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合集下载

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

最早被提到的疲劳性骨折是发生在1855年的普鲁士军队里,当时是出现在新兵的跖骨上,被人们称之为“行军性骨折”。

而近年来由于休闲和竞技运动的人口剧增,这个以往只发生在新兵身上的疲劳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运动员的身上出现。

疲劳性骨折或称压力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

它是由于过度使用的结果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的情形。

疲劳性骨折的形式以下是疲劳性骨折四个基本的型式:1. 斜线式(obliquefracture ):是最常见的种类。

2. 压迫式(compressi on fracture )。

3. 横断式(transversefracture ):因为有可能会移位,所以最危险。

4. 纵向式(Iongitudinalfracture ):此种型式非常罕见。

疲劳性骨折的好发部位大部份疲劳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在承受身体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但这并不表示其它的地方就不会有疲劳性骨折。

一些经常受肌肉力量反复作用于其上的骨骼,如肱骨,也会有疲劳性骨折的产生。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而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不同的运动常见的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不同运动形态所引起的疲劳性骨折的位置也不同,但一般来说,较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运动还是长跑。

运动形态舄产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以跑步为主要训縛项目的运动,如田径的氏跑跖骨、胫骨和腓骨常常会有跳跃动作的篮滋.排球运动…足部舟状骨常有投掷和挥拍刼作的运动,如貂球、网球运动…胧骨及肋骨举重选手第一肋骨腰椎常有过厦弯曲动作的运动■如体操、舞蹈运动…【症狀】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週內逐漸地顯現岀來,並且和其他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的症狀很類似,但是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停留在同一處且較劇烈。

患者會抱怨患處痛,而且疼痛通常集中在受傷的地方,但傷處若是位於較深處的構造,例如股骨,則疼痛會有擴散的情形。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也叫做应力性骨折,主要是因为骨骼系统长期受到了非理性应力所造成的现象。

桡骨、跖骨和颈骨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的部位。

比如说当出现轻微损伤以后,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调理和治疗,如果继续受到外力的伤害,就可能会引发疲劳性骨折。

对于疲劳性骨折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治疗,加强调理。

★病因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分级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3级(严重应力反应):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4级(疲劳性骨折):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疲劳性骨折提出的分级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治疗★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

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

新兵疲劳性骨折65例早期诊断的体会

新兵疲劳性骨折65例早期诊断的体会

直接或间接损伤致使肢 体某一 部位骨 折。大部 分新兵 入 伍前 缺乏体育锻 炼 , 骼发 育没 有完 成 , 质相 对 薄弱 。 骨 骨 新兵训练时间相对集 中 , 短时 间内训练 强度 大 , 其是 长 尤
跑及长途行军可以导致胫 骨 、 骨及跖 骨局 部应力 集 中 , 腓 进而造成 骨质 微观断裂 。骨 质的修 复过程 中如果 继续 受
劳性 骨折早期诊 断率 , 避免肢体 功能 的严重 损害 , 提高 部
队军事训 练效 果 , 是基 层卫生单位 亟待 解决 的问题 之一 。 根据 我院对 6 5例新兵疲 劳性骨 折 的诊 治经 验 , 新兵 疲 对
劳性 骨折早期诊断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 1 .多数病 例发生在新兵集训 2— 6周 , 发病 前都经 过 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 , 早期表现 为患肢酸胀 、 沉重 、 部疼 局
《 沈


l ・
在 系统 设计 时要 充 分 考 虑 战场 复 杂 的野外 环境 ,
员信息。另外 , 本系统依托的通信传输信道也不 能脱离战时通信部门的要求而 自成体系 , 当按 应 照战时通信管理的有关条例进行设计 , 符合通信
传输 的标 准 , 能在 战场 上发 挥应有 的效 益 。 才 3 3力求 系统 经济 实用 。战场伤员 搜救 系统 研 发 . 充分 考虑 设备 的成 本 问题 , 要做到 功 能完备 , 既 又 要考 虑实 际装 配部 队 时 的经 济 压力 , 到 经 济 实 做 用, 提高 系统 的推广 应用价 值 。

短篇 报道 ・
新兵疲劳性骨折 6 5例早期诊断 的体会
阎 松 关键词 骨折 , 劳性 疲 新兵 军事 医学
我院 自 2 0 2 1 0 7~ 0 1年共收治新兵疲 劳性 骨折 6 5例 ,

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疲劳
明显异常时另行 C T或 MR 检查 。 1 1 骨折部位 3 - 3 9例依 据 x线平 片即可作 出诊断 , I 1 例
性骨折通 常根据 其临床表现 、 史和 x 线平 片即可作 出诊 断, 病
x线 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 中 I 例另行 C 检查 , 例行 M I 其 I T 5 R 影像 学
回顾性 总结分析。结果
Sna o est n4排螺旋 扫描 , 厚 2mi 5mi, 间距 5m 均行 i 层 l l层 l 一 l m, 矢状位或冠状位重建。MR 采用 SE N I IME S公司的 1 TM砒 成 . 5
对5 o例经临床 随访或病理

证 实的疲 劳性 骨折 患者 的 x 线、 T及 MP C d影像 学资料进 行
(0 ; 1 %)跖骨骨折 1 (4 o 7例 3 %
性 骨折最 为常见 , 占 3%一2 0其 次是跖 骨 , 约 9 7%] , 多见于士 兵、
运 动员 。早期 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 , 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我 院
p lo ay ee a flwn ee ban ijr i os 叨.hn J um nr d m o o ig 8 r ri nuy n d g l . C i
以往临床 以胸部 x线检查作为 N E的主要影像 学诊断方 P
法 ,但 显而 易见 , T检查 对本病 早期肺部 改变及 支气管 袖 口 c 征、 少量胸 腔积液 、 胸膜增厚水 肿等征 象的显示 和鉴别有 明显 优势 。随着 c T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 , 扫描时间 已大大缩短 , 脑 出血患 者若合并 呼吸系统症 状 ,随 即做胸部扫 描 已无安 全之 虞。 综上所述 , P N E为弥散性肺水肿 , 双侧分布多见 , 心影多无 异 常改变 , 具有相对特征 性 , 发现 以上 征象 可提 示临床补 充相

疲劳骨折名词解释

疲劳骨折名词解释

疲劳骨折名词解释疲劳骨折是一种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长期或过度的应力或重复的微小应力作用于骨骼上而发生的。

它是因为骨骼的应力超过了其强度的能力,导致骨骼在承受应力并及时修复的过程中出现疲劳的现象。

疲劳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损伤,通常在运动员、军事人员和长时间从事重复活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它经常发生在需要承受高度应力或反复活动的部位,如脚趾骨、胫骨、腓骨、肋骨、脊椎椎体等。

疲劳骨折通常不是由于一次外力撞击或损伤引起的,而是由于骨骼在重复应力下的微小裂纹逐渐扩大而形成的。

疲劳骨折可分为四个阶段:1) 感受疲劳阶段:骨骼样式的转变被观察到,但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2) 疲劳骨疼痛阶段:骨骼样式转变进一步发展,患者可能开始感到疼痛和不适;3) 无疼痛骨折阶段:患者可能在休息时不再感到疼痛,但骨折在X射线检查中是可见的;4) 疲劳骨折显性症状:临床上明显的疼痛和其他症状,X射线可能显示明显的骨折线。

在疲劳骨折的治疗方面,通常需要休息和限制活动,以减轻骨骼的负荷和压力,并促进骨骼的修复。

有时可能需要使用支持装置,如石膏固定、运动鞋或其他装置来减少骨骼的运动和应力。

预防疲劳骨折的关键是避免过度应力或重复应力对骨骼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适当控制活动强度和频率,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恢复时间来实现。

此外,保持良好的营养和饮食,增强骨骼的健康,也是预防疲劳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而言之,疲劳骨折是一种由于骨骼长期或过度应力和重复微小应力作用所引起的骨折类型。

它通常发生在需要承受高度应力或重复活动的部位,如脚趾骨、胫骨等。

预防疲劳骨折的关键在于控制活动强度和频率,并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骨骼健康。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性损伤,特别常见于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和军人。

胫骨是下肢的重要骨骼之一,负责支撑身体重量和承受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在持续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胫骨可能出现疲劳性骨折,主要是由于骨骼受到过度的应力和负荷导致骨组织损伤和微裂纹,进而发展为骨折。

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轻微肿胀和运动时的不适感。

随着病情加重,症状可能会加重,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疼痛加剧等症状。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诊断分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与预后。

通过对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症状特征、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以及诊断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们着重讨论对于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准确诊断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症状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通常由过度使用或重复压力引起的骨骼应力超载造成。

该病症的症状可以包括:1. 疼痛:双侧胫骨区域会出现刺痛或隐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 肿胀:患处可能会有轻度的肿胀或肿胀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

3. 触痛:当按压胫骨区域时,可能会感到局部的疼痛或不适。

4.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会在运动或活动时感到不舒服或难以进行正常的活动。

军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病例分析

军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病例分析

军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病例分析【关键词】军事训练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主若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经受猛烈的压力而致使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也能够说是正常骨过度利用的结果。

疲劳性骨折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军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国外报导为31%,国内报导为%,多发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一般是由疲劳性骨膜炎引发的,以胫腓骨、股骨、跖骨和尺桡骨为多见。

以下就武警江门市支队卫生队2003~2006年战士军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64例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4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病例,时刻散布:前期38例(59%),中期16例(25%),后期10例(16%);人群散布:新兵51例(80%),老兵13例(20%);受伤部位:胫骨38例(59%),腓骨8例(12%),趾骨10例(16%),胫腓骨2例(3%),胫趾骨6例(9%);临床分型:Ⅰ型35例(55%),Ⅱ型28例(44%),Ⅲ型1例(2%);训练科目:5 km 跑48例(75%),体能8例(12%),战术8例(12%)。

从以上资料能够看出以下几个规律特点:(1)时刻散布:一样老是在年度训练的开始时期(新兵训练时期)较高而后期较低。

1~4月发生率占全年的85%,新兵训练时,在第二个月显现顶峰,但通常顶峰的发生与临时强化训练有关。

(2)人群散布:一样条件下,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新兵发病率高于老战士官,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病。

(3)受伤部位散布:受伤部位以胫骨骨折占第一名,且胫骨长度短、膝外翻相对较大者更易发生,趾骨骨折居第二,多有平趾足。

(4)临床分型散布:Ⅰ型(肢体肿胀、压痛、X线改变成局部骨膜增生反映)最多,Ⅱ型(肢体肿痛、压痛明显,但无畸形,X线改变除骨膜增生外,可见一明显骨折线,骨折端无移位)第二,Ⅲ型(肢体肿痛、压痛明显,有畸形,X线改变骨膜明显增生,有明显骨折线,骨折端有移位)少见。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胫骨疲劳性骨折多发生于新入伍士兵,因新入伍士的身体素质较差,训练任务重,训练强度大,加上患者相对年轻,骨骼在正常发育阶段,骨结构本身解剖生理上存在弱点等原因,以胫骨疲劳骨折最多。

胫骨是下肢主要负重骨,在运动中要承受更大的负荷。

胫骨在持续反复应力的作用下,使胫骨应力最集中处所承受的负荷最大,当超过生理载荷能力时,即会出现骨小梁断裂的细微骨折,逐渐扩大后造成骨折。

临床主要表现为训练后出现小腿中段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触诊局部皮温增高,压痛范围广泛,并有梭形隆起,质硬,发生骨折时有局限性压痛点。

X线表现:(1)局限性小丘状状突起;(2)局限性棱形骨膜反应;(3)局限性平行或花边样骨膜反应,与骨皮质间有线状透光区;④在骨膜反应内可有横形细微透光带或横形致密带。

疲劳骨折并非罕见,其X线表现有时易误诊为炎症或肿瘤,局限性骨髓炎X线示骨皮质及髓腔呈不规则硬化,其内可见波折斑点状透光区;骨肉瘤多位于干骺端,骨质筛孔样破坏,和云雾状密度增高影。

局部有日光放射状或絮状骨膜反应。

诊断要点: a.有超强度或剧烈的运动史。

b.患肢疼痛肿胀,运动后显著加重,而在休息后减轻。

d.早期X线可无明显的异常表现,两周后复查有轻微的骨膜反应,随着病程的进展层状骨膜增生更加明显。

e胫骨上段可见横形或斜行骨折线,以其侧位片的内后侧较为明显。

f.骨内大量的骨痴增生,X线上表现为较窄横形硬化带,即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9.追踪观察,经过半年X线片上大量的骨膜增生逐渐吸收,骨皮质平整,外形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被提到的疲劳性骨折是发生在1855年的普鲁士军队里,当时是出现在新兵的跖骨上,被人们称之为“行军性骨折”。

而近年来由于休闲和竞技运动的人口剧增,这个以往只发生在新兵身上的疲劳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运动员的身上出现。

疲劳性骨折或称压力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

它是由于过度使用的结果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的情形。

疲劳性骨折的形式
以下是疲劳性骨折四个基本的型式:
1.斜线式(obliquefracture):是最常见的种类。

2.压迫式(compressionfracture)。

3.横断式(transversefracture):因为有可能会移位,所以最危险。

4.纵向式(longitudinalfracture):此种型式非常罕见。

疲劳性骨折的好发部位
大部份疲劳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在承受身体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但这并不表示其它的地方就不会有疲劳性骨折。

一些经常受肌肉力量反复作用于其上的骨骼,如肱骨,也会有疲劳性骨折的产生。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而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不同的运动常见的疲劳性骨折的部位
不同运动形态所引起的疲劳性骨折的位置也不同,但一般来说,较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运动还是长跑。

年龄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会罹患疲劳性骨折,但其中又以十到十五岁的青少年和高龄者最易得到。

青少年因正值青春期,骨骼的发育尚未完成;而高龄者因为骨骼萎缩及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造成骨骼的力学强度减弱,所以较易发生疲劳性骨折。

性別女性发生的概率较男性高,此与在高强度活动下月经失调或月经过少的情形有关。

明确的机转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似乎是內分泌的变化改变了骨骼内矿物质的含量,并反应在月经的异常上。

内科因素内科方面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骨骼的状況,这些因素有:
(1) 因营养失调所造成的疾病,像是佝偻症、软骨病、坏血病和自发性的骨质疏松症。

(2) 全身性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发育不全。

(3) 天生的缺陷,像骨骼石化症、成骨不全等。

肢体的异常肢体的异常会有不正常的压力分布在骨骼上。

例如,胫骨内翻的人易有内踝的疲劳性骨折;而有O型腿及X型腿的人也会因为骨骼的排列不整而增加骨骼的压力。

肌肉疲劳因为肌肉可吸收活动时大部份的冲击和压力,其余的压力再传到骨骼。

当肌肉疲劳时,就会有较多的冲击和压力直接传到骨骼上,使其对骨骼的保护减少。

身体状況不佳时或是肌力不足的人,较易使肌肉产生疲劳,增加疲劳性骨折发生的概率。

环境的因素如在坚硬的路面,如混凝土、柏油路上做训练,随着路面坚硬的程度,对下肢及背部的冲击也随之增加,有很多疲劳性骨折是因为长期在坚硬的路面上跑步才产生的。

此外,在起伏较多、变化较大的路面上训练也会因其负荷的增加而发生疲劳性骨折。

不当的方式如替小孩子或青少年安排与成人相同的训练量,或是将体力程度不同的人一体式实施相同的训练,都会替骨骼来不合理的负担。

此外,突然增加训练的强度或改变训练形态,也容易造成疲劳性骨折。

【症狀】
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週內逐漸地顯現出來,並且和其他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的症狀很類似,但是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停留在同一處且較劇烈。

患者會抱怨患處痛,而且疼痛通常集中在受傷的地方,但傷處若是位於較深處的構造,例如股骨,則疼痛會有擴散的情形。

患者偶爾也會突然出現急性疼痛的情形。

若在疲勞性骨折的症狀出現後未對其做適當的處
理,在運動後疼痛會更加地顯著,此時就需要較長的休息時間才能使疼痛平息下來;假使情況
更加惡化時,患者在做輕微的活動後,甚至在休息的時候亦會感到疼痛。

疲勞性骨折的型式(摘自S.Roy,R.lrvin,1983)
疲勞性骨折的位置(摘自Roy S., lrvin R.,1983)
其實,要能確實診斷疲勞性骨折並不容易;因為,單靠放射線X-光檢查,
常常看不出來!因此,如果高度懷疑此病,應該安排作放射性元素的骨
骼掃描(bone scan);放射性物質經過靜脈注入血液中,經過數小時後,
在疲勞性骨折的區域因為代謝高,而且有許多骨頭修補活動,放射性元
素便會沉積上去;也因此就可以偵測出來了。

在治療上,最重要的莫過於與醫師合作了!在短期內,最好至少六星期內完全不要運動!然後開始回復運動時,要遵照醫囑循序漸進地增加份量,並有充分的間隔以讓骨頭有完全恢復活力的機會;至於藥物,無論是口服或局部,都只是降低不適及減少發炎而已,並無法加快其復原速度的效果!但只要有了充分的認知,及正確的治療,則疲勞性骨折,將不見得是頂級運動員永遠的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