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之资源配置理论

经济学之资源配置理论
经济学之资源配置理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传统是研究有关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科学

1、重商主义

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因此撇开金银的开采,只有发展贸易才能增进财富。顺差的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财富的唯一方法。

2、古典学派(最著名的两个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1776出版《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1817年出版《赋税论》),他们认为财富的本质是劳动,一切领域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由此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对如何增进财富,斯密认为:一是发展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资本积累以提高雇佣劳动总量,而把这两点做好,不必依赖政府政策,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完全可以了。

而李嘉图认为:资本家、地主、工人三大阶级的收入取决于对新创造价值的分配。既然新创造的价值在量上已既定,那么,三大阶级对既定价值的分配就不能不处于一种此消彼长或对立的关系之中。唯独资本家阶级的收入与发展相联,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积累,购买更多的机器、雇佣更多的工作,以提高生产规模,而地主、工人的收入用于个人消费,因此,从增进财富上,当三大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资本家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

3、庸俗学派

著名代表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180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认为:财富的基础是效用,生产的意义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而效用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者的作用与协力。结论:三大阶级应和谐相处。

4、边际学派

三个奠基人: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坦莱杰文斯(1871 《政治经济学理论》),瑞士的里昂瓦尔拉(1874《纯粹经济学要义》);

边际学派认为财富的基础是效用,但效用是从主观角度考察的,且消费量与边际效用呈

相反方向变化,对财富的评价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至于如何才能获得最大效用?边际学

派认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交换的双方都得到最大的效用。

各派对财富的本质及增进财富的问题答案各异,但都没有离开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

节一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二、现代微观经济学研究重点转变为: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现代经济学是指由马歇尔创立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的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分别吸取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边际学派的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折衷的理论。

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

的出发点。

事实:生产表现为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消费表现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终点,生产是消费的手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资源通常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由这种初级资源生产的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需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生产可能性曲线显示了用既定资源量所能生产的极限,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又叫作生产

可能性边界。如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一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问题,那么这条线又叫

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

资源配置效率:经济体系应该力图让实际产出组合点尽可能接近社会需要的产出组合点,越接近说明资源配置效率超高。(如何才能使得实际产出组合点尽可能接近社会需要的产出组合点,即达到资源配置效率尽可能高,是微观经济学最为重视的,更是宏观经济学最为重视的吧?)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

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

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动态效率:指由技术进步带来生产能力提高所实现的效率,这种情况可以表现为生产可

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三、选择与机会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选择的科学。

机会成本:一定量资源用于某个领域(即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此而放弃的将它用于

其他领域(或用途)可能带来的效益。

严格地讲,资源任何选择的机会成本只有一个;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决策主要是以机会成本考虑为基础的。

四、任何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一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的选择;二是对生产规模的选择;三是对生产技术的选择;

3、为谁生产?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如何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进行分配。

五、不同经济体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体制是指由社会建立的解决生产、消费和分配方面的经济决策的机制。

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体制。

1、分散决策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问题

现代经济正是研究分散决策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问题。

2、集中决策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问题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的方法

所谓实证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在研究或文字表达中,撇开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起一个抽象的理论结构,赋予经济发生的经济现象一种确定的即理论上的意义,以此概括复杂的经济现象。在这种确定的即理论的意义上,实证研究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这一类问题。

所谓规范分析,简单说,就是研究判别事件优劣的标准,标准一经确认,就拿它与事件进行对照,以判断事件的优劣。

二、经济理性主义假定

所谓经济理性主义假定是指在经济实证分析中,总是假定当事人非常明确行为目标,具有充分的信息知识,在经济决策时,善于深思熟虑地进行权衡比较,找到最佳方案,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

三、均衡分析方法

经济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立的经济变量不再改变其数值的状态。

客观均衡:指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主观均衡:指当事人的获得最大利益的状态,例如消费均衡、厂商投入均衡、厂商产出

均衡等。

静态均衡分析:指对均衡状态本身及其实现条件的分析;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指对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分析;

动态均衡分析:指从时间序列角度对经济现象的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指在假定其他全部产品和要素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对一种产品(或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

般均衡:指对全部产品和要素同时达到市场均衡状态的分析。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价格体系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如何通过价格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两个商品中共有四类当事人:商品需求者、商品供给者、要素需求者、要素供给者。

市场经济是一种分散决策经济体制。在分散决策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调节就是市场,或者说,就是价格。价格的变动调节着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

目前为止,市场机制仍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或价格体系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就是要描述作为资源有效配置方式的市场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其主要部分就是

说明价格体系即市场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微观经济学所要问答的问题都关系到价格,关系

到价格的形成、价格的变动、关系到价格形成与变动过程中对买卖双方行为的影响,因此,

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取决于供给(劳动价值论);边际学派认为价格取决于需求(边际

效用论);而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线索:当事人行为供给与需求价格一一资源配置

据一项调查显示:通常一个人到73 岁,他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睡觉21 年,工作14年,个人卫生7年,吃饭6年,排队 6 年,旅行 6 年,学习4年,开会3 年,打电话2年,找东西1 年,其他 3 年。

这项调查的权威性暂且不说,其启发意义不可不让人深思。我们的生命时间基本是有一个稳定的范围的,但为什么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却差别距大。时间对我们都是平等的,如何在时间上走在前面,加强时间利用率也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与重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读书速度快一倍,那么我们的学习时间可能相当于8 年,工作时间相当于28 年想有所作为就要跟时间作较量吧。

文学泰斗、国家大师鲁迅说过,时间就象海锦一样,挤一挤就有了。

35 岁前成功6 条黄金法则

发布时间:2006-11-14

年龄对于生活中的女人是不可轻易说破的秘密,但在职场,年龄却绝对透明。对于行走职场的女子来说,年龄很多时候会促成升职的瓶颈。试想,一个女人如果芳龄35,而仍然是一个平板小职员,那一定是职场新生代恐龙了。所以,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并务必赶在35 岁前成功,才能从此一劳永逸,一览终山小。

一个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