3)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为湿润地区,但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会导致地表水大量流失,加上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导致干旱灾害频发。
答案:(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和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希望对考生复习地理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