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化学
烹饪与化学

引言:烹饪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则是烹饪背后的科学支撑。
烹饪与化学密不可分,从食材选择到食物味觉的形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本文将深入探讨烹饪与化学的关系,从5个大点着手,分别是食材与化学反应、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和调味品的化学组成。
概述:烹饪涉及到食材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过程,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这个过程中。
化学变化可以改变食材的组成和性质,产生出丰富多样的食物口感和味道。
同时,烹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会引发化学反应,并且香气和味道的产生也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催化剂在烹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味品则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
正文内容:1.食材与化学反应1.1食材的组成和结构1.2食材处理的化学反应1.3食材的变色和变质机理1.4食材的储存和保鲜化学方法1.5食材的营养价值与化学成分分析2.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2.1加热对食材的影响2.2锅底油烟的形成机理2.3烤焦食物中的化学反应2.4炒菜中的蛋白质破坏与变性2.5煮沸对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影响3.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3.1香气的化学成分与感知机制3.2食物的味觉感知与化学反应3.3食物的酸碱平衡与味觉的影响3.4食物的烟熏和醋制对味觉的影响3.5食材搭配与化学反应对味道的改变4.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4.1酶的应用与催化作用4.2烹饪过程中的加酸和加碱反应4.3蛋白质酶解与嫩化原理4.4菜肴色泽的催化作用4.5食材降解与催化剂的关系5.调味品的化学组成5.1盐的溶解与味觉增强5.2酱油和酱的发酵过程5.3味精与味觉刺激机制5.4辣椒与辛辣味觉的化学基础5.5柠檬与酸味的化学反应总结:烹饪与化学的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深入的联系。
从食材的选择、加热过程、香气与味觉的形成、催化剂的应用到调味品的化学组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通过深入了解烹饪与化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烹饪的技巧和食物的口感,让美食更加美味可口。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烹饪的味道,不仅产有物理的反应作用,还使得食材内部有了进一步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产生可能就是能够及时补取了人体的营养,那么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中的化学反应,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1.炸油条、油饼时,向面团里常加入小苏打和明矾明矾[KAl(SO4)2·12H2O]在面点中常与小苏打(NaHCO3)一并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
反应方程式如下:6NaHCO3+2KAl(SO4)2=3Na2SO4+K2SO4+2Al(OH)3↓+6CO2↑利用明矾与小苏打共同作用,可以降低小苏打的碱性,反应较缓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全部得到利用,不至于使部分二氧化碳跑掉,使面团得到充分膨发。
但明矾不能加得过量,否则会给面点带来不良口感。
油条经放置冷却,二氧化碳逐渐逸出,冷却后的成品就会出现“塌陷”,软瘪;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2.石灰水用于鲜蛋的消毒、防腐鲜蛋放在石灰水中,蛋内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的难溶性碳酸钙微粒沉积在蛋壳的表面,堵塞了蛋壳表面的气孔,阻止了外界维生物的入侵,使蛋的呼吸作用下降,而且气孔堵塞,向外边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便在蛋内积存。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使蛋白酸度升高,从而阻止了蛋内微生物的作用,鲜蛋就得到了保护。
3.硝酸钠、亚硝酸钠用于肉制品上色硝酸钠加热时能分解生成亚硝酸钠,并放出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NO3=2NaNO2+O2↑在动植物体内硝酸钠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NO2-+H+=HNO2亚硝酸是一种弱酸,它很不稳定,仅存在于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冷时,即按下式分解:2HNO2=NO2↑+NO↑+H2O当亚硝酸钠加入肉中能与肉内有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
化学教案: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2)

化学教案: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一、烹饪中的化学原理与应用在烹饪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调味品和材料来提升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这些调味品和材料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化学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酸碱中和、蛋白质的变性、蔬菜在烹饪中的颜色保持以及冷热交换等方面,介绍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二、酸碱中和在烹饪中的应用酸碱中和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
在烹饪中,我们经常使用柠檬汁、醋等酸性物质来中和过于咸的食物。
这是因为酸能够与食物中的钠离子形成水溶性盐,并降低咸味的浓度,使食物口感更加舒适。
此外,酸还能够促进食材的煮熟,提高食物的口感和咀嚼性。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烹饪技巧蛋白质是食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烹饪中一个关键的化学物质。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这种变性会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使食物的质地变得更加松软。
例如,我们在制作蛋糕时会加入蛋白质,通过搅拌和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蛋糕体变得柔软松脆。
四、蔬菜颜色保持的化学原理在烹饪过程中,蔬菜的颜色保持对于美观和食欲的提升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一种名为“酶促氧化”的化学反应。
当蔬菜切割或破碎后,细胞内的酶会与氧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导致蔬菜的颜色变暗。
为了保持蔬菜的原有颜色,我们可以添加一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来抑制酶的活性,减缓氧化反应的进行。
五、热交换与食物烹饪热交换是烹饪中至关重要的化学原理。
在烹饪过程中,热量的传递对于食物的烹制非常重要。
热交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我们在烹饪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烹饪锅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以及热量的传导等。
了解热交换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保持食物的原有味道和营养。
六、结语综上所述,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了解酸碱中和、蛋白质的变性、蔬菜颜色保持以及热交换等化学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提升食物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充满化学知识的艺术。
烹饪与化学的神奇联系

烹饪与化学的神奇联系1.食品中的一般化学成分包括哪些?【水分、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酶类】2.简述食品一般化学成分在烹调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食物的烹调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成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烧、盐渍时水分损失大。
脂肪在加热时部分流出。
蛋白质在受热时一般损失较少。
在蒸煮食品时,可溶性成分(盐类、糖类、维生素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3.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在烹调加工中的色、香、味的变化。
【】4.烹饪的含义、作用?、【含义:烹:烧煮加热。
任:成熟。
狭义:指饭菜的制作。
广义:指将主食、副食的原料,由生到熟加工生产的过程。
烹饪:是就所吃饭菜制作的全过程而言。
它包括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烹调、美化装盘等。
/作用:1、烹的作用:(1)杀菌消毒。
(2)促进大分子的营养素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
(3)形成芳香物质,使食物变得芳香可口。
(4)促进复合味的形成。
(5)使原料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2、调的作用:(1)除去异味。
(2)增进美味。
】5.中国风味菜系--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四大风味:川,鲁,苏,粤/八大菜系:鲁川浙湘皖苏闽粤】6.合理膳食概念、要求?【概念:合理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利适宜、合理均衡、美味可口、全面达到营养素推荐量标准的膳食,而膳食的质和量均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劳动条件及生活环境对营养的需求以及符合卫生的要求,这种膳食称为合理膳食。
/要求: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维持和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适应和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3、食物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烹饪中的化学技巧

烹饪中的化学技巧烹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运用到一些化学技巧,以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烹饪中的化学技巧,帮助您在厨房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技巧。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整食材的酸碱度,以达到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例如,当我们烹饪某些菜肴时,会加入一些酸性食材,如柠檬汁或醋,来中和食材的碱性,使菜肴更加鲜美。
另外,当我们烹饪肉类时,可以用一些酸性调料来软化肉质,使其更加嫩滑。
二、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食材,它具有很强的变性能力。
在烹饪过程中,当蛋白质受到高温或酸性环境的作用时,会发生变性,从而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煮鸡蛋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使蛋白质凝固成为固体,形成熟蛋。
另外,当我们烹饪肉类时,可以用一些酸性调料来腌制肉质,使其更加鲜嫩。
三、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烹饪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常常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食材的颜色和风味。
例如,当我们切开水果时,水果中的维生素C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水果变色。
为了防止水果氧化,我们可以在切开水果后,滴几滴柠檬汁或者放入冰箱中保存。
四、乳化乳化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技巧。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以制作一些乳状的酱料或者调味品。
然而,由于油和水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很难混合在一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乳化剂来帮助油和水混合。
常见的乳化剂有蛋黄、花生酱等。
当我们制作蛋黄酱时,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以作为乳化剂,将油和水乳化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状酱料。
五、发酵发酵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过程。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发酵剂来促进食材的发酵,以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制作面包时,会使用酵母菌作为发酵剂,使面团发酵,从而使面包变得松软。
另外,当我们制作酸奶时,会使用乳酸菌作为发酵剂,使牛奶发酵,从而使酸奶变得酸甜可口。
烹饪与化学

第2章烹饪与化学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视烹饪和食品加工,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本章主要讨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和烹饪过程及有关炊事中的化学问题。
2.1厨房化学概述一、厨房用品1.锅子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锅:煮饭锅、炒菜锅、蒸锅、高压锅、平底锅等等。
从制造的原料来看,一般只有铁锅和铝锅两种。
由于人类发现和使用铜比铁早得多,所以古代人用铜锅烧水做饭。
铜有光泽,比铁美观,传热能力强。
但是,用铜做炊具,易产生有毒的锈――铜绿,还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且价格较贵。
后来,铁锅就取代了铜锅。
铁有熟铁和生铁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超过1.7%,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
生铁又硬又脆,熟铁软而有韧性。
熟铁可以做炒菜锅和铁勺。
铁锅具有价格便宜、可预防缺铁性贫血等优点,但也有笨重、易锈、传热性差等缺点。
现在厨房里的用具很多是铝或铝合金制品,锅、壶、铲、勺几乎全是铝质的。
和铁相比,铝的传热本领强,既轻盈又美观。
因此,铝是制炊具的理想材料。
有人以为铝不生锈。
其实,铝是活泼的金属,它很容易和空气里的氧化合,生成一层透明的、薄薄的铝锈--三氧化二铝(Al2O3)。
不过,这层铝锈和疏松的铁锈不同。
它十分致密,好象皮肤一样保护内部不再被锈蚀。
可是,这层铝锈薄膜既怕酸,又怕碱。
因为铝盐有神经性毒性,所以使用铝锅时需小心。
在铝锅里存放菜肴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用来盛放醋、酸梅汤、碱水和盐水等。
若用铝锅煮茶水会溶出较多的铝,原因是由于茶中含有较多的氟,易与铝形成可溶性的氟铝配合物。
正常自来水中含氟量大约是1毫克/升,往这种自来水中加柠檬酸调成PH=3的水溶液在铝锅中煮沸10分钟,即溶出200毫克/升的铝,为无氟时的1000倍。
西红柿中的维C、糖醋鱼中的醋都呈酸性,均会加重铝的溶出,所以不宜用铝锅来烹制。
铝合金是在纯铝里掺进少量的镁、锰、铜等金属冶炼而成的,抗腐蚀本领和硬度都比纯铝高。
用铝合金制造的高压锅、水壶,质量比纯铝制品好。
美食与化学原理

美食与化学原理美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各种餐厅里,食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享受。
具有丰富口感、奇特味道和健康价值的美食总是能让人们回味无穷。
但是,除了美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让美食如此吸引人呢?事实上,美食背后有许多化学原理。
热力学、物理化学、实验室科学等专业领域都与美食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食与化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简单的示例。
1.烹饪中的化学原理尽管人们很少将厨师和化学家联系在一起,但烹饪和化学的确有很多共同点。
事实上,烹饪是一种应用化学知识的艺术。
烹饪中的化学原理主要与热力学相关。
热力学是研究热量和物质之间转换的一门科学。
在烹饪过程中,炉火产生的热量使食材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炖牛肉时,热能转化为分子运动,从而改变牛肉的物质结构。
这些变化会影响饭菜的口感和风味。
除了热力学之外,物理化学也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光和电性能关系的学科。
例如,在烹饪过程中,水的沸点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煮一锅汤时,水的沸点会影响时间和温度,从而影响菜肴的味道。
2.面包中的化学原理面包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它的特殊的口感和腥味是由其成分和烤制的过程决定的。
这里介绍几个与面包相关的化学原理。
首先,面包的制作依赖于酵母发酵。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转换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面包中,酵母通过发酵使面团发酵。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酵母生长”。
酵母的二氧化碳释放导致面团膨胀和成为发面。
这解释了为什么面包会有气泡。
其次,烘焙是面包中的其次个化学过程。
烘焙是指面包放入烤箱,通过高温烤制。
在烤焙中,面团中的蛋白质被加热,组成了一个网络。
这个网络将面团的空气储存在其中,使其体积增大并得到烘焙。
这就是面包能得到体积更大和脆而香的原因。
最后,外皮脆和内部松软是面包的另一大特点。
这种矛盾的口感由其发酵和烘焙的化学性质共同决定。
面团在发酵时被塑造为几个球形,而在烤焙时它们被压扁。
烹饪化学教案课件

润肠作用
适量的脂肪可以润肠通便 ,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与影响
凝固作用
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凝固作用,从而形 成食物的结构和质地。
调味作用
蛋白质可以与香料结合,增加食物的风味 和口感。
保水作用
蛋白质可以吸附水分,从而保持食物的水 分和口感。
03
烹饪化学实践应用
烹饪中食材的营养成分变化
01
02
03
蛋白质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蛋白质会发 生变性,影响其消化率和 营养价值。
脂肪的变化
高温下烹饪会使脂肪酸氧 化,产生有害物质,同时 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 值。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淀粉会糊化 ,糖会发生焦化反应,影 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
保留食物中的膳食纤维
烹饪过程中尽量保留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如选择全谷物、蔬菜、水 果等食材。
合理烹饪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蒸、煮、炖、焖等低温烹饪方法
01
这些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同时使食物更加软
烂,易于消化。
炒、煎、炸等高温烹饪方法
02
这些方法能够使食物更加香脆可口,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
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流失。
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于维 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碳水化合物在烹饪中的作用与影响
甜味剂
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 物质可以增加食物的
甜味和口感。
粘合剂
碳水化合物可以形成 粘稠的溶液,从而增 加食物的粘性和质地
。
保湿作用
碳水化合物可以吸附 水分,从而保持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0
2.2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化学是从普通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中衍生而来 的一门年轻的学科, 的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研究和讨论烹饪原料的化学 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相互反应和变化的化学现象,是进 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相互反应和变化的化学现象, 一步了解烹饪加工制作和烹饪营养卫生的重要基础。 一步了解烹饪加工制作和烹饪营养卫生的重要基础。 简单地讲,所谓烹饪就是指做饭做菜, 简单地讲,所谓烹饪就是指做饭做菜,后者即烹炒调 制菜蔬又称为烹调。
2.3色香味与化学 2.3色香味与化学
令人垂涎的“垃圾食品” 2.4 令人垂涎的“垃圾食品”
2.5思考与练习题 思考与练习题
08:34:41 生活与化学 3
2.1厨房化学概述 一、厨房用品 二、厨房安全 三、洗菜淘米的学问
08:34:40
生活与化学
4
一、厨房用品
• 1.锅子 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锅:煮饭锅、炒菜锅、蒸锅、高压锅、平底 锅等等。从制造的原料来看,一般只有铁锅和铝锅两种。 • 2.点火用具 厨房中点火,以前常用火柴,现在多用打火机或电子点火装置。 • 3.燃料 家庭使用的燃料有多种,有固体的、液体的或是气体的。其共同 点是它们都是碳或碳氢化合物。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1
四、烹饪助剂
1.添加剂 • (1)发酵粉(疏松剂) 发酵粉(疏松剂) • (2)嫩化剂 • (3)稳定剂、增稠剂和防结块剂 稳定剂、 • 2.佐料 • 包括烹调时的调料和食用时的辅料两大类。 包括烹调时的调料和食用时的辅料两大类。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2
(1)调料 • ①一般调料。如八角、花椒(油溶性)、葱、姜、 一般调料。如八角、花椒(油溶性) 辣椒、胡椒、 味精、 水溶性) 蒜、辣椒、胡椒、糖、味精、盐(水溶性)等, 它们不仅呈味、赋香,而且有杀菌功能( 它们不仅呈味、赋香,而且有杀菌功能(如蒜苷 受热或在消化器官内酵素的作用下生成蒜素或丙 烯亚磺酸, 有强杀菌力) 烯亚磺酸 , 有强杀菌力 ) ,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如葱头含大量维B ( 如葱头含大量维 B ) 。 市场上有干粉调料如姜 粉、洋葱泥、胡椒粉、辣椒面供应。 洋葱泥、胡椒粉、辣椒面供应。 • ②其它调料。主要有酒、醋、酱油等。 其它调料。主要有酒、 酱油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0
三、刀法与火候
烹饪技术非常讲究刀法与火候,其中不乏化学道理。 熟练的厨师操刀,把整块的瘦肉飞快地切成丝,多 长、多宽、多厚,都有一定的分寸,均匀、整齐。不同 的菜,块是块,丝是丝,片是片,斜刀,连花,都有讲 究。在炉灶上,厨师掌握火候,争分夺秒,几翻、几颠、 几铲,都恰到好处。烧、煮、爆、炒,各是各味。该 “嫩”的要嫩,该“酥”的酥透,该“脆”的松脆。 “不到火候不揭锅”。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5
一、食物的颜色
食物的色素主要有天然色素、合成色素和人工着色物质三类 • 1.天然食用色素 • 指未加工的自然界的花、果和草木的色源。常用的天然食用色 素主要有: • (1)红曲色素。 • (2)姜黄素。 • (3)虫胶色素。 • (4)甜菜红。 • (5)红花黄色素。 • (6)β-胡萝卜素。
08:34: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与化学
14
中华美食烹调方法 14种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5
溜
• 溜:溜菜需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将挂糊 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 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 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 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 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 片”、“醋溜白菜”。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6
炒
• 炒: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 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 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7
砂锅
• 砂锅: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 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 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 鸡”。
08:34:40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0
炸
• 炸: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 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干炸里 脊”“软炸虾仁”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1
酥
• 酥: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 至香酥的方法,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 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08:34:40 生活与化学 6
2.化学灭火
• 家里煮饭、取暖,如果用火不当或不慎,会造成火灾。 发生小火灾时,可以自己及时用灭火器灭火。发生大火 灾时,应打“119”电话报警,请消防队扑救。 • 灭火器有多种,如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 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弹等。 • 泡沫灭火器的钢筒里分装着碳酸氢钠、硫酸铝和发泡剂 等化学物质,使用时要把灭火器倒立过来使里面的化学 物质充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和 泡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3
(2)辅料
辅料一般不直接单独食用, 辅料一般不直接单独食用,但可用于就餐提味的固体 或液体成品,通常已熟制。主要有: 或液体成品,通常已熟制。主要有: • ①花椒盐。 花椒盐。 • ②花椒油。 花椒油。 • ③辣椒油。 辣椒油。 • ④葱姜油。 葱姜油。 • ⑤清汤。 清汤。 • ⑥奶汤。 奶汤。 • ⑦高汤。 高汤。 • 08:34:40 ⑧各种酱。 各种酱。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4
炖
• 炖:此法比较多见,方法简便,是先将 主料切1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 慢煮的方法。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 汤清香。如“清炖鸡”。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5
爆
• 爆: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 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 品,动作要麻利迅速。“葱爆羊肉”、 “酱爆鸡丁”。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3
3.微波炉加热法 其特点是不用炉火或电热,而用微波作热源。微波是 一种不会导致电离的高频电磁波,可被封闭在炉箱的 金属壁内,形成一个类似小型电台的电磁波发射系统。 由磁控管发出的微波能量场不断换方向,象磁铁一样 在食物分子的周围形成交替的正、负电场,使其正、 负极以及食物内所含的正、负离子随之换向,即引起 振动或振荡。
22
烩
• 烩: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 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 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方法简单,要 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 有“烩三鲜”、“烩鸡丝”。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3
扒
• 扒: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 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 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有“扒 三鲜”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7
二氧化碳气比空气重得多,它既不能燃烧又不助燃, 二氧化碳气比空气重得多,它既不能燃烧又不助燃,它盖在燃 烧物上面,使燃烧物质和空气隔绝开来, 烧物上面,使燃烧物质和空气隔绝开来,火就被扑灭了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液体的二氧化碳,救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液体的二氧化碳, 时一开阀门, 时一开阀门,强大的二氧化碳气流就通过连接着的喇 叭口喷灭火焰。 叭口喷灭火焰。 1211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 它体积小巧, 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 1211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它体积小巧,使用 方便。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方便。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这种物质在高温下能 分解产生游离基,参与燃烧反应而中止燃烧,是典型 分解产生游离基,参与燃烧反应而中止燃烧, 的化学抑制法灭火。 的化学抑制法灭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8
汆
• 汆:汆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 锅中煮熟的方法。氽菜简单易做,重在 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 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 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汆丸子”。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9
蒸
• 蒸: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 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蒸分清蒸、干蒸 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 嫩。如“清蒸鸡块”、“米粉肉”。
生活与化学
28
拔丝
• 拔丝: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 上主料的方法。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 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 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 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操作要快。 有“拔丝菜果”、“拔线山药”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9
(1)粗粮细粮的搭配 某些粗粮的营养成分决不比细粮低,如糙米加工成精 米就失去了55%的铁和86%的锰以及大部分的锌;玉米含 有细粮所缺乏的镁和胡萝卜素;高梁中脂肪和铁的含量高; 小米含丰富的氨基酸等。 (2)蔬菜粮食巧搭配 粮食能给人提供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是 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但蔬菜也不能忽视,它是人类 获得粗纤维、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重要来源。 (3)荤素食巧搭配 荤食是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动物蛋白质和 植物性主食、豆制品搭配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将 肉食和蔬菜搭配,可以使机体获得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果注意了以上的食物搭配,就可以较好地保持体内 的酸碱平衡。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1
一、熟食的作用
熟食的作用主要有分解、解毒、 熟食的作用主要有分解、解毒、杀菌和提味 四点。 四点。 1.分解 2.解毒 3.杀菌 4.提味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2
二、烹饪的方法
随食物的品种(主食或副食,肉或蔬菜)及食用要求而 异,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1.湿法烹饪 指煮、蒸、闷、燉、煨及氽等的总称。其中煮、蒸、闷 主要用于主食如米、面的加工,也适于肉、鱼的烹调。 湿法加热的特点是火小、水多、时间长。比较富特色的 有: (1)文火缓烧。 (2)氽、焯、涮。 (3)红烧。 2.干法烹饪 包括烤、烧、燻、煎、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