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贾玉革(2010)第二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07357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7357课程名称金融理论与实务(一)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总学时数60 授课学时56实践学时实验学时习题课学时4设计学时学分 6开课单位类型、层次本科适用专业自考本科:工商企业管理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主要教学参考书《金融理论与实务》,贾玉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
本课程任务和目的《金融理论与实务(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也可作为其他经济与技术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有一个概况性的了解与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金融基本范畴有较深刻的理解,理解和掌握各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对金融宏观调控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大纲制订单位教研室教学大纲制订时间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程内容:1、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2、货币的职能3、货币制度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2、熟悉货币的职能;3、熟悉货币制度。
本章重点: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信用课程内容:1、信用的含义与作用2、现代信用形式基本要求:1、了解信用的含义与作用;2、熟悉现代信用形式。
本章重点: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国家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的形式与作用。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最全名词解释记忆版

第一章货币: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中,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是货币。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铸币:(即金属货币)是以金属,特别是贵金属作为币材而铸成的货币。
信用货币: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
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足值货币:商品货币的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计价单位:又称价值尺度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交易媒介:又称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后期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单位: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性质:《金融理论与实务》全面、系统地阐述现代金融理论,对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物价、货币政策等进行了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了解的必修课。
《金融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系统讲述现代金融理论的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各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a、使学生对金融理论与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b、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c、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关注金融改革状况和我国以及世界金融形势,学会用所学的金融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新、充实、发展所学的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货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货币的产生、存在形态以及货币的职能,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货币的产生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出现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与通过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
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说,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
(二)货币的形态货币存在的形态形形色色,大体可分实物货币、贱金属铸币、贵金属铸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
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一种信用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
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
2010版(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介绍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2010年版—贾玉革此重点知识点主要针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请参照书中相关例题进行复习.基础性题较多,按照教材框架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51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533、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西方学者: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的贮藏。
(1)交易媒介职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2)财富贮藏职能;544、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56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币又称本位货币)、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66、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567、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7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79、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59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5911、金块本位制:这时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了解)59。
1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黄金(了解)59。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38.影响市盈率的因素有哪些?
39.股票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40.现货交易的特点有哪些?
41.期权交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8. 基准利率的含义是什么?
9. 基准利率的用法有哪些?
10. 按照决定方式划分,可将利率为哪些类型?
11. 按照借贷期限内是否调整划分,可将利率分为哪些类型?
12. 简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与联系?
13. 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可将利率分为哪些类型?
14. 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从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在此期间的收益不仅包括利息收益,还包括债券的买卖差价。公式:
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持有年限+票面年利息]/买入价x 100%
=[(100-105)/4+6]/105 x100 %=4.52%
18.债券投资的风险有哪些?
19.简述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有哪些?
28.决定股票发行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承销商销股票的方式有哪些?
30.股票上市交易的含义是什么?
31.股票上市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32.证券交易所的基本交易制度有哪些?
33.竞价交易制度有哪些类型?
34.股票的内在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35.如何用现金流贴现法评估股票价值?
36.市盈率的含义是什么?
第六章 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的含义及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2.简述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及功能?
5.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工作的全面启动的标志是什么?
6.回购协议的含义是什么?
全国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课程代码:001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均无分。
1.以下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C )1-52A.纸币B.银行券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2.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 D )1-54A.国家对货币形式的强制性要求B.发达国家的引领C.经济学家的设计D.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3.流通中的主币( D )1-57A.是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B.是有限法偿货币C.主要用于小额零星交易D.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4.从整体视角看,属于货币资金盈余部门的是( A )2-68A.个人部门B.非金融企业部门C.政府部门D.金融机构5.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属于( C )2-78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3-89A.基准利率B.名义利率C.实际利率D.市场利率7.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D )4-115A.固定汇率制B.联系汇率制C.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8.直接标价法下,如果单位外币换取的本国货币数量增多,则说明( B )4-101A.本币对外升值B.本币对外贬值C.外币汇率下跌D.本币汇率上升9.股票市场属于( B )5-125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期货市场D.期权市场10.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B )5-119A.获取盈利B.货币政策操作C.筹集资金D.套期保值11.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特点的是( B )6-130A.交易期限短B.流动性弱C.安全性高D.交易额大12.当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是( D )6-13513.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的是( C )8-193A.日式期权B.港式期权C.美式期权D.欧式期权14.某上市公司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8元,假设该股票某日的收盘价为12元,每股盈利为元,则该股票的市盈率为( B )7-16015.以下不属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功能的是( D )8-180A.价格发现B.套期保值C.投机获利D.融通资金16.在我国,由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主要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是( C )9-211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B.金融租赁公司C.财务公司D.信托公司17.作为我国管理性金融机构的“一行三会”是指( C )9-203A.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地方金融工作委员会、各金融行业协会B.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C.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D.中国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18.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和( C )10-222A.贷款业务B.证券投资业务C.借款业务D.现金资产业务19.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保险是( B )11-262A.责任保险B.保证保险C.再保险D.人身保险2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 A )14-316A.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B.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C.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贾玉革201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自行整理)

贾玉革201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自行整理)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参考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
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完整版)年4月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重点全分析

第二章信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理解信用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与作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信用的含义与作用识记:1、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的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2、经济范畴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3、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4、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
5、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领会:1、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但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通常也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国外部门既可能是货币资金的提供者,也可能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进行资金调剂的部门,充当信用媒介。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1)直接融资的优缺点:4个优点(见教材70页第二自然段)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用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理解信用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掌握现代各种信1.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
现代信用活动就是建立在对盈余单位的盈余和赤字单位的赤字进行调剂的基础之上的。
注: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
例如:所有自然人的整体赤字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
例如:非金融企业、政府2.盈余单位(货币资金供给方)与赤字部门(货币资金需求方)的货币资金余缺调剂可以自己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
若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关,则这种融资形式为直接融资。
若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为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债权债务关系,而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资金供求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
(重点)(1)直接融资的优点:4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二自然段)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缺点:2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三自然段)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
(2)间接融资的优点:3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四自然段)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缺点:2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五自然段)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消极作用易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并聚集,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按信用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信用的存在形式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这一节要求我们大家重点掌握各种信商业信用的参与主体均为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期限较短。
3.作用:沟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
比如说,产品具有良好销售前景的企业可能因为缺少现款而不能购买原材料,具有强大销售能力的商业企业也可能由于缺少现款而无法购进适销的商品。
没有商业信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会中断,原材料企业无法出售原材料,商品生产企业无法开工,销售企业无法购进适销商品,最终消费者的福利也因此受到损失。
4.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转让流通。
(2)商业票据的类型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
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远期商业汇票有承兑行为,商业本票没有承兑行为。
(3)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1)票据签发票据签发又叫做出票,即出票人制作好一张商业票据并将其交给持票人的行为。
票据一经签发就相当于出票人从持票人处得到了资金融通。
2)票据背书票据背书就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票据背书转让就相当于是票据转让人从受让人处得到了资金融通。
3)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
4)票据抵押票据抵押是指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票据贴现与票据抵押是两个不同的行为,票据贴现相当于是持票人将商业票据卖断给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处融通到了资金,当票据到期时由商业银行主张票据上的权利,而票据抵押行为中,持票人只是把商业票据作为一种质押物抵押给了银行,从银银行信用的参与主体一个是工商企业,另一个是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银行信用的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即资金供求双方)的多样化需求。
3.作用:克服了商业信用自身的局限性,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会取代商业信用,相反,银行信用的良好发展会促进商业信用的进2.特点:国家信用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国家通过发行债券方式从资金提供者那里筹集资金)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消费信用的参与主体一方为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另一方为个人消费者。
3.作用:(双重)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站在国家层面上讲)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站在消费者层面上讲)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站在企业层面上讲)消极作用: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
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正确答案』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什么?『正确答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
现代信用活动就是建立在对盈余单位的盈余和赤字单位的赤字进行调剂的基础之上的。
3.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正确答案』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企业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通常也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国外部门既可能是货币资金的提供者,也可能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进行资金调剂的部门。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什么优缺点?『正确答案』直接融资的优点:4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二自然段)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缺点:2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三自然段)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优点:3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四自然段)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缺点:2个方面(见教材70页第五自然段)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5.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有哪些?『正确答案』积极作用(2点)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消极作用易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并聚集,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6.如何理解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谈谈二者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1)商业信用从参与主体上来讲都是工商企业,而银行信用的参与主体一个是工商企业另一个是银行。
(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
(3)商业信用的期限比较短,而银行信用的期限可长可短。
(4)商业信用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而银行信用对于这些弊端都给予了很好的克服。
商业信用或是银行信用都属于信用的形式,从经济范畴上来讲都属于以支付本金和偿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银行信用的出现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7.国家信用工具都有哪几种?『正确答案』国家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8.什么是消费信用?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对经济有什么益处?『正确答案』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大力发展消费信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9.说说次贷危机和消费信用的联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正确答案』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比较差,由此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
次贷危机便与信贷消费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用是指以消费者个人为债务方的信用消费方式,包括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住房产权抵押贷款。
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证实消费信用不可过度扩张,这也警示我们提醒我们,一定要建立整套的监管和预警机制,控制信用消费的风险。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含义;理解终值与现值、到期收益率、基准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理解利率的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掌握利息成为收益一般形态的作用并会应用;掌握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了解利率的决定理论与影响因素;了解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一节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资金需求者运用货币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了利润,利润中要拿出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交给货币资金的提供者,剩余部分作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所得。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C(收益)=P(本金)×R(利率)P=C/R第二节利率的计量与种类100元,所贷资金额为1 000元,则利率为100/1 000=10%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