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控制装置内部通讯方案的研究

合集下载

稳控装置的工作原理

稳控装置的工作原理

稳控装置的工作原理
稳控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反馈机制来维持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稳控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首先,传感器负责感知系统的输出信号,将信号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等形式,然后传递给比较器。

比较器是稳控装置的核心部件,它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产生误差信号,即实际输出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

随后,误差信号被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如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控制器通过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改变系统的输入量,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调节。

最后,执行器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动作,调整系统的工作状态。

执行器可以是阀门、电机或其他可以改变系统输入的元件,其作用是根据控制器的信号,改变系统的投入量,从而使系统输出与设定值趋于一致。

通过以上反馈回路,稳控装置能够不断监测系统的输出,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信号进行控制调节,以维持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这种闭环控制的工作原理使得稳控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系统中,例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领域。

稳控装置无故障跳闸判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稳控装置无故障跳闸判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43卷第17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 ol.43 No.17 2015年9月1日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ep. 1, 2015 稳控装置无故障跳闸判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董希建,李雪明,秦 天,李惠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摘要: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出防止无故障跳闸判据误判的诸多防误判据。

指出在当前网内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仅基于本地电气量的无故障跳闸判据对一些方式和扰动的不适或缺陷。

研究了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稳定判据,指出应根据系统所要解决的具体稳定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行之有效的防误判据。

基于本地电气量的无故障跳闸判据,在结合了有效的防误判据之后,在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运行经验表明,这些防误判据在保证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时效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证明了防误判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无故障跳闸;防误判据;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稳定判据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no-fault trip criterion i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DONG Xijian, LI Xueming, QIN Tian, LI Huijun(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03,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criterions against mal-operation which can prevent the no-fault trip’s misjudgment. Because the no-fault trip criterion is only based on local electrical quantities, it will misjudge when some disturbances occur. It researches the stability criterion of safety and stability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design the criterions against mal-op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The no-fault trip criterion combined the proposed criterions against mal-operation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grid. Operation experience show that it can ensure the system’s timeliness and security, so the criterions against mal-operations are reliable.Key word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no-fault trip; criterions against mal-operatio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nalysis; stability criterion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15(2015)17-0113-060 引言随着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建设和投运,中国进入了跨大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时代。

FACTS装置的协调控制和电压稳定研究中期报告

FACTS装置的协调控制和电压稳定研究中期报告

FACTS装置的协调控制和电压稳定研究中期报告
本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对FACTS(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中协调
控制和电压稳定研究的进展情况。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利用FACTS装置提
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效率和经济性。

本报告重点介绍以下方
面的研究成果:
一、协调控制研究
我们研究了FACTS装置在多因素干扰下的协调控制问题,主要针对瞬时功率因数、电压无功和调节电流三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电力
系统稳态和动态重构的仿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负载和运行条件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和参数来实现FACTS装置的协调控制。

二、电压稳定研究
我们对FACTS装置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电压控制策略和参数的分析和优化,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电压
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更好
的电压稳定控制效果。

三、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进行了 FACTS装置的实验验证。

结合实验结果和仿真分析,我们发现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
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未来,我们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FACTS装置的协调控制和电压稳定机制,以实现更加优化的电力系统控制和运行。

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

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

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摘要:安稳系统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二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稳定控制装置,采用切机、切负荷等紧急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概率较低的严重故障时能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本文对电网安全稳定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特点;管理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区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指的是在电力系统发生大扰动时,按照特定的控制策略,通过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控制设备,实现切机、切负荷、快速减出力、直流功率紧急提升或回降等功能,使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在电力系统装设安全稳定紧急控制装置,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防范电网稳定事故、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有效措施。

一、电网稳控系统的特点在稳控系统发展初期,稳控系统在增强电网薄弱环节、提高电网输电能力、防止电网严重故障下的暂态稳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特高压交流/ 直流输电系统的引入,各区域电网的主网结构不断加强,相应地稳控系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主要稳定问题反映为热稳问题许多地区电网500kv 主网架已基本形成双环网结构,尤其是在大电源送出地区电网不断加强,电网稳控系统解决的主要稳定问题已不再反映为暂态稳定问题,而是局部地区的热稳问题。

2、稳控系统控制功能主要是解决局部地区的电源送出问题电网一般在局部电网送出通道上的大型电厂及枢纽变电站装设安全稳定控制子站和切机/ 切负荷执行站,以解决电源送出通道较为薄弱的问题。

3、稳控系统的基本配置原则由原有的“分层分布、相互协调”转变为“简单可靠、就地为主”随着稳控系统日益复杂和庞大,稳控装置及通信通道的故障风险和稳控策略的误动风险也不断提高。

因此,为了更好地规避以上风险,应该更合理科学地实现分布式稳定控制,稳控系统应多考虑以简单和就地的配置模式。

4、稳控系统的策略整定思路也有一些新的变化(1)在保证稳控功能的前提下简化稳控策略,弱化不同区域稳控子站之间的联系。

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

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

5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9-0005-03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的研究唐毅,杨根科摘要:通过对上海超高压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介绍安稳系统工作原理,以及实际运行中发现的不足,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今后进一步完善上海超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关键词:电网安全,稳定,目标控制中图分类号:TM81文献标志码:A0引言当今世界的电力系统面临的共同现实是: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电网建设速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省级电网和省级电网间互联的大区电网,暂态稳定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暂态稳定指的是电力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各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得到原来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省级电力系统或省级互联电力系统中出现了动态稳定问题,动态稳定是指系统在受到较大的扰动后,系统的功率分配受到较大的波动时,系统仍能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

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区电网间的互联工程。

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电网动态稳定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互联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1我国的电网发展1.1我国电网发展现状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我国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分为3级: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单一故障(出现概率较高的故障)];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单一严重故障(出现概率较低的故障)];第三级标准: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多重严重故障(出现概率很低的故障)]。

为适应以上3级标准,我们设置3道防线来确保电力系统在遇到各种事故时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一道防线:快速可靠的继电保护、有效的预防性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常见的单一故障时保持电网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第二道防线:采用稳定控制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紧急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概率较低的严重故障时能继续保持稳定运行;第三道防线:设置失步解列、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装置,当电网遇到概率很低的多重严重事故而稳定破坏时,依靠这些装置防止事故扩大,防止大面积停电。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新技术新产品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新技术新产品
为此,我公司针对目前在判据上存在的难点疑 点组织专人进行攻关,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 取得了突破,研究成功了一些新的可靠判据。
无故障跳闸新判据原理
I1
z1dx
U1
y1dx
dx l
I2 U 2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等值电路
U1 I1
U 2chl I2chl
U ZZcc2Is2hshll
分析不同情况下装置侧电压、电流、测量阻抗、功率的变化规 律如下。
软件总体方案
组态化 、可配置,总体目标是不修改工程软件源代 码,只通过配置参数,即可形成新工程软件 。
中央处理模块(SCM-910)软件作为核心控制软件,负 责同单元处理模块(SCM-912)、通信处理模块(SCM930)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收集判断弱电开入模块 (SCM-980)信息,判断输出给中央信号和启动模块 (SCM-950)和出口输出模块(SCM-960)。单元处理模 块(SCM-912)软件负责本模件线路故障判断,通信处 理模块(SCM-930)负责对外监控通讯和打印功能,显 示处理模块(SCM-932)负责人机交互和液晶显示。

SCS
-
• CPLD上采用专用模块,速度快,精度高(0.005Hz )
500E


• 装置可以提供频率记录分析功能模块,以便事后查

阅频率变化及异常情况

静电放电——4 级:
•空气放电 +15KV •接触放电 +8KV
SCS-500E电磁兼容性
SCS-500E的电 磁兼容性
电压突降、短 时中断和电压 变化抗扰度
SCS-500E稳定控制装置
SCS-500E稳定控制装置
SCS-500E 主要特点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及应用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及应用
TSC系统目前已通过项目鉴定,成为 国内第一套投跳闸运行的省级在线稳 定控制系统。目前南方电网在线安全 稳定控制系统已通过验收。
一、RCS992区域稳定控制系统
• RCS-992分布式区域稳定控制系统(装置) 主要用于区域电网及大区互联电网的安全稳 定控制,尤其适合区域的多个厂站的稳定控 制系统,也可用于单个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 该装置包含有2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 荣获2005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 奖。
• 完善的系统验证
1)有关安全稳定控制的一系列产品已形成较大的规模, 我们的工程调试部门预备了百余套稳控装置,可以根 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大规模区域稳控系统,在实验室 中模拟整个稳控系统。设备出产后,由于策略表的修 改而需要对稳控系统的软件进行修改,在现场一般不 具备完善的调试条件。 2)利用现场数据回放技术,基于现场录波数据或 BPA/PSASP电力系统分析程序的仿真结果,真实地再现 系统事故的发生过程,进一步验证稳控系统的动作行 为。 3)研制了基于GPS同步对时的试验仪,为系统联调, 整组测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来宾变
梧州变 南方罗洞
马窝换流站
玉林变
鹏城
滇东 云南安稳系统 肇庆站 宝峰 罗平变 百色变
三、成熟的判据和先进的原理
利用电气量的跳闸判据 n 突变量启动 n P-0.2S ≥ PS1(事故前有功功率应大于定值PS1) n Pt ≤ PS2 (事故时有功功率应小于定值PS2) n 有两相电流 I ≤ IS1(电流应小于投运电流) n 电流变化量满足
• MUX-22采用DSP高速信号处理器,保证了全系统间快 速而可靠的通信
RCS-990从机硬件配置示意图
CPU1
光纤接口 与主机通信
模拟量 输入

如何编写符合化工装置DCS技术要求的技术方案

如何编写符合化工装置DCS技术要求的技术方案

如何编写符合化工装置DCS技术要求的技术方案化工装置DCS技术方案编写指南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工装置的控制系统也日益重要。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编写符合化工装置DCS技术要求的技术方案,对于确保装置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技术方案编写要点1.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化工装置的实际情况和控制需求,设计合理的DCS系统拓扑结构。

包括控制层、操作层、信息层等,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全面监控和控制。

2. 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根据化工装置的工艺特点和控制需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与算法。

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优化等,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实现高效控制。

3. 安全保障与应急措施考虑到化工装置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设计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控制方案。

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保障装置和人员安全。

4. 通讯网络设计DCS系统需要通过网络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传递。

因此,设计稳定可靠的通讯网络架构至关重要。

包括网络拓扑结构、通讯协议选择等。

5. 智能化与集成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DCS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

包括人机界面优化、数据实时监测、自动化控制等,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生产效率。

6. 性能评估与优化在编写技术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

包括系统响应速度、控制精度、数据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量,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7. 软硬件配套选择在设计DCS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三、总结编写符合化工装置DCS技术要求的技术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控制需求,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控制装置内部通讯方案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电网互联的趋势,稳定控制装置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根据稳定控制装置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的稳定控制装置对通讯介质的要求,指出CAN总线是最适合的通讯方案,并且对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该方案经实际证明,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的特点,并且使整个稳定控制装置具有极大伸缩性。

关键词:CAN总线;稳定控制装置;通讯1、稳定控制装置的特点随着我国全国联网的趋势,以及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

电网变的规模越来越大,稳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仅以东北电网为例,东北华北两大区域电网已于2001年5月实现联网运行。

安全稳定计算研究表明,就东北电网而言,联网后电网运行特性发生如下变化:①电网的动态特性明显恶化,发电机组的摇摆多呈增幅振荡态势,系统存在弱阻尼问题;②东北电网各主要输电断面安全稳定水平均呈较大幅度的下降。

对于类似的稳定问题,加装稳定控制装置是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电网必然要在很多地区加装稳定控制装置。

由于各个地区的电网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而稳定控制装置所需要控制的对象又比较多。

可以说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中最为复杂、且不具备通用性的装置。

文献[4]提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应当满足:可靠性,有效性,选择性,适应性和经济性。

其中“适应性”相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装置而言,对稳定控制装置要求更高。

在对稳定控制装置的研究中,文献[1]提出了稳定控制装置对模块化结构的基本要求,并指出模块化结构是稳定控制装置今后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1]提出了通过采用分布式、模块化、拼装式结构来构成通用性很强的稳定控制装置。

比较理想的稳定控制装置具备以下的结构(如图1):整个装置采用分布式的硬件结构体系,按功能模块化,由策略机模块,通讯管理模块,DI模块,DO模块,AI模块,HMI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可以定型批量生产。

根据需要,DI,DO,AI模块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的增减。

整个装置硬件扩展灵活方便,可靠;并且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任一单元损坏只影响局部)。

为了保证整个装置扩展灵活,就要求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应当是通过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方式,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伸缩性,从而对通讯方式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不同通讯方案的对比众所周知,通讯网络的连接有以下三种方式:总线型,星形,令牌环。

总线型网络上,各个节点相互之间可以任意通讯,而星形网络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主节点,网络上的其他节点相互之间不能相互通讯,而只能与主节点通讯。

令牌环网络上,各个节点中只用得到令牌的节点才能够发送报文。

在稳定控制装置中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照图1中的稳定控制装置的结构,各个模块之间可能的通讯方式如下:1)、A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模拟量结果2)、A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故障判别结果信息3)、DI模块相AI模块送开入量信息4)、D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开入量信息5)、策略机模块向DO模块发出的开出指令。

6)、策略机模块向AI模块、DI模块、DO模块发送的巡检命令可见,策略机模块需要同所有的模块进行通讯,而开入模块也需要同除了开出模块以外的所有模块通讯,从而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采用总线式的连接比星形方式要好。

如果要采用星形接法,以策略机模块为主,则DI的报文就需要经过策略机模块来中转。

令牌环网络,则允许各个节点相互之间进行通讯,但是同一时间只有得到令牌的节点才能够进行通讯,从而造成当某个节点有极其重要的报文需要发送但又没有令牌时,则必须等待一定的时间,这对于稳定控制装置要求的速动性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令牌网是不可取的。

网络按照通讯模式可以划分为主从式和平等式。

主从方式通常是由一个主设备对其他各个设备逐个轮询,这可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与所有的网络节点进行通讯,而且作为主站的节点可以很容易的控制网络的流量。

主设备是通讯的发起者,从设备只能对主设备的问讯进行回答。

这种轮询方式会造成各个节点互相影响,使得比较重要的模块无法保证得到较快的响应时间。

极端情况下,重要的报文要等待接近整个轮询周期的时间才能上送给主站。

因此对于稳定控制装置来讲,主从式的通讯方式是不合适的。

平等式的通讯方式则是任意两个通讯设备均可以相互通讯,并且各自的地位是完全相等的,任意一个设备均可在以任何时间主动发起通讯。

从而当出现重要信息时,例如AI模块判别出线路发生了故障,则AI模块可以立即上送而无需等待。

但是由于任何时间均有可能存在通讯报文,因此对于平等式的通讯方式必须要考虑报文的冲撞检测,而对于主从式的通讯方式由于各个节点都按照确定的顺序进行通讯,因而可以不考虑报文的冲撞检测,虽然报文的冲撞也有可能发生。

对于平等式的总线形的网络,在通讯的底层报文冲撞检测重发机制方面。

Ethernet是采用CSMA/CD机制,这种机制当网络流量比较大时很容易发生网络报文冲撞,当发生冲撞时,各个节点各自延时一个随机的时间再次发送报文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报文能够正确发出。

这种方式是无法达到稳定控制装置的实时性要求的。

Lonworks采用改进的CSMA/CD机制,叫做predictive p-persistent CSMA,仍然属于CSMA/CD体系.在各个节点的随机延时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得在网络的负荷重的时候增加延时来减少冲撞,在网络负荷轻的时候减少延时。

在保证优先级较高的报文较早到达方面的实时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并不能保证严格的实时性。

CAN总线采用的是非破坏性仲裁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向网络上发送报文时,优先级低的报文会主动停止发送而不影响优先级高的报文的发送。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极高的实时性。

优先级最高的报文可以不受影响的直接到达。

现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现场总线。

如Profibus,Lonw orks,CAN,RS485,BITBUS总线等。

各种现场总线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Profibus现场总线标准定义了主站和从站两种设备,其总线存取协议包括主站之间的令牌传递方式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

BITBUS和RS485网络上只能有一个主节点,无法构成多主冗余系统,通讯方式是命令响应式(主从式),从节点只有收到主节点的命令后才能响应,一些重要的变位信息得不到及时得上送,使得实时性较差。

BITBUS 和RS485的纠错能力也较差。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网络是比较不适宜作为稳定控制装置的内部通讯网络的。

经过综合分析,CAN网络的特点是比较符合稳定控制装置对于内部网络的要求。

3、CAN总线的优点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CAN的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

CAN已经形成了国际标准(ISO11898),现在很多半导体厂商推出的CPU中都内置了CAN控制器。

CAN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其特点可概括为:CA N为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且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利用这一特点可方便地构成多机备份系统;CAN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不同的实时性要求;CAN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信息时,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会主动地退出发送,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仲裁的时间;CAN只需通过报文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通信方式;CAN上节点数主要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达11 0个,报文标识可达2032种(CAN2.0A),而扩展标准(CAN2. 0B)的报文标识几乎不受限制;采用短帧结构,一帧为8个字节,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率低,具有极好的检错效果;CA N网系统内两个任意节点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与其位速率有关。

在1Mbps的通讯速率下,最大总线长度可达40米。

CAN 网的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即使有一条线接地或者与电源短路甚至断线,都可以正常地传输信息。

4、方案的可行性4.1、通讯的可靠性试验由于在稳定控制装置中,整个控制功能是多个插件通过CAN网通讯合作完成的,因而CAN网的通讯可靠性应当进行验证。

在采用CAN总线时,进行过大量的满负荷试验和抗干扰试验。

其中一项主要的实验项目是在正常时两插件之间每秒交换1000帧数据,试验时在CAN总线上(CAN总线外引)施加快速瞬变4级干扰,结果发现在干扰施加过程中插件中交换的数据都准确收到,没有一个收到误码,充分证明CAN 通信的可靠性。

根据大量的试验可以证明CAN网作为控制网络其可靠性是极高的,CAN网络抗总线异常的能力很强,只有极少数的总线故障能使通信不正常。

4.2、通讯的速度、流量问题的考虑由于CAN网在1M的传送速率下,传送一帧8个字节的命令所花费的时间是0.15毫秒左右,对于24点采样间隔的稳定控制装置来讲,一个采样间隔可以发送5条CAN网的报文,故CAN网的发送时间对于程序的故障判别功能来说基本上毫无影响。

按照分布式设计的稳定控制装置的计算和故障判别均由各智能模块就地完成,与策略机模块间交换的高速数据只是各单元模块的计算结果,如线路故障类型、低频起动、低压起动、开关变位等,总长度一般小于8个字节,以事件触发方式及时上送,无需按采样间隔逐点刷新。

假设装置有20回线路计算,在CAN网负担最重的时候,如果检测到某条线路故障,该线路对应的模块发送的故障信息由于有最高优先级,其发送延迟时间小于0.15ms(一帧数据的发送时间),而不需要等到20个模块的数据等间隔全部收齐。

极端情况下,20条线路均感受到本线路故障,同时向策略机发送故障信息,其最大延迟不会超过3ms,即便经过二次确认,也不超过6ms。

通常情况下,1到3回线路同时故障,发送延迟远远小于2ms,而这时已完全具备采取控制措施的条件。

所以在AI模块和策略机模块间的通讯流量也不是很大,并且响应时间足够快。

对于各个AI插件所计算的电压、电流量、功率、频率等,由于是变化缓慢的量,通常其刷新周期在几秒的数量级,而且可以将其设为优先级很低的报文类型,使其对于其余的报文构不成影响。

因而对于CAN网络的通讯来说,完全不必考虑速度和数据流量问题。

5、结论在稳定控制装置中采用完全的分布式,模块化结构,是稳定控制装置发展的趋势,也是稳定控制装置适应各种现场条件的最佳方案。

在分布式结构中的通讯介质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CAN总线作为控制网络非常适合在稳定控制装置内部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