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课后练习题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信用一、单选题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的融资形式是A.间接融资B.直接融资C.短期融资D.长期融资答案:B解析:直接融资:若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关,则这种融资形式为直接融资。

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融资形式是A.间接融资B.直接融资C.短期融资D.长期融资答案:A解析:若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为间接融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接融资的优点的是A.分散投资B.安全性高C.具有规模经济D.筹资成本较低答案:D解析:间接融资的优点: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按期限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A.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B.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C.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D.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答案:A解析:按期限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

按地域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A.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B.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C.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D.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答案:B解析:按地域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

按信用参与主体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A.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B.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C.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D.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答案:C解析:按信用参与主体划分,可以将信用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是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答案:A解析: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赊销和预付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A.商业票据B.股票C.债券D.银行承兑汇票答案:A解析: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的是A.是一种有价票证B.具有法定的样式C.是一种无因票证D.不可转让流通答案:D解析: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有:①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②具有法定的样式和内容;③是一种无因票证。

金融理论与实务题库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题库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题库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铜铸币;2、交子;3、1948;4、倒数;5、流通手段;6、支付手段、流通手段;7、英;8、货币单位的确定;9、本位币(主币);10、金银复本位制二、选择1、A;2、A;3、C;4、C;5、BD;6、A;7、C;8、B;9、A;10、D三、判断1、×;2、×;3、√;4、×;5、×四、计算1、(1)10/11,1/11(2)9090.91五、名词解释1、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亦称格雷欣法则。

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界,而“劣币”充斥市场。

3、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经法律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

自有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4、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六、简答1、答:(1)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2)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3)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4)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5)对外的货币收支2、答:(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3、答:(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4、答:(1)货币币材的规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4)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5)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七、论述1、珠玉金银之所以能作为货币,它们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金融理论与实务最新题库

金融理论与实务最新题库

《金融学理论与实务》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__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3、人民币是________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标志着新中国货币制度建立的开端。

4、价格的________是货币的购买力。

5、货币的职能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是摆在首位的两个货币职能。

6、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________职能的货币和发挥________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7、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________国,于1816年正式宣布实行金本位,8、当币材的构成要素消失之后,________就成为货币制度中的核心构成要素。

9、________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10、金本位制之前,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典型的货币制度是________。

二、选择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2、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A、贝B、布帛C、银两D、交子3、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

A、金B、银C、铜D、铁4、贝和布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A、信用货币B、纸币C、实物货币D、金属货币5、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A、是观念上、想象中的货币B、是现实的、实在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D、不必是足值的6、货币在()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B、银行存款C、支付工资D、表现商品价值7、在商品赊销、预付货款的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8、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9、()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10、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不兑现银行券的货币制度11.货币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过程经历了()。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4)
美元贴水 20 点的情况下:8 万英镑可兑换美元数量为 80000 2.0010 160080 ,
投 资 1 年 可 得 美 元 数 量 160080 (112%) 179289.6 , 届 时 得 到 的 英 镑 数 量 为
179289.6 2.0030 89510.53 ,而机会成本为 80000 (1 8%) 86400 英镑,净盈利为
第七章 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防范
1. 名词解释 略 2. 计算题 (1) ①瑞士法郎升值的情形下。 ②多头套期保值。 ③购入 8 份(100/12.5=8)3 月份交割的瑞士法郎期货合约。 ④期货市场盈利8125 000 (0.7310 0.7260) 5000美元 现货市场亏损1000 000 ( 1 1 ) 949.44美元
第十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2. 选择题 (1)(ABCDE) (2)(CE) (3)(ABCDE) (4)(ABCE)
(5)( ACD)
第十二章 欧洲货币联盟
1. 判断题 (1)( ) (2)( ) (3)( ) (4)( ) 2. 选择题 (1)(ABDE) (2)(BC) (3)(ABC)
(5)( ) (6)( ) (4)(BCD) (5)( ABE)
借款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甲
USD12 800 000 GBP9 000 000
S 银行 (中间人)
USD13 000 000 GBP9 000 000
USD16 000 000
GBP9 000 000
借款人 乙
债券持有人
债券持有人
图 7-1 货币互换的利息年现金流向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1.简述国际收支的概念。

答:国际收支的概念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简述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

答:国际借贷与国际收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借贷的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

各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进行清算和结算,这个过程一定涉及到各国间的货币收支问题,这就属于国际收支问题。

因此,国际借贷是原因,国际收支是结果。

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描述在一定时期的发生额;而国际借贷则是一个存量概念,描述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的对外债权、债务余额。

其次,除了国际借贷以外,单边转移行为也会导致国际收支(支付)现象,但并未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范围之内。

因此,国际收支的范围要比国际借贷的范围更加宽泛。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记账方法。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进行编制。

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

每一笔经济交易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应的贷方科目和借方科目上进行登记,借贷双方方向相反。

记账方法为复式记账方法。

4.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包括四大类: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净误差和遗漏和储备与相关项目。

5.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均衡和失衡。

答:国际收支均衡包括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就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

6.哪些因素会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答:季节性、偶然性失衡;结构性失衡;周期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和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答: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如下:(1)国际收支顺差会对本国货币造成升值压力,导致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信用一、单项选择题1.工商企业间在销售商品时由购货企业向销货企业支付的预付款是( )性质。

A.民间信用B.银行信用C.商业信用D.消费信用2.短期信用的借贷期限通常为( )。

A.1年以内B.1~10年C.10年以上D.5年以内3.()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4.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B.发行股票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5.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 )。

A.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高B.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C.期限长D.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6.下列关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B.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C.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D.商业信用在银行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7.()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8.以下不属于间接融资优点的是( )。

A.灵活便利B.具有规模经济C.分散投资、安全性高D.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9.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B.发行股票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10.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口头信用B.挂账信用C.赊销和预付货款D.分期付款1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A.信誉为本B.让渡性C.偿还性D.固定性1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国家信用工具的是( )。

A.地方政府债券B.中央政府债券C.政府担保债券D.金融债券13.商业银行向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小轿车的贷款是( )。

A.民间信用B.银行信用C.消费信用D.商业信用14.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一种( )。

A.买卖行为B.赠与行为C.借贷行为D.救济行为15.()就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2版)-孟昊-郭红-刘德光-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2版)-孟昊-郭红-刘德光-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2版)-孟昊-郭红-刘德光-课后习题答案国际金融课后复习题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外汇,收支交易,广义;2、流量;3、账户分类,复式记账;4、自主性交易;5、外汇缓冲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6、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C;2、D;3、B;4、ABCD;5、ABCD;6、C;7、AB;8、D;9、ABC;10、ABCD三、判断分析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劳务(运输、保险、旅游等)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他收入,记入贷方项目;外国人为本国居民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记入借方项目。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虽然黄金流动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仍然可以通过价格、汇率、利率、收入等经济变量发挥作用。

4、√5、√四、名词解释略,参考教材。

五、简答题1、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为盈余。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而无论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包括:(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6)其他原因。

3、所谓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机制。

这种机制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不借助外在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自动恢复,或者至少使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包括:(1)价格机制;(2)利率机制;(3)汇率机制;(4)收入机制。

(详见教材)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措施主要有:(1)外汇缓冲政策;(2)财政货币政策;(3)汇率政策;(4)直接管制以及国际经济合作。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选题1.被看做是我国最早的货币的是(B)。

A.兽皮B.贝壳C.畜生D.粮食2.下列属于足值货币的是(C)。

A.纸币B.银行券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B)。

A.不定值货币B.商品货币C.信用货币D.电子货币4.迄今为止,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D)。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信用货币5.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货币的主要形态呈现为(D)。

A.不兑现信用货币B.存款货币C.银行信用卡D.电子货币6.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D)。

A.国家对货币形式的强制要求B.发达国家的引领C.经济学家的设计D.商品的生产、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7.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计量商品和劳务的(B)。

A.价格B.价值C.单位D.数量8.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最大缺点是(D)。

A.收益较高B.风险较高C.使用不方便D.收益较低9.货币作为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时发挥的是(C)。

A.计价单位职能B.交易媒介职能C.财富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0.金属货币制度不包括(B)。

A.金本位制B.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C.银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1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A)。

A.美元B.日元C.英镑D.人民币1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D)。

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3.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正是建立的事件是(B)。

A.美元诞生B.欧元诞生C.欧元盛行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名词解释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务,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电子货币: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货币单位:是指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用一、单项选择题1.工商企业间在销售商品时由购货企业向销货企业支付的预付款是( )性质。

A.民间信用B.银行信用C.商业信用D.消费信用2.短期信用的借贷期限通常为( )。

A.1年以B.1~10年C.10年以上D.5年以3.()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4.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B.发行股票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5.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 )。

A.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高B.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C.期限长D.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6.下列关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B.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C.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D.商业信用在银行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7.()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8.以下不属于间接融资优点的是( )。

A.灵活便利B.具有规模经济C.分散投资、安全性高D.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9.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B.发行股票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10.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口头信用B.挂账信用C.赊销和预付货款D.分期付款1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A.信誉为本B.让渡性C.偿还性D.固定性1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国家信用工具的是( )。

A.地方政府债券B.中央政府债券C.政府担保债券D.金融债券13.商业银行向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小轿车的贷款是( )。

A.民间信用B.银行信用C.消费信用D.商业信用14.经济畴中的信用是一种( )。

A.买卖行为B.赠与行为C.借贷行为D.救济行为15.()就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A. 票据抵押B. 票据签发C. 票据背书D. 票据贴现16.()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国家信用D. 消费信用二、多项选择题1.间接融资优点有( )。

A.分散投资、安全性高B.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C.灵活便利D.具有规模经济E.对资金需求者而言,筹资成本较低2.信用的基本形式有( )。

A.商业信用B.信托信用C.银行信用D.消费信用E.租赁信用3.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有( )。

A.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或耐用消费品B.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购房或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以支付货款C.个人向银行贷款进行投资D.个人信用卡透支E.个人之间借钱购房4.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 )。

A.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高B.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C.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与效率D.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E.期限长5.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关系是( )。

A.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B.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C.两者完全独立D.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E.商业信用在银行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6.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

A.中央政府债券B.地方政府债券C.金融债券D.政府担保债券E.商业票据7.按照信用参与主体可以将信用划分为( )。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E.国际信用8.作为融通资金的工具,商业票据具有一系列的票据行为。

具体包括( )。

A.票据签发B.票据背书C.票据贴现D.票据抵押E.以上选项都对9.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商业票据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B.具有法定的样式和容C.商业票据是一种无因票证D.商业票据可以转让流通E.商业票据的式样和容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确定三、名词解释。

1.银行信用2.票据贴现3.票据签发4.商业票据四、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信用?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对经济有什么益处?2.简述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的特点。

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9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77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8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9.【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10.【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7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813.【正确答案】 C1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71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1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2.【正确答案】 A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3.【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94.【正确答案】 B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5.【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776.【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87.【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8.【正确答案】 AB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9.【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三、名词解释。

(1).【正确答案】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2).【正确答案】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

(3).【正确答案】票据签发又叫做出票,即出票人制作好一商业票据并将其交给持票人的行为。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4).【正确答案】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四、简答题1.【正确答案】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大力发展消费信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9—802.【正确答案】(1)积极作用①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消极作用①易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并聚集,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②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72五、论述题。

(1).【正确答案】直接融资的优点:4个方面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缺点:2个方面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优点:3个方面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缺点:2个方面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