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合集下载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中药学》学习笔录:收涩药之五味子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收涩药。

本类药物大多是酸涩之品,有敛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合用于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之久咳虚喘、久泻久痢、自汗盗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崩带不只等滑脱不由的证候。

在运用收涩药时,须与补虚药配合。

因滑脱证病本是正气虚弱,收涩药不过治病之标,敛其耗散,以防正气衰竭,变生他证。

收涩药有敛邪之弊,凡表邪未解,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均不宜用。

五味子《本经》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功能与应用】1.敛肺滋肾,用于久咳虚喘。

本品上敛肺气,下滋肾精,常用于肺虚及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

治肺虚久咳,每与罂栗壳同用,即《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都气丸。

合细辛、干姜等品,又可用治痰饮咳喘,如小青龙汤。

2.敛汗生津,用于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

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多与知母、天花粉、山药等同用,如玉液汤。

3.涩精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及久泻。

治肾虚遗精,能够本品熬膏服,或与龙骨、金樱子、桑螵蛸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即四神丸。

4.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

可与远志、麦冬、酸枣仁、丹参等配伍,治心肾阴血损失所致等,如天王补心丹。

现代临床用治神经虚弱及精神病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 3~6 g 。

研末服,每次1~3 g 。

【处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蒸熟用)。

五味子味酸收敛,性温而不热不燥,临床上常用它敛肺、止汗、涩精、止泻,都是取它收涩的功能,故凡表邪未解而有实热者,不宜应用。

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急、痰多稀疏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等配伍,一收一散,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甚,一方面又可防备敛肺遏邪的弊害。

中药学——收涩药

中药学——收涩药
此外,外用亦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外用适量。 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孕妇慎用。畏官桂。
禹 余 粮 《本经》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 醋煅用。 甘、涩,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应用] 1.久泻,久痢:味甘涩,能涩肠止泻。常与赤石脂
桑螵蛸
团螵蛸
桑 螵 蛸 《本经》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 的卵鞘。
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 蛸”。
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缩尿止浊。
[应用]
1.遗精,遗尿:甘咸入肾,能补肾固精缩尿。 1)肾虚遗精、滑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 沙苑子、覆盆子同用, 2)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未,米汤送服, 3)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 如桑螵蛸散。 2.肾虚阳痿:又有补肾助阳功效。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 1.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
乌梅
2.久泻,久痢:又能涩肠止泻痢。如固肠丸。 3. 蛔厥腹痛,呕吐:
蛔虫得酸则伏,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 和胃止呕的功效。如乌梅丸。
乌梅
4.虚热消渴: 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如玉泉散。
子鞣质60%~70%。没食子酸2%~4%。
罂粟壳
罂 粟 壳 《本草发挥》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成熟蒴果的外壳。 醋炒或蜜炙用。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久泻,久痢:味酸涩,能涩肠止泻。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中药学――收涩药、涌吐药及其它

中药学――收涩药、涌吐药及其它

中药学――收涩药、涌吐药及其它一、单选1.久泻久痢宜选哪组药()A.白头翁苦参B.秦皮黄连C.木香黄连D.肉豆蔻赤石脂2.蛔厥腹痛呕吐宜首选()A.苦楝皮B.使君子C.乌梅D.罂粟壳3.除哪味药外均可治肾虚咳喘()A.五味子B.蛤蚧C.磁石D.赤石脂4.长于缩尿,又可补肾助阳的药是()A.桑螵蛸B.五味子C.金樱子D.肉桂5.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可选用()A.乌梅B.五味子C.五倍子D.芡实6.大汗淋漓,虚极欲脱宜选用()A.麻黄根B.浮小麦C.黄芪D.山茱萸7.哪项不可使用收涩药()A.表邪未解B.内有湿滞C.郁热未清D.以上均是8.可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又可养心益肾安神的药是()A.莲子B.五味子C.芡实D.山药9.下列中具有生津作用的是()A.太子参B.乌梅C.五味子D.以上均是10.除哪项外均是罂粟壳的功效()A.止泻B.固精C.止咳D.止痛二、多选1.哪些是五味子的功效()A.宁心安神B.涩精止泻C.生津敛汗D.敛肺滋肾E.降低转氨酶2.属于收涩药禁忌证的是()A.表邪未解B.内有湿滞C.郁热未清D.自汗盗汗E.久泻不止3.下列中属于乌梅的功效有()A.敛肺止咳B.生津C.安蛔D.缩尿E.涩肠止泻4.有敛疮作用的药是()A.赤石脂B.乌贼骨C.煅石膏D.穿山甲E.麝香5.使用涌吐药,若呕吐不止,可采用()A.饮热开水B.饮热粥C.饮冷开水D.饮冰块E.翎毛探喉三、问答1.试述收涩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

2.山茱萸功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1.A 2.D 3.C 4.D 5.C 6.A 7.B 8.A 9.B 10.D二、多选1.ABCDE 2.ABC 3.ABCE 4.ABC 5.CD三、问答1.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收涩药.本类药味多酸涩,具有敛肺止咳、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等收敛固涩作用。

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之久咳虚喘、自汗盗汗、久咳虚喘、崩漏带下、遗精滑精、久泻久痢、遗尿尿频等证。

中药学掌握熟悉药整理

中药学掌握熟悉药整理

中药学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掌握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痒。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熟悉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发散风热药掌握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熟悉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生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掌握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熟悉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药掌握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熟悉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了解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清热解毒药掌握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中药“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中药“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中药“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本品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以粒大,色红,肉厚,有光泽,显油润者为佳。

生用,或照醋蒸法蒸至黑色,干燥后用,用时捣碎。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2~6克。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虚劳,肺肾枯竭。

三、临床应用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黄芪、罂粟壳等同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症因脉治》);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2.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经能补肾涩jīng止遗,为治肾虚jīng 关不固之遗jīng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

治滑jīng者,可与桑螺蛸、附子、龙骨等同用;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黄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部全录》引《体仁汇编》)。

3.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本事方》以之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4.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于敛肺止汗。

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5.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药知识必学:五味子

中药知识必学:五味子

中药知识必学:五味子诗人王维一次偶染小疾,便自去买药,来到一家药店门口时,见到柜台内坐着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心中不禁暗暗欣喜。

于是故意走上前问道:“姑娘,今日上街忘带药方,望姑娘方便一二,不知可否?” 姑娘见来人举止文雅,连忙站起身来,彬彬有礼地答道:“方便顾客治病救人,乃医家本分,客官但说无妨。

”王维接着说道:“一买宴罢客何为。

”姑娘莞尔一笑,从容答道:“酒阑宴罢客当归。

”二买黑夜不迷途,夜不迷途因熟地。

三买艳阳牡丹妹,牡丹花妹芍药红。

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有远志。

卖药女对答如流,王维非常佩服,然有心于高其一智,遂继续问道:”五买百年美貂裘。

”“百年貂裘好陈皮。

”“六买八月花吐蕊。

”“秋花朵朵点桂枝。

”“七买难见熟人面。

”“难见熟人是生地。

”“八买酸甜苦辣咸。

”“世人都称五味子。

”“九买蝴蝶穿花飞。

”“香附彩蝶双双归。

”“十买青藤缠古树。

”“青藤缠树是寄生。

”王维连声称妙,暗自思忖这姑娘才学惊人可谓内外双绝,从此发奋苦读终中榜及第,但他心中始终忘不了那女子,便特意到药铺去向姑娘求婚,二人喜结良缘传为千古佳话。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晴圆,自古是才子佳人。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味中药—五味子。

五味子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味子虽小然五味俱全,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可慰五脏,五味子以其五味而能补五脏气养五脏。

宋朝名医苏颂这样形容五味子: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

所以五味子由此得名。

五味之皮肉,初酸后甘,甘少酸多,其核先辛后苦,辛少苦多,然俱带咸味,大约五味咸具之中,酸为胜,苦次之。

故有五味子之名。

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尺。

叶尖圆似杏叶。

三、四月开黄白花,类莲花状。

七月成实,丛生茎端,如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入药生曝不去子。

今有数种,大抵相近。

雷言: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茎赤、花黄、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

中药学收涩药趣味记忆法

中药学收涩药趣味记忆法

中药学收涩药趣味记忆法
中药学收涩药的趣味记忆法可以通过歌谣、联想或故事等方式进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收涩药歌诀:
五味山茱萸,收敛固涩主。

遗精滑精宜,虚汗崩漏除。

果肉涩肠药,久泻久痢服。

乌梅敛肺胃,生津又安蛔。

解析:
这首歌诀涵盖了中药学中的一些主要收涩药,以及它们的功效和使用场景。

通过押韵和简洁的表述,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1.“五味山茱萸,收敛固涩主”:这里提到了五味子和山茱萸两味药,它们主要用于收敛和固涩。

2.“遗精滑精宜,虚汗崩漏除”:说明这两种药物对于遗精、滑精、虚汗和崩漏等症状有适应症。

3.“果肉涩肠药,久泻久痢服”:通过联想果肉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久泻和久痢。

4.“乌梅敛肺胃,生津又安蛔”:这句话涵盖了乌梅的功效,既收敛肺胃,又能生津,还有安蛔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中药学知识更为丰富和复杂。

在学习和应用中药时,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中药收涩药

中药收涩药

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 敛肺(止汗)
止汗
浮小麦 [(敛汗)益气,除热
二.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 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涩精(3-6g)五倍子 [ 降火,固精止遗,敛汗止血(虫瘿)
★乌梅敛肺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蛔厥),生津止渴
止咳
诃子[ 利咽开音
▲肉豆蔻 [ 温中行气
涩肠止泻
赤石脂 [ 收涩止血,敛疮生肌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桑螵蛸 [ 缩尿,补肾助阳(卵鞘)
固精
▲海螵蛸 [ 止带,收涩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又名乌贼骨)
★莲子 [ 养心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
▲芡实 [ 除湿(止带)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枣皮)
比较:莲子与芡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收涩药。

本类药物大多是酸涩之品,有敛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适用于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之久咳虚喘、久泻久痢、自汗盗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在运用收涩药时,须与补虚药配合。

因滑脱证病本是正气虚弱,收涩药只是治病之标,敛其耗散,以防正气衰竭,变生他证。

收涩药有敛邪之弊,凡表邪未解,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均不宜用。

五味子
《本经》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功效与应用】
1.敛肺滋肾,用于久咳虚喘。

本品上敛肺气,下滋肾精,常用于肺虚及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

治肺虚久咳,每与罂栗壳同用,即《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都气丸。

合细辛、干姜等品,又可用治痰饮咳喘,如小青龙汤。

2.敛汗生津,用于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

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多与知母、天花粉、山药等同用,如玉液汤。

3.涩精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及久泻。

治肾虚遗精,可以本品熬膏服,或与龙骨、金樱子、桑螵蛸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即四神丸。

4.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

可与远志、麦冬、酸枣仁、丹参等配伍,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等,如天王补心丹。

现代临床用治神经衰弱及精神病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6 g。

研末服,每次1~3 g。

【处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蒸熟用)。

五味子味酸收敛,性温而不热不燥,临床上常用它敛肺、止汗、涩精、止泻,都是取它收涩的功效,故凡表邪未解而有实热者,不宜应用。

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急、痰多稀薄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等配伍,一收一散,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过,一方面又可防止敛肺遏邪的弊害。

近年来本品应用范围有所发展,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对于肝炎恢复期血清转氨霉超过正常数值而久不恢复者,应用本品有降低作用。

【方剂举例】肾泻丸(原名四神丸)《内科摘要》:五味子、补骨脂、肉豆寇、吴茱萸。

治脾肾虚寒泄泻。

【文献摘录】《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用药法象》:「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


《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

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

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使用注意】表邪未解,痧疹初发,咳嗽初起,内有实热,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含五味子素。

本品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调整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有扩血管作用,能提高心肌代谢酶活性,改善心肌的营养和功能。

对免疫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

能促进肝糖原及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对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转氨酶的释放。

尚有祛痰、镇咳、抗溃疡及延缓衰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