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
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

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在进行各种运动后,疲劳反应也时时困扰着你我,甚至影响到工作生活。
其实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是运动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功能变化,它大体分为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
欢迎阅读!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 才能获得超量恢复, 使机能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适当的运动性疲劳是必要的,但如何尽快消除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呢?在剧烈运动后, 如果完全静止休息, 肌肉中的酸性物质排除较慢, 而采用一定时间的强度较小的运动, 可加快酸性物质的消除, 是肌肉静止时恢复速度的两倍。
因此,运动后不宜完全静止休息。
另外,最好结合如下方法帮助你快速从运动疲劳中恢复: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一、温水浴温水浴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安抚神经、加强新陈代谢, 减少肌肉中酸性物质的堆积, 消除肌肉僵硬、紧张及酸痛, 放松肌肉, 促进疲劳的恢复。
温水浴的水温以42度左右为最适宜, 淋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最长不超过20分钟, 时间过长则会加重疲劳感。
每天不超过两次。
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二、按摩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在大运动量锻炼后进行自我按摩或相互按摩对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是非常有益的。
按摩的部位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及疲劳情况而定。
一般是按摩运动负担量较大的部位, 当极度疲乏时也可以进行全身按摩。
全身按摩一般先按摩大腿, 后小腿, 再依次按摩臀、腰背、上肢, 必要时还可以按摩头部。
全身按摩时间需0.5至1小时,肌肉酸痛部位按摩时间可以长些。
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 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
关节部位以擦摩为主, 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
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
如何消除跆拳道运动后疲劳三、科学膳食利用膳食营养来补充因运动而消耗的物质, 修复损伤的体内机构, 帮助消除机体疲劳。
武术项目运动性疲劳特点与恢复的研究

体 育 世 界 . 术 学
武术项目运动性疲劳特点与恢复的研究
钟 丹
摘 要 : 动 性 疲 劳 的 产 生 与体 能 的恢 复 是 当前 体 育科 学研 究领 域 中的 重 要课 题 之 一 , 文 希 望通 过 对 武术 项 运 本
目在 运 动 训 练 竞 赛 中 产 生运 动 性 疲 劳 的特 点 , 出 了有针 对 性 地 消 除 运 动 员生 理 和 心 理 疲 劳 的 手段 , , 为提 高 提 v期 Y
运 动 员的 竞技 能 力和 运 动 成 绩 、 进 运 动 员 的健 康 提 供 有 益 的 帮 助 。 增
关 键 词 : 术 项 目: 动 性 疲 劳 ; 复 武 运 恢
1 前 言 武 术运 动在 中国拥 有悠久 的历 史 , 一项 以动 力性 练 习 是 为主的竞 技体育 运动 , 套路演 练要 求节奏 明快 、 力顺达 、 其 劲 动 作 连 贯 , 一 种 持 续 时 间 短 、 动 强 度 大 的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是 运 项 目 , 括 拳 术 、 械 、 练 和 集 体 表 演 等 1 0多 个 拳 种 。 由 包 器 对 0 于 武 术 运 动 中动 力 性 动 作 和 静 力 性 动 作 的 突 然 性 和 相 对 性 , 很 容 易 使 运 动 员 产 生 运 动 性 疲 劳 。 且 由 于 运 动 性 疲 劳 的复 并 杂 性和 多 因素性 , 加上 竞技 武 术项 目的特 点 , 关武 术 项 目 有 运 动性疲劳 及其恢 复方面 的研究 较少 , 因而 本文希 望通 过对 武术项 目在 运动训I 练竞赛 中产生 运动 性疲劳 的特 点 , 出 了 提 有针对 性地 消除运 动员生理 和心 理疲 劳的手 段 , 以期 为提高 运动 员的竞技 能力 和运动成 绩 、 增进 运动 员 的健 康提 供 有益 的帮助 。 2 武 术 项 目运 动 性 疲 劳 特 点 影响运 动员 训练 时对疲 劳反应 的 因素是 多方 面的 ,如 : 遗传 、 营养 、 训练 前的状态 、 训练环 境 、 睡眠 、 疾病或 运动损 伤 等。 同时不 同的运动项 目, 生疲劳 的影 响 因素也会 有所 不 产 同。 因此 , 各个项 目的运 动员产 生运动 性疲 劳 的特点 也不尽 相 同。就武 术项 目而言 , 动员运 动性疲 劳 主要 表现 出 以下 运 特 点。 2 1武术 项 目运 动性疲 劳 的竞 技特点 少有 效 的监 管 机 制 ( 要 是 俱 乐部 负 责 人 不 定 期 进 行财 务 检 主 查 )财 务预 算 不 能 按 照 计 划 执 行 , 费 开 支 存 在 较 严 重 的 无 据 , 经 可 查 和 无效 票 据 现 象 。 34西 安 市 青 少 年 篮球 业 余 俱 乐 部 日 常管 理 松 散 ,日 常 活 动管理缺 乏明确计 划 , 竞赛活动 临机处理 , 以简单 维持俱 乐部 正常运营 , 日常活 动和竞赛管理 分置处理 , 对 缺乏 整体 规划意
武术套路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评价与恢复研究

.
Ke o d : u h t lt s Ex r ie — d c d f t u ; t ae Re o ey yw r s W s u ah ee ; e c s —i u e ai e Esi t; c v r n g m
Ab ta t n ti a e ,t e e tm ae a e o r fW us u At lt sEx rie i d c d f t uewe e su id b sr c :I h sp p r h si t nd r c vey o h h ee e c s — n u e a i r t d e y g
快运动 员的疲 劳恢 复。
关键词 :武术套路运动 员 ;运 动性疲劳 ;评价 ;恢复 中图分类号 :G 0 . 8 4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8 82 1)4 0 3 — 4 0 8 2 0 (0 10 — 0 9 0
Re e r ho heEsi a ea d c v r f u huAt e e e cs -n c d Fa i u s a c n t tm t n Re o e yo s hlt sEx r iei du e tg e W
ltr tr t o , e tn eho , ah m aia t t t sa d S n i a u e me h d t si g m t d m t e t lsai i n O o .Th e u t h e c sc er s lss ow ha h u e —s ttan n e r t tt e s p r e r ii g h at r t , l o r su e a d lc ae l v l r i n fc n l m p ov d. n a e b o d p e s r n a tt e es a e sg iia ty i r e Hb a d CK au si p ov m e r o b i u v l e m r e nta e n to v o s
运动训练的恢复手段和方法

陆鑫鑫
什么是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其机能某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强度。(这是82 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对其定义)
什么是恢复?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由负荷中及其负荷后的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 到负荷前的水平。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另一方面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不断提高恢复能力。
谢谢观看!
4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产生震动,可以是骨骼肌肉重造。
5.药物离子渗透 氢化可的松通过超声波导入,另一种是用低压直流电将药物送入。用于轻伤。
6.按摩 促进淋巴回流,不常用,增加循环,增大肌肉,伸展粘连组织,增加血液循环,使肌 肉松弛。
剧烈运动后的运动员的肌肉恢复与修复的速度直接影响运动员能否持续保持高峰状态, 因而比赛和训练后运动员肌肉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大运动负荷后,肌肉力量并不会马上 得到增强,而是通过恢复,在下一个阶段训练中得到增长并提高一个水平。现在的教练员 越来越注重超量恢复。
运动损伤恢复的手段和方法:
1.冷冻疗法 延缓血液循环,延缓新陈代谢率,可以抗炎和减少肌肉痉挛,起到麻醉作用,减少肌肉 疲劳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2.温热疗法 运用理疗的仪器使热传导、对流、放射转化为超声波、电子波,可以采用冷水---热水--冷水----热水交替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环。 3电疗法(直流电、交流电) 电刺激可以是肌肉不断的收缩,产生肌肉泵强化肌肉的收缩,这样会增加肌肉收缩强度, 增加肌肉力量,受伤的肌肉反而会更加加强,而健康的肌肉效果不明显,损伤后的肌肉 会萎缩,电刺激会使肌肉不断的反应,延迟萎缩,达到肌肉重塑。
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和方法: (一)训练性恢复 1.拉伸 训练前可以做5~10分钟拉伸,训练后在做10~15分钟拉伸,拉伸不仅可以增加肌纤维弹 性,而且帮助紊乱的肌丝恢复,使肌肉内的代谢产物尽快进入血液,便于解毒和排毒。 2.积极性休息 积极性休息使人体疲劳恢复的时间比被动休息的时间将近缩短一半,所以,在训练结束 后不能立即停下,而要采取40%~60%的专项训练强度进行恢复,或者采取15~30%分钟的 低强度慢跑。 (二)物理性恢复 1.水疗法 水的浮力、压力、水流所产生的机械力刺激,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2.热水浴(40~44℃,10~15min)和温水浴(37~39℃,10~20min) 水浴之后再按摩效果会更佳。桑拿、蒸汽浴等疗法,每周1次,每次10~15min。可以加 速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兴奋性,还可以大大降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此外,温水对副 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可以缓解因疲劳引起的肌肉酸痛。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导致人们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后机体出现的疲劳状态,其表现为身体疲乏、力量下降、运动耐力减退等。
为了提高运动效果并预防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科学的恢复手段非常重要。
适当的休息是恢复的关键。
运动后,机体的肌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都处于疲劳状态,需要适当的休息来恢复。
在休息时,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活动来帮助机体消除乳酸和废物,促进新陈代谢。
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的重要手段。
睡眠是人体细胞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时期,通过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机体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正确的饮食调理也是恢复的关键。
运动后,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也需要蛋白质来修复和生长。
在运动后应该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迅速恢复体力和肌肉组织。
还应注意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恢复。
按摩和放松训练也是重要的恢复手段。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疲劳和酸痛感,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通过放松训练来放松身心,比如常见的呼吸训练和冥想等,可以让机体迅速进入放松状态,促进恢复和身心健康。
科学的恢复手段对于预防运动性疲劳和提高运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调理以及按摩和放松训练等手段都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健康。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我们应该注重科学的恢复策略,以提高运动效果和保护身体健康。
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监测与恢复研究

me s r sa d r c v r c e u e o d r c u u h r i i g a d i r v h r i i g l v l f u t l t si a u e n e o e y s h d l st ie t rW s u T a n n n mp o e t eta n n e e ra h e e n o o o
关键词 : 武术运动 员; 运动性 疲劳 ; 监测 ; 恢复 中图分类号 : 8 74 G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30 (09)9—0 2 17 6 0 20 0 13—0 4
The m on t i nd r c ve y o he wus ior ng a e o r ft hu t e e xe c s -i uc d atg a hl t s e r i e- nd e f i ue
高. 武术是一项需要克服 自身体重 的力量耐力 型项 目, 对运动 员 的力 量 、 它 速度 、 巧 、 灵 平衡 和稳定性 的要求 都很 高. 以, 所 武 术运动员疲 劳产 生的原因较其 他运动项 目更具有复杂性 和多因素性. 目前有 关武术 运动员运 动性疲 劳诊 断 的相关 研究较少 .
L N u fn I J ne g ( eat n f h s a E u a o , amigU ies yS n ig3 50 , hn ) D p r t yi l d ct n S n n nvr t,a m n 60 4 C ia me o P c i i
Abs r t: ih t e meho s o ie a u e r v e e p rme t lpr t c la d mahe tca t tsi s,t a e t ac W t h t d flt r t r e i w, x e i n a o o o n t ma i l sa itc he p p r e pe i n a t dy Ex r ie — i du e a i ue f t u h t e e x rme t lsu e c s n c d f tg o he W s u a hl t s,t fnd u h e lsi mo nio i g o i o t t e r a itc r t rn
武术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的探讨

了更严格的要求 , 运动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练 水平 , 而且 还 要具有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完成高难动作 的能力。难度 动作 的 评分权重不大 , 但实践证 明 , 对武术 竞赛 成绩 的影 响最大 , 它
难度动作稍有失误 , 运动员的成绩排名就会名落 孙山。此外 ,
陈跃 华
( 湖北省武术运 动管理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06 ) 3 0 0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 、 调查访谈 、 逻辑推 理等研究 方法 , 根据武 术运 动员 运动 训练 、 竞赛 产生 运动性疲 劳 的特
点 , 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 , 括武术运动员生理 疲劳和心理疲 劳的恢复手段 。以期为完善武 术运动训练 、 提 包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 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
关键词 : 武术运动员 ; 生理 疲劳 ; 心理疲 劳 ; 恢复手段 中图分类号 : 8 4 3 G 0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9 3 2 0 )40 0.3 10 —8 X(0 6 0 —4 50
技 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 的健康提供 帮助 。
武术运动员产 生疲劳的特点
有许 多影 响运动 员训 练时对疲 劳反应的 因素 , 如遗 传 、 成
至 19 9 6年 以来 ,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对武术竞赛 规则进行
了不断的修订 , 自选项 目评 分内容划 分为动作质 量、 度动 将 难
熟 程度 、 营养 、 训练前 的状 况 、 环境 、 眠 、 息 、 睡 休 应激 、 疾病 或
Ab ta t Th s es y su i h e s l n h r c elt s o p r ai u f W u h t l ts a d p t o wa d sr c : i s a t de t e ra ol a d c a a tr i f s o t f t e o s s sc s g s u a h e e n u s f r r s c u tr e s r n y o rc v ri 8 s t ep t e rc v rq ik y o n e m a u e a d wa s t e o e t 0 a h l h m e o e u c l . s o Ke r s W u s t lts p i lg c lft e p y h lg c lft e r c v r y y wo d : h u a h ee ; h s o i a i ; s c oo ia a i ;e o e y wa s i a u g u g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运动锻炼。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运动性疲劳的问题。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后出现的肌肉疲劳、精力不足、身体疲惫等现象。
如何有效地解决运动性疲劳,恢复身体状态,是广大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成因、表现及恢复手段,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运动性疲劳的成因运动性疲劳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疲劳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会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导致肌肉酸胀、疼痛、僵硬等感觉,从而影响运动状态。
2.神经疲劳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神经疲劳,影响肌肉协调和反应速度。
3.心理疲劳长时间的运动锻炼过程中,由于大量的肌肉运动和能量消耗,导致身体和大脑疲劳,影响情绪和意志力。
4.营养不良运动后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是恢复体力的重要保障。
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反而加重疲劳。
运动性疲劳会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肌肉酸痛在运动后,肌肉会感到疼痛、酸胀,甚至局部肌肉出现肌肉拉伤的症状。
2.精力不足运动后感到疲惫、困倦,精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思维迟钝长时间的运动会导致大脑疲劳,影响思维灵活度和反应速度。
4.免疫力下降长期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三、恢复手段针对运动性疲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恢复手段来缓解疲劳,恢复身体状态,并提高运动效率。
1. 合理饮食运动后及时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以恢复体内能量和营养,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
2. 适当休息在运动后,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3. 水疗运动后可以采用热水浴或冷水浴的方式来刺激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和废物排泄,加速疲劳物质的清除。
4. 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僵硬感,促进肌肉松弛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肌肉疲劳的缓解。
5. 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长,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武术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疲劳的消除和机体机能不断恢复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按照现代竞技的要求,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遵循着“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一直伴随着武术运动的实践存在而存在,疲劳与恢复决定的训练的成败,而合理的机能恢复手段正是弥补了运动性疲劳的不足。
因此,研究武术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与恢复手段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或sport fatigue)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
2.武术运动性疲劳机制:2.1.身体疲劳机制:武术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套路演练要求节奏明快、劲力顺达、动作连贯,是一种短时间、运动强度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运动生理理论已阐明,运动时人体内的能量供应可以分两种代谢类型: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这两种代谢类型包括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一般情况下,武术的供能体系是由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两部分组成。
运动时,肌糖原是骨骼肌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运动强度越大,糖供能的百分率也越高。
耐力训练对运动时肌糖原的利用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较多的利用脂肪酸的氧化来供能,对糖的利用有节省作用。
根据上述生化的特点,要提高武术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提高肌体在缺氧时的能量供应和增加肌糖原消耗,使肌糖原达到较高的超量恢复,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比赛时的能量供应。
2.2心理疲劳机制: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长期处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心理不安和疲劳感,称之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认识不同,项目不同对其定义的界定亦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的训练实际情况,学者张力伟、林岭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特指在运动训练环境中发生于运动员身上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疲劳现象,从成因、环境到发生的主体,该现象均应具有明显的运动性特征;是“一种运动因素性的包括中枢疲劳(中枢信息加工能力下降)、负性情绪变化、训练动机水平下降、躯体行为症状等内部外部现象的脑功能下降为:训练动机不强,甚至厌倦训练,比赛成绩下降、发挥失常等。
当前,对于运动性心理疲劳如何判断,国内外学者各持已见。
在运动队训练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凭借教练员判断和运动员的主观感觉。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训练方式一直处于摸索过程中,运动性心理疲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武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1.能量物质耗竭产生疲劳——衰竭学说武术训练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强度运动,直接能量来源于骨骼肌中的A TP。
根据武术训练能量代谢的特点,ATP合成的主要途径是CP的分解和糖的酵解。
武术训练ATP的合成主要依靠糖的无氧酵解,随着训练负荷的加大,体内肌糖元大量分解消耗,肌肉中发生ATP和CP的最大消耗和乳酸的最大堆积。
因此,武术训练时出现HL值升高,血液PH值降低,发生代偿性酸中毒,致使A TP合成量减少,影响肌肉运动能力,导致疲劳的产生。
2.内环境物质代谢失调——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武术训练属于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训练过程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代谢或无氧代谢。
研究资料表明,长拳运动以乳酸能为主要能量来源,运动后5min左右血乳酸浓度达到最高值。
大运动量的武术训练,其能源物质消耗增多,使体内维生素含量下降以及无机盐、水分等减少,从而引起机体内环境物质代谢功能失调,机体不能继续工作而产生疲劳。
3.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保护性抑制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无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
武术训练动作、路线变化多且复杂,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做到神情专注、情绪饱满,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手眼相随、手到眼到、意识与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使大量兴奋冲动向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传递,当神经细胞长时间兴奋冲动导致能源物质消耗增多,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的神经细胞便产生保护性抑制,出现中枢神经的支配失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
此外,大运动量武术训练,大量的血液流入肌内而相应减少了对大脑的供求量,致使脑pH 值下降,使大脑神经细胞的供氧量暂时不足,造成运动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
4.氧化代谢产物自由基的毒性作用武术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套路演练要求节奏明快、劲力顺达、动作连贯,是一种短时间、运动强度大的体育项目。
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氧化代谢活动加强,骨骼肌、心肌及肝脏等组织氧化反应加强,所以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增加,导致基质网钙泵机能降低,肌浆中钙离子堆积,肌纤维兴奋——收缩偶联机能减弱;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还会造成能量代谢紊乱。
体育教学中武术运动项目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研究表明,体内自由基增加是导致武术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和判断运动性疲劳主要采用主观感觉、客观检查以及运动者经验等方法。
所以,武术运动员也采用这些方法来判断他的疲劳程度。
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1.1训练观察法与自我感觉法通过运动员在武术训练过程中的外部表现和主观感觉进行诊断。
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劳时,会表现出情绪淡漠、精神不振、困倦厌训、注意力不集中、排汗量多、呼吸快而表浅、眼神与动作配合不协调、反应迟钝、缺乏气力、失误增多等现象。
运动员主观感觉表现为:疲乏、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无食欲、2客观检查指标:2.1骨骼肌指标a.肌肉力量运动性疲劳最明显的特征是肌肉力量下降。
运动后肌肉力量明显下降而且不能及时恢复,课视为肌肉疲劳。
在评定疲劳时,课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
常用仪器有握力计、背力计等。
b.肌电图肌电图是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电变化,可反映肌肉的兴奋收缩程度。
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变化可确定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功能状态,通过肌电图可以反映出肌肉是否疲劳。
2.2心血管系统指标a 心率心率——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恢复心率对疲劳进行判断。
基础心率:通常用清晨起床前的心率表示,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武术运动员经过负荷训练后次日清晨起床前的基础心率较平时要增加。
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
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运动后心率恢复:身体疲劳程度较深时,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可使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延长,可以以此作为诊断疲劳程度的指标。
b 血压血压是大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测压,它是由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反映疲劳程度的常用指标。
晨血压:身体机能良好时,清晨时安静血压较为稳定,若安静血压壁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两天以上不恢复,往往是机能下降或疲劳的表现。
运动状态下血压:一般情况下,收缩虽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或有轻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出现以下情况时说明已产生疲劳或过度疲劳。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出现无力型反应,表明已产生中度或重度疲劳。
若出现“无休止音”或梯形反应,表明已产生过度疲劳。
c. 心电图运动中在骨骼肌出现疲劳的同时,心肌也相继出现疲劳,而使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若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前提下:出现早搏且运动后早搏次数增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或有持久存在的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出现ST段下移等,这当中的任何一种异常都提示有重度运动性疲劳的存在。
d. 血尿素在身体机能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后次日晨血尿素上升,但上升幅度在50%以下,这是出现了中度或重度运动性疲劳的表现。
2.3其他用尿蛋白、用皮肤空间阈来诊断疲劳、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来鉴定是否疲劳以及疲劳的程度。
机能恢复通常是在武术训练后进行,其目的是:第一,训练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逐渐得到恢复,而且是良好的恢复,甚至是超量的恢复;第二,训练时机体内环境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平衡被破坏,在恢复期间中应尽快、尽好地得以恢复,以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
影响机体机能恢复速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性别、心情、训练水平、气候、季节等。
研究和掌握武术运动员机能恢复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劳逸结合1.1放松活动放松活动不仅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还可以促进肌肉放松。
1.2积极性休息在训练中可及时而科学地改变武术训练的内容,调整训练的负荷、变换运动的部位来进行休息,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恢复,还可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1.3.睡眠。
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内代谢以同化作用为主,异化作用减弱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均得到恢复。
静卧可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也可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
2.物理措施在武术课上,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后,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和气功等物理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其措施有温疗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
3..中医药手段研究表明,应用中医药调理的手段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免疫力,延缓疲劳出现和消除疲劳,加速体能的恢复。
目前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当归、生地、酸枣仁、阿魏酸、五味子、虫草等,对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4..营养学手段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合理膳食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
如果把运动中需要补充的热量按照蛋白质、脂肪和糖三者的比例划分为按需要均衡进补的方式,武术运动员的膳食中,三种能量的补充比例为1.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