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点亮一盏心中不灭的灯站在这讲台上,我知道也许我会语塞。
因为我面对的是一块文化的净土,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广袤的文学的天空,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华。
是的,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和尼罗河泛起的是同一个文明的洪波,大禹治水和金字塔奏响的是同一个文明的凯歌。
当我们轻轻翻起经典的一页,我们就犹如打开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潘多拉盒,古老的语言神秘莫测象幼年的伊牙斯语,古老的思想深邃精辟如一股股山中清泉。
有谁能说尽一个古老民族的辉煌?这里,四大发明,曾是人类科学的指南;这里,诗书礼乐,描绘了人类美好的画卷。
这里,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灿若星河;这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硕果累累;是这里,积淀了一个民族深沉的文化底蕴;同样是这里,成就了一个世界不朽的精神家园。
君不见,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从“欲为圣明除敝事,肯将衰朽息残年”的韩愈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不屈精神;是他们的人格,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漫漫长路……君不见,从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从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到庄周名满天下之《逍遥游》,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是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不朽思想;是它们的睿智智慧,照亮了我们万古不灭的心灯……是啊,谁不说这块土地肥沃富饶?谁不说这片天空璀璨辉煌?谁不为这里的博大精深而沾沾自喜?谁不为这里的丰厚积淀而满面春风?当骨子里头浸润了一股绵绵不断绝的文化清泉,当心灵深处流淌着一条千百年久远的历史长河,这当是一种何等的尊贵?这当是一份怎样的殊荣?然而……然而维护这种尊贵与殊荣需要多少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坚守?金钱和诱惑横冲直撞的现代社会,埋葬了多少难能可贵的情怀?孔子那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的是经典的那份稳重,文学的那份真情;处在一个众人追逐周迅而淡忘鲁迅、玩弄爱情而丢掉艾青的时代里,我不禁真的有些迷茫——到底何处有王维那“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何处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何处有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从容,何处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胸襟……这是一种怎样的失守?这种失守又是对文学的一种怎样的亵渎和践踏?至今心中还残存着儿时的记忆,那里有一直埋藏心底的伤悲的往事。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及其颁奖词如下:1.科学泰斗钱伟长:钱伟长(1912-2010)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早年攻克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抗战结束后,他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送回家,从未拖欠。
2010年2月9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将工钱发放给农民工,在去往天津的途中遭遇车祸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送到60余位农民工手中。
3.“康巴铁汉“才哇:才哇是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作为退伍军人的他退伍不褪色,灾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4.14"地震发生时,他正在组织村民抢险救灾,得知三社社员旦正毛(音)家中房屋倒塌、伤亡情况不明时,立即带领村干部和社干部赶往现场施救。
4.“草原晏巴王万青: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
王万青43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玛曲草原,为玛曲人民的健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财力和感情。
他视患者如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挽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
5.“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王茂华和谭良才在扑灭金溪县珊城街道象山村-栋民宅突发大火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灭火作业,由于火势迅猛、火场面积大和体能消耗过大等原因,王茂华先后从着火大楼坠地和被楼板砸伤。
谭良才被紧急送往金溪县人民医院救治脱险后赴上海继续治疗。
王茂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6.“三栖尖兵”何祥美:何祥美是江西省鹰潭军分区某部班长。
入伍以来,他坚持把打仗当使命、视训练当生命,刻苦训练、勇于超越,逐步掌握30多种作战本领,成为“三栖尖兵"。
2010~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_(图片_+__事迹__+___颁奖词)

2010——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和颁奖词《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台年终重头节目之一,已经举办了八年,《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是第九次举办。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0“感动中国”人物榜赤子科学家钱伟长“雷锋传人”郭明义“草原曼巴”王万青“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最美“洗脚妹”刘丽“舟曲之子”王伟“枪王”何祥美“玉树壮士”才哇“警界保尔”孙炎明”火海救童婿丈”王茂华、谭良才特别奖:“奇迹创造者”K165次列车组海地地震遇难8名中国维和人员2010上海世博会全体志愿者归国科学家(1946~)钱伟长:百岁“赤子”钱伟长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颁奖词:赤子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事例:2010年7月30日早晨,98岁的老人钱伟长溘然长辞,在他诸多辉煌的荣誉与贡献中,留给世人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
他用一生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的毅力与能力将发挥出惊人的极致。
他本人的路径,更是几度以国家利益而改弦更张甚至重起炉灶。
入学清华大学时,钱伟长以文科见长,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数学物理加一起只有25分。
然而,眼见国家遭受列强侵侮毫无还手之力,钱伟长痛觉“国家需要的是飞机大炮,不是诗歌文赋”,“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他为此改学物理学。
一年后,他的物理科目成绩超过了70分,四年后,他成为8名优异的毕业生之一,并取得留学英国的资格。
1939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钱伟长等22名“中英庚款董事会”公费留英学生所乘客轮在香港被征用为战争物资。
耽误些时日,等到留学客轮来接时,这些留学生却把护照抛进了黄浦江!“因为我们听说轮船会在日本的港口停靠,全都不干了。
日本那时候是侵略我们的敌人,怎么能登临敌国?”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伟长微笑说道。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0简介及颁奖词

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二十年来,孙水林用时间证明着诚信,在他罹难之后,弟弟孙东林继续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哥哥当初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钱伟长:如果要是考状元,我是要考状元的。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得知这个屈辱的消息后,当天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短片:信义兄弟
2010年3月2日,正月十七,清晨5时许,天空灰蒙阴冷、黯淡无光,仿佛是淤积了太多的阴霾。在这个清冷的早晨,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泡桐社区却已是人潮涌动。人们手持鲜花、神情凝重,这是一场自发性的哀悼,为的是送 "信义老板"孙水林一家最后一程。
路人:我也跟他干一样的行业,他这个不差农民工的钱,我是很敬佩的,我今天专程来向他表示敬意、送他一程。
这之后,才哇几乎没有离开过救灾物资发放现场,印在人们心中的就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那个场景――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救灾现场与才哇相拥而泣。
青海省委书记 强卫:“这两天一直为村民在奔波,在忙碌,在服务。确实更深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感谢你”。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及颁奖词

钱伟长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力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孙水林,男,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uot;科学救国&uot;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uot;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uot;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颁奖词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颁奖词1、科学泰斗——钱伟长【事迹】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伟长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事迹】孙水林,男,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第一篇: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经过三个月的评选,《感动中国》活动组委会参考观众投票意见,综合评定出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是: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郭明义,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王伟,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王万青,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王茂华和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刘丽,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孙炎明。
特别奖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年终重头节目之一,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是第九次举办。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钱伟长: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
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
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
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才哇: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
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
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郭明义: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王伟: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
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
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
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王万青: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重要贡献】·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
·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010感动中国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孙水林,男,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
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
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0感动中国人物]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
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
"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
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
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2010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雷锋传人"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
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
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010感动中国人物]王伟大荔军人舟曲之子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集合哨响起,73名武警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
集合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
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
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
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
"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2010感动中国人物]王万青草原曼巴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
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
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
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
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2010感动中国人物]王茂华谭良才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
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
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
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 3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2010感动中国人物]三栖尖兵——何祥美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在中国播出以来,关于狙击手的种种故事一直是民众的热门话题,而现实中的狙击手要比虚构的冷酷杀手要“柔情”得多。
将到而立之年的上士何祥美已是一个4个多月大孩子的父亲。
每天在训练之余都要给家人电话或短信问问小孩的成长情况。
担任过何祥美所在部队狙击手集训队队长的郭依衡介绍说,何祥美好奇心强,爱钻研,经常订阅电脑书籍和杂志,现在已经从一窍不通发展为电脑的行家里手。
“平时,他还喜欢摸摸吉他,现在居然弹得有模有样了,”郭依衡说。
在部队的十年时间里,何祥美不仅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向神枪手的转变,也完成了自己从初中文化到大专文凭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何祥美已经是一名精通枪械,能够潜水并能在空中操纵新型装备的三栖战士。
何祥美告诉记者,驱动他成长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念。
“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念,”他说。
曾是何祥美第一任连长的柴道国说,从士兵到尖兵,何祥美的经历,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战友的关心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
何祥美所在南京军区某部副政委朱永和介绍说,何祥美的成就体现了这几年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