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根腐病致病机理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同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不同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除虫菊根腐病是由除虫菊根腐病菌引起的一种危害除虫菊的重要病害。
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目前常采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本文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旨在寻找到对该病害具有较高防治效果的杀菌剂。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有:除虫菊根腐病菌,不同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茜草素菌灵、三唑酮、苯菌灵等)。
2. 实验步骤:将除虫菊根腐病菌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取2~3颗菌落放入无菌离心管中,用无菌蒸馏水制成悬浮液,浓度约为10^6 cfu/mL。
将培养好的除虫菊根腐病菌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含有不同浓度杀菌剂的琼脂平板上,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为25±2℃,相对湿度为80~90%,培养周期为7天。
在培养结束后,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信息。
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处理的菌落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它们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毒力大小。
根据毒力大小,可以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实际的防治。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出了不同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毒力大小。
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茜草素菌灵对除虫菊根腐病菌有较高的毒力,能有效抑制其生长和繁殖;而三唑酮和苯菌灵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无法很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结论: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可以得出结论:甲基硫菌灵和茜草素菌灵对除虫菊根腐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建议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选用甲基硫菌灵和茜草素菌灵作为主要的防治药剂,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实现对除虫菊根腐病的有效防治。
对于三唑酮和苯菌灵这两种杀菌剂的应用要谨慎,需与其他防治药剂结合使用,以加强防治效果。
非洲菊根颈腐病防治技术

2023《非洲菊根颈腐病防治技术》contents •非洲菊根颈腐病概述•非洲菊根颈腐病病理学•非洲菊根颈腐病防治方法•非洲菊根颈腐病防治实例目录01非洲菊根颈腐病概述定义非洲菊根颈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非洲菊的根颈部,也被称为“黑腐病”。
症状病株的根颈部位会出现暗色的斑块,随着病情加重,斑块会逐渐扩大,深入到茎部和根部,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定义与症状非洲菊根颈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和农具传播。
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植株长势弱等因素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发病原因病菌侵入植株后,通过阻碍植物组织的营养输送,造成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茎杆变软,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与机制危害非洲菊根颈腐病对非洲菊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此外,该病还会造成植株死亡,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
影响非洲菊根颈腐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很容易在大范围内蔓延,给非洲菊的种植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同时,由于该病的出现,会使得种植户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防治,增加了生产成本。
危害与影响02非洲菊根颈腐病病理学病原菌鉴定病原菌种类非洲菊根颈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主要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
病原菌形态特征这些病原菌属于真菌界,具有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两种形态,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侵染非洲菊根部。
侵染途径与流行规律侵染途径非洲菊根颈腐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当病原菌接触到非洲菊的根部后,会通过根部的表皮细胞进入植物体内。
流行规律该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和传播,一般在春秋两季较为常见,土壤贫瘠、排水不良或施肥不当等情况下也容易诱发此病。
非洲菊对根颈腐病的抗性主要分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四个等级,不同品种的非洲菊对病原菌的抗性有差异。
遗传基础非洲菊的抗病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菊花花腐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花腐病的防治方法一、菊花花腐病为害症状:花腐病主要为害花芽和花瓣,也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
花芽染病变成深褐色至黑色,随之腐烂,腐烂斑沿花梗扩展造成花芽脱落。
花瓣早期染病一侧受侵染,造成花冠畸形,花瓣变为褐色或棕褐色。
花梗染病变黑软化,造成花冠下垂。
叶片染病生不规则形黑斑,有时沿叶柄扩展到茎部,受害茎上现2-3cm长黑色条斑。
我国杭州时有发生。
二、菊花花腐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Didymerellachrysanthemi(Tassi)Gar.&Gui.花枯锁霉,属半知菌类真菌。
病菌菌丝易产生锁状联合,菌丝的一些细胞形成小梗,着生不对称的芽孢子,无色的芽孢子有力地发射出去。
三、菊花花腐病发病特点:花腐病病菌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越冬,干燥的病残茎上产生大量子囊壳,翌年春天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上,分生孢子主要借淋水溅射传播,条件适宜时能进行多次再侵染,生产上,染病的切花和插条可随花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该菌分生孢子器发育适温为27℃和潮湿的条件,而子囊壳发育适温21℃,喜低温,该病扩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致花腐烂;常致切花在运销过程中落花。
该病可能有潜伏侵染现象,有时外表健康的扦插苗,栽植后花腐病突然发生。
四、菊花花腐病的防治方法:1、对进口的切花、种子、插条、花苗需严格检疫。
发现带菌要马上处理,对可疑的繁殖材料须在检疫花圃内试种观察。
2、发现病花或病株应马上深埋或烧毁。
3、棚室栽培时要注意控制湿度,不要淋浇,最好采用滴灌。
4、出现发病苗头时喷洒80%喷克或大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园林技术:菊花的病害防治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CONTENTS
• 菊花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 菊花的常见病害 • 菊花病害的防治方法 • 防治实例与效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菊花病害防治的重 要性
病害对菊花的影响
生长受阻
菊花感染病害后,植株生长受阻 ,叶片枯黄,花朵凋萎,严重影 响观赏价值。
传播迅速
病害容易在菊花植株之间迅速传 播,如果不及时防治,可能会导 致病情大规模爆发。
病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景观质量下降
菊花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植物,感染 病害后会影响整体景观质量。
维护成本增加
为控制病害传播,需要增加园林维护 成本,包括定期巡查、修剪病株等。
病害防治的意义
保护菊花资源
通过防治病害,可以保护菊花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茎线虫病
由线虫引起,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叶片黄化、花朵畸形。
03
菊花病害的防治方 法
物理防治
定期修剪
定期修剪菊花,除去病叶 和枯叶,以减少病害的传 播和扩散。
改善环境
合理安排菊花种植的环境 ,避免过度潮湿和阴暗, 减少病害的发生条件。
种子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的种子,从 源头控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
提高园林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防治病害,可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园林 的经济效益。
02
菊花的常见病害
真菌病害
01
02
03
灰霉病
由真菌引起,导致花瓣和 叶片出现灰色斑点,并伴 有霉变现象。
锈病
由真菌引起,导致叶片出 现黄色或橙色的斑点,并 伴有锈色粉末。
白粉病
菊苣根腐病防治技术

菊苣根腐病防治技术~8℃时仍青枝绿叶。
菊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水肥充足的荒地、坡地、稻田均能生长。
由于菊苣春季返青早,冬季休眠晚,利用期长达8个月(4~11月),一次播种可连续利用15年。
菊苣不仅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草鱼爱吃,同时也是人的优良蔬菜。
黔南州于2000年开始引进种植菊苣,每年有近万户农户种植,平均每年种植面积数千公顷,667平方米鲜草产量6500kg以上,用于饲喂生猪出栏达40万头,为我州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种植面积分散,各户种植技术水平不一致,选择的育苗地块消毒不严,移栽地块排水不畅,均有不同程度的菊苣烂根(根腐病)。
该病一般多发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而且传播较快,严重影响了菊苣的产量和品质,给广大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几年来,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及危害程度,对菊苣根腐病采取农业、化学等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综合防制菊苣根腐病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发病原因及侵染途径: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真菌在土壤和大田发病植株及其病残组织内越冬,主要通过主根伤口或茎基虫咬伤口侵入,由下至上分解溶化根部表皮组织,以排水不畅的稻田和粘性强的土壤发病重,旱坡地发病较轻。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部位为根部和茎基部,初期受害植株叶片萎蔫,根部表皮变黑、枯死、脱落。
中后期全株萎蔫枯死,根部腐烂;剖根观察,髓部空心、变黑,严重时仅剩根部皮层纤维组织的空腔;发病田块出现3~5平方米"倒伏"现象,减产10%~15%,严重时减产30%~40%。
3防制措施3.1管理防制:(1)苗床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或平整的旱地为苗床。
(2)深耕晒田,高垄种植,挖沟排水,减轻土壤积水湿度,降低发病程度。
(3)与豆类、玉米等农作物轮作2~3年,对常发病地块进行苗土消毒。
(4)选用抗病种子,种植无病种子。
(5)增施有机肥及磷、锌肥提高抗病能力。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菌灵在发病前预防,也可用1000倍退菌特液喷洒,或用 该病多发生在8月至10月。
用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1500至2000倍。
0.3度至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3.锈病来源于种子和杂 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
该病多发生在8月至10月。 在配合施肥的根底上,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草,主要为害菊花叶和茎,以叶受 雨多、湿度大时易发生。
盲蝽等,还有地老虎、食心虫〔螟虫〕、蛴螬、蚯蚓、 蚂蚁等地下害虫。一般易识别,病症明显。可施
用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1500至2000倍。对地下害虫也 可用辛硫磷乳油1000至2000倍液重点浇灌根部,可将害 虫全部杀死。〔作者单位系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林业局〕
感谢欣赏,再见!
艾芘基妮
在土中混进一定量的代森锰锌。扦插、移栽前,用800倍 至1000倍多菌灵喷一次。下面是菊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 防治方法。病害“ 1.斑点病也叫叶斑
病,主要为土壤传播。侵害初期被害植株叶片呈黄色和 暗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斑点。随后病斑中心有小 黑点,基叶发黄、枯槁,逐渐上部叶片、花蕾发玻
连日阴雨、潮湿积水、昼夜温差大时极易发生。防治方 法:合理换茬种植,并选用无病毒植株嫁接。忌多施氮 肥,注意排水通气。浇水防止泥水溅到叶面。及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去除病叶并烧毁。施用80%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或1%波尔 多液,病前每月两三次,发病时一周一次。移栽幼苗时, 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进行消毒。2.
白粉病寄主休眠带菌,主要在中上部叶片正反面。初期 为黄色透有小白粉斑点,后成粉霜状物。逐渐扩大后连 成一片,成为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和
嫩梢卷曲变形,甚至凋萎致死。该病多发生在8月至10月。 防治方法:去除越冬杂草,合理浇水、施氮肥,防止猛 长突发。整枝打叶,通风透光。除病叶用多
菊花病害发生与防治

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例如,气候、土壤类型、季节等因素对菊花病害发生的影响机制,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防治 病害。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不同病原菌的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其致病性和传播方式,这将有助于寻找针对不同病原菌的 防治策略。
洒抗真菌药剂。
03
霜霉病
由霜霉菌引起的菊花病害,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随后扩大并出现白色
霜层。防治方法包括保持通风、降低湿度和使用抗真菌药剂。
细菌病害
细菌性萎蔫病
由菊苣假单胞菌引起的细菌病害,病株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 斑点,随后茎部出现褐色腐烂。防治方法包括保持土壤排水 良好、定期轮作和使用抗细菌药剂。
VS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 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枯叶,减少病 源传播。药剂防治可选用波尔多液、代森 锰锌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菊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病原菌 侵入植株后,受害植株叶片逐渐萎蔫,最终 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定期进行土 壤消毒。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使用药剂 灌根防治,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的重要 措施之一。
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 钾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菊花的
抗病性。
同时,根据菊花生长阶段和土壤 状况,合理配比肥料中各种元素 的含量,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
05
菊花病害防治实例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菊花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表现为 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 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病 斑相互融合成片,导致叶片枯死。
菊花病害的防治措施

菊花病害的防治措施菊花原产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素有花中君子之称。
菊花品种繁多,花型及花色丰富多彩,在园林中可布置花坛、花境,还可作切花、案头菊等供人们观赏。
然而,一些病虫害直接影响菊花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要养好菊花,必须对菊花的病虫害有全面的了解。
菊花病害:1、褐斑病:主要为害植株下部脚叶,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浅黄色和紫色斑点,渐次发展成边缘黑褐色、中心灰黑色的近圆形小点,严重时病斑相连,叶色变黄,发黑干枯。
防治方法:①将病株烧毁,减少侵染源。
②严重病区要深翻,忌连作。
③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增强植物抗性。
④发病期每隔10~14天喷一次0.1%等量式波尔多液,连续喷3~4次,或喷施50%代森锌1000~1500倍液,每月喷2~3次。
2、锈病:主要为害叶部,也可为害茎部,开始时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
后期主要在叶片,也可在叶柄和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
严重感染的植株非常衰弱,并且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良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排水良好,切忌连作。
③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焚毁。
④早春发芽前,喷3~4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间喷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
每百克药液中加50~100克洗衣粉。
3、白粉病:受害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
严重时叶片变形,停止生长,植株凋萎,8~10月份多发。
在湿度大、光照弱、通风不良和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株行距不能过密,土壤湿度不能过高。
②摘除早期病叶烧毁。
③7~8月份发病前喷洒多菌灵或50%可湿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喷洒0.2%~0.5%石硫合剂,每周1次,连续喷施4~5次。
4、枯萎病:先是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边缘有微波纹状,然后很快失水下垂。
根部及基部受害后为黑褐色。
夏秋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多施用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非洲菊根腐病致病机理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宇翔, 余文权, 张洪华, HUANG Yu-xiang, YU Wen-quan, ZHANG Hong-hua
作者单位:黄宇翔,HUANG Yu-xiang(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13), 余文权,YU Wen-quan(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张洪华,ZHANG
Hong-hua(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3)
刊名:
福建农业学报
英文刊名: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4,29(6)
引用本文格式:黄宇翔.余文权.张洪华.HUANG Yu-xiang.YU Wen-quan.ZHANG Hong-hua非洲菊根腐病致病机理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福建农业学报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