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给排水工程结构课程设计.TextMark
合肥工业大学给排水本科(市政方向)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前言 (3)第2章概况 (4)2.1 工程概况 (4)2.2 自然资料 (4)2.3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5)第3章排水工程设计总则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依据 (6)第4章排水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7)4.1 排水方案确定 (7)4.1.1 排水体制确定 (7)4.1.2 雨水方案 (8)4.1.3 污水方案 (8)4.2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确定 (8)第5章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10)5.1 雨水管管道设计计算 (10)5.1.1 划分设计管段与汇水面积 (10)5.1.2 雨水管道设计参数 (10)5.1.3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 (12)5.2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 (13)5.2.1 划分设计管段与汇水面积 (13)5.2.2 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3)5.2.3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15)第6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 (17)6.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17)6.1.1 粗格栅 (17)6.1.2细格栅 (20)6.1.3沉砂池 (22)6.1.4三沟式氧化沟 (22)6.1.5 消毒 (29)6.1.6 污泥浓缩池 (32)6.1.7 污泥脱水 (34)6.2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37)6.2.1 污水厂平面布置 (37)6.2.2 污水厂高程布置 (38)第7章工程概算 (43)7.1 工程投资估算 (43)7.2 运行费用分析 (45)第八章问题和建议 (46)总结 (47)谢辞 (48)参考文献 (49)附表1 G河开发区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附录2 G河开发区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G河开发区排水工程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任务是为G河开发区设计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以顺利排出该开发区的污水和雨水。
根据G河开发区的地形特点及相关的要求,设计中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雨水依地势就近收集排放水体,共分3个区;污水由管道收集,排到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有污水处理厂1座。
给水排水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
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为建筑系统的生命线,也是设计师必须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本课程将以建筑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讲授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设计规范和标准,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建筑设计师。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给水系统
1.普通建筑给水方法
2.多层建筑给水方法
3.建筑给水管道的材料
4.给水系统的设计
排水系统
1.普通建筑排水方法
2.多层建筑排水方法
3.排水管道材料
1。
合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合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肥市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合肥市的水资源特点。
3. 帮助学生认识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合肥市给水厂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激发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合肥市给水厂为背景,结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合肥市给水厂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供水范围等。
相关教材章节:水资源与供水设施概述2. 学习给水厂的主要工艺流程,如水源取水、水质处理、清水输送等。
相关教材章节:给水处理技术3. 探究合肥市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水资源管理与利用4. 分析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举措,如节能减排、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相关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水资源保护5. 研究合肥市给水厂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规划。
相关教材章节:城市给水厂规划与发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合肥市给水厂概况及水资源概述第二课时:给水厂工艺流程及水资源利用第三课时:给水厂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举措第四课时:合肥市给水厂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规划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合肥市给水厂基本概况和水资源状况。
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给水管网的设计是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根据输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选择管网控制点,进行平差和水力计算,确定输配水干管的直径、走向,并布置沿线的主要附件;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排水管网设计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在适当比例的总体布置图上划分排水流域,布置管道系统;根据设计人口数污水量标准,计算污水设计流量;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确定污水管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1.1设计原始资料(1)城区平面图1张(电子版)(2)城地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冷暖江的中下游。
城区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江南为Ⅰ区,江北为Ⅱ区。
该地区的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标高一般为310~350m。
①气象条件气候温和湿润。
湿度:年平均17.9℃;最热月平均27.1℃,极端最高41.1℃;最冷月平均7.1℃,最低-3℃。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44.2mm。
平均气压973.1毫巴(730mm汞柱高)。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夏季平均风速1.6m/s;冬季平均风速1.4m/s。
②水文资料冷暖江历史最高洪水位315.458;二十年一遇洪水位310.400;95%保证率的枯水位301.750m;常水位306.420m。
河床底标高为295.050m。
95%保证率的枯水期流量60m3/s,最大流量3650m3/s,多年平均流量400.6m3/s,平均流速0.5~3.8m/s;平均水面比降1.8‰;平均水温19.2℃。
③地质资料城区地质情况良好,为亚砂土、亚粘土、砂卵石组成,厚度为 4.5~11m,地基承载能力均在1kg/cm2,地震烈度小于6度。
(3)工业废水城区主要工厂的工业废水量及职工人数见表1。
表1 主要工厂的工业废水量(4)公共建筑该地区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有火车站、医院、县医院、公园和机务段等,其集中流量见表2。
合工大给排水课程设计

合工大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程应用。
2. 掌握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流程、主要设备和材料选型。
3. 了解我国给排水工程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问题。
2. 具备初步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能力,能完成简单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
3. 能够进行给排水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对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工科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基础,对工程专业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介绍给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讲解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流程及主要参数,分析给排水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给排水设备与材料:介绍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设备、材料及其性能,包括水泵、阀门、管道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排水工程设计:讲解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法、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验收: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验收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给排水工程管理与维护:讲解给排水工程的管理制度、维护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意识。
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

0. 前言 (2)1. 设计任务 (3)2. 基本资料 (3)2.1. 气象 (3)2.2. 水文 (3)2.3. 工程地质结论 (4)2.4. 工程设计保证率和防洪标准 (5)2.5. 设计水平年 (6)2.6. 灌区各业用水用电基本资料 (6)3. 水文分析计算方法 (7)3.1. 洪水分析计算 (7)3.2. 年径流分析成果 (8)4. 补充资料 (8)5. 水利水能计算 (9)5.1. 计算方法 (9)5.2. 兴利调节计算 (10)6. 防洪调节计算 (12)6.1. 方案拟定 (12)6.2. 防洪特征水位及坝顶高程计算 (12)6.3. 推荐方案及主要结论 (14)7. 要求 (14)0.前言AKS河向塔里木河多年平均输水量占塔里木河水量的72%,是唯一能够长年向塔里木河供水的河流,对塔里木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KS河由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汇集而成,库玛拉克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7.9×108m3,托什干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0.6×108m3。
在库玛拉克河或托什干河上修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无论是从解决流域内农业灌溉的春旱缺水问题、缺电问题、防洪问题以及替代AKS河下游平原水库等方面,还是通过调蓄洪水,使之向塔河干流下泄的洪峰能满足河道行洪要求,以减少干流上中游的洪水漫溢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设计假定在库马拉克河与托什干河的汇合处喀拉都维有一个适宜的地质地形条件,拟在此处修建一个水利枢纽,实现对下游AKS灌区的灌溉、防洪、发电、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
虚拟水利枢纽,一可以使问题得到某些简化(课程设计时间所限),二是工程综合性更强,三对南疆水资源利用情况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使这样一个虚拟工程,反映一般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主要水利水能计算问题、计算程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本次练习,基本掌握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中的主要计算方法、原则和步骤,为将来从事水利水能的奠定基础。
给水排水专业排水工程课程设计-20万m3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模板

绪论 (1)设计任务和依据 (1)设计任务 (1)设计依据 (1)设计要求 (1)设计数据 (2)设计方案论证 (3)水质平衡计算 (8)第一章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0)1.1 粗格栅 (10)1.2集水池 (11)1.3细格栅 (11)1.4沉砂池 (13)1.4.1工艺结构尺寸 (14)1.4.2沉砂室设计计算 (14)1.4.3 进出水区 (15)1.4.4 工艺装备: (15)1.5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5)1.5.1 沉淀区的表面积 (17)1.5.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 (17)1.5.3 沉淀区的有效容积 (17)1.5.4沉淀池长度 (17)1.5.5 沉淀区的总宽度 (17)1.5.6 沉淀池的数量 (17)1.5.7 校核 (18)1.5.8 污泥区的容积 (18)1.5.9 贮泥斗的容积 (18)1.5.10 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19)1.5.11 校核 (19)1.5.12 沉淀池的总高度 (19)1.6 SBR反应池 (20)1.6.1设计说明 (20)1.6.2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 (22)1.6.3 SBR反应池运行时间与水位控制 (23)1.6.4 排水口高度和排水管管径 (24)1.6.5 排泥量及排泥系统 (25)1.6.6 需氧量及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25)1.6.7 空气管计算 (27)1.6.8 滗水器 (29)1.7 接触消毒池 (29)1.7.1 设计说明 (29)1.7.2 设计计算 (30)1.8 污泥处理系统 (31)1.8.1 污泥水分去除的意义和方法 (31)1.8.2 各部分尺寸计算 (32)第二章污水厂 (36)2.1污水厂平面布置 (36)2.1.1平面布置一般原则 (36)2.1.2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37)2.1.3厂内道路 (37)2.1.4总论 (37)第三章经济技术分析 (38)3.1估算范围 (38)3.2编制依据 (38)3.3材料价格 (38)3.4项目总投资 (38)3.5污水单位处理成本 (40)致谢 (42)参考文献 (43)绪论设计任务和依据设计任务本设计方案的编制范围是城市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为20万m3/d,内容包括处理工艺的确定、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管道铺设、平面布置、经济技术分析。
给水排水专业培养计划文档

合肥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说明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3、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遵纪守法,举止文明,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作风,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
4、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新动向有一定的了解。
5、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6、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7、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9、具有较强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1、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工作。
2、水环境评价、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料指标及梁、板截面尺寸C30混凝土f c=14.3N/mm2,f t=1.43N/mm2f tk=2.01N/mm2,E c=3.0×104N/mm2HPB235级钢筋f y=210N/mm2,E s=2.1×105N/mm2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E s=2.0×105N/mm2钢筋混凝土:重度标准值为25kN/m3覆土:重度标准值为18kN/m3砂浆抹面层:重度标准值为20kN/m3板厚采用120mm,次梁采用b×h=200×450mm,主梁采用b×h=250×650mm。
主梁次梁柱图1顶盖结构布置图2.板的设计(1)荷载计算值恒载分项系数γG=1.2,活载分项系数因q k=6kN/m2>4kN/m2,故γQ=1.3覆土重 1.2×18×0.5=10.8kN/m2板自重 1.2×25×0.12=3.6kN/m2抹面重 1.2×20×0.02=0.48kN/m2恒载g=14.88kN/m2活载q=1.3×6=7.8kN/m2总荷载g+q=14.88+7.8=22.68kN/m2q/g=7.8/14.88=0.52<3考虑梁板整体性对内力计算的影响,调整后的折算荷载为g′=g+q/2=14.88+7.8/2=18.78kN/m2q′=q/2=7.8/2=3.9kN/m2取1m宽板带进行计算,故计算单元上每延米荷载即为g′=18.78kN/m,q′=3.9kN/m(2)计算简图(图2)计算跨度:边跨1l=n l+b/2=1900+100=2000mm中跨2l=n l+b=1800+200=2000mm图2板的计算简图由于端支座近似取为简支,故此处计算跨度偏小,可取至壁板内边缘,以适当考虑端支座弹性固定对第一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负弯矩的影响。
(3)内力计算由于2l/1l=4.55/2.00=2.275>2.0,2.0<2l/1l<3.0,这里按单向连续板设计,可把沿长向的构造钢筋加强。
连续板实际为15跨,利用五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内力计算。
跨中弯矩M1max=(0.078×18.78+0.100×3.9)×2.002=7.42kN·mM2max=(0.033×18.78+0.079×3.9)×2.002=3.71kN·mM3max=(0.046×18.78+0.086×3.9)×2.002=4.78kN·m支座弯矩M Bmax=-(0.105×18.78+0.119×3.9)×2.002=-9.74kN·mM Cmax=-(0.079×18.78+0.111×3.9)×2.002=-7.67kN·m求支座边缘弯矩:在支座B处在支座C处(4)配筋计算板厚h=120mm,顶板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应取35mm,故h0=120-40=80mm。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1。
表1板的配筋计算(5)裂缝宽度验算。
第一跨跨中: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第一跨跨中最大弯矩,为用折算恒载准永久值g q′和折算活载准永久值q q′计算的第一跨跨中最大弯矩,=12.4+0.3=12.7kN/m,=0.3kN/mM q=(0.078×12.7+0.100×0.3)×2.12=4.500kN/m满足要求。
(6)挠度验算现已知第一跨跨中,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最大弯矩M k=6.0kN•m,按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计算所得跨中最大弯矩为M q=(0.078×12.7+0.100×0.3)×2.12=4.50kN/m=M/fcbh0.958As=M/h461.08@1008@1008@1208@1208@120第一跨跨中挠度按简支梁用叠加法计算,即由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和简支梁在右端支座负弯矩M B(M B由求第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的荷载布置算得,M B=-6.367kN•m)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叠加而成。
所得跨中挠度近似认为是最大挠度,由此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则所以满足要求.3.次梁的设计(1)荷载计算板传来恒载设计值14.88×2.0=29.76kN/m次梁自重设计值 1.2×25×0.2×(0.45-0.12)=1.98kN/m恒载g=29.76+1.98=31.74kN/m活荷载q=1.3×6×2.0=15.6kN/m总荷载g+q=47.34kN/mq/g=15.6/31.74=0.49<3考虑主梁抗扭刚度的影响,调整后的折算荷载为g′=g+q/4=31.74+15.6/4=35.64kN/mq′=3q/4=3×15.6/4=11.7kN/m(2)计算简图图2次梁计算简图主梁截面尺寸为250×650mm。
计算跨度:边跨1l=n l+a/2+b/2=4325+100+125=4550mm中跨2l=n l+b=4300+250=4550mm(3)内力计算按四跨连续梁内力系数表,计算跨中及支座弯矩以及各支座左右两侧的剪力。
跨中弯矩M1max=(0.077×35.64+0.100×11.7)×4.552=81.04kN·mM2max=(0.036×35.64+0.081×11.7)×4.552=46.18kN·m支座弯矩M Bmax=-(0.107×35.64+0.121×11.7)×4.552=-108.26kN·mM Cmax=-(0.071×35.64+0.107×11.7)×4.552=-78.30kN·mB支座边缘处弯矩C支座边缘处弯矩A支座右侧剪力V Amax=0.393×35.64×4.55+0.446×11.7×4.55=87.47kNA支座右边缘剪力B支座左侧剪力B支座左侧边缘剪力B支座右侧剪力B支座右侧边缘剪力C支座左侧剪力C支座左侧边缘剪力(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取下面两项中的较小值=l /3=4.55/3=1.52m =b+s n =0.2+1.8=2.0m故取顶盖梁、柱钢筋净保护层厚取35mm ,故跨中T 形截面的有效高度h 0=450-45=405mm (按一排钢筋考虑)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计算,其有效高度h 0=450-70=380mm (按二排钢筋考虑)。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2表2次梁正截面配筋计算(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剪力全部由箍筋承担,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328截面1B 2C 弯矩(kN·m)81.04-94.8046.18-64.84截面类型第一类T 形矩形第一类T 形矩形h 0(mm)405380405380=M/f c bh 020.230.16=M/f ch 020.02320.01270.9880.8670.9930.912A s =M/h 0f y (mm 2)562.58799.29318.97519.71选用钢筋512712214212/214实际配筋面积(mm 2)565791308565配筋率ρ(%)0.6010.8880.3260.937次梁折算恒载准永久值=26.75kN/m,折算活载准永久值q q′=0..9kN/m 第一跨跨中:M q=(0.077×26.75+0.100×0.9)×4.552=44.51kN/m满足要求。
同理,其它支座,跨中均满足要求.(7)挠度验算现已知第一跨跨中,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最大弯矩M k=65.58kN•m,按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计算所得跨中最大弯矩为M q=(0.077×29.45+0.100×0.9)×4.552=44.51kN/m第一跨跨中挠度按简支梁用叠加法计算,即由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和简支梁在右端支座负弯矩M B (M B 由求第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的荷载布置算得,M B =-(0.107×29.45+0.054×9)×4.552=-75.30kN•m )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叠加而成。
所得跨中挠度近似认为是最大挠度,由此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则4.主梁的设计(1)荷载的计算。
次梁传来恒载设计值31.74×4.55=144.42kN 主梁自重设计值 1.2×0.25×(0.65-0.12)×2.00×25=8.35kN 恒载G=152.77kN 次梁传来的活载设计值Q=15.6×4.55=70.98kN (2)计算简图图3主梁计算简图柱子截面尺寸400×400mm 计算跨度边跨:l =c l =6.1m中跨:l =c l =6.0m(3)内力计算1)弯矩设计值及包络图中跨及C 支座M=k 1G l +k 2Q l =k 1×152.77×6.00+k 2×70.98×6.00=916.62k 1+425.88k 2边跨M=k 1G l +k 2Q l =k 1×152.77×6.10+k 2×70.98×6.10=931.9k 1+432.978k 2B 支座M=k 1G l +k 2Q l =k 1×152.77×6.05+k 2×70.98×6.05=924.26k 1+429.43k图4主梁弯矩包络图2)剪力设计值及包络图V=k3G+k4Q=152.77k3+70.98k4主梁剪力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剪力包络图见图①+④158.1-289.3253.1-194.5148.47①+⑤103.2-202.3220-227.6240.97(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各跨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项的中的较小值。
=6.05/3=2.02m故取第一跨跨中的截面有效高度,按两排钢筋考虑,则第二,三跨跨中的截面有效高度,按一排钢筋考虑,则B、C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其截面有效高度为各支座截面的配筋,应按支座边缘处的弯矩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