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地图制作到现代的地球科学,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向您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地理学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
例如,埃及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巴比伦人记录了天文和地理观测数据,中国人创造了风水学等传统。
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形、气候和资源等方面,为农业、贸易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基础信息。
2. 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是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如赫罗多图斯、托勒密和埃拉托斯特尼。
赫罗多图斯的《地理》是古代地理学的里程碑之一,他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描述了许多地理特征。
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基础。
3.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探险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开始研究未知的地区。
马可·波罗的东方旅行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美洲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学成为探险家们的必备知识。
同时,地图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到了提高。
4.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地理学家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地球表面的现象。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认为是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调查和测量工作。
此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也逐渐形成。
5. 现代地理学20世纪以来,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发展。
地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便捷。
此外,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地图发展简史》课件

地理发现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开辟新 世界,地图开始不断更新。
科学测量技术
测量科学的进步为地图制作带 来了更准确的数据和绘制方法。
空间信息科学
卫星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 使得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更加便 捷和准确。
地图制作的技术进步
1
印刷时代
2
地图制作进入印刷时代,大规模生产使地图
更加普及。
3
手绘时代
结论和总结
地图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地图不断演变和创新。
人工手绘的地图,精美的细节,但制作速度 慢。
电子制图时代
电脑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地图制 作更加高效和精确。
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导航与交通规划 • 城市发展与规划 • 地质勘探与资源管理 • 旅游与地理教育
地图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图将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增强现实和虚拟 现实技术将为地图带来全新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图发展简史》PPT课 件
地图的起源 了解地图最早的起源,追溯最原始的人类绘制的地图。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
巴比伦时期的世界地图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就制作了世界地图,展现 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地理学》中的地图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莫培尼乌斯·梅拉在其著 作中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
地图的发展历程
分析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

分析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的技术,是地图制图技术的一种现代化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技术起源和发展历程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开始逐渐成熟。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完善,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管理、军事侦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和表达,为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主要技术特点1.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采用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手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精确和全面的获取。
2. 数据表达和表现技术: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通过多种手段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表达和表现,包括数字化地图、三维地图、立体地图、虚拟地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表达。
3. 数据传输和共享技术: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为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4. 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PPT

的水平则是阿拉伯帝国和加洛林帝国所无法比拟的。建立在国家统
一、经济繁荣、汉胡融汇、中外交通发达基础上的隋唐文化,规制
宏伟、气氛宽松、创造力活跃,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鼎盛。
(一)建筑:东西两都、帝陵和运河
西都长安城。除了后来加建的大 明宫和西内苑外,共108坊组成,呈 规整长方形,周长36.7公里,南北 长8651米,东西宽9721米,面积约 84平方公里,若加上后面的一苑一 宫,约90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的 西安市市区,加上城外郊区,则规 模比今西安市大得多。
倡导“无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主张“出世”。个人对社会 的超脱,出世为仙。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韩非子(战国)
法家
先驱人物是齐国管仲和郑 国子产,申不害、慎到相继 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韩 非子则集法、术、势之大成, 建构起完备的法家理论,是 秦朝统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始凿于北魏大和十 八年,延续到唐代。现 存洞窟2137个,造像约 10万尊。2000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重庆大足石刻
凿于唐宋时期,分布在重庆 大足县全境,石窟总数70多 个,造像10万余尊。199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土道教创立
道教渊源有三:一是古代的鬼魂崇 拜和民间巫术;二是战国以来的神 仙方术,尤其是庄子在《逍遥游》 中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的神仙说;三是道家思想。奉老子 为教主,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有长 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洞天福地神仙 世界,主张养生(辟谷)、符箓、 方术。
道家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道,本 意为道路,引申为规律或宇宙本源 ;德,与得相近,指具体事物从“ 道”中得到的特殊规律或性质。以 “道”为核心内容的学派称道家。
地图文化

姓名________王伟巍_______专业___信管_________ ,学号__311009030324___《地图文化》思考题1叙述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从分析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0分)目测也罢,步测也罢,人类在开始测量长度(距离)的时候,日常行动范围内的地形、地表物体,应当就已经以某种“地图”的形式印在脑子里了。
不仅是人类,野生动物也会记忆“地图”。
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地图是,人类把脑海中的记忆画出来。
人们开始将收集到的信息刻在白桦树皮(西伯利亚北部的尤卡吉尔人)、纸莎草上(埃及)或粘土板上(巴比伦)。
从这以后,地图的绘制便应运而生了。
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它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汉代。
在西方,距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地图是古巴比伦的陶片地图,迄今已经有4500多年的历史。
这是相当于我国《山海经》图一类的原始形态的地图。
中国古典地图投影术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中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曾对地图投影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标志着我国古代地图学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我国地图学的最初基石,他以当时的《禹贡》为依据,进行了核查,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
裴秀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地图学之父。
传说中的中国古地图起源较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已经在使用了。
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有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大禹治水时,河神河伯献一青石于大禹,上有治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成功。
此传说表明地图早已在民间流传。
o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它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汉代。
西方现存古代实物地图是托勒密地图。
早期地图科学的先驱—托勒密和裴秀·16世纪地图学两位巨匠—墨卡托和罗洪先1405-1431年间,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先后7次航行在南洋和印度洋上,揭开了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地图信息。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应用,就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是规划路线。
但在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古代地图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埃及人使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系统和宗教机构的位置记录来制作地图。
这些地图通常描绘了政府辖区、寺庙、水源和矿藏等关键地点,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地图逐渐演化为更为精确的版本。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地图制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将数学和测量知识引入到地图制作中来。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绘制了高度精确的地图,并使用地形简化的方法来描绘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用固定的比例缩小地图。
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的文字记载,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形式之一。
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幅真正的地图——《禹贡地域图》,它是用绫画成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各个州和部族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唐时期,出现了第一幅具有地形实际比例尺度的中国地图——《大明仆夫航海图》,该图比例十分精确,描绘了中国港口、山脉和河流等重要地标。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地图已经成熟,不仅由官方进行制作,民间也有许多绘制地图的人才。
在古代地图制作中,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星盘和角度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红线仪、姆指器和分度尺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代地图开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它们也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继续探索和发掘古代地图技术的价值。
中国三维地图的发展历程

中国三维地图的发展历程三维地图(Three dimensional map),俗称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
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多媒体、网络和三维方向发展。
随着街景技术的兴起,电子地图再一次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通过航空摄影、街景测量、三维建模,形成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街景地图,此类地图甚至可以模拟第一人称视角,让您足不出户便可畅游世界各地街景。
与三维电子地图相关的系统大多集中在三维可视化方面。
但最近几年,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三维电子地图的研究。
世界著名的CAD Center认识到三维电子地图和实时三维仿真的重要性已经研制了Virtual Kyoto.他们认为基于三维电子地图的3D GIS很快将在公共服务、城市旅游、城市规划等各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
美国著名的三维仿真软件Vega(一般都基于Multigen Creator 建模)也已经把自己的三维仿真产品与GIS相结合了。
推出了SitBuilder 3D产品。
国内三维电子地图也早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E都市地图、广州都市圈、北京灵图、武汉天元等多家研究单位和公司都在三维电子地图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也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软件产品。
三维电子地图以其直观的三维地形、地物代替了抽象的二维地图符号。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交通、城市仿真领域、大型工程浏览、军事指挥、测绘和土地管理部门和基于空间信息的分析决策中产生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粗略汇编整理的中国三维地图领域的发展脉络,各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邮件交流965896441@。
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浅析

CHINAGEOGRAPHIC NAME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浅析朱建树1吴鹏2项志勇3(1.北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3.浙江省第一测绘院)一、现代地图学的产生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3个分支学科组成的。
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
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学说被提出。
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瑞士制图学家Ed-uard Imhof较早提出了理论地图学体系问题,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和应用地图学。
英国和法国的地图学者主张把地图学分为地图理论和制图技术两部分。
我国地图学者分析了国外学者的观点,根据当代地图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现代地图学体系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制图学3个主要分支学科构成。
20世纪60年代,苏联出版了《地图符号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一书,法国地图学家J.Bertin在1967年发表了《图形符号学》的论著,这两本书在国际被认为是地图符号理论的奠基之作。
20世纪70年代初,地图学家提出了地图信息传递理论,阐述了地图实践活动的本质。
根据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学者们提出了地图模型论和地图感受论等。
英国博德在《作为模型的地图》一文中指出:“地图是现实世界表象的模型,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地图也是一种概念模型,包含了有关现实世界的概括化的精髓。
地图作为分析的工具,研究者在新的见解下来观察世界。
”1991年,国际制图协会前主席、加拿大Taylor教授对于电子地图给出这样的定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集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的新型地图。
”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的内容,促进了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补了先秦战国时代实物地图的空白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中西方古代地图科学先驱 及其在地图学史上的贡献
古代杰出的地图学者为地图制图理论和制 图方法的创立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为 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期地图科学的先驱—托勒密和裴秀 ·16世纪地图学两位巨匠—墨卡托和罗洪先
这三幅地图的出现,给中国的地图史提供了最早的 宝贵实物资料。 由于三幅地图出于西汉文帝12年 (公元168年)下葬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因此其制 作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早制作的地图,也是三幅当今世界上无比珍贵的 中国古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
驻军图上绘制出相当于现代东经 111度至112度30分, 北纬23度 至26度之间,1度30分经差与3度 纬差的广大区域,跨越了当今湖 南、广西与广东的一部分。
驻军图
地形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西方现存古代实物地图——托勒密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真正能够称得上地图的,应该是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帛地图和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地理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在 《地理学导言》一书中所绘的地图,后 者在时间上比马王堆出土的《帛地图》 和平山县出土的《兆域图》晚三至五百 年。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1973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进行古墓发掘,其中在马王堆的三号汉墓中发掘出 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 这三幅地图各是一幅地形 图、驻军图与城邑图。
地图文化 第二讲
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当代地图学的发展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一. 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地图,既是改造自然、从事各种活动的有力 工具。
“人类在信息传播方面有三项重大 发明,即语言、音乐和地图,而其中 最古老的是地图”。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最大残长 8厘米。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 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地图用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纸 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 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是 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 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九鼎图”虽失传,由“九鼎图”图像派 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则流传下来,后来也经 存图亡。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的起源
《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 地图等,都是当时史料中众多关于地图的记述 的代表。
大禹时代古老的《五藏山经图》虽早已失 传,但从《五藏山经》(《山海经》之一)这 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巨著中的介绍可以推 断其图的风貌,它们可能原本绘在岩石、陶片、 动物皮或丝帛上。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裴秀与制图六体
更为重要的是,裴秀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制 图经验,创立了新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制图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 ,就是比例尺、 方位和距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 而带来的距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
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序》,标志着我国古代地图学的辉煌成就,奠定 了我国地图学的最初基石,裴秀因此被后人称为 中国地图学之父。
裴秀担任过司空、地官,专管国家的户籍、 土地、税收和地图,后任宰相。他以当时的《禹 贡》为依据,进行了核查,绘制了18幅《禹贡地 域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的起源
在西方,距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地图是古 巴比伦的陶片地图,迄今已经有4500多年的 历史。
这是一块手掌大小的陶片,上面画了底 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的山地, 流过南方的沼泽地,中间是古老的巴比伦城, 是相当于我国《山海经》图一类的原始形态 的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神
话
传 奇山 式海 地经
图 图
——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一直寻找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 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市 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 都离不开空间信息,长期以来最普通的工具就 是地图。
在中国,地图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应 用,在内容选取和表示方法上都积累了不少经 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地图的需求量进一 步加大。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载入史册,在“史记”卷八十六《荆轲传》中 可以查到,公元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赵 灭。北邻燕国(建都今北京一带)一片恐慌。为防 秦进攻,燕太子丹苦思良策,终于结识荆轲,图派 荆轲出使秦献燕督亢(今河北涿县,固安一带)地 图给秦王为名,伺机刺杀秦王。荆轲将入秦,燕太 子丹等送至南部边境易水边,“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悲状激亢。 荆轲到达秦都咸阳,秦王召见,荆轲献图于秦王, 图展尽,忽抽出匕首……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传说中的中国古地图起源较早,在四千年以前 就已经在使用了。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 朝,有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大 禹治水时,河神河伯献一青石于大禹,上有治 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成功。 此传说表明地图早已在民间流传。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 它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这一阶段一直持 续到汉代。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的起源
4000年前,中国《左传》上记载有夏代的《九 鼎图》。
夏禹时代所铸的“九鼎”是在九个鼎上铭 刻九州的山川、草木、禽兽的图像,后人称为 “九鼎图”。根据《左传》记载其内容和作用, “九鼎图”春秋战国时期尚存,后来因秦攻周 而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