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传承历史文脉 保存城市记忆——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导览(三)

传承历史文脉 保存城市记忆——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导览(三)

97村落风貌石柱县金铃乡银杏村区位及风貌银杏村位于石柱县金铃乡政府东北部,地处重庆与湖北两省交界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集中分布的区域。

村地属典型山地地形,以中低山为主。

村内风景秀美,有一线天峡谷和溶洞暗河;也有褶皱明显的地质奇观,还有浓郁自然的土家民俗;在峡谷原始森林中还有稀有的银杏、水杉、中华纹母等孑遗植物,猿猴、红腹锦鸡、獐子等稀有动物。

村落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视野开阔;每一个聚落都有数十幢吊脚楼木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坐落于山坡上,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布局合理,风格各异,大有“深山人不觉,全村都在画中居”的意境;清澈的小溪河穿过村子,或蜿蜒缠绵,一座座小桥把幢幢吊脚楼串联起来。

这里是人们访古、探寻村落文化、考察家族文化、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好去处。

历史文化价值银杏村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与土家民族理念相适应,在古代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可以避免虫蛇猛兽,讲求房屋朝向和坐侧。

吊脚楼与当地生活环境和谐统一,依山面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被誉为“地仙”之居,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牢固防震。

土家族木匠用他们的智慧,利用手中的斧子、锯子、墨斗和凿子等工具,精心打造,将分散的木柱、木方和木板组合为牢固的吊脚楼。

中间为祭祀和社交的堂屋,两旁为厢房或地正屋,两边是厨房和火塘,楼上是住房,吊脚柱下边是圈舍和柴房。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吊脚楼都透射出一种古朴柔美的气息,让人惊叹这些民间建筑大师的超凡手笔。

千百年的土家族吊脚楼折射出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和民俗价值。

银杏村区位图土家族吊脚楼技艺98武隆区后坪乡文凤村文凤村位于武隆区后坪乡政府所在地,苗族、土家族先民搬迁过程中部分民众搬迁到此处,发现此处水源充沛,适宜居住,因此建寨安家落户。

目前村内民族也主要以土家族、苗族为主。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

其中(1)民间文学1项。

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2)传统音乐(民间音乐)14项。

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川江号子(重庆市)、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重庆市巴南区)、金桥吹打(重庆市万盛区)、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梁平抬儿调(重庆市梁平县)、龙骨坡抬工号子(重庆市巫山县)、永城吹打(重庆市綦江县)、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锣鼓(重庆市渝北区)。

(3)传统舞蹈(民间舞蹈)3项。

铜梁龙舞(重庆市)、土家族摆手舞(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台狮舞(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4)传统戏剧2项。

川剧(?重庆市)、梁山灯戏(?重庆市梁平县)、(5)曲艺6项。

四川竹琴(重庆市三峡曲艺团)、车灯(重庆市曲艺团)、四川评书(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扬琴(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清音(重庆市曲艺团)、金钱板(重庆市万州区)。

(6)传统美术(民间美术)3项。

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蜀绣(重庆市渝中区)、梁平竹帘(重庆市梁平县)(7)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7项。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荣昌县)、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荣昌折扇(重庆市荣昌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市荣昌县)。

(8)传统医药2项。

刘氏刺熨疗法(重庆市渝中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重庆市南岸区)。

(9)民俗1项。

秀山花灯(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坐堂锣鼓”研究

石柱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坐堂锣鼓”研究

石柱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坐堂锣鼓”研究石柱土家族是中国土家族的一个分支,分布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

石柱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丧葬仪式被认为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土家族的丧葬仪式中,坐堂锣鼓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表演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音乐、宗教和社会角度对石柱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坐堂锣鼓”进行研究。

一、坐堂锣鼓的起源与演奏形式坐堂锣鼓起源于土家族的传统音乐,是在丧葬仪式中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祖先的尊崇的一种形式。

坐堂锣鼓演奏通常由一组锣鼓手和一组笛子手组成,他们穿着传统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击打锣鼓和吹奏笛子来演奏出悲伤而又庄严的音乐。

这种音乐一般在逝者灵堂上演奏,所以称之为“坐堂锣鼓”。

在演奏形式上,坐堂锣鼓通常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种是悲戚般的“鼓噪”式演奏,代表着哀思与悲痛;另一种是振奋激越的“锣打”式演奏,代表着对逝者的祝愿与追思。

这两种不同的演奏形式交替出现,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对生者的期望与祝福。

二、坐堂锣鼓的宗教意义土家族是一个信奉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祖先是对家族及后代的保佑与庇护者。

在土家族的丧葬仪式中,坐堂锣鼓被视为一种祭祀形式,通过音乐的表达来传达人们对逝者和祖先的敬仰和追思。

在土家族的宗教观念中,音乐被认为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而坐堂锣鼓则是丧葬仪式中最为重要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

坐堂锣鼓的悲壮音乐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悲伤情绪,更能够向祖先传达逝者一生的奉献和忠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许。

坐堂锣鼓在土家族丧葬仪式中扮演着连接生者与逝者、联系人与神灵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角色。

三、坐堂锣鼓的社会意义除了在宗教仪式中的意义外,坐堂锣鼓还承载着土家族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

作为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一种,坐堂锣鼓通过丧葬仪式的传播得到了广泛的弘扬与传承。

坐堂锣鼓的演奏者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艺人,他们不仅在音乐技艺上独具特色,更深谙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重庆市目前共有2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如下:
1. 巫山木偶戏
2. 大足石刻
3. 重庆市火锅文化
4.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草编手艺
6. 北碚区石刻墓
7. 重庆市民族音乐会
8. 重庆市双枫茶文化
9.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鼓词
10. 渝南民间艺术
11. 渝北区李家嘴民间艺术
12.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锅庄舞
13. 长寿梁山仙拜
14. 江津区弹子戏
15. 武隆风雨灯戏
16. 重庆市天然村落景观
17. 重庆市红岩革命史迹保护区
18. 重庆市重庆大剧院
19. 沙坪坝区千手观音造像
20. 渝北区石门山民间艺术
21. 重庆市宜宾燃灯坊文化
22. 彭水苗族自治县剪纸手艺
23. 巫山天保古镇的民族民间艺术
24. 梁平区民间艺术
25. 彭水县万木林诗意盆景艺术。

巴盐古道

巴盐古道

在渝鄂交界处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崇山峻岭,有一条由川入鄂的古盐道,这条始于宋元时期的商贾军旅和盐运古道,见证着当年蜀道之难,鱼腹夔门之险,承载着900余年风雨云烟,流传着明末抗清女英雄秦良玉万里赴京勤王的爱国故事,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蜿蜒曲折的古盐道,像一条玉带,把石柱西沱古镇、千野草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风景串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起源:土家人的先祖巴人源于鄂西清江的香炉石,早期巴人的首领传说叫巴廪君,他率领部落在清江流域的夷城建都。

盐是生命必须的物质,因为盐的稀缺,迫使他们逆清江而迁徙寻找盐泉。

清江之源在石柱与利川交界的都亭山庙岭,这一带广袤富饶,是清江、龙河和磨刀溪“三溪源”地区,巴人很自然的就迁徙到这一带。

然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顺着龙河和磨刀溪而下,分别到达两条溪河与长江交汇的丰都和云阳(盐阳)一带,结果在两地之间的临江(今忠县)发现了泔井和涂井两大盐泉,盐泉经过熬制形成可以食用的锅巴盐。

当时的巴国已经非常强大,曾经在丰都建立了“巴子别都”,忠县中坝遗址考古证明临江在盐巴的支撑下,成为当时巴国重要的商业都市。

临江盐巴的外运成为当地重要的社会活动,如何到达缺盐的东边楚湘地区呢?如果沿长江水运,上有乌江天险,下有三峡阻隔,自然沿着陆路运输。

西沱与临江泔井、涂井一江之隔,与绵绵方斗山最低点楠木垭最近,取道黄水山原距离湘鄂最短,它占据了地利之便,于是从西沱云梯街开始,巴人披荆斩棘、开辟了临江盐巴向东运输进入楚湘的巴盐古道。

历史背景:古代巴蜀交通,主要靠盘旋于深山峡谷的石栈道与外界勾连,陆运货物,主要靠巴山"背二哥"肩挑背驮,艰难跋涉,用血汗谱写着交通史话。

羊肠鸟道,穿云破雾,陡险崎岖,梯路入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用诗句记录着当年蜀道"不与秦塞通人烟"的闭塞。

到了宋代,勇敢、剽悍、尚武、勤劳的石柱县土家族祖先,披荆斩棘,依崖凿道,伐木开路、遇水搭桥,垒石为关,用青石铺成了一条由川入鄂的盐运大道。

巴盐古道:石柱西沱“盐运民俗”

巴盐古道:石柱西沱“盐运民俗”

巴盐古道:⽯柱西沱“盐运民俗”2011年4⽉,重庆市第三批⾮物质⽂化遗产名录正式出炉,⽯柱县西沱镇盐运民俗项⽬名列其中。

西沱是中国⾸批⼗⼤历史⽂化名镇之⼀。

西沱古镇原名西界沱,起始于明、清,现已有2000多年历史,坐落于⽯柱县长江南岸,依⼭傍⽔,是长江⽂化、巴蜀⽂化、荆楚⽂化和⼟家族历史⽂化的交汇地,更是当今的重庆市旅游名胜之⼀。

西沱古镇更与巴盐有不解之缘。

东周时,巴国就拥有渝东的巫⼭盐泉、奉节东岩碛坝盐泉、云阳卤泉、开县温汤井盐泉、万县长滩盐泉、忠县蔞井溪盐泉等众多盐泉。

历代王朝先后划定四川⽯柱县西界沱等地为“川盐销楚⼝岸”,西沱镇盐运民俗更是巴盐⽂化的浓缩精华。

⾃从西汉时期,西沱便已经成为川盐销楚的重要中转站,来往客商云集西沱,由此带动了原始荒蛮的西沱向餐饮、旅店业发展。

四川地区盐业的发展,带出了⼀系列的产业,盐开采煮制之后的运输,⼏乎都需要⼈⼒来进⾏。

西界沱⾃古作为古蜀地区最西的码头,⾃然担负起了蜀盐外运的重任。

当地⼈和⼀些盐商看到了这个独特的“川盐销楚”带来的商机,便在江边搭起栈棚,为来往盐商提供饮⾷、住宿服务。

随着⽣意越来越兴旺,精明的商⼈便沿着⾃江边到独门嘴长达2.5公⾥的⼭坡逐级修建栈房。

那时没有交通⼯具,盐商们要把川盐运到湖北的利川、恩施等地,必须雇⼈肩挑背扛⾃江边上⼭顶,通过独门嘴进⼭,这是⼀条必经之路。

这就为西沱古镇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提供了客观的地理条件。

到了北宗年间,西沱已成为“川盐销楚”的盐运⼤道起点和其它商品集散地。

⾃汉朝到清末,西沱最终形成了⼀条完整的⽯梯街。

它依⼭取势,⾃江边直上⼭顶,是长江沿线唯⼀垂直江⾯的街道。

沿着“天街”直下,就是有名的“下盐店”。

作为川盐⼤道的起点,“西沱天街”上有两个出名的盐店。

“下盐店”是盐商所开,“上盐店”则是官府所开。

⼗九世纪和⼆⼗世纪初,这两个盐店⽣意⼗分兴隆,来往盐贩、挑夫络绎不绝。

由于数百年来盐的浸渍,这⼝古井⾥的⽔竟有⼀股淡淡的咸味。

石柱土家族自治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石柱府发[2011]249号

石柱土家族自治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石柱府发[2011]249号

石柱土家族自治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文:---------------------------------------------------------------------------------------------------------------------------------------------------- 石柱土家族自治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石柱府发〔2011〕24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经县政府研究,同意批准白岩寨遗址、玉带河遗址、黄龙桥、巴盐古道、大石堰墓群等20处历史文化遗存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以公布。

希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我县文物遗址的各项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正确处理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关系,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附件: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编号名称类别时代保护单位位置备注1白岩寨遗址古遗址清代南宾镇南宾镇城南社区三盖组白岩2玉带河遗址古遗址明清、民国南宾镇南宾镇老街社区棉花壩至七星桥3黄龙桥古建筑清雍正十年(1732)西沱镇西沱镇玉石村黄龙桥组4巴盐古道古遗址唐宋西沱镇、临溪镇、王家乡、石家乡、黄水镇、枫木乡、冷水镇县境内西北5大石堰墓群古墓葬清三星乡三星乡石星村华阳组大石堰6太保祠古井古建筑明南宾镇南宾镇横街居委良玉街11号前7马龙桥古建筑明弘治七年(1494)西沱镇西沱镇西山村建兴组哈家坝8下殿子桥古建筑清悦崃镇悦崃镇新城村古城组9斜石板谭家祠堂古建筑民国西沱镇西沱镇黄桷岩村斜石板组10周盛徒合葬墓古墓葬清光绪十八年(1892)下路镇下路镇柏树村红旗组周家坪米汤沟11毛时琏墓古墓葬清光绪三十年(1904)黎场乡黎场乡黎场村街边组下毛山12秦德升合葬墓古墓葬清光绪二十年(1894)三星乡三星乡雷庄村三元组窖塘13高歇民居古建筑清代三星乡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14罗田院子古建筑清代王家乡王家乡光华村西乐组15三圣庙石塔古建筑清嘉庆十六年(1811)石家乡石家乡九龙村石院组16观音崖摩崖石刻石刻及石窟寺清光绪八年(1882)南宾镇南宾镇城东社区新城组17大路边冯赖氏墓石刻石窟寺及石刻民国三十八年(1949)南宾镇南宾镇灯盏村双路组18县政府大门和影壁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重要史迹民国南宾镇南宾镇横街居委玉带河北街1号19石亭桥、双龙桥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重要史迹民国南宾镇、大歇镇南宾镇红井社区滨河组与城北村陈家组交界处和大歇镇大歇村关庄组20西沱供销社平街门市部旧址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重要史迹现代西沱镇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52至162双号云梯街下段平街——结束——。

石柱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柱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食
扯蛇药
9517—2传统中医全县
附件:(说明:如下附件当时未同文件一同公布)
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名录
(共计95项118人)
一、民族语言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1 01—1龙河方言南宾镇、马培柏
2 01—2土家语言(残留)新乐乡、何兴明
二、民间文学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12 03—3石柱根雕南宾、黄水、悦崃等
13 03—4石柱土家刺绣全县
14 03—5土家吊脚楼金铃、枫木、金竹、新乐、石家、悦崃等
15 03—6石板老街建筑西沱云梯街、鱼池老街、悦崃新场、三星等
四、民间音乐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申报单位(乡镇)
16 04—1石柱土家啰儿调全县
17 04—2石柱耍锣鼓
67 12—2土家生崽崽习俗南宾镇、谭奇珍
68 12—3土家打三朝新乐乡、向朝家
69 12—4土家婚俗下路镇、孙厚梅
70 12—5土家泡生酒鱼池镇、马之金
71 12—6土家丧葬礼俗石家乡、冉隆柳
十三、岁时节令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72 13—1土家赶年金铃乡、何少恩
73 13—2春节南宾镇、谭安仁
67 12—2土家生崽崽习俗全县
68 12—3土家打三朝全县
69 12—4土家婚俗全县
70 12—5土家泡生酒全县
71 12—6土家丧葬礼俗全县
十三、岁时节令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申报单位(乡镇)
72 13—1土家赶年全县
73 13—2春节全县
74 13—3上九全县
75 13—4元宵节全县
76 13—5三月会西沱、沿溪、万朝、黎场、王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共计26项 49人)
一、民间文学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1 01—1 猴婆子大闹高龙洞下路镇:陈楷珍
2 01—2 御笔改龙河下路镇:陈楷珍
3 01—3 十二花园姊妹悦崃镇:张述德
4 01—4 八德会临溪镇:王裕海
5 01—5 桥头国遗事桥头镇:刘伟阳
6 01—6 龙骨寨的传说六塘乡:彭广贵
7 01—7 龙洞传说冷水镇:李高德
8 01—8 立新房吉利 冷水镇:李高德
临溪镇:汪德明
9 01—9 土家谚语、歇后语洗新乡:杨昌友
黄鹤乡:杨光
二、民间美术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10 02—1 雕花床 南宾镇:何大海
黎场镇:梁道益
11 02—2 石佛雕塑 南宾镇:马才之
12 02—3 根雕书法 马武镇:柳洪远
13 02—4 墓葬雕刻 南宾镇:马世春
黎场乡:黎万龙
枫木乡:邹生文
洗新乡:李天华
三、民间音乐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14 啰儿调
03—1 金银花儿开枫木乡:刘长珍
03—2 清早起来去放牛沙子镇:谭明升
15 劳动歌
03—3 挑夫号子 冷水镇:李高德
03—4 三河薅草歌 三河镇:冯启瑞
16 生活歌
03—5 螃蟹歌枫木乡刘长珍
03—6 闹五更菜新乐乡冉正光
03—7 苦媳妇下路镇:黄宣文
石家乡:冉正贵
17 山歌
03—8 莲花调·嘿咿唑哟冷水镇:李高德
03—9 进山砍柴对山歌黄水镇:藤章泰
18 耍锣鼓
03—10 六翻架锣鼓(一、二、三、四、五、六) 黄水镇:邓安清
03—11 巧七锤(一、二) 黄水镇:邓安清
03—12 土戏锣鼓 中益乡:谭登全
03—13 冷水丧葬孝鼓 冷水镇:马奇兹、李高德
19 民间吹打
03—14 郎氏唢呐 南宾镇:郎祥发、郎祥海
四、民间舞蹈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20 04—1 三星女子龙灯 三星乡:王建龙
五、曲艺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21 05—1 花鼓 龙沙镇:马培乔、苟生英
22 05—2 说唱石家乡:冉正贵
六、民间手工技艺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23 06—1 黄连传统生产加工技艺黄水镇:郭华贵、藤章安
七、生产商贸习俗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24 07—1 薅草锣鼓枫木乡:刘永斌
临溪镇:陈德健
三星乡:谭宗成
石家乡:马泽润
黄鹤乡:左朝铭。

八、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乡镇)及传承人
25 08—1 土家竹铃球 南宾镇:金成刚
26 08—2 抢龙 黄鹤乡:杨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