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doc
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 课程 零件普通车床加工学习任务手柄及板牙架的加工教学时数60学时上课日期 授课班级周次 教学审批学 习 目 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1.能独立阅读零件的生产任务书,明确工时、加工数量等要求,说出所加工零件的用途、功能和分类。
2.能识读零件的图样和工艺卡,根据本任务查阅国家标准等相关资。
3.能识读板牙架的加工技术要求,制定加工工步。
4.能借助机械工人切削手册,查阅中碳钢、硬质合金的牌号、用途、性能。
5.能根据零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性质、机床特性等因素,查阅切削手册,确定切削三要素中的切削速度、每转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并能运用切削速度计算公式,计算相应的转速。
6.能按零件的图样要求,测量毛坯外形尺寸,判断毛坯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7.能识别常用刀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根据零件材料和形状特征,通过查阅切削手册和刀具手册,合理选择刀具。
8.能确定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及其用途。
9.能根据刀具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砂轮,按照规范的刃磨方法,安全地刃磨切断刀。
10.能根据现场条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符合加工技术要求的工、量、夹具,辅件及切削液。
11.能正确装夹工件和车刀。
12.能正确车削板牙架。
13.能检查机床功能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前机床润滑、预热等准备工作。
14.在加工过程中,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断屑,避免积屑瘤影响加工。
15.能进行自检,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并进行简单的年月日成本分析。
16.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零件。
17.能按产品工艺流程和车间要求,进行产品交接并确认。
18.能按车间规定填写交接班记录。
19. 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学习与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能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讲述法、行为引导法教学 用具 多媒体设备、挂图、展示板、展示纸、水彩笔、资料柜、黑板磁铁等学生情况分析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学材分析本课程相应的学生工作页,以工作过程主线,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本学习任务。
教案设计一体化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具体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具体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具体知识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具体知识点),运用(具体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导入: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授(1)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2)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4. 作业布置(1)课后巩固练习: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否丰富,是否提高了教学效果?4. 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关注了学生的需求?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
2. 同行评价:其他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以上一体化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模板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一体化课程教案撰写模板

一体化课程教案撰写模板标题:一体化课程教案撰写模板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教师整合学科知识,确定融合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授(20分钟):- 教师介绍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 学科整合(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任务,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学生分享归纳的经验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跨学科知识;- 提供相关学科的拓展资源和学习机会。
六、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互评和自评,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七、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上是一体化课程教案撰写的模板,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段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的教案撰写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体化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列出具体知识点)- 学生能够了解……(列出具体概念或理论)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列出具体技能或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列出具体实践活动)提高……(列出具体能力)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列出具体情感或价值观)- 学生能够树立……(列出具体信念或态度)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简述教学主题)2.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节:……(概述第二部分内容)- 第三节:……(概述第三部分内容)- 第四节:……(概述第四部分内容)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话题:通过……(列举具体方法)引入教学主题- 激发兴趣:通过……(列举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一:……(概述第一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环节二:……(概述第二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环节三:……(概述第三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环节四:……(概述第四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3. 课堂练习- 练习一:……(概述第一项练习内容和方法)- 练习二:……(概述第二项练习内容和方法)- 练习三:……(概述第三项练习内容和方法)4. 总结与反思- 总结:通过……(列举具体方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列举具体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列举具体方法)讲解知识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列举具体讨论话题)的讨论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具体案例)分析问题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体实践活动)掌握技能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列出教材名称及版本)2. 辅助资料:……(列出相关辅助资料,如课件、视频等)3. 实践场所:……(列出实践活动的场所或设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按时提交情况等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改进教学策略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掌握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一体化生产的认识和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一体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2)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体化生产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一体化生产的实际应用;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一体化?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2)简要介绍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介绍一体化生产的定义、特点和优势;(2)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等。
3. 讲解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1)介绍一体化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2)讲解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步骤,如:规划、实施、监控、改进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一体化生产的实际案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一体化生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如何将一体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b. 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教案设计一体化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3. 年级:4. 学期: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导入方法:(2)教学目标:(3)时间安排:2. 新课讲授(1)讲授内容:(2)教学方法:(3)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b. 讲解知识点,解释概念、原理;c. 通过实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d.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4)时间安排:3. 课堂练习(1)练习形式:(2)练习内容:(3)时间安排:4. 课堂小结(1)小结内容:(2)教学目标:(3)时间安排:5. 作业布置(1)作业形式:(2)作业内容:(3)时间安排: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2)作业评价;(3)考试评价;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2)能力提升;(3)情感态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2. 教学方法:3. 教学改进措施:4. 教学亮点:5. 教学不足: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课件:3. 多媒体资源:4. 其他教学资源:注意事项:1. 教案设计应遵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2. 教学过程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堂练习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作业布置要适量,注重质量;5. 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一体化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化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请填写课程名称,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培养学生(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具体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具体价值观)。
【教学重点】(简要列出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可能存在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教具;-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 准备好课堂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设计。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具体内容);- 带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准备好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3. 回顾旧知,为新课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知识点,讲解重点、难点;2. 结合实例,加深理解;3. 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4. 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交流心得;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角色扮演,提高实践能力;4. 开展课堂游戏,活跃气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总结重点、难点;3.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3. 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存在困难?2. 课堂互动环节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3. 学生对课堂氛围的满意度;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通过以上一体化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案模板

一体化教案模板教案标题:理解和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科/年级/课时】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学生能够掌握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一节课的基本步骤。
3. 学生能够评估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什么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其目的和价值。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案。
3. 态度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和评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投影仪,电脑,教学PPT,教材和其他辅助教具。
2. 教师准备:熟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准备相关教案范例和案例分析。
3.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带有问题的阅读相关文献,并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问题情景或视频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目的。
- 学生观看或参与讨论引入活动。
2. 概念和理论讲解(10分钟)- 教师结合教学PPT或图表向学生解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师应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相关经验。
3. 教案设计与实施(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和基本步骤。
- 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包括目标设定、课时安排、资源准备、教学方法选择等。
- 学生讨论并选择一个教案实施。
4. 教案评估与反思(10分钟)- 学生按照实施的教案进行授课。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教案的效果和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 学生分享个人体验和反思。
5.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总结和强调要点。
-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或作业任务,以激发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观察评估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积极程度。
- 对学生设计和实施的教案进行评估,包括目标的明确性,教材资源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
- 学生反思和书面表达评估个人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电子技能训练授课教师
课题(项目)
名称
任务三简易计算器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审批
学习任务分析工作原理、实施电路仿真授课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授课班级
项目(任务)描述
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装接一个十进制数全加器及译码显示电路,通过数码开关输入4位二一十进制数,经过集成电路的全加运算、译码及数码显示,实现译码和显示功能.
教学目标1、掌握全加器、计数器、数码显示器等的工作原理。
2、掌握组合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3、进一步掌握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讲授法,实物操作演示等
教学资源准备场地一体化实验实训室
工具电子装配工具,电子测量仪器耗材电子板,电子元件,焊锡等其他
课前学习
任务
预习本任务的内容
一体化课程教案(内页)
1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将所需元器件加入到对象选择器窗口。
单击对象选择器按钮,如图3-3-7所示。
弹出“Pick Devices”页面,在“Keywords”
中输入“7SEG-MPX1-CC”,系统在对象库中进行搜索查找,并将搜索结果显示在“Results”
中,如图3-3-8所示。
在“Results”栏中的列表项中双击“7SEG-MPX1-CC”,则可将
“7SEG-MPX1-CC”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图3-3-7 元器件选择对话框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2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接着在“Keywords”栏中重新输入“4008”,如图3-3-9所示。
双击“4008”,则可将
“4008”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3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接着在“Keywords”栏中重新输入“4511”,如图3-3-10所示。
双击“4511”,则可
将“4511”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4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接着在“Keywords”栏中重新输入“DIPSWC_8”,如图3-3-11所示。
双击“DIPSWC_8”,
则可将“DIPSWC_8”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继续添加元件至对象选择器窗口,直至所有
元件都添加完毕。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5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经过以上操作,在对象选择器窗口中,已有了7SEG-MPX1-CC、4008、4511、BATTER、
BUTTON、DIPSWC_8、LED-RED和RES八个元器件对象。
然后按照任务一摆放元件的流程放
置好元件,如图3-3-12所示。
图3-3-12 放置元器件
三、元器件之间的连线
按照任务一的流程,我们可以完成导线的连线,如图3-3-13所示,在此过程的任何时刻都可以按Esc键或者单击鼠标的右键来放弃画线。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
6
图3-3-13 画连接线
我们知道光连接好导线是不够的,还得有电源。
单击左侧工具栏中的“”图标,将
会在对象预览窗口中显示激励源选项,如图3-3-14,我们单击选中“DC”将它放在编辑区内,并连接在电路中。
如图3-3-15所示。
7
图3-3-14 选择激励源DC
双击“DC”图标,弹出“DC”属性对话框,如图3-3-16所示。
在对话框的右上角输入“12V”,如图3-1-1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8
图3-3-16 属性对话框
9
图3-3-17 属性对话框的编辑
10
图3-3-15 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
四、仿真图
点击运行按钮。
观察到仿真图现象如图3-3-18所示。
11
图3-3-18 仿真图
(教学评价)
12
课后任务布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