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成长之根本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保护自己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园健康教育分为身体保健与身体锻炼两部分。具体包含生活卫生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身体基本活动技能、基本体操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保护自身安全等内容。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幼儿知识经验匮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若成人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他们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规律

幼儿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首先,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往往不一致,故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英国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G.Cust)曾用健康教育模式说明认识、态度和行为在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作用,即教育者想方设法向受教育者传递健康信息,受教育者通过接收信息,掌握健康知识,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信念,并付诸行动,从而增进健康。但是,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促进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健康教育的多种功能。幼教工作者要善于通过身体锻炼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认为:不同的群体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

二、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式的态度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组织方法上尚难找到一种

效果最佳的固定的方法,故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创造性地把握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设开放的环境

开放的环境指从心理、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和方法上,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创造的发展空间。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是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并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初步的创造能力。因此,从心理上给每个幼儿一个安全、平等、鼓励、理解、参与的机会,使我们的健康教育活动始终能充满生动、充满快乐、充满创意;让每个孩子在参与中“做一做”,去感受感悟教育而不是说教。在内容上尽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让幼儿能把原有的积累和经验,自然地运用于活动之中去寻找新的发现,获得自信。

2.感知体验法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同时由于加入了身体动作,就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例如,在小班“小小宴会”教育活动中,请幼儿看一看,猜一猜,尝一尝,使幼儿知道舌头能感觉各种味道,能根据人的表情说出食物不同味道,从而知道要保护我们的舌头。再如:中班的《预防龇齿》活动,由于有许多幼儿患有龇齿,让他们说说龇齿疼痛的感受,通过他们亲身讲述,使幼儿了解龇齿的危害和痛苦,从而懂得了要保护牙齿,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3.反复练习法

反复练习一些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拍球、运球的基本技能;衣服的穿脱与整理;盥洗的基本顺序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4.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有一些健康教育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的,幼儿难以接受。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载体,为幼儿园健康教育带来了生机。如:大班“食物的旅行”教育活动,由于消化器官是在我们的身体里,人不能用眼睛看到,因此,电脑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的再现了食物旅行的过程,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食物是怎样消化的,并能理解“磨”“蠕动”“进入”等动词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义。再如大班的“跳动不停的心脏”,幼儿通过观察心脏模型,知道了心脏的大小,又在活动中感觉到心脏在不停息地跳动着。不少幼儿还

发现心脏模型上有两根粗粗的管子,议论着两根管子的作用,这时教师借助电脑动画让幼儿看到了心脏中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是怎样工作的,从而知道了两根管子的作用。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促使幼儿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5.游戏的方法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在组织健康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创设一种游戏的氛围,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明白事理。例如:在“打怪兽”的活动中,利用奥特曼的神奇本领,创设情景,幼儿融于角色之中,设置路障——寻找路径——解决困难——活动身体——表达感受——体验喜悦,创设了愉悦、自由交往、不怕困难的情景,让幼儿在玩耍中,拓展原有的经验和视野,找出新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6.一日生活中的有机渗透

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7.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如: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运用幼儿园的主题墙、宣传栏、墙饰等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8.家园同步,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转变家长健康观念,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为使幼儿能够具备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健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