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概述1

合集下载

烹饪基础知识教案(72节)

烹饪基础知识教案(72节)

烹饪基础知识备课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烹饪概述第二章烹饪原料知识第三章原料成形与配菜第四章冷菜制作方法及菜品第五章热菜烹调方法及菜品第六章面点基础知识第七章筵席知识第八章地方菜系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讲授新课:第一章中国烹饪概述第一节烹饪的意义一、烹饪的基本概念:原始的含义:《周易·鼎》:“以木巽火,亨饪也”。

巽为风,亨为通假字,通烹,指加热;饪指熟。

就是指燃烧木头,鼓风加热原料使之成熟。

其他解释:《辞源》:烹煮食物;《辞海》:烹调食物。

现代含义: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用的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

烹饪与烹调:二者为近义词,现在烹调专指烹饪中加热和调味的技术工艺。

在某些场合,二者也可混用。

二、烹饪的基本内容:1、菜肴:指以动物性原料和蔬菜等为主料制作的成品。

具体分类见教材第二页。

2、主食:指提供能量饱腹的正餐食物。

3、小吃、点心:小吃点心与主食、菜肴的区分:小吃点心的量少、精致,一般不作为正餐或配合正餐菜肴主食食用。

属于休闲与点缀食品。

三、烹饪的社会作用:1、促进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烹饪的诞生是以用火熟食为标志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

2、改善人类的饮食生活;3、充当社会活动的媒介;4、繁荣社会市场经济;属第三产业四、中国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1、科学体验: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2、文化内容:食与自然、食与社会、食与健康、食与烹调、食与艺术。

3、艺术表现:静态艺术:菜品的色香味形器;动态艺术:菜品制作流程中各个技术环节的操作方式。

中国烹饪、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是世界三大流派。

巩固新课:烹饪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烹饪社会作用作业布置: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讲授新课:第二节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国烹饪的起源:1、熟食的开始:以用火熟食为标志有巢氏→元谋人接取火种→燧人氏2、陶器的发明、制取和使用:制成炊事器具蒸煮各种食物;进餐的用具;储物的日常用具。

中国烹饪文化知识

中国烹饪文化知识

中国烹饪文化知识中国烹饪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菜肴享誉世界。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烹饪文化的知识:1. 四大菜系:中国有四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

四大菜系:中国有四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

2. 烹饪原则:中国烹饪注重“色、香、味、形”,追求菜肴的多样性和平衡。

烹饪师傅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的时间掌握。

烹饪原则:中国烹饪注重“色、香、味、形”,追求菜肴的多样性和平衡。

烹饪师傅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的时间掌握。

3. 食材选择:中国菜肴以多种食材为基础,包括蔬菜、肉类、海鲜、豆腐和五谷杂粮等。

食材的选择和搭配是关键,以保持菜肴的口感和营养。

食材选择:中国菜肴以多种食材为基础,包括蔬菜、肉类、海鲜、豆腐和五谷杂粮等。

食材的选择和搭配是关键,以保持菜肴的口感和营养。

4. 烹饪技巧:中国烹饪有许多独特的技巧,如切丝、划拌、滑炒和红烧等。

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展现食材的不同特点。

烹饪技巧:中国烹饪有许多独特的技巧,如切丝、划拌、滑炒和红烧等。

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展现食材的不同特点。

5. 名菜和特色菜: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名菜和特色菜。

例如,北京烤鸭、广东盐焗鸡和四川麻辣香锅等。

名菜和特色菜: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名菜和特色菜。

例如,北京烤鸭、广东盐焗鸡和四川麻辣香锅等。

6. 餐桌礼仪:中国有独特的餐桌礼仪,如使用筷子、尊重长辈和讲究食物的摆盘和顺序等。

餐桌礼仪:中国有独特的餐桌礼仪,如使用筷子、尊重长辈和讲究食物的摆盘和顺序等。

7. 中医烹饪:中国烹饪与中医学密切相关。

一些菜肴被认为有助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健康。

中医烹饪:中国烹饪与中医学密切相关。

一些菜肴被认为有助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健康。

8. 传统节日美食:中国的传统节日与特定的美食相结合。

例如,春节时人们会吃饺子,中秋节时人们会吃月饼。

传统节日美食:中国的传统节日与特定的美食相结合。

中式烹调知识点总结

中式烹调知识点总结

中式烹调知识点总结一、中式烹调基础1.材料选择中式烹饪注重原料的选择,讲究原汁原味。

对于蔬菜、肉类、海鲜等食材,要选择新鲜、质地好的食材。

在烹调中,食材的新鲜和新鲜度对口感和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烹饪工具中式烹饪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炒锅、蒸锅、砂锅、煮锅等。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来烹饪,以保证菜品的口感和味道。

3. 刀工在中式烹饪中,刀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刀工包括切、剁、切片、切丝、切条等,不同的刀工可以带来不同的口感和视觉效果。

掌握好刀工,可以让菜品更加吸引人。

4. 烹饪方法中式烹饪使用的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炒、蒸、煮、煎、炖、烧、烤等。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并且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才能有出色的菜品。

5. 调味料中式烹饪中使用的调味料丰富多样,包括盐、酱油、醋、料酒、糖、味精、蚝油、辣椒酱等。

各种调味料会给菜品带来不同的风味,因此掌握好调味料的用量和搭配是很重要的。

二、中式烹饪流派及特点1. 川菜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嫩、酥、酸、甜、苦等八大口味而著称。

川菜重视菜品的色、香、味、形俱佳,注重刀工和烹饪技巧。

川菜烹调方法多样,包括清炒、红烧、蒸、煮、炸、炖等。

2. 鲁菜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鲁菜讲究原汁原味,以鲜、嫩、鲜香、色味俱佳著称。

鲁菜的烹调方法注重调汁、炖、焖、煨和炸等。

3. 粤菜粤菜注重食材的原味,讲究烹调技巧和刀工,善于利用烹调方式突出食材的鲜美。

粤菜烹饪方法多样,包括清蒸、白灼、红烧、爆炒、炖煮等。

苏菜强调鲜嫩、清鲜、酸甜,善用糖、醋、酱油、米酒等调味品,口味清淡、鲜香,切菜讲究细腻,火候把握得当。

苏菜的烹调方法包括清蒸、红烧、爆炒、烩炖等。

5. 湘菜湘菜侧重鲜、香、辣,讲究菜品的色、香、味、意境的调和,以花椒、辣椒、葱姜蒜为主要调料。

湘菜烹调方法多样,包括爆炒、煮、红烧、蒸、炖等。

以上是中国五大菜系以及其特点和烹饪方法,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会。

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概述

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概述

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概述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概述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丰富多样的菜肴文化也闻名世界。

中国的烹饪艺术源远流长,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菜系。

本文将为您深入介绍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概述,带您领略这些独特的美食文化。

概述:中国八大菜系是指中国菜肴的主要流派,每个菜系都有独特的烹饪方法、风味和特色。

这些菜系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也展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多样性。

第一部分:川菜川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菜系之一,以其麻辣而闻名。

川菜有着悠久的历史,采用大量辣椒和花椒进行烹饪,给菜品带来鲜明的口味和丰富的层次。

川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麻婆豆腐、水煮鱼和回锅肉等。

第二部分:粤菜粤菜是中国最著名的菜系之一,源于广东地区。

粤菜以其精美、鲜美和多样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调的精致,讲究色、香、味俱佳。

粤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白切鸡、叉烧和蚝油炒鲜虾等。

第三部分:鲁菜鲁菜是中国最早形成的菜系之一,源于山东地区。

鲁菜以其油而不腻、酱香浓郁而闻名。

它注重烹调技巧的独特性和火候的把握,以确保菜品保持原汁原味。

鲁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红烧肉、葱烧海参和扒蹄膀等。

第四部分:闽菜闽菜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菜系之一,源于福建地区。

闽菜以清淡、鲜美和口感独特而闻名,它充分发挥了福建地区海鲜资源的优势,注重烹调技巧的细腻和食材的新鲜。

闽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鱼香肉丝、佛跳墙和鱼丸汤等。

第五部分:苏菜苏菜是中国最精致的菜系之一,源于江苏地区。

苏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口感细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注重刀工和火候的掌握,追求烹调过程的细致和独特。

苏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松鼠桂鱼、红烧狮子头和糖醋排骨等。

第六部分:浙菜浙菜是中国最多样化的菜系之一,源于浙江地区。

浙菜以海鲜和江南菜为主,它注重烹调技巧的独特性、入味性和口感的丰富性。

浙菜的代表性菜品包括西湖醋鱼、东坡肉和龙井虾仁等。

第七部分:湘菜湘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之一,源于湖南地区。

中国烹饪概述课件

中国烹饪概述课件

鲁 菜
炊莲花鸡——粤菜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 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 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 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 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 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 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 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 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

第一章 烹饪概述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烹饪的起源 三部曲:熟食 陶器的使用 盐的发现和使用 二、中国烹饪的发展 (一)无炊具烹与石烹时期(公元前350万年至公 元前57万年左右) 当时中国人(其实是直立人到早期智人)与世界 上所有的人类一样,都以野味为主要食物来源, 当然,人类也是动物的“野生动物”。
徽 菜

醢、饴、蜂蜜、梅子酱、酒、动物脂肪油及 多种辛香料开始大量使用,并形成了炙、燔、 炮、烹、煎、卤、烙、炸、炖等烹饪方法。 据《周礼· 天官》记载,此时中国人的野味有 “六畜”、“六兽”和“六禽”,它们是麋、 鹿、麂、黄羊、熊、野猪、兔、豺、狍、雁、 鹑、雉、鸠、鸽、天鹅、龟等。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饮 食,达到促进人体健康、寿命延长目的的一 种方法。我国出现了第一部医药理论专著 《皇帝内经》。
川 菜
湘 菜

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 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其烹 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 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 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 “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 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 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 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 料上桌。

烹饪技术电子课件第一章概述

烹饪技术电子课件第一章概述
28
3. 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烹调也不例外。一般来讲,烹调技术包括四项: 火候的掌握、刀工的掌握、调味的技术、用勺的技术。所以在餐饮行业中, 广大烹饪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扎实的基本 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把中华烹饪发扬光大。
29
三、烹调的作用
1. 烹的作用
烹的目的就是把生的食物通过加热制成熟的食品。 (1)使食物得到杀菌消毒,以利于身体健康。 (2)促进食物养料分解,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3)使食物变得芳香可口。 (4)使食物原料的单一滋味混合成复合的美味。 (5)使食物的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30
2. 调的作用
调的目的是使菜肴滋味鲜美,色泽美观。 (1)除掉异味,去腥解腻。 (2)味重原料减味,味淡原料增味,使之浓淡适宜。 (3)确定口味。 (4)增加菜肴的色彩,使菜的色泽调和。
31
第四节 烹调的主要工具 与基本功训练
32
烹调操作中用具的种类较多,因各地区使用习惯不同,品种形态也有较大 的差异,但其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基本功训练方法也基本相同。
33
一、烹调的主要工具及运用
1. 铁锅(别称镬子、炒勺、炒瓢等)
铁锅按材质分为生铁锅和熟铁锅两种,按形状分为双耳式与单柄式(又称 京锅、炒勺)两种。
铁锅
a)生铁双耳式 b)熟铁双耳式 c)熟铁单柄式
34
2. 手勺
手勺是搅拌锅中菜肴、添加调味品及将烹制成的菜肴装盘的工具。手勺按 材质分为不锈钢和铁质两种,勺头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直径为 9~12 厘米不等。
中国烹饪十分注重原料的营养成分、性能、特点以及合理搭配,两千多年 前《黄帝内经》中药食同源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烹调实践中,在保证菜肴 的色、香、味、形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持了菜肴的营养,以达到均衡营养、 滋补养身的目的。

中国烹饪概述1范文

中国烹饪概述1范文

中国烹饪概述1范文中国烹饪概述1范文中国烹饪是世界上最早的烹饪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些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深深植根于中国烹饪中。

中国烹饪被认为是一个艺术形式,不仅侧重于食物的味道,还关注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品位等方面。

中国烹饪有着广泛而多样化的菜系。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菜系有不同的特色和风味。

例如,四川菜系以其辣椒和花椒的使用而闻名,是中国最辣的菜系之一;广东菜系注重清淡和清炖,以保持食材的原始口感;北京菜系以其烤鸭和炖汤而著名;上海菜系以其甜品和点心而闻名。

中国烹饪的核心思想是讲究自然食材的味道和色香味形的协调。

中国厨师提倡在烹饪过程中尽量保持食材的原始味道,以突出食材的品质。

他们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触感,通过热、凉、软、硬等不同的烹调方法来呈现不同的食物品质。

中国烹饪中的烹调技巧和烹调方法非常丰富多样。

炒、炸、蒸、煮、炖、烤、煎、烩等烹调方法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烹饪风格。

例如,炒菜是一种常见的烹调方法,通过高温快炒可以保留食材的鲜嫩和营养。

而蒸是一种轻烹调方法,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鲜美。

中国烹饪强调食物的营养和平衡。

中国传统医学中注重阴阳平衡和五行合理搭配的理念也影响了中国烹饪。

根据不同季节和个体需要,中国烹饪会搭配不同的食材和调料,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中国烹饪也非常重视色香味形的搭配和视觉效果。

中国菜肴更加注重食物的色彩和样式,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兼备,以及菜肴的名字和装饰的谐音和寓意。

最后,中国烹饪的发展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融入自己的烹饪中。

例如,中亚和蒙古地区的烤肉技术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烹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烹饪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和文化,也是世界烹饪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食材的使用、烹调技巧、色香味形的协调以及对自然食材和营养的追求,中国烹饪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美食体验。

简述中国烹饪要素300字

简述中国烹饪要素300字

简述中国烹饪要素300字
中国烹饪是一门悠久而丰富的烹调艺术,融合了多种传统技巧、食材和文化。

中国烹饪的要素主要包括调味、刀工、火候和摆盘。

首先,调味是中国烹饪的核心之一。

调味的艺术包括对酱油、醋、姜、蒜、料酒、糖等各种调味料的巧妙搭配,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口味。

不同地区的中国菜系有着独特的调味风格,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等。

其次,刀工在中国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

刀工不仅影响菜品的口感,还关系到整体菜品的美观。

中国厨师通过娴熟的刀工技巧,能将食材切割成各种形状,如丝、片、块等,使菜品更具层次感和诱人的外观。

火候是中国烹饪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国厨师注重火候的掌握,从而实现菜品的最佳口感。

炒、煎、烧、煮等不同的烹调方法需要不同的火候,这种微妙的掌握是中餐烹饪的精髓之一。

最后,摆盘是中国烹饪中的点睛之笔。

一道菜品不仅要口感鲜美,还要在摆盘上下功夫,追求形式美和色彩搭配的和谐。

精致的摆盘能够增加食欲,提升整体用餐体验。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烹饪丰富多样的特色,使中餐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烹饪概述
柳中明
中国烹饪史
古人对饕餮的解释
饕〈玉篇〉贪财也 贪嗜饮食曰《餮》。 饕餮两字的定义是
一种贪吃的动物。 【康
帝王能解決民食,提 高人民饮食生活所作 为的,会受民众爱戴。
远古人类,用石块木 棒狩猎,采集的生活, 随时受到冻饿、疾病 和死亡威胁。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 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1 四到奉:什锦头盒—个、下马点二式(粉果、烟麦)、 上汤片 儿面每位—盆。
2 四热荤:鸡皮鲟龙、蟹黄鲜菇、玉簪出鸡、夜合虾仁 3 四冷荤:酥姜皮蛋、京都肾球、酥炸鲫鱼、凤眼腰。 4 四双拼:菠萝拼火鹅 北菇拼猪腰 青瓜拼腰花 露笋拼鸡肉 5 四大碗:一品官燕 凤尾大裙翅 象拔虞琴 金钱豹狸 6 四中碗:虎扣龙藏、仙鹤烩熊掌、银针炒翅、鼎湖上素。 7 四小碗:炒梅花北鹿丝、红炉烘雪衣、干烧网鲍片、凤入竹林。 8 匹每位:月中丹桂、舌战群懦、清汤雪耳、鹿羧水鸭。 9 四烧烤:烧乳猪全体、如意鸡—对、冶尔巴—札、挂炉片皮
※西元1792年-清 袁枚-《随园食单》,收录名菜达300多种,其中也提 到『满汉席』和『全羊席』。满汉席最初是由满点、 汉菜組成。满点又称「满州餑餑席」,汉族人称「满 州宴席」,主以点心为主,菜肴品种少,烹饪方式简 单。汉菜则多样富变化,兩者合则为『满汉席』,清 中叶以后,风气浮华,为显达贵而加了全字,故称 『满汉全席』。
烹饪发展史
※约西元前4000年 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器时代,人们使用铜器 来烹饪,也出现的『煎』『炸』的烹调方式。
※约西元前500年-战国 『食不厌精』的论调由孔子所提出,也成为早 期的饮食观。同期出现的酒店、熟肉店及狗屠 (屠狗为业)的饮食市场已有初步型态
烹饪发展史
※约西元前200年
秦、汉时代,铁器普及,高温速烹的 『炒』出现。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本 味》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烹饪理论著 作之一。
烹饪发展史
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线路图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 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 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莲即莴笋、大葱、 大蒜
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东 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 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 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 价格也便宜。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以教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烹饪发展史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 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 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 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 酒的。
这是野蛮进入文明人重大 发展。
烹饪应是长期积累, 集体智慧共同创造的。
茹毛饮血→到热食谈不上艺术,只能 说果腹,只有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化一 部份人是吃的,另一部份做菜做饭,那 时烹调才成为一门专业,一种艺术。
谁是中国烹饪始祖
一、燧人氏 上古时代,钻木取火 从自然界观查而学习到的〈山林失火〉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
地碓舂糠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在《东坡续集》(卷十)里,有一首《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 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 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 君莫管。”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 的经验总结。
※西元900年 饮食市场十分繁荣。分早、午、晚市经营。店鋪有 酒店、酒楼、食店、饼店、茶坊、茶肆,此外还有 食档食摊,官府还举办宴会。 北宋-苏东坡,不只 在文学、画、书法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烹饪 也有极大的贡献,著有《酒经》、《老饕赋》也自 称为「老饕」,曾创造许多名肴。
美食家苏东坡
大学士到过天南地北,阅历很广,才华丰富,妙笔生 花,写过多詩文,为各地的美味扬名。
传说,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 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商朝君王派彩女询问彭祖长寿秘诀, 彭祖回答:“欲举行登天,上补仙宫,当用金丹。其次,养精 神,服草药,可以长生。”彩女又问他的身世,彭祖唉声叹气 地说:“吾遗腹而生,三岁丧母,又逢战乱,流落西域,几百 余年。”又说“他一生丧四十九妻,亡五十四子,屡遭忧患。” 谁知又过了七十来年,有人发现他还在流沙国游玩,直至八百 多岁才死。
※约西元前8000年 出现陶器,人类已知用水来煮熟食物。《周书》中 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記述,认为陶器是神农氏发 明的。虽然人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在距今8千年前出 现,是在神农氏之前,但神农氏时期的陶器更进一 步的普及及进步。
※约西元前5000年 已经有利用蒸气来处理食物的痕迹。当时居海的 『宿沙氏』部落,煮海水得到盐,盐遂成中国人最 早使用的调味料。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 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 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 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 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中国烹饪史略9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 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至今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谁是中国烹饪始祖
三、灶君 民间传说,农历12月24日送神要在炉灶前说好话,要
粘些甜食,希望灶君上天庭讲些好话。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
「灶君」,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 已开始在民间供奉。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 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 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 们饮食,赐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 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烹饪发展史
※西元138-155年-唐 饮食文化的高峰, 过分讲究。
※西元533-544年 南北朝-贾思勰著 《齐民要术》,大 量的谈论烹饪原料 和菜肴以及酿酒、 造醋、做酱等技术。
烹饪发展史
※西元780年 饮食,有食当然要有饮,陆羽的《茶经》,是世界 上首部茶叶专著。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山水画。』
茹毛饮血
上古人类为了躲避大型肉食性动物,筑 巢或穴而居,通常采集野果而食,偶尔 追逐些小型动物但没有火加于烹调,只 能生吃。
现在还有些民族保留此种文化, 如飞鼠內脏,山猪肝等
火的发明与掌握
遂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 食,火烤过的食物,味道 鮮美,营养丰富
将烘烤的食物存放,摆脫 原始人,饥则觅食饱则弃 之的生活习慣。
谁是中国烹饪始祖
四、伊尹
商代初期宰相,背了炊器用烹饪和滋味说服湯,使湯得以王道 大治于天下
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其养母住在伊水边上,所以 以水为氏。虽然伊尹身材短小,面庞不出众,但足智多谋,聪 明异常,志向远大,当时夏王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鱼肉百 姓,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 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 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汤娶有莘氏 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 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 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妖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 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烹饪发展史
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 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 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 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
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 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鸭—对。 10 四冷素:斋扎蹄、素笋尖、斋面根、素白菌。
11 四座采:清蒸海鲜、广肚乳鸽、乌龙肘子、灯烧羊腿。 12 八咸点:母子鲜虾饺、 鸡肉拉皮卷、 云腿馅儿府、 蟹肉海棠
果、 鲜虾扒水饺、百花酿 鱼肚、 芙蓉鸡粒饺、 酥炸鲈鱼条。
13 八甜点:改瑰煎蛋糕、 脆皮菠萝球、 奶油灯香酥、 莲子蓉方 脯、 得汁鸳鸯筒、 芝麻凤 凰卷、 七彩冻香糕、 水晶鲜奶冻。
烹饪发展史
※西元1117年-宋 朱翼中-《北山酒经》,是中国最早有关于酒的著 作。
※西元1330年-元 忽思慧-《饮膳正要》,收录许多蒙、汉和西方饮 食。
※西元1405-1433年-明 郑和七次下西洋,传出各种瓷器、铜器和铁器,而 从古自今都非常高贵的鱼翅及燕窝等也都在此时引 进。
烹饪发展史
※西元1504年-明 《宋氏养生部》,收录许多北京餐点以及技法。
※西元前179-122年
传说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现在豆腐 已经是全世界美食
烹饪发展史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当时主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 的稷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 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 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 。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 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烹饪发展史
※约49万年前 周口店的『北京人』已经能熟练的用火让 食物熟化。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是人们 熟知的,《古史考》说:『古者茹毛饮血, 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炮 即今烤)这可以说是人类饮食上的第一次革 命,从而揭开了烹饪史的第一页。而且早 在这时就有烤乳猪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