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丨休闲农业的7大模式30种类型
农业致富项目:休闲农业的7种模式

农业致富项目:休闲农业的7种模式农业致富项目:休闲农业的7种模式一、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➀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➁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➂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➃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二、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➀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➁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➂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➃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三、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田园综合体方案ppt课件

(二)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中国田园综合体案例及发展模式分析
04 案例(一)--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
案例(二)--无锡鹅湖农业生态示范园 案例(三)--台湾清境农场 案例(四)---杭州法云安缦
2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结构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 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 园综合体,财政部支持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特征 1、田园综合体概念内涵
田园综合体经营模式分析 ----
1
目录
CONTENTS
01
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结构体系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特征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原则及结构体系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02 (一)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
(二)田园综合体的打造策略
(三)田园综体经营及盈利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经营模式
2、田园综合体结构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构架下,田园综合体实际上是由五个部分构成: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 农业生产区、居住发展带、社区配套网。
8大模式12种类型,教你打造“爆款”休闲农业

8大模式12种类型,教你打造“爆款”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是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拓展旅游空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
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更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
休闲农业作为现阶段农业多功能的关键表现形式,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那如何打造“爆款”的休闲农业,小编整理了当下休闲农业发展的8大模式,12种产品类型,以供借鉴。
10大体验要素01 赏: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观光游览、体验农业美必然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
专家经反复斟酌,认为“赏”比“游”更能体现休闲农业体验给人心灵上带来的愉悦。
02 采: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手采摘作为近年迅速兴起的新型休闲业态,以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采摘聚人气、带财气、成本低、收益高,是休闲农业园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手。
03 尝:为消费者带来味蕾绽放之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方式的日益推崇,城市居民越来越崇尚乡村美食的生态自然和简单朴实,对于一些出游者而言,品尝特色乡村美食,满足味觉享受,就是到乡村去的原动力。
04 学:发挥农业的教育功能在休闲农业中,“学”无处不在,如农业科普、农业生产劳动中渗透出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的科普活动室,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农业、了解农业科技的绝佳场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05 耕:休闲农业的灵魂农耕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类产品最本质的体现。
农耕文明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对其精髓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
06 戏:快乐农业轻松有趣的玩耍、嬉戏活动,对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将成年人带回到无忧的童年时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升游客满意度。
完整版田园综合体

成。位于江苏无锡阳山镇,集现代 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 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试点扶持政策
? 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试点代表 性等因素,中央财政将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三年共扶持1.5 个亿, 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安排。政府扶持资金、资金使用方式如下:
? 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 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 2个,各省可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
田园综合体
国内外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
无锡田园东方
意大利
?
田园东方是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田
?
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 万家专门从事 “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
园综合体落地案例,是田园综合体
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
的先行者。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
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
资50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田园 综合体项目于2016年3月份启动, 项目规划总面积6246亩,于4月初
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 大区。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 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 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景区中
启动建设,力争通过3至4年全面完
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
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 最外围圈层——乡村资源和乡村土地 ,主要是农业产业聚集区,如渔业、采 摘林业等
? 中间圈层——休闲商业项目 ,主要指为乡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提供服务,具 有多重功能的商业配套设施,如提供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的商业街、酒店 集群等;
2020年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解析

1
田园综合体运营六大基础
便捷多样的交通方式
丰富的购物及 娱乐体验
完善的游乐 活动体系
鲜明的品牌形象
循环价值链的 产业体系
特色化的住宿 餐饮体系
2
目前田园综合体主要有以下六大主题运营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田园养老模式
片区开发模式
产业带动模式
科普教育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 模式
休闲农场或 观光农园模式
3
运营模式
成都幸福公社
——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重建美丽乡村——田园养老模式
商业运营模式:
降低门槛引入: • 免租金、免物业费 • 全精装,永久免费给予商家使用 政企联合孵化: • 挂牌农业创客基地、女性创新创业基地 • 申请大邑县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创客) • 个别优秀商家或文创项目(非遗)可注资 对运营进行跟进管控: • 利润30%以上分成 • 对进商业运营进行核心竞争力管理(餐饮商家,每户必须有两个特
4
运营模式
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5
运营模式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与当地村民的合力运营模式,是田园综合体项目最有效的发展方式
1 资源变资本
2 资金变股金
3 村民变股东
采取集体山林、河道、确权 用 地 入 股 等 多 种 形 式 ,推 动 乡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 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
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 的利用率。
积极探索采取集中投入、产 业带动、社会参与、村民 受益的方式,使分散的资金
成为股金,聚沙成塔,做大 产业,推动田园乡村发展
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
生态农庄、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休闲娱乐内容大全

九乡项目休闲娱乐内容一、餐饮体验类1、垂钓乐园2、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3、原生态风情一条街1)豆腐作坊;2)酿酒作坊;3)染坊;4)石碾碾米作坊;5)石磨磨面作坊;6)酱油作坊;7)米醋作坊;8)油坊;9)调味品作坊;10)腌制品作坊;11)烧腊作坊;12)民族工艺品作坊;13)特色小吃作坊4、主题农业园:各种豆制品的DIY体验,奶制品加工体验,果奶、豆奶、冰琪淋等。
5、果酱、果脯作坊二、种植体验类1、植物认领艺术园2、农机具耕作体验区3、花卉、盆景园盆栽花卉、特色盆景现代园艺区4、采摘园:多种水果季相配置采摘5、药用植物园养生药用植物观赏和食用6、野生蔬菜养生野菜观赏和食用7、动物认领游乐园三、泛体验类1、宠物运动竞技馆2、宠物微电影制作厂3、艺术家采风展示馆4、信鸽基地5、特色养殖农场(小小动物园),小马,小羊,小牛,小猪6、傣族斗鸡场7、婚纱摄影区8、土陶工艺品体验工坊9、野蜂工坊和蜂制作四、特色运动类1、狩猎场2、特种汽车赛场3、露营攀岩基地4、运动类:室内球类、山顶桑拿、自行车环游、松林滑草、田野牧歌(踦马)、拓展训练5、夜间LED风筝赛6、驯兽乐园(逗趣驯化的动物)五、科教类1、儿童农事参与体验中心2、教学示范基地3、新品种(种苗、种畜、种禽、果蔬、花卉)培育、生态农业新技术研发和示范区4、瓜果长廊:原始农耕、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未来农业演绎农耕文明演绎5、设施农业:水培葡萄、空中西瓜、垂直农业、滚动式雾培、绿化立体型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6、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站7、气象水纹检测站8、物联网技术9、远程监控系统10、循环农业演示中心11、植物迷宫12、航模基地、水、陆、空13、高新科技研究及高校科研基地六、休闲娱乐类1、水中咖啡吧2、滨水河滩区3、直升机观光4、热气球飞行体验5、多功能厅(会议、卡拉OK、歌舞厅)6、小马车观光7、树上旅馆七、养生类1、健康养生指导中心2、老年度假养生学校3、古色茶香(品茶、享受茶文化)4、香花古阁(仿古建筑物,内外配置四季香花,古音乐,配套桑拿娱乐项目)5、日光浴和赤足体验区。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休闲农业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将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一系列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的综合型农业经营模式。
它以农业为主导,围绕农村旅游、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展开,创造了农村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
下面是一个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示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实施休闲农业。
一、综合体定位将农业资源、农村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建设一个既能够提供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等服务,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农业体验的需求的综合体。
二、产业规划1.休闲农业: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多样化、精细化的生产方式,提供农业体验和农产品销售服务。
2.生态旅游:利用综合体周边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农庄、自然步道、湿地保护区等景区,引导游客进行休闲观光、自然生态体验等活动。
3.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民宿、农耕体验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农村文化、乡土特色等独特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魅力。
4.休闲娱乐:建设温泉、健身俱乐部、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功能规划1.休闲度假区: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民宿等设施,提供休闲度假、采摘、园艺养生等服务。
2.生态农庄区:规划生产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农田,设置养殖区和农业科普展示区,提供农业体验、产品购买等服务。
3.生态景区:利用综合体周边的自然环境,规划自然步道、湿地保护区等景区,提供观光、休闲、生态体验等服务。
4.休闲娱乐区:建设温泉、健身俱乐部、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
四、配套设施1.基础设施:规划完善的交通网络、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综合体正常运营。
2.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停车环境,确保能够容纳大量客流。
3.餐饮设施:提供特色农家餐厅、咖啡馆等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
4.商业设施:规划精品超市、手工艺品销售店、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商业设施,满足游客对农产品的需求。
五、管理策略1.强化组织管理:成立综合体管理委员会,负责综合体的日常管理、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工作。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之农旅结合七大模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之农旅结合七大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将休闲与农业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而农旅结合的七大模式,即农业观光模式、特色农业体验模式、农家生态庄园模式、农产品休闲体验模式、乡村文化体验模式、农家乐度假模式和生态农业康养模式。
下面将分别对这七个模式进行介绍。
首先是农业观光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农村自然景观或生态环境,开展农耕体验、农产品收获、农业科普等活动,吸引游客进行观光和参观。
其次是特色农业体验模式,这种模式重点强调农业的特色和个性化。
比如,地在发展农家乐项目时,利用当地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产品,结合乡村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业体验。
第三是农家生态庄园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的发展。
通过规划农家庄园,建设生态景观,打造农村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体验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第四是农产品休闲体验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品鉴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对农产品的了解和体验。
这种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满足了游客对健康、绿色产品的需求。
第五是乡村文化体验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展示乡村文化、农耕传统、乡村生活等方面,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增加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第六是农家乐度假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农家乐与度假功能相结合,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让游客在乡村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享受农村的美好生活。
最后是生态农业康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规划农业康养项目,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和资源,结合农业生态、康养服务,让游客放松身心,享受农村的宁静与健康。
以上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的七大模式。
其中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推动农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综合体丨休闲农业的7大模式30种类型生态休闲农业起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
于是生态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关于其概念,休闲农业一词来源于英文的Agritourism / Agro. Tourism,是由农业(Agriculture)和旅游(tourism)两个词组合起来翻译的。
同而对于休闲农业目前有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说法。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30种类型:第一组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如桥现代农业观光园,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2.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如坝桂园林。
3.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第二组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涵。
主要类型有:5.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6.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如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7.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如荆坪古文化村。
8.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如西芷娘热民俗风情园。
第三组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9.农业观光农家乐。
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
如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花乡农家乐。
10.民俗文化农家乐。
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
如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11.民居型农家乐。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12.休闲娱乐农家乐。
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如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13.食宿接待农家乐。
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的农家旅馆、乡林酒店。
14.农事参与农家乐。
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第四组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15.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闽南土楼。
16.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17.古镇建筑游。
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平遥、、南浔、徽州镇。
18.新村风貌游。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村河、华西村、南街。
第五组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有:19.休闲度假村。
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
如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20.休闲农庄。
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
如谦森岛庄园。
21.乡村酒店。
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如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第六组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22.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
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凌全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
23.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
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
如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24.少儿教育农业基地。
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25.农业博览园。
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
如市农业博览园、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第七组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主要类型有:26.森林公园。
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
森林公园除保护森林景色自然特征外,并根据造园要求适当加以整顿布置。
公园的森林,普通只采用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不进行主伐。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
可以开展森林旅游与喜悦休闲,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森林公园是经过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的森林,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系统的森林。
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
在森林公园里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进行森林浴等。
主要包括:一是地文资源,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沙(砾石)地、沙(砾石)滩、岛屿、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观。
二是水文资源,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温泉、小溪、冰川及其他水文景观。
三是生物资源,包括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大众花木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
四是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地方产品、光辉人物、历史成就及其他人文景观。
五是天象资源,包括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佛光、蜃景、极光、雾凇、彩霞及其他天象景观。
27.湿地公园。
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
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
28.水上乐园。
水上乐园是一处大型旅游场地,是主题公园的其中一种,多数娱乐设施与水有关,属于娱乐性的人工旅游景点。
有游泳池,人工冲浪,水上橡皮筏等。
29.露宿营地。
30.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